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欧

合集下载

西欧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是指在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西欧地区兴起的建筑风格。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了罗曼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艺术的代表,更是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罗曼式建筑是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开端,它在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时期达到了巅峰。

罗曼式建筑注重稳重和实用,它的特点是厚重的墙壁、圆拱门和圆柱形塔楼。

这种建筑风格受到了古罗马建筑的影响,因此被称为“罗曼式”。

罗马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法国的蒙圣米歇尔修道院和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罗马式建筑被哥特式建筑所取代。

哥特式建筑兴起于公元12世纪,一直延续到15世纪。

它的特点是高大而细长的尖顶、突出的飞扶壁和複杂的尖拱。

哥特式建筑强调立柱的垂直性和阳刚之美,与罗马式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

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法国的圣母院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西欧中世纪建筑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演变,更是当时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反映。

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教堂和修道院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是灵魂的庇护所,也是艺术和知识的中心。

因此,教堂建筑成为了当时建筑师们施展才华的场所。

通过建筑风格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

此外,西欧中世纪建筑还展示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进步的追求。

尽管中世纪欧洲经历了黑暗时期,但建筑师们通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改进,不断创新,使得建筑更加宏伟、稳固和美丽。

他们使用了石头、砖块和彩色玻璃等材料,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建筑结构和艺术品。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教堂和修道院,也包括城堡、市政厅和私人住宅等。

正如建筑反映社会和文化一样,建筑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教堂建筑的布局和装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宗教仪式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城堡的建造则是为了保护贵族和当地居民免受入侵者的侵害。

在中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建筑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实质上对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建筑是人类历史上的珍贵遗产。

中世纪西欧

中世纪西欧
(2)为什么“西方商人”能获得这种权力和地位?(4分) (3)“西方商人”如此的权力和地位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什么影响?(2分)
(1)当时的英法等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 “西方商人”拥有怎样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4分) 等级君主制 “西方商人”能参与等级代表会议,具有国家赋税的批 准权和分摊权。 (2)为什么“西方商人”能获得这种权力和地位?(4分) “西方商人” 和国王联手,打破封建割据的局面,形成 了登记君主制。 (3)“西方商人”如此的权力和地位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什么影响?(2分) 市民的利益得到重视,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走出中世纪 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 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 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 利于制度创新的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接的历史 运动而汇聚、互动。从文化史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 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的“粗野”状态中政治、宗教领域 有何表现?(4分)
城市的复兴 1 背景: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 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 再度兴起。封建领主不同程度 地参与城市复兴活动。
2 特点:交通便利之处;城市规模都 相当有限;设施滞后,环境脏 乱,容易产生大规模瘟疫蔓延。
城市自治 1背景: 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 城市处于各级封建主的控制之下。 为了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 环境,城市展开了争取自治的斗 争。 2 自治斗争目标:争夺城市的司法 权和行政权 3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4结果:部分城市获得完全的自治权, 部分城市获得部分自治 权,部分城市失败。
日耳曼因素
氏族制
法兰克征服者上层 自由农民

第二节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格局

第二节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格局

第二节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格局一、西欧封建国家发展变化的历史西欧封建制国家产生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阶级斗争形式的变化,封建国家体制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西欧,封建国家发展变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封建制国家的形成时期(5—9世纪)。

这一时期建立的封建王国通常被称为早期封建君主国,其基本特点反映在日耳曼国家相继编纂的“蛮族法典”中,这些法典记述了日耳曼人氏族部落组织的解体和封建国家建立时的情况,规定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为维护和巩固封建主阶级的特权所采取的必要形式和活动方式,反映了在原始公社解体基础上脱胎而生的各种痕迹。

2.封建国家的完善和巩固时期(9-12世纪)。

这个时期西欧各国的封建化过程已经完成,封建生产关系己占统治地位,自由农民已经普遍农奴化或变成封建主的依附农民,封建贵族民主制的国家体制已经巩固和完善。

这个时期,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城市逐渐兴起,一些城市的居民采取各种方式争得独立,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则建立了城市共和国。

3.封建等级代表君主政体时期(13-15世纪)。

这个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市民阶级需要强而有力的中央政权保障商品流通和自由贸易,因而积极支持王权,国王在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也需要市民阶级的支持,于是国王和市民便结成了联盟,许多国家建立了等级代表机关,吸收市民代表和中小贵族参加,作为国王的重要咨询机构。

4.封建君主专制时期(16-17、18世纪)。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成西欧各国内部及邻近各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统一市场是中央集权国家产生的基础,也是政治上统一和民族国家建立的前提。

这个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更加强烈地反对封建割据,废除国内林立的各种关卡,整顿币制,统一度量衡,发展自由贸易,这一要求也得到了逐渐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的支持,于是强化王权的要求便终于促进了君主专制的形成。

恩格斯说,西欧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在旧的封建制度正在解体,中世纪的市民阶级正在形成为现代资产阶级,而且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无论哪一方都不能压倒对方的过渡时期产生的。

中世纪的西欧

中世纪的西欧

君主专制
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的考虑因素
❖ 兴趣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人对需要的情 绪表现。对某种职业需要的情绪表现就是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可以引导人走向成功。
❖ 性格
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 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一种职业都 对性格品质有特定的要求,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 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
(5)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 (文化因素)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
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 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
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 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伊丽莎白一世
❖ 在路易十四看来: “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
他们手中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 法。如果由臣民决定一切,君主只是受到 他们的尊重,这就歪曲了事务的本来面目。 只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的职 责,只不是执行他的命令而已。”
——《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历史教学》2008年3月(第5期)
法兰西斯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
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 样描述这位25岁登基、终身未婚 的女王:““海这洋只和凶空狠气的为老世母界鸡人一 动不动地共坐同着享,有孵,育海着洋英不吉归利民 族。这民属族于初任生何的民力族量或,任在何她的 羽翼下,快速地个变人成。熟”,变统一 了。她一动不动地坐着,但每根 羽毛都竖了起来。”
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的考虑因素
❖ 职业价值观
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 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 往。

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5-8世纪:封建制度的起源
在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进入了一个无政府状态。

贵族开始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保护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这些贵族成为了封建领主,并与佃农达成了保护与服从的关系。

2. 8-10世纪:封建制度的初步建立
在这个阶段,封建制度逐渐稳定下来。

领主和佃农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契约制度,佃农向领主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而领主则保护佃农免受外敌侵害。

3. 11-13世纪:封建制度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达到了顶峰。

贵族地主扩大了他们的领地,形成了庞大的领主领地。

领主领地内的佃农逐渐丧失了自由,并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了农奴制度。

领主也开始互相结盟,形成了封建领主的等级制度。

4. 14-15世纪:封建制度的衰落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

农奴开始反抗领主的压迫,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同时,城市的兴起也削弱了封建制度的统治地位。

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城市中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城市的自治成为了一个新的政治力量。

总体来说,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从无政府状态逐渐建立起来的,经历了起源、初步建立、巅峰时期和衰落四个阶段。


建制度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农奴起义和城市兴起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基督教的神学教育

神学世界观 人生观(原罪说) 知识观(理性与信仰) 目的论
传播教义、争夺和培养信

中世纪的修道院
早期的教会学校
2.主教学校 设在主教所在地 招收贵族或高级神职人员的子弟 培养教会骨干 3.教区学校(堂区学校) 教堂所在的城市或村落 面向世俗群众 读写算、基督教的初步知 识
文化 知识
中世纪的骑士
骑士教育的阶段
3)14、15岁—21岁 侍从教育阶段

侍卫 侍候男主人(平时照料,战时从征)
忠于女主人(殷勤侍奉,谄媚崇拜)

骑士文学:《斯朗诺与小车骑士》
4)21岁 正式授予骑士称号 从骑士教育的过程可以看出,只是训练勇猛作战的本 领,培养服从、效忠封建主的武夫,却轻视文化知 识的学习。
2.骑士教育 1)骑士 骑士:封建主的侍卫、武夫 骑士制度:形成于11世纪,兴盛于12世纪 骑士精神:战争、宗教、侠义 2)骑士教育(特殊的家庭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中世纪的骑士
骑士教育的阶段
1)出生—7、8岁 家庭教育 母亲教育 内容:初步宗教知识、道德教育、身体锻炼 2)7、8岁—14、15岁 礼文教育阶段(侍童) 义务:服侍男女主人 出入上层社会,学习社交礼节、行为规范、待人处事 之道。 体育 训练 学习基本知识、技艺(骑士七技?) 骑士七技: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 角力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500-1500)
一、西欧封建社会概况 封建社会内部等级森严 世俗封建主 国王 封建贵族 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骑士 教会封建主 教皇 大主教 主教 修道院长 神甫 修士(修女)
世俗教育

简述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一般特征

简述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一般特征

简述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一般特征
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一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宗教性质:中世纪西欧文化是以基督教为中心的文化,教会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宗教信仰和道德标准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影响了文化的方向和趋势。

2. 封建性质: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封建关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这种文化有着强烈的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社会生活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3. 贵族文化:中世纪西欧文化主要是贵族文化,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反映了贵族的审美与嗜好。

贵族们注重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与保护十分重视。

4. 民间文化:尽管中世纪西欧文化是贵族文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主要反映在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民间音乐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朴实自然的风格。

5. 暴力和侵略: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暴力和侵略。

不论是宗教战争还是领地争夺,暴力和侵略都是中世纪西欧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对文化、艺术、
科学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欧洲中古夜沉沉,封建社会多特征:
1.经济方面经济自给又自足,封建庄园广盛行。

2.政治方面教会世俗封建主,共同统治压臣民。

3.思想方面封建神学禁异端,控制文化独专行。

4.外交方面世界各洲联系少,社会发展不平衡。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第一节新航海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15、16世纪之交)
A、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之交)
一、背景(原因)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初兴盛,黄金铸币量激增。

2、社会根源欧洲社会“寻金热”,需求黄金各阶层。

马可著书①富东方,西人梦求去淘金。

3、商业危机欧人东去路不畅,东方物品难西行。

控制商路奥斯曼,西欧远航辟蹊径。

4、有利条件航路开辟有条件,经济发展作后盾。

a 客观方面地圆学说渐盛行,航海使用罗盘针。

造船技高装火炮,远洋航行有信心。

b主观方面西葡传播天主教,王室支助忙远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洛维接受洗礼 497年
法兰克人克洛维是第一 个接受基督教的日耳曼 部落首领
受封仪式
骑士向封建主效忠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如何理解?
封建等级制建立在采邑制基础之上。国王分封土 地给臣属,接受分封者尽服兵役等义务。有条件的封 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 爵和男爵,骑士位于底层。 在这一制度下,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 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仅仅是名义 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只能控制 直接附属于自己的部分贵族。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 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制度导致西欧实际上处于 分裂割据的状况。
英法各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法国: 13世纪末,法王腓力四世向教会财产征税,引发了与 罗马教廷的冲突。 1302年4月,腓力四世在巴黎圣母院召开首次三级会 议,出席的有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 的代表。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等级君主制的总结
中世纪王权借助等级(教士、贵族、市民等)代 表机构实行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十三到十四世 纪欧洲许多国家实行此制,强化封建统治。著名 的等级代表机构有:西班牙的国会(创于12世纪 末到13世纪),德意志的帝国议会和各公国的议 会(13至14世纪),英格兰的议会(13世纪), 法国的三级会议(14世纪)等。十六世纪中叶以 后渐为君主专制所取代。
规模相当有限,人口少。 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脏乱。
大瘟疫盛行时,迅速蔓延,伤亡惨重。
(4)中世纪城市的自治运动 类型 代表
金钱赎买
武装斗争
法国琅城
意大利米兰
结果:部分获得完全自治权,一些获得部分自治, 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仍然处于封建领主的控制下。
小结
根据第12、13、14课所学内容,简要概括西欧 封建制度的特点。
罗马帝国内部的封建制因素——隶农制
奴隶
隶农
农奴
恩格斯:“中世纪农奴的先辈”
日耳曼诸王国建立——氏族因素
4世纪末,日耳曼人在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 了民族大迁徙的洪流。纷纷入据西罗马帝国境内, 在所征服地区先后建立起了国家组织。
汪达尔人、苏维汇人等进入西班牙, 建立汪达尔王国和苏维汇王国。 西哥特人击败汪达尔人、阿兰人, 建立西哥特王国。 勃艮第人建立勃艮第王国。 盎格鲁撒克逊人侵入不列颠,建立了 肯特、麦西亚等七个小王国。
三、中世纪文化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小结
经院哲学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大学的兴起
如何认识所谓世纪黑暗的时代?
Thanks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强化和发展 2、罗马天主教会的兴盛和政教斗争
罗马天主教会的发展 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丕平献土 •查理受封 •卡诺萨觐见
教权兴起
•十字军东征失败 •英法等国王权加强 •阿维尼翁之囚
教权衰落
丕平献土 751年,宫相丕平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君 主,自立为王,创建加洛林王朝。为酬谢 教会,把夺得的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教皇 统治,史称“丕平献土”。
西欧封建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 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 王权与教权又依存又斗争的状况成为西欧上层建筑 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 在封建大地产基础上,西欧形成庄园制度,庄园 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 自足的经济实体。14世纪后逐步衰落。在生产力恢 复发展基础上,11世纪后,城市逐渐复兴。中世纪 城市的兴起是西欧又一经济特点。城市的兴起发展, 对西欧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材料中,你能读到哪些历史信息?
小结:
封建制形成的因素 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封建等级制
两大因素 具体表现
日耳曼因 素 氏族制
领主
农奴
国王
失去土地 克罗维及 的法兰克 公爵、侯爵、 其亲兵 自由民 伯爵 世俗贵族 子爵、男爵 隶农 骑士
罗马因素
隶农制
基督教会 贵族
西 欧 封 建 制 度
政治上: 封建等级制
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封建领主参与城市复兴运动。 同意在自己的领地 上建造城市 封建领主不仅保护 自由人,还保护逃 亡城市的农奴,当 农奴在城市中居住 为最初的城市 1001天后,他们便 居民提供庇护 获自由。 直接投入人力、 德国中世纪有句谚 语:“城市空气使人 物力和财力 自由”。
(3)中世纪城市的状况
(1)城市形成的过程(10-11世纪) 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剩余,劳动力富足)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成为专门技巧的部门, 自由的小商品生产者出现,手工业和农业 分离成为必然。 追求交换价值,商人应运而生,聚集到港湾、 河口、城堡等中心附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 城墙的矗立,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城市。
(2)城市复兴运动
中世纪西欧
中世纪说法的由来
Middle Ages ;约公元476~公元1500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 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 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 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 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从公元6世纪中叶到11世纪, 在大地产形成和自由农民农奴化的漫长过程中,西欧形 成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经济制度。 从8世纪查理· 马特实行采邑改革后,逐渐形成封建 等级制。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 际权力有限。从13世纪开始,西欧国王借助等级代表机 构实施等级君主制,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 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封建等级制和等级君主制是西欧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查理大帝跪在教皇 利奥三世(公元795 -816年在位)面前 接受加冕,称“罗 马人的皇帝”,他 的帝国也被称为 “罗马帝国”。
卡 诺 莎 觐 见
11世纪教权王权之争中,亨利四世(左)将格列高利七世(右)赶出罗马城(绘画)
狮心王 理查一世
英法各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英国: 1215年,约翰(无地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 不经大贵族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向领主征派捐税,承 认教会的选举自由,对自由人不得任意逮捕、监禁逐 放等。 1258年,贵族迫使英王亨利三世签订“牛津条例”。 1265年,召开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与会的除大封 建主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每个城市2名市民代表,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内容
封建经济制度是以农奴劳动和地租 剥削为基本特征。农奴是人身不自由 的独立生产者。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基 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封建等级制度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力量来自基 督教会的支持,王权和教权开始结合。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两大因素
13世纪以来,封建君主与贵族、与教会有勾结也有 矛盾,始终未实现中央集权。随着城市的兴起,在城 市市民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中,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变 化,国王与市民结成联盟,以反对封建割据势力。
实 页 图 第关 为,出 于 “ 原 自 页高 巴 图 图中 黎 说 美 片历 夏 明 斯 “史 特 : 皮 法教 尔 “ 尔 国材 主 法 福 首图 教 国 格 次片 堂 巴 尔 三的 ” 黎 《 级更 。 圣 世 会正 正 母 界 议说 确 院 历 举明 的大史行 巴教》地 黎堂, 圣(大 母北象巴 院侧出黎 侧)版圣 面”社母 图。 院 应经 ” 为核年有 左对版误 图,第, :该 该 图 54 [ ] 2006 301 · ——
国王虚君 层层分封 土地纽带 契约维系
封建割据 私战不断
领主:管理、剥削 阶级 关系
农奴:劳动、交租
自给自足 封闭
经济上: 庄园经济
特点
庄园 职能
消费品生产,经济管理 社会管理,社会生活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 强化和发展 (8~14C)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强化和发展
1、西欧诸国的政治的演进
法兰克王国分裂,奠定了近代 德、法、意三国的雏形。 英国经历“七国时代”,“诺曼 征服”标志着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的结束,12世纪最终确立封建 领主制。
封 建


之 制 庄 度
城 园 市
争 暗” 化
“黑 文
导学
一、5~11世纪,封建制度确立 二、12~14世纪,等级君主制 三、14~15世纪,民族国家
1、日耳曼诸王国的形成 2、二元政治 3、采邑改革 4、封建庄园经济
1、西欧各国历史推进 2、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3、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兴起 4、等级君主制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王权加强 3、民族国家产生 4、君主专制
法兰克人最终独占高卢地区,存在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王国。
日耳曼诸王国建立——氏族因素
亲兵制
封建等级制
马克公社
封建庄园经济
马克公社在中世纪的西欧继续 残存,“保存了它那种自然形 成而为整个氏族制度所特有的 民主性质,……从而在被压迫 者手中留下了一种武器,直到 现代还有其生命力”。 ——恩格斯《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基督教会 罗马因素 (隶农制) 归顺的罗 马贵族 隶农 封建贵族 自由农民 农奴化 采邑分封 有偿化 权利与义 务的原则
采邑改革
军事首领 (君主) 日耳曼因素 (瓦解中的 氏族制)
亲兵
奴隶 (佃农) 农奴
2、西欧中世纪经济组织形式——庄园经济
(1)何谓庄园? 包含领主宅邸在内,具体组织农业生产的、 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王、教会贵族和 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并有独立的司法 权利。它是一种人为的组织,不完全等同 于村落。 (2)庄园耕地 领主自营地 农奴份地
阿维尼翁之囚
1309年,在腓力四世 的压力下,新教皇将 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 南部小城阿维尼翁, 教皇事实上成了法国 国王的人质。史称“阿 维尼翁之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