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湿地的退化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中国湿地退化的原因分析

中国湿地退化的原因分析

XIANGCUNKEJI 2017年2月(上)75中国湿地退化的原因分析卢虹羽(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摘要]湿地作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

我国的湿地面积位居于世界第四位,是各种湿地类型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湿地资源被不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湿地退化现象逐渐变得严重。

因此,对湿地退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湿地退化进行研究,分析湿地退化的具体原因。

只有找到湿地退化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开展下一步的治理工作,保护湿地环境。

[关键词]湿地;退化;原因[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04-75-2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凡是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

也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延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区域。

”[1]。

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对于湿地的定义也有一定的区别,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湿地,故引用中国对于湿地的定义:湿地处于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

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一般以低水位时水深2m 处为界,并且少有周期性的以水生、湿生植物为植物的优势种;低层土主要是湿生土壤;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土被水淹没4个月以上。

世界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海洋及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世界各地的分布非常广泛。

湿地是位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区域,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数量庞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生物极为依赖、不可分割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虽然湿地的总面积较少,但其正为地球上大约20%的生物提供着生境。

我国的湿地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湿地资源较为匮乏。

湿地退化具体是指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劣化或遭到破坏而导致其功能降低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过程[2]。

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概述

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概述

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概述摘要: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含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国湿地总面积在全世界位列第四,是湿地类型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湿地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种资源被不合理利用与改造,退化现象日趋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湿地退化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为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法。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湿地退化的特征表现,然后论述湿地退化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的修复方法,旨在能增加湿地面积,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湿地退化;原因;修复方法1湿地退化的特征1.1 湿地面积缩减面积大小是判断湿地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只有保证湿地面积足够稳定才能促使湿地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确保其具备足够强大的外界干扰抵御能力。

但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利用,导致我国湿地面积持续缩减,甚至部分湿地已经完全消失。

1.2 生态结构被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属于陆地与水域系统的一个过渡性区域,因此湿地当中往往生存着丰富多样的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前些年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对湿地生物进行过度捕捞,导致湿地生物链断裂,湿地生物种类骤减,整个生态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1.3 生态功能减弱湿地环境具有净化过滤污染物、调节物质循环、区域气候和河川径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功能,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内部的合理调节,同时对外界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湿地系统的不断退化,该项调节功能也会随之减弱甚至完全丧失[1]。

2湿地退化的原因分析(1)大力发展农业、盲目开垦湿地资源。

(2)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持续增加,致使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湿地水资源补给地下水。

(3)连年干旱、持续高温,地表水面积锐减,很多泡沼水量明显缩减甚至出现枯水状态[2],湿地水严重矿化,矿物质的聚集使湿地逐渐盐碱化,泡沼与河流水质恶化。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少 62 和 5 % , 天 然 径 流 分 别 减 少 2.6 和 . % . 4 62%
环境保护 , 振兴东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湿 地 退 化 及 其原 因
河 口湿地同时受河 流和海洋 的影响 ,随着 人 类对河流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 ,以及全球气候趋 暖变干 ,世界上大多数河 口湿地生态正面临着严 重威胁L。辽河 三角洲湿地受到的 自然干扰包括降 2 J 水减少 、 海平面上升等 , 人为干扰包括水利工程建 设、 农业开发 、石油开采等。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 占用 自然 湿地 ,直接 导致 自然 湿地 面积 减少 ,而 降 水量的减少 、 上游水利工程 的兴建和农业开发挤 占 生态用水 , 使得湿地淡水减少 ,加上海平面上升 、 海水入侵等 ,打破了原有的水盐平衡和水沙平衡 ,
使得生物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11 农 业 开发和 石油 开 采导致 湿地 面积 减 少 .
辽河三角洲的农业开发 、 石油开采及相应的基 础 设施 建设 不断 占用 自然 湿地 ,湿地 面积从 18年 94 的3 6 0 h . ×l’ 下降到l9年的31 ×l m 6 97 . 5 0 h ,减 幅达 l%,其 中自然湿地减少了l. 4 0 %。仅 “ 3 八五”
2. %。同时 , 19 3 上游水库的兴建使得下游来水减少 ( l 表 ,下页 ),仅大凌河 、辽河干流 、 大辽河上游 修建的7 座水库库容就达7 .×1 1 9 0 m ,占总径流量 8 ×1 的8.%。在 淡水 资 源不断 减少 的 同时 , l 0m 88 三角洲水田面积却不断增加 , 90 从l8年的6 6 0 . ×1 9 h 上升 ̄2 o 年的1 6 0 h ,导致农业用水 Uo o . ×1’ 7
维普资讯

湿地退化与保护措施分析

湿地退化与保护措施分析

湿地退化与保护措施分析湿地是指受水环境影响的广泛地域,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沿海区等,这些地域中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物种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湿地正面临不断加剧的退化问题。

本文将分析湿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等。

首先,人类活动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底泥开采、造成湿地水位下降的灌溉系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等,都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湿地退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等气候变化因素,可能导致湿地植被变化、水位波动和水质恶化。

此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它们捕食和竞争本地物种,破坏湿地生态平衡。

为了应对湿地退化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了解湿地的更新和回复能力,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制定和执行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确保湿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湿地资源。

国际间的湿地保护组织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湿地生态系统的问题。

同时,应加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知和关注度。

保护湿地的措施还包括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湿地的恢复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来实现,包括固定湿地水位、人工湿地重建和湿地植被的修复等。

此外,湿地的重建也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育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物种来实现。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湿地恢复其生态功能,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此外,加强湿地教育和公众参与也是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湿地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共同参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社区参与,形成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总结中可以提到,湿地退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福祉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复习进程

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复习进程

专题湿地形成原因专题二湿地1.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2: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3:30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 是________。

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2,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3)材料3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解析: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第(1)题,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

第(2)题,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的原因。

第(3)题,材料3反映的是三江平原生物数量减少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碱化等现象。

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答案:(1)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粮食等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

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

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

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它为许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稳定的栖息地,同时也对水环境的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湿地的退化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过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湿地被填埋和破坏,大量湿地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由于过度放牧、过渡农业和排放废水等原因,湿地水质污染严重,许多湿地动物和植物无法生存。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也对湿地造成了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和温度的波动,影响湿地的水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湿地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湿地保护研究。

首先,中国加强了湿地保护的立法和政策。

2002年,中国制定了《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湿地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并推动了湿地保护的实施。

政府还建立了湿地保护区网络,为湿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机制。

其次,中国加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定期调查和监测湿地的面积、植被、水质和动物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湿地的退化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中国还支持湿地保护的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通过与公众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提高湿地保护的参与度和科学性,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湿地保护研究方面,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旨在揭示湿地退化的原因和机制,并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

例如,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湿地退化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他们发现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控制过度开发可以有效减缓湿地退化的速度。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湿地的变化情况,提供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这些研究,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湿地保护经验,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中国湿地保护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退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方案

退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方案

退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方案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维持生物多样性,还能够防治自然灾害、净化水质、改善气候等,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化等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面临退化和破坏的危险。

因此,对于退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程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保护和修复一处退化的湿地,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现状分析1. 湿地退化原因(1)土地开发利用不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湿地被用作房地产开发、农田耕种、工业厂区建设等,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加剧,湿地退化严重。

(2)生态环境污染。

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湿地,导致湿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湿地植被生长状况恶化,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生物入侵。

一些外来入侵物种侵入湿地,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对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加速了湿地的退化。

2. 湿地退化现状(1)湿地植被减少。

原有的湿地植被面积减少,植被种类单一,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2)水质恶化。

湿地水域受到严重的污染,水质差,无法满足生物生存的需要。

(3)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生物种群数量减少和种类减少。

三、项目目标1. 保护湿地退化区域,减缓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项目内容1. 湿地植被恢复(1)在湿地退化区域进行植被调查,确定湿地退化区域植被恢复的目标。

(2)确定湿地退化区域植被恢复的栽植物种类和数量,确保恢复的植被能够适应湿地生长条件。

(3)进行湿地植被的种植和管理工作,保证植被生长的顺利。

2. 水质改善(1)建立湿地水质监测网,对湿地水质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

(2)对湿地水质差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针对性的水质改善措施。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的退化及保护对策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的退化及保护对策

科学技术创新2019.18关能源管理部门已经着手于普及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方法以及推广新技术,临安市的八百里养生园景区已经恢复至最初的清新、干净的自然环境。

因此,我国各地方政府必须尽快加强治理、抢救已被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的力度,使其恢复本来的面貌。

这不仅仅是为了适应了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是在某一层面上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3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3.1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只有山清水秀,没有遭受过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环境,才能开发出满足游客心理需求的旅游风景区。

针对这一基础,各地方政府必须出台一项合理的开发制度,用美学的观点规划环境。

除了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从综合考察、评价与预测合理三个角度实施对自然环境开发的计划,还要让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跟着一起实地考察,进而提出能开发利用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的最佳方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量:一、根据当地环境,思考是否能提供满足游客数量的旅游设施以及设施的安全级别是否能保证游客安全;二、当地旅游行业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计划适当的旅游活动,根据各地不同的需求,各个旅游景点都有自己的人流量极限,不能无节制超量招待游客;三、安排适量、合理的交通设施和服务站点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四、每隔一段固定距离安排环境保护管理专员,防止游客本身对景点的破坏,除了个别被允许的景区,其他自然景区禁止建设宾馆、酒店等机构。

3.2提高游客环保意识,进行宣传教育除了从管理角度实施环境保护的措施,更要从根本上预防环境被破坏?如何预防?就是要像全国各地宣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普及历史、文化与科学知识,让群众从生活环境为基础来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方便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项目。

除了生活在城市平常不能接触到自然环境的人,生活在自然环境风景区附近的居民更应该做到爱护园林、保护野生动物这些事,做其他人的榜样。

自然环境的美,不能只靠当地政府与旅游环境的管理制度,还要靠每一个人去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湿地的退化及其原因一、湿地的定义“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二、湿地的作用1、物质生产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

2、大气组分调节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

3、水分调节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4、净化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

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5、提供动物栖息地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6、调节局部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三、东北湿地东北地区是我国湿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地处温带、寒温带,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湿地类型以淡水沼泽和湖泊为主, 总面积为6731 78万hm2。

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7151%。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 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山地也发育了大面积的沼泽, 是我国淡水沼泽的集中分布区。

其中, 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沼泽区, 约有112万hm2 沼泽地。

湖泊有五大连池、查干湖、镜泊湖、兴凯湖、长白山火山口湖等;大小兴安岭以其独特的地形也发育了大面积的沼泽。

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松花湖及其周围是最重要的人工湿地。

亦有一大批正在逐步恢复的城市湿地。

东北地区为中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湿地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8153%, 它是东北山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具有如下特征:1) 类型多:东北地区湿地包括了中国湿地的滨海、江河、湖泊、沼泽、人工湿地5大类, 具有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水库等14种湿地类型, 尤其是沼泽湿地复杂, 类型最为丰富, 是全国沼泽类型最复杂的区域之一。

2 ) 分布广:东北地区湿地遍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等地。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为中国山地沼泽、森林沼泽的主要分布区,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湖泡棋布, 是东北地区, 乃至中国的湖泊、草本沼泽、内陆盐沼的主要分布区。

3) 面积大:据中国1995~2003年首次进行的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统计, 东北地区湿地面积达673178 万hm2 , 占中国湿地面积的1715%。

4) 生物多样性丰富:据统计, 黑龙江省湿地高等植物680种, 隶属于92科, 300属; 高等动物94科548种。

5)区域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平原河流多! 平原中心地区沼泽湿地多,西部干旱区湿地少! 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 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松嫩平原湿地的分布在东部高平原相对稀疏,而西部低平原相对密集!四、湿地的退化湿地的退化主要是指由于湿地面积的变化、水文条件的改变、水质改变、湿地资源的非持续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原因导致的湿地功能衰退与消失。

长期以来, 湿地的价值不大为人所知晓, 往往把湿地当作无用之地。

随着东北地区湿地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增加, 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湿地资源遭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东北平原的大片湿地被称为“北大荒”。

本世纪60 年代, 政府大力开垦北大荒, 组建许多农场, 进口大量机械, 将湿地的水排干, 将“北大荒”变为“北大仓”, 获得了大量农产品, 但其产生后果导致周边环境的恶化。

1998年嫩江和松花江的洪水与此不无关系。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对湿地的过度开发所引发的严重问题。

中国湿地退化具有自然演化的部分原因, 有在巨大人口与粮食压力下开垦湿地“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也有对湿地功能认识不清所造成的政策失误。

图1 和图2 显示的结果清楚表明: 东北地区各省湿地变化也各不相同, 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其中黑龙江湿地类型变化幅度最大, 辽宁次之, 吉林变化较小。

总体而言, 3省的天然湿地都在减少, 但人工湿地都在增加。

表2 给出了灌溉水田、沼泽地与其他土地之间的转化关系, 以此探讨东北地区湿地变化的特点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表2 可知, 15 年间, 东北地区灌溉水田共有63.73×104hm2 转化成其他土地类型, 同期由其他土地类型转化来的灌溉水田为133.89×104 hm2 , 净增加值为70.16 ×104 hm2。

灌溉水田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大量开垦。

主要源自开垦旱地和沼泽地和草地。

由旱地、沼泽地和草地转变为水田的面积分别为98.48 ×104hm2、19.05×104hm2、11.97 ×104hm2 , 净增加值分别为39.21 ×104 hm2、17.07 ×104 hm2、11.61×104 hm2 , 其次是开垦滩地和林地; ②土地改良。

由为利用地改良为灌溉水田的面积为2 055 hm2 , 由滩涂改良为灌溉水田的面积为210hm2 ; ③围湖( 库) 造田。

由湖泊转化为灌溉水田的面积为3 087 hm2 , 由水库坑塘转化为灌溉水田的面积为1 378hm2。

同时引起灌溉水田面积减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很多地方由单一的灌溉水田变为多作物种植的旱地, 故而引起灌溉水田面积减少了59.26×104hm2 ;②城市化。

城镇、居民地及工矿交通建设占用了一定良田, 由此原因造成的水田面积减少了9 446 hm2; ③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沼, 这也使得灌溉水田面积共减少了28 346 hm2。

东北地区沼泽地有52.74 ×104hm2 转化成其他土地类型, 同期由其他土地类型转化来的灌溉水田为11.85 ×104 hm2 , 净减少了40.89 ×104 hm2。

沼泽地减少的原因如下: ①大量开垦:由于人口增加很快, 但耕地资源有限, 为了解决粮食温饱问题、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要, 人类只有大量开垦沼泽地, 这就使得该区沼泽地锐减, 沼泽地转为耕地( 旱地与水田) 的面积达42.84 ×104 hm2 , 净减少38.25×104 hm2 ; ②建设:城镇、居民地、工矿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都占用了一些沼泽地, 城镇工矿占用沼泽地1 048hm2 , 水库坑塘占用1.09 ×104 hm2 ; ③土地荒漠化:15 年间, 共有2.73 ×104 hm2 的沼泽地荒漠化。

五、湿地退化原因1) 采砂、围垦造田等人为破坏严重黑龙江和吉林省作为中国农业生产大省,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始终将粮食增产增收放在首位, 随之而来的是对湿地的盲目围垦。

三江平原的湿地开垦主要有四个过程, 一是1949- 1960 年, 人民解放军10 万专业官兵共开垦耕地72.7 万hm2; 二是60 年代初到1977 年, 54 万城市知青到北大荒新垦耕地60.7 万hm2; 三是1978- 1985 年, 新垦94.7 万hm2; 四是80 年代中期, 新垦耕地173.3 万hm2。

前三次垦荒主要基于”以粮为纲”的思想, 普遍采取排水毁林毁草的方式,对湿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1975 年三江平原自然沼泽面积为244 万hm2, 而1990 年仅剩下113 万hm2 。

2) 江河水质污染严重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口的增多, 加之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 不但生产设备工艺落后, 而且还缺乏科学管理、法制不严, 工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造成水污染严重。

松花江流域每日排放废水量为572 万t , 其中生活污水仅有51.55 万t , 占9% , 其余90% 以上主要是沿江沿河的大城市的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其中排放量较大的就有700 多个单位。

仅哈、齐、牡、佳4 个大城市的日排水量就占整个流域的58.2% 。

哈尔滨市日排61.5 万t, 占全流域排放量的20.5% ; 佳木斯日排49 万t , 占16.3% ; 齐齐哈尔市日排38.6 万t, 占12.9% ; 牡丹江市日排25.6 万t , 占8.5% 。

吉林省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石油资源的开发, 对吉林省的江河、湖泊、水库的水质造成污染。

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流失的农药、化肥。

3)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江河、水库的淤积、沼泽湿地的淤塞, 使湿地面积逐渐缩减, 湿地质量下降。

吉林省重要湿地松花湖保护区现水土流失面积16.6 万hm2,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5.3% 。

水土流失的成因, 有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 但滥砍盗伐森林、滥垦、滥牧、修路和多种经营生产等人为因素亦不容忽视。

在吉林省另一重点湿地向海保护区, 由于地处干旱多风的沙带上及人为高强度利用土地, 包括过度放牧、不合理垦殖、高强度割收芦苇等, 使部分沙丘表面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破坏, 本已固定的沙丘出现流动。

目前, 在该保护区潜在沙漠化土地占35%, 正在沙漠化的土地约占56%,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约占7% , 严重发展的沙漠化土地约占2%, 严重威胁到向海湿地的质量。

4) 水源管理困难东北地区湿地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和湖泡区域, 管理受各部门的影响, 用水、管水缺乏统筹规划。

在河流的上游, 因营建水库或引水用于农业灌溉, 湿地水源被大量截留, 致使沼泽湿地大面积减少, 不仅轻工业造纸原料芦苇产量降低, 水禽栖息地也遭到严重破坏, 影响水禽的栖息与繁殖, 特别是使珍稀濒危物种鹤类的栖息地处于不稳定状态。

5) 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在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泥炭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以及鱼类资源的破坏性利用。

有些地方在用泥炭改土制肥的过程中, 因方法不当而没收到相应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