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补划案例分析
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范文(精选5篇)

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范文(精选5篇)永久根本农田整改补划5篇永久根本农田整改补划篇1县根本农田划定补划方案某某县根本农田划定〔补划方案〕某某县国土资源局某某县国土资源局划定工作办公室某某作业单位/公司二零一三年七月某某县根本农田划定〔补划〕方案编制人:LangCat项目负责:LangCatLangCat总工程师:LangCat总经理:LangCat某某作业单位/公司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四日第一局部:根本农田划出一、根本农田划出〔划入〕依据根据《云南省根本农田划定实施细那么》的要求,对上一年度规划确定的根本农田综合分析和实地核实保存根本农田和划出、划入根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情况等信息,并在图上标识根本农田划出、划入地块。
对划入地块重点进行比照分析并实地核实。
同时,核实实地己被占用、毁坏的位置、范围和面积,并进行统计汇总。
1〕、继续保存的根本农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根本农田,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对已有根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分析比照,经核实确认,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本农田布局要求的现状根本农田,继续保存划定为根本农田。
2〕、不得保存的根本农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根本农田,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对已有根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分析比照,现状根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本农田布局要求且不可调整或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不得保存划定为根本农田。
3〕、禁止划定为根本农田的耕地新划定的根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应当为耕地。
以下类型的耕地,禁止新划定为根本农田:1〕地形坡度大于25度、田面坡度大于15度且未采取水土保护措施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2)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害严重损毀且不能恢复耕种的耕地;3)受重金属污染或者其它有毒物质污染的耕地,或治理后仍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耕地:4)未纳入根本农田整备区的零星分散、规模过小、不易耕作、质量较差的低等级耕地:5)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它农用地等。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一、背景介绍基本农田是指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农田质量、生产潜力、土地利用结构、农业发展需求等因素划定的具有重要农业功能和保护意义的农田。
基本农田的划定对于合理调控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地区的基本农田面临着被非农业建设侵占的风险,致使基本农田的保护形势严峻。
因此,补划基本农田成为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补划技术方案的制定原则补划技术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补划行为应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
2. 保护为主原则补划工作应以保护基本农田为核心任务,确保基本农田的面积和质量不受损害。
3. 客观科学原则补划技术方案应基于科学的调查研究,确保划定结果客观、科学、可信。
4. 综合考虑原则补划技术方案应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农业生产潜力、土地利用结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确保补划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三、补划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评价数据、农业生产潜力评估数据等。
2. 制定补划指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补划的基本原则和指标,确定补划的范围、面积、位置等。
3. 制定划定方案根据补划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划定方案,包括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补划的方式和步骤等。
4. 实施补划工作按照划定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补划工作,确保补划过程的公正、公开和合法。
5. 公示和审核完成补划工作后,进行公示和审核,接受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价,确保补划结果的透明和可信。
四、补划技术方案的效果评估补划技术方案实施后,应进行效果评估,包括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对农业生产潜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等。
五、技术方案的可持续性保障为了确保补划技术方案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对基本农田的长期监管和保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农地执法和监管力度,完善农地用途变更审批机制,加强对违规农业建设的惩处等。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 引言基本农田划定是保护农田资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原先划定的基本农田可能存在质量不高、利用率低等问题,需要进行补划工作。
本技术方案旨在提供补划基本农田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法,保证补划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技术方案概述2.1 目标本技术方案的目标是补划基本农田,确保划定的农田质量高、利用率高,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原则基本农田的补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合规: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补划过程合法合规。
•公平公正:依据科学、公正、公平原则,确保每块农田的补划权益得到公正保护。
•科学精准:运用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确保补划结果准确可靠。
•综合考虑:补划应考虑农田的土地质量、区域环境、农业产能等因素,综合分析决策。
2.3 方法本技术方案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农田质量评估数据等。
•空间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
•决策支持:利用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工具,辅助决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方案: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制定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3. 技术方案详述3.1 数据收集补划基本农田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已有农田、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地等。
•农田质量评估数据:包括土壤质地、物理化学性质、农作物适宜性等。
3.2 空间分析收集完相关数据后,进行空间分析是补划基本农田的重要步骤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类划分: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将农田区域、建设用地区域等进行区分。
•农田评价:利用农田质量评估数据,对农田进行评价,分为优质农田、一般农田等。
•农田条件综合分析:将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农田质量评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补划的基本农田范围。
3.3 决策支持空间分析结果是补划基本农田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最终的决策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耕地保护典型行政案例

耕地保护典型行政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14•【分类】其他正文耕地保护典型行政案例编者按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是关系14亿人吃饭的大事,事关国家安全,绝不能有闪失。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做出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主体责任,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耕地保护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也已拉开帷幕。
为进一步加强各级行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耕地保护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行为,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从全国法院范围内收集、整理了8件近年来审结的涉耕地保护的典型案例,该批案例从依法治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土地复垦主体责任、行政机关未取得审批手续强占农民承包地的赔偿方式、耕地保护公益诉讼、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违法占地行为的行政处罚追诉时效、查处不同类型非法建筑所应适用的法律依据等方面对耕地保护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进行了阐释。
表明了人民法院对乱占耕地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和立场,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国家耕地红线的责任和使命。
耕地保护典型行政案例一、孙某诉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土地行政处罚案基本案情2018年4月5日,孙某在未取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在其租赁同村村民承包地上建设钢构大棚及其辅助设施,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土地3.96亩,用于苗木花卉种植。
西安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西安市国土局)于2018年4月8日对孙某涉嫌非法用地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向孙某及证人孙某某进行了调查询问,孙某及孙某某均承认孙某占用村民的承包地进行建设钢构大棚的事实。
同年5月28日,西安市国土局向孙某分别作出并送达了土地行政处罚告知书和听证告知书,孙某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向被告提出陈述、申辩及听证申请。
国土空间背景下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优化策略研究—以辽宁省新民市为例

国土空间背景下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优化策略研究—以辽宁省新民市为例摘要:国土空间的综合协调发展对于国家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的现状评价及布局优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民市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探寻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新民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布局优化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新民市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平原地区。
区域面积3318平方公里,约占沈阳市全域面积的四分之一。
下辖4个乡、20个镇、4个街道;有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民市东与沈阳市于洪、新城子两区交界,北与彰武、法库两县毗连,西与阜新、黑山两县接壤,南与辽中县为邻。
新民市共有18个少数民族。
汉族人口占92.5%;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朝鲜族人口较多,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77%、17.98%、8.04%、7.64%、5.24%;彝族、壮族、苗族、维吾尔族、藏族、布依族、达翰尔族、白族、土家族、鄂温克族、傣族、土族和羌族13个民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33%新民市为辽河冲积平原。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北部边界一带海拔在50米以上,向南逐渐降低,最低点在金五台子乡南部一角海拔19米。
依地势把全境分为各具不同特点的四个地区:一是北部低丘区,海拔35-55米;二是辽河以东平原区,为冲积平原,海拔22-49米;三是柳绕沙碱区,为冲积倾斜平原,海拔30-62米;四是辽绕低洼区,为绕阳、辽、柳河冲积平原,地面以细粉砂为主。
截至2021年1月,全市人口总数670,000人。
平均人口密度:209.9人/平方公里,其中城区人口密度:2541人/平方公里。
1.2数据来源本次研究的土地利用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民市第三次土地调查更新成果,文本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民市相关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等。
关于基本农田整改补划(精选1篇)

关于基本农田整改补划(精选1篇)基本农田整改补划1篇【篇1】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3、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1017-202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1019-2022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1024-202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1025-2022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4.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4.2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按照补划基本农田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选取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成果。
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批准文件或违法用地的认定文件,以及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批准文件采用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纠正。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优秀案例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优秀案例土地整治是一项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田质量的重要工作。
在我为您撰写的本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的优秀案例,并探讨这些案例对于提高农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1. 案例一:北京市平谷区耕地保护工程北京市平谷区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平谷区政府通过实施耕地保护工程,对农田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和整治,以保护农田质量和提高土地利用率。
该项目通过修复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土壤质量等手段,成功提高了农田的水肥利用率,稳定了粮食产量,并且有效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案例二:江苏省淮安市长江北岸耕地恢复项目江苏省淮安市长江北岸地区的耕地资源长期以来遭受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为了恢复这一地区的农田质量,淮安市政府启动了耕地恢复项目。
该项目通过清理污染物、修复土壤、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措施,成功恢复了大面积的耕地,并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个案例表明,土地整治不仅能提高农田质量,还能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并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3. 案例三:广东省梅州市水土保持工程广东省梅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但由于抚育式经营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当地的农田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为了改善农田的水土墒情况,梅州市政府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梯田整治、修复退耕还林的坡地和荒地等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了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
这个案例证明了水土保持工程对于提高农田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总结和回顾这些案例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项目有效提高了农田的水肥利用效率,稳定了粮食产量,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通过修复土壤和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手段,这些项目改善了农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这些项目还带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局面。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优秀案例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优秀案例【原创版】目录一、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二、优秀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地区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2.案例二:某地区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3.案例三:某地区通过土地整治实现生态保护和耕地利用双赢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四、对我国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的启示正文一、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在这个背景下,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土地资源,实现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优秀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地区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在某地区,土地整治项目通过推进荒地、沙地等未利用地的开发,将这些土地转化为优质耕地。
项目实施后,该地区新增耕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不仅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还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2.案例二:某地区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另一个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主要针对现有耕地进行改良。
通过实施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措施,耕地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
这为保障当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案例三:某地区通过土地整治实现生态保护和耕地利用双赢某地区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兼顾生态保护与耕地利用。
项目实施中,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合理规划,提高了耕地利用率。
这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耕地利用的双赢,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政策支持: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投入、土地使用政策等。
2.技术创新:土地整治项目需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和质量。
3.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和设计是确保土地整治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
4.农民参与:农民是土地整治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积极参与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补划案例分析
作者:王红梅, 廖丽君, 杜国明, 李宏, 史春香, 张春女, Wang Hongmei, Liao Lijun,Du Guoming, Li Hong, Shi Chunxiang, Zhang Chunnu
作者单位:王红梅,Wang Hongmei(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64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 廖丽君,杜国明,Liao Lijun,Du Guoming(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哈尔滨,150030), 李宏,Li Hong(黑龙江省国土勘测规划设计院,哈尔滨,150076),
史春香,张春女,Shi Chunxiang,Zhang Chunnu(黑龙江省土地勘测利用技术中心,哈尔滨
,150036)
刊名:
农业工程学报
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24(10)
被引用次数:9次
参考文献(13条)
1.郑新奇;杨树佳;象伟宁基于农田地分等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7(01)
2.郑晓俐;叶明珠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例 2006(01)
3.张蕾娜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 2006(zk)
4.杨霞;张裕凤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中的应用分析--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为例[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7(03)
5.袁秀杰;赵庚星;于海英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02)
6.李武艳;徐保根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土地科学 2006(02)
7.赵英娜;郑伟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05(01)
8.吴克宁;陨文聚;吕灵巧农用地分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 2005(zk)
9.樊闽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规划修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土地 2006(10)
10.张凤荣;徐艳;安萍莉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土地科学 2006(06)
11.彭茹燕;张蕾娜;程峰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期刊论文]-资源与产业 2006(05)
12.杨建波;王国强;王丽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6)
13.金晓斌;何立恒;王慎敏基于农用地分等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耿志阔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学位论文]2006
2.吴飞.濮励杰.许艳.朱明.Wu Fei.Pu Lijie.Xu Yan.Zhu Ming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与决策[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
3.于雷.周勇.郧文聚.夏天.Yu Lei.Zhou Yong.Yun Wenju.Xia Tian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折算[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
4.郑新奇.杨树佳.象伟宁.王爱萍.Zheng Xinqi.Yang Shujia.Xiang Weining.Wang Aiping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
5.李武艳.徐保根.LI Wu-yan.XU Bao-gen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土地科学2006,20(2)
引证文献(9条)
1.舒锟.何腾兵.王仕玥.高雪.彭志良.韩峰.赵泽英.童倩倩.杨莉.金蕾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基本农田调整研究
——以贵州省金沙县城关镇为例[期刊论文]-天津农业科学 2011(2)
2.钱凤魁.王秋兵.边振兴.董秀茹.郑刘平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11(11)
3.郭龙.张海涛.于波.谷建立基本农田易侵占区域的划定[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6)
4.张英.潘瑜春.王依贺.赵春江基于农用地经济等别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研究[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12(3)
5.王亚华.袁源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在基本农田布局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 2010(6)
6.许妍.吴克宁.赵华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研究——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期刊论文]-资源与产业 2011(5)
7.吴飞.濮励杰.许艳.朱明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与决策[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9(12)
8.曲衍波.张凤荣.郭力娜.姜广辉.李灿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优先度评判[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11(7)
9.王洪波.程锋.张中帆.郧文聚中国耕地等别分异特性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影响[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11(11)本文链接:/Periodical_nygcxb200810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