烟台养马岛建筑艺术文化探析

合集下载

烟台养马岛传统居民研究与分析

烟台养马岛传统居民研究与分析

烟台养马岛传统居民研究与分析作者:徐伟竣叶帅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中国传统民居会受到不同形式的因素制约,对于特殊地势条件下的传统民居,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就会更加突出,本文是以烟台养马岛传统民居为例,从“山地”、“滨海”、“岛居”三个方面,研讨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传统民居;山地;滨海;岛居中图分类号:G80-05;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96-01一、前言养马岛整体为东北方向至西南方向,地势南部缓北部陡峭,岛的北部海岸多有礁石群排列,因此养殖业十分发达。

岛上有八个村子,都是背靠大山,面向大海,按照岛上地势起伏依次的东西排列,形成了井然有序的传统古村落群。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传统古村落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将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对烟台养马岛民居形式进行研究与分析,这对养马岛地区性建筑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二、山地文化影响下的传统民居1.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

中国的传统村落基本都是以一条主要线路来贯穿整个村庄,在由这条主要的道路向两旁延伸出民居的道路,由于村民房屋的建造都比较整齐,所以养马岛传统民居的主要线路相对整齐。

随着时间的发展,岛上人口的数量也逐渐上升,岛上村居也逐渐的沿着边缘向外扩张,村落的总体形态也相对自由。

2.传统民居建筑的地接形式。

养马岛地处于平原,地势较为平缓,会受到岛屿的山地地势的影响,用地居住面积比较紧张,当地民居建筑都是一排一排的建造,甚至两户人家公用一栋院墙分隔。

这也会要求相邻两户或者一排居民建筑,必须建立在同一水平高度的基台上,每排村民的房屋都是相同的高度和大小。

3.传统民居建筑的界限确定。

养马岛传统古村落一共有八个,所有村落呈东西走向,之间都相连通,坐落在大山和海洋之间,村落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比如跨过一个沟子就可以到达另外一个村子了。

经过对当地居民的了解,才知道每个村子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村与村之间有时就是顺着山体的走势进行划分的,外地人到这根本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村子。

烟台养马岛民居建筑艺术文化探析

烟台养马岛民居建筑艺术文化探析

饰。 屋面材料选用小青瓦 , 一仰一俯 , 木椽子挑檐 , 也有部分 民居 用门窗过木排砖之上的狗牙砖挑檐 的墙体砌筑方式 ,形成 了丰 厦、 后无 内室 , 也并不是 因为人们不需要这些 空间 , 而是为了使 富的建筑立面效果。 每个房间都能直接的接触 自然 、 享受 阳光 。
( 二) 海 环 境 因素
海文化冰 文化) 对 于民居 的建筑色彩影 响很大。 村 中传统 民
居色彩多偏重黑色 , 主要是因为黑色在 五行 中就代表水 , 这是有 着 明显 的亲水心理的色彩倾 向。 除了黑色 , 民居中大 多以建筑材 料 的本色为主 , 很少刻意 的粉刷 , 这也是人们崇 尚自然的一种追

垫高 、 夯实 , 形成一条条带状 的平 台, 沿着等高线方 向延伸。 同排 的民居便修建在 同一高度 的平 台之上 , 逐 台升高 , 高低有序 , 这
民居建筑外墙开窗规则 , 山墙 上一般不开窗 , 形成较为封闭
性 的立 面造 型 特 征 。有 些 人 家 的正 房 南 墙 临街 南北 向) 几个合院进行 串联 的 , 称为 “ 二 道院” 、 “ 三道院” 。 总之 , 养马岛传统 民居共有四种空间布局 的形
( 二) 建 筑的 外 部 造 型
三合院 、 四合院 、 “ 二道院” 、 “ i道院” 。 起伏不平 , 背靠青 山、 面向大海 、 居 于岛上 , 这些独特 的地理环境 式 : 养 马岛的传统民居建筑外形质朴 ,建筑外部多体现建筑材 料的本质 。 建筑外墙 多采用条石 、 块石 、 青砖交替使用, 使得建筑
由于山地的影响 , 用地 比较紧张 , 民居建筑 多联排而建 , 甚 的立面丰富而有层次感。用各色花 岗石材砌筑 的建筑外墙和墙 质感强烈 , 不规则石块拼镶砌成 的云墙或虎皮墙亦是 至相邻两户会共用一道 院墙 。这也就要求相邻一排 民居不管是 垣及照壁 , 大特色 。 院落内外连接各房 门户之间的甬道也多用石块铺成 。 宅基高度还是建筑的高度都要保持一致 ,人们用石材等将地基

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

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

2011年09月学术探讨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文/符静 马本和摘 要:烟台是从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城市。

自1858年6月,中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同年又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后,烟台被划为通商口岸,成为了自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后的又一批殖民城市之一,外国殖民者可在烟台自行建房建行,烟台就此从最初的一个“小渔村”开始了其城市建设。

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欧洲的建筑文化思想深深影响着烟台近代城市建筑的发展,各种西方文化的纷纷传入,在烟台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在将近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形成了现在烟台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

因此,全方位的研究烟台城市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本土建筑的文化特征入手,结合外来文化对本土建筑文化的影响,对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建筑;近代;文化表征;本土建筑文化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270-01一、本土建筑文化的特征(一)自然环境造就的地域文化烟台地貌极为复杂,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

低山区位于市域的中部,主要由艾山、罗山、牙山、磁山、昆嵛山、招虎山构成,山体多有花岗岩组成。

烟台全市海岸线长达909公里,西北部频临渤海,东北和南部临黄海。

其中,芝罘岛、南长山岛、养马岛等环绕,有多处岬角和半岛伸向大海,起伏的山丘和迂回的海岸线,为烟台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烟台市域降水较充沛,空气湿润,气候温和,是中国少数几个北面临海的城市,夏季干爽,冬季温润,是著名的滨海山城。

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烟台城市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地域性建筑的特点烟台本土建筑结合独特的地缘优势,拿当地民居院落建筑来讲,村落大多依山面海而建,大多采用传统的三合院的形式,即正房三间,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围墙和门楼,屋顶大多铺以砖红色的瓦,也有部分民居铺以青灰色的瓦。

浅析烟台市地域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烟台市地域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8-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烟台市地域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张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000)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景观设计也受到影响。

部分景观在设计上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无法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特别是不同城市之间,景观的辨识度较低,地域文化融入性不强。

本文针对我国部分景观地域文化缺失的问题,选取烟台这座具有沿海文化的城市,在解读烟台地域文化的同时,提取文化符号,阐述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景观设计;烟台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94-01一、烟台地域文化的概述烟台作为山东半岛的沿海城市之一,交通发达,地理位置极佳。

由于烟台三面环海,地势多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交融,因此造就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山海文化。

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山海文化也延伸出了许多其他有烟台特色的文化,其中包括绿色仙道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紫色葡萄酒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称之烟台四色文化。

曾被评为魅力城市的烟台一直以来都秉承着“红、绿、蓝、紫”四色文化,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

烟台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来到这里的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山海文化带来的不一样的城市文化氛围。

二、烟台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一)绿色仙道文化绿色仙道文化是烟台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仙道文化包括蓬莱神仙文化和全真道教文化,旅游景点有蓬莱阁、三仙山、昆嵛山等,在设计上可提取八仙过海神话元素以及道教符号等。

(二)蓝色海洋文化烟台南邻黄海,北濒渤海,海岛众多,且各具特色,有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万鸟岛等。

设计方面着重提取有代表性的设计符号,以万鸟岛为例,通过表现海鸥的造型,打造海鸥群气势磅礴的效果。

海洋文化符号的提取还可以从黄渤海入手,通过海洋设计元素的提取,体现出烟台的地理优势和滨海城市的魅力。

介绍烟台烟台的景点

介绍烟台烟台的景点

介绍烟台烟台的景点
烟台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美丽海滨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

以下是一些烟台市内的主要景点:
1.养马岛(蓬莱阁):养马岛是烟台的一座著名景点,也
称为蓬莱岛。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之一,岛
上有许多古建筑、庙宇和风景名胜,是游客喜欢探访的
地方。

2.龙口市北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烟台市北部的龙口
市,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
息地。

游客可以欣赏到丰富的湿地生态和美丽的自然风
光。

3.莱阳百园:莱阳百园是一个以园林艺术为特色的景区,
包括多个主题花园和风景区。

这里有花海、雕塑园、竹
艺园等,是欣赏花卉和艺术的好地方。

4.南山旅游度假区:位于烟台市区南部,南山旅游度假
区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胜地,包括南山文化旅游区、南
山海洋世界、南山牡蛎养殖区等,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
娱乐和休闲选择。

5.蓬莱阁:蓬莱阁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仙境,是一
座坐落在海上的古建筑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阁内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6.烟台山:烟台山是烟台市的地标性山脉,山上有烟台
山公园,游客可以登山观景,欣赏到烟台市区和海岸线的美丽风光。

7.张裕博物馆:张裕是中国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商,其博
物馆位于烟台市,展示了葡萄酒的制作工艺、历史和品牌文化。

以上只是烟台一些著名景点的简要介绍,实际上烟台有更多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等等,适合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

海岛经济发展的出路——以烟台市养马岛为例

海岛经济发展的出路——以烟台市养马岛为例
——开发区模式 ——保税区模式 ——生态区模式 ——旅游区模式
发展海岛经济可以采取 4 种模式。 有一些海岛还可以综合几种模式, 但是要突出一个重点。
开发区模式——獐子岛
• 所谓开发区模式,就是以工业为主的模式,是以海产品、养殖、加工 业为主。这个模式我国有一个成功的范例,就是辽宁长海县的獐子岛。 他们通过发展海洋捕捞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已经成长为上市公司,并 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
(二)新的渔业思维
(1) 、挖掘资源优势,加大对浅海、滩涂的开 发利用力度,大力推广综合科学养殖新技 术,扩大优势海产品养殖规模
(2)、实行水产品精深加工
(3) 大力发展集垂钓、赶海、品鲜和体验渔家风情
为一体的渔家乐民俗旅游
二、养马岛渔业发展成果
• 2012年,经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考核组严 格考评,由烟台市牟平区发改局、海渔局 和财政局联合申报的牟平区养马岛东部海 洋牧场被确认为“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 “
1.养马岛简介
• 养马岛,地处黄海之中,总面积约10平方 公里,距烟台市区30公里。 岛上丘陵起伏, 草木葱茏,山光海色,秀丽如画,海岛呈 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南缓北峭,岛前海面 宽阔,风平浪静,岛后群礁嶙峋,惊涛拍 岸;东端碧水金沙,优良浴场。西端水深 浪小,天然良港。
养马岛地理位置图
养马岛地理位置图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加快信息化建设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建品牌
小结:
• 海岛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地区 有不同的条件,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而且海岛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不能无节制的开发,必须在 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的开发利用。
养马岛现今
• 现如今养马岛主要以旅游业为主,辅以渔业。 近年来为了使养马岛实现更新层次的跨越,养马 岛度假区以创建历史与现代交融,人文与生态和 谐的新型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全面实施“旅游 兴岛”、“环境美岛”、“渔业富岛”三大战略, 带领全岛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奏响了快速 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强音。

牟平的养马岛在清末民初就很富裕,岛上的老房子是见证

牟平的养马岛在清末民初就很富裕,岛上的老房子是见证

牟平的养马岛在清末民初就很富裕,岛上的老房子是见证近几年,随着自驾游的流行和社交平台的发达,地处烟台市牟平区海边的养马岛,也成为一处很火爆的旅游目的地。

不过,大多数游客上岛,要么直奔“前后海”,要么直奔“木栈道”,总之主题都是“大海”。

但实际上,养马岛的风光不仅仅在于“海”,岛上的传统民居,也是一道很靓丽的人文风景。

想要看这些老房子的话,就不能只在海边,而要多走几步进村体验了。

养马岛原名象岛(也称莒岛),岛上原有9个村,分别为杨家庄、黄家庄、中原、张家庄、洪口、驼子、马埠崖、林家庄、孙家疃,后来林家庄并入马埠崖,现有8个村。

在这些村庄当中,多多少少都能看到一些老房子。

这些老房子也吸引了以建筑专业闻名的同济大学的关注,曾有一篇专门的论文研究养马岛的传统民居,根据当时的调查,孙家疃、马埠崖、黄家庄三个村的老房子保留较多。

下面这组图片,就带大家走进其中的孙家疃村看看。

孙家疃村位于养马岛的最东边,位置很好找。

如果简单概括的话,养马岛的传统民居基本上都是石墙、青砖、小瓦。

陆地上的大户人家,基本也是这个样式。

不论是选材还是做工,都相当精致。

照壁、拴马石、门楼、台阶也是相当讲究。

考究其年代,基本上以清末民初为主。

为什么养马岛上的老房子,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呢?正所谓“仓廪实而后知礼节”。

养马岛当时之所以对建筑文化特别重视,是因为有富裕的家底作为支撑。

海岛以捕鱼为业,这是人们头脑中的传统印象。

但在古代,重粮食而不重鱼虾,靠打鱼很难发家致富。

而养马岛的富裕,也是因为海运经商起家。

清代中后期以来,海运逐渐兴起。

不过当时的航船条件毕竟有限,多数船只还是沿着海岸线行驶。

此时,地处烟台商埠南向航线上的养马岛,就成为不少船只中转或休息的场所。

《山东海疆图记》载:“船至之罘岛一更,船至养马岛一更(所经祭祀台丁字嘴皆可泊船寄锚)。

”当时,养马岛上很多村庄都以经商跑船为业,打鱼反而成为副业。

至上世纪三十年代老牟平县志修撰时,大致还是这一情况。

特殊地理形态下的胶东传统民居——以烟台养马岛古村落为例

特殊地理形态下的胶东传统民居——以烟台养马岛古村落为例
h e n n t sa d.O we c n e o n t r l co r n t o ma n a e eo me f t e s a a d o e iln S a s eh w a u a a t rwo k o ef r to d d v l p nto h f h i n v r a u a weln s W hl rt e p s a e,h i t o susn r ci a x pe a ly e n c l rd l g . i i w ii t a s g t e man me d i i g p a tc le a l na — e ng h h m
mo g t e e t e d e l g e t d i o p ca e ga h c l o dt n , ea e t n f m au a n s ,o t w l n ss ae s me s e il o r p ia n i o s t f ci o n t rl h h i n g c i h o r
— —
以烟 台养马 岛古村 落为 例
关 丹 丹
(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
昆明 60 2 ) 52 4
摘要 : 民居的形成和发展 受到很 多因素的制约 , 自然因素、 如 社会 文化 因素 、 经济 因素和技 术因素等 。其 中对
于一些特殊地理形 态下的民居 , 自然 因素 的影响就更为 明显 , 以烟台养马岛为例 , 通过 对胶 东传统 民居在山、 海、 岛的特殊 地理 形态下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建筑形态的描述 , “ 从 山地” “ 、 滨海” “ 、 岛居” 3个方 面分析 自然
s ca lme t r ee t e in v t n p i t ft i a e i. pe i e e ns a e wh r h n o a i on so h s p p rl l o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养马岛民居建筑艺术文化探析
摘要:本文从地域历史文化的视角,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来研究养马岛独特的建筑艺术文化。

关键词:养马岛建筑艺术
一、养马岛历史与文化
养马岛得名于秦始皇东巡在岛上养马的传说,历史上称为莒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北部。

养马岛历史悠久,明初由于养马岛“倭夷为患,因徙其民”于内地,因此岛上民居大多为明中期以后至清初的再次移民所建。

清朝中后期,随着运河漕运的衰落,促成了清道光年间海运漕粮的兴起,养马岛各村开始以船运为主业,这也是养马岛居民走出岛屿、开创事业的一个重要契机。

至民国初年,有了一定积蓄的一些村民开始经商,并迅速富裕起来。

据民国《牟平县志》中记载,“养马岛孤悬海中,而富贯全县”。

繁华过后,岛上保留了众多精美的古庙宇、古祠堂和古民居。

养马岛古村落群是胶东半岛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群,岛上有东、西三官庙和龙王庙等三座清代庙宇,四座家庙祠堂,是研究胶东宗族祠堂文化、渔民信仰文化的极好范本。

二、养马岛民居建筑形成因素
养马岛位于胶东半岛沿海区域,其地势属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不平,背靠青山、面向大海、居于岛上,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共同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山地建筑特色。

海文化的影响,岛居生活的渗透也都在胶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居文化中得到体现。

(一)山地环境因素
由于山地的影响,用地比较紧张,民居建筑多联排而建,甚至相邻两户会共用一道院墙。

这也就要求相邻一排民居不管是宅基高度还是建筑的高度都要保持一致,人们用石材等将地基垫高、夯实,形成一条条带状的平台,沿着等高线方向延伸。

同排的民居便修建在同一高度的平台之上,逐台升高,高低有序,这样,前后的院落就避免了相互的遮挡,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阳光。

另外,从建筑单体上看,民居坐北朝南,正房的进深较小,厢房的进深就更小了,正房平面沿东西向横向展开,建筑前不出厦、后无内室,也并不是因为人们不需要这些空间,而是为了使每个房间都能直接的接触自然、享受阳光。

(二)海环境因素
岛上居民为防止海水侵袭房屋,多用石材把地基垫高,将房子建在高出原地面的平台之上。

在滨海与依山共同制约下,人们采取了这样的型制来建造自己的房子。

养马岛上的居民以海为生,产生了独特的“海文化”。

居民都会祭拜“海神娘娘”,原来的老宅子,每家的门口侧壁上会设有供奉海神娘娘的神龛,作为永保海上安宁的神灵,海神娘娘是渔民们的心灵寄托。

另外,受大海环境影响,胶东传统民居的色彩多偏重黑色。

(三)岛环境因素
据民国《牟平县志》载,“养马岛孤悬海中,而富冠全县”。

这一句“孤悬海中”说明了养马岛相对与胶东半岛的其它地区更为独立,在跨海大桥修成之前,岛上与内陆联系较少,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影响了民居建筑形制。

岛上民居多为合院形式,出檐较小,一般为30cm,也基本不设内廊,表现出了岛上居民在岛居生活影响下内敛的性格。

由于岛上对外的相对封闭,村内的邻里之间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

左右邻里毗墙而建,甚至共用山墙,也体现了村落内部民居院落空间的相通性和紧密联系。

三、养马岛民居建筑特点
养马岛的古村落传统建筑由于受到烟台开埠的影响,其建筑不仅有普遍的胶东民居特征,而且在建筑梁架特征上显示出独特的民国风格,在建筑装饰上体现出渔民风俗的影响。

(一)建筑空间布局形式
养马岛的传统民居多为二至三进北方四合院结构,最后一进正房后部几乎都留有后夹道,并用石砌院墙围起,有的还开有后门。

整个院落一般东西向联排而建,甚至共用一座山墙,当然也有富足的人家将前后(南北向)几个合院进行串联的,称为“二道院”、“三道院”。

总之,养马岛传统民居共有四种空间布局的形式:三合院、四合院、“二道院”、“三道院”。

(二)建筑的外部造型
养马岛的传统民居建筑外形质朴,建筑外部多体现建筑材料的本质。

建筑外墙多采用条石、块石、青砖交替使用, 使得建筑的立面丰富而有层次感。

用各色花岗石材砌筑的建筑外墙和墙垣及照壁,质感强烈,不规则石块拼镶砌成的云墙或虎皮墙亦是一大特色。

院落内外连接各房门户之间的甬道也多用石块铺成。

民居建筑外墙开窗规则,山墙上一般不开窗,形成较为封闭性的立面造型特征。

有些人家的正房南墙临街,腰线以上两窗之间设有拴马石,墙角、腰线、窗台等处常作一些装饰工艺处理。

建筑屋脊两端上翘,以青瓦压顶,屋脊处会有精美的雕刻装饰。

屋面材料选用小青瓦,一仰一俯,木椽子挑檐,也有部分民居用门窗过木排砖之上的狗牙砖挑檐的墙体砌筑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建筑立面效果。

(三)建筑色彩
海文化(水文化)对于民居的建筑色彩影响很大。

村中传统民居色彩多偏重黑色,
主要是因为黑色在五行中就代表水,这是有着明显的亲水心理的色彩倾向。

除了黑色,民居中大多以建筑材料的本色为主,很少刻意的粉刷,这也是人们崇尚自然的一种追求。

建筑体现出材料的本质,色彩以冷色调为主,主要是青灰、白色和石材的浅棕色、棕黄色等,表现出了村民们单纯质朴的思想和朴素内敛的性格特征。

(四)建筑的装饰
养马岛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较少,但在屋脊、照壁、墀头、搏风板、大门等重点部位有很精美的砖雕、瓦饰和木雕装饰,外观整体质朴大方,又不失精致细密。

这些雕饰的题材内容一般采用胶东一带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暗八仙运用广泛,体现了渔岛渔家风俗。

大门——大门代表了整幢民居建筑的门面,村中民居无论型制大小,都对大门非常重视。

人们期望“门”能给全家带来良好的风水运气,希望家中人丁兴旺、财源滚滚、五谷丰登。

大门的尺度、门槛的高低和装饰的繁简程度都反映了主人家的身份、地位和文化层次。

所以,人们在装修时会对大门进行重点建造,从选材、工艺、式样上都别有用心。

大多数民居采用门楼式,在大门上部升高并加屋顶和装饰,由于局部的升高使大门凸显出来;也有采用门屋式的,一般是把倒房的第四个开间开为大门,这样的大门屋顶并没有起伏升落,相对都比较含蓄。

另外,大门两侧会用青砖各砌筑两条砖带,产生一种砖柱的视觉效果,通过粗线条来勾勒出大门的轮廓。

门框上至顶会有木板装饰,不管高低,都会横向均分成三个格子,有的粉刷成彩色,色彩以草绿、海蓝为主,还有的就刻上“福”、“禄”、“寿”的字样以作祈福之用。

雕饰——养马岛民居石雕比较少,而是以砖雕较为多见。

砖雕一般用于门额、墀头、搏风板、门口的神龛等部位,并由一些固定的题材。

砖雕需用品质较高的青砖,因为砖的物理性质介于石材与木材之间,雕刻技法源于石雕,又融合了木雕的工艺,雕刻成品不似石雕的生硬,又克服了木雕的柔软,自成一派,风格清新秀丽。

(五)建筑的结构
养马岛民居的结构体系为脊梁式结构,以石砌筑墙体,上置屋架,砖石砌筑的墙体和屋架就构成了整个房屋结构的为承重体系,而并非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梁柱体系,这样的结构限制了建筑的进深不会很大,一般在3米至4米之间。

养马岛民居屋架结构体系,屋架既有檩条也有椽子,屋顶重量(铺瓦、泥草、芭)由檩条承受,再分别由屋脊和椽子传到横梁,横梁直接搭建在墙体上,所以整个屋顶的重量由墙体承受,最后传至地基。

屋面荷载的传递顺序是:椽子——檩条——墙体——地基,与这种构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用料节省,适合于普通农家建造房屋使用。

另外,张氏家庙和林氏家庙的建筑结构中的“叉手”构造,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总结
养马岛民居建筑体现了与山、与海、与岛的相互适应,很好地处理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是人们现在所追求的生态、绿色建筑的本质所在,为现代建筑创作中处理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关系的问题上提供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烟台牟平养马岛孙家瞳村落与民居探究,关丹丹,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山东养马岛古村落,城市规划,2007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