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1.机械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工程施工机械事故案例

工程施工机械事故案例

工程施工机械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概况2020年某月,我国某城市建设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程施工机械事故。

事故发生在某栋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当时正在进行楼面混凝土浇筑作业。

事故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二、事故经过事故发生时,施工现场一台混凝土泵车正在作业。

浇筑过程中,泵车输送混凝土的管道突然断裂,导致混凝土浆液喷溅。

正在附近作业的工人躲闪不及,被喷溅的混凝土浆液击中头部,当场倒地不起。

另外3名工人也被不同程度地喷溅受伤。

三、事故原因1. 设备老化:经过调查发现,事故发生的混凝土泵车存在严重的老化现象,输送管道接口处存在裂纹,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 检修不规范:施工单位对泵车的检修维护工作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厂家要求进行保养,导致设备性能不稳定。

3. 现场管理不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不够严格,没有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四、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1. 加强设备管理: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定期培训:对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发生。

3.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同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4.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机械事故,施工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减少损失。

五、结论通过此次工程施工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暴露出施工现场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机械行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机械行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机械行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作业中,这些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对机械行业火灾事故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找出事故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生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案例背景某机械制造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和销售的企业,主要生产焊接设备、数控车床和其他金属加工机械。

企业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研发团队和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然而,由于生产车间内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事故经过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内设有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用于焊接设备的生产制造。

当天上午,生产车间内一名工人操作焊接设备时,突然发现设备冒出了浓烟,并迅速蔓延开来。

工人迅速报警并进行了紧急疏散,但由于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灾发生后,企业立即组织了救援,与消防部门积极配合,最终将火灾扑灭。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是由焊接设备发生故障引起的。

据了解,该焊接设备属于大型焊接机械,工作压力和温度较高,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

然而,由于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导致设备出现了故障,最终引发了火灾。

2. 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未能有效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例如,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并不严格,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也存在疏漏。

在火灾发生后,才发现企业的灭火器、疏散通道等安全设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和不完善。

3. 应急预案不健全企业在事故发生后,未能迅速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导致事故扩大和损失加剧。

而且企业缺乏灭火器和其他应急设备,无法及时控制火势,最终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四、案例教训1. 做好设备维护保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其运转正常,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工程机械安全事故案例

工程机械安全事故案例

工程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引言:工程机械安全事故是在工地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类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给人身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给施工单位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水平,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工程机械安全事故的案例,吸取教训并加强安全措施。

一、事故案例一:起重机倒塌时间:2018年9月地点:某市某工地细节:在某市某工地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一台起重机突然倒塌,造成数名工人被埋压在残骸下。

经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起重机失稳而导致倒塌。

起重机的操作员在承重物过程中未准确计算重量,并且没有正确操作起重机的稳定装置。

此外,该起重机的维护保养工作也存在疏漏,致使机械部件出现故障。

教训:1. 切实加强起重机操作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起重机,确保机械部件的正常运行。

3. 强化起重机的稳定装置的使用和检查,确保起重机的稳定性。

二、事故案例二:挖掘机事故时间:2017年4月地点:某省某施工工地细节:在某省某施工工地进行土方工程作业时,一台挖掘机突然发生翻倒事故,操作员被困在驾驶室内。

经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挖掘机在操作过程中触碰到附近的高压电线,导致电线断裂并触电挖掘机所致。

此外,挖掘机的操作员在作业前未进行现场勘查,未意识到高压电线的存在。

教训:1. 在作业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并制定安全作业方案。

2. 切勿触碰附近的高压电线,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

3. 加强操作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识别危险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三、事故案例三:塔吊倒塌时间:2019年7月地点:某市某施工工地细节:在某市某施工工地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一座正在使用的塔吊突然倒塌,引发恶劣后果。

经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塔吊基础不稳固导致倒塌。

承建单位在设置塔吊基础时没有进行足够的勘察和设计,导致基础无法承受塔吊的重量。

教训:1. 承建单位在安装塔吊前必须进行详细勘察和设计,确保基础的稳固性。

2. 加强监督,确保施工单位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塔吊基础的设置。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机械伤害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给受害者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案例,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工人操作不当导致手指受伤。

某工厂的一名工人在操作冲床时,因为疏忽大意,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手指被冲床夹住,造成手指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

经过调查发现,工人平时对操作规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冲床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才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设备维护不及时引发机械故障。

某企业的生产线上突然发生了一起机械故障事故,导致部分产品受损,生产进度延误。

经过调查发现,该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落实,导致设备零部件磨损严重,最终引发了故障事故。

案例三,操作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

在某工地上,一名操作人员在操作起重机时,因为没有系好安全带,导致在高空作业时意外坠落,造成严重伤害。

经调查发现,该工人对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平时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的重视程度不够,才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及时、安全防护意识不强等因素有关。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其次,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场所的安全监管,确保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安全管理措施的提出,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希望各位企业能够引以为戒,加强安全管理,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

机械事故案例

机械事故案例

1.机械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机械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9-22 15:56:16减小字体增大字体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尽管国家和企业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每年还是有成百上千的机械事故不断发生。

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些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却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要想降低机械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引用了一些事故案例,希望大家看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能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能吸取这些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真正把安全放在我们一切工作的首位。

一、装置失效酿苦果,违章作业是祸根违章作业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十起事故,九起违章。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为图一时方便,擅自拆除了自以为有碍作业的安全装置;更有一些职工,工作起来,就把“安全”二字忘得干干净净。

下面这两个案例就是违章作业造成安全装置失效而引发的事故。

(案例一)2001年5月18曰,四川广元某木器厂木工李某用平板刨床加工木板,木板尺寸为300X25X3800毫米,李某进行推送,另有一人接拉木板。

在快刨到木板端头时,遇到节疤,木板抖动,李某疏忽,因这台刨床的刨刀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右手脱离木板而直接按到了刨刀上,瞬间李某的四个手指被刨掉。

在一年前,就为私饩鑫薨踩阑ぷ爸谜庖灰迹殴褐昧艘惶追阑ぷ爸茫吧嫌昧艘欢问奔浜螅僮魅嗽毕勇榉常透鸪耍峁痪镁头⑸耸鹿省?br>(案例二)2000年10月13曰,某纺织厂职工朱某与同事一起操作滚筒烘干机进行烘干作业。

5时40分朱某在向烘干机放料时,被旋转的联轴节挂住裤脚口摔倒在地。

待旁边的同事听到呼救声后,马上关闭电源,使设备停转,才使朱某脱险。

但朱某腿部已严重擦伤。

引起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烘干机马达和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在上一班检修作业后没有及时罩上而引起的。

以上两个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机械安全事故是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对企业和员工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本篇文章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机械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大家对机械安全问题的认识,并找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案例一:机械伤害某工厂的一名工人在操作一台冲压机时,不慎将手卷入机器中,造成严重伤害。

经过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人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伸手进入危险区域。

2.冲压机缺少必要的防护装置,如防护栏、警示标志等。

3.工厂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足,导致员工对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案例二:物体打击在某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在操作塔吊时,吊装的货物突然脱落,将地面上的一名工人击中,导致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工人操作塔吊时,未对货物进行稳固,导致货物脱落。

2.塔吊的监控系统不完备,无法实时监控货物状态。

3.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

案例三:触电事故一家电器生产厂家的员工在维修一台电动机时,未切断电源,直接进行维修,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员工在进行设备维修时,未按照操作规程切断电源。

2.企业对设备维修的安全管理不严格,未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

3.设备本身存在缺陷,如缺乏漏电保护装置等。

通过对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防止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1.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企业应完善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警示标志、漏电保护装置等。

3.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以上是本文对机械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警惕机械安全风险,确保企业和员工的安全。

案例四:火灾爆炸在某化工厂,由于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搬运易燃物品时引发了火灾,火势蔓延导致爆炸事故。

机械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机械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机械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机械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机械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机械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一、装置失‎效酿苦果,违章作业是祸根‎违章作业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十起事故,九起违‎章。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为图一时方便,擅自拆除了‎自以为有碍作业的安全装置‎;更有一些职工,工作起来‎,就把“安全”二字忘得干‎干净净。

2001年‎5月18日,四川广元某木‎器厂木工李某用平板刨床加‎工木板,李某进行推送,另‎有一人接拉木板。

在快刨到‎木板端头时,遇到节疤,木‎板抖动,李某疏忽,(因这‎台刨床的刨刀没有安全防护‎装置。

)右手脱离木板而直‎接按到了刨刀上,瞬间李某‎的四个手指被刨掉。

在一年‎前,就为了解决无安全防护‎装置这一隐患,专门购置了‎一套防护装置,但装上用了‎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嫌麻‎烦,就给拆除了,结果不久‎就发生了事故。

安全‎意识低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思‎想根源,我们一定要牢记:‎所有的安全装置都是为了保‎护操作者生命安全和健康而‎设置的起重机失控钢‎水包撞倒他人某钢铁公司‎炼钢车间徐某操作起重机吊‎运重1.8t的钢水包,准‎备将其放到平车上。

当吊车‎开到平车上方时,由于钢水‎包未对正平车不能下落。

地‎面指挥人员要徐某稍动大车‎,徐某稍一转动大车操纵手‎柄,接触器头跳火,大车失‎控吊着离地1m高的钢水包‎向前疾驶,驶到4.9m处‎一名员工躲避不及被撞倒,‎又继续前走5.7m,直到‎挂住电炉支架,操作者才醒‎悟,将电源开关拉断,大车‎才停。

被撞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编后语]起重机大‎车制动器失灵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操作者由于缺‎乏经验,发现意外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总开关,以致发生‎这起死亡事故。

严格执行起‎重设备安全规程,没有制动‎装置的或制动失灵的吊车不‎准使用,吊车驾驶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才准操‎作,是确保吊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不用三芯插‎头造成触电身亡某集团‎公司安装钳工朱某在抛光车‎间通风过滤室安装过滤网,‎用手持电钻在角铁架上钻孔‎。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安全管理知识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安全管理知识

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总结词
操作机械设备时,应遵循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同时,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 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详细描述
操作机械设备时,应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确保人员安全。操作人员应经过专 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操作和维护要求。同时,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在检查和维护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设备的磨损、松动和腐蚀等问题,
事故原因
操作工人未经过专业培训,对冲压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不了解,导致误操作。
预防措施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确保员工熟悉机械操作规程,配 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
案例二:某工地起重机倒塌事故Fra bibliotek事故描述
某工地一台起重机在吊装作业时发生倒塌,造 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
起重机安装不规范,安全装置失效,同时操作 人员无证上岗。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 析及安全管理知识
目录
•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介绍 • 机械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 机械安全管理知识 • 机械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 机械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总结与启示
01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工厂机械伤害事故
事故描述
某工厂操作工人在操作冲压机时,因违规操作导致手 部被压伤。
04
机械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与检修
01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 好状态。
02
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 安全事故。
03
建立设备维护和检修记录,追踪设备的维护情况。
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与技能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和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尽管国家和企业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每年还是有成百上千的机械事故不断发生。

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些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却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要想降低机械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引用了一些事故案例,希望大家看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能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能吸取这些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真正把安全放在我们一切工作的首位。

一、装置失效酿苦果,违章作业是祸根
违章作业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十起事故,九起违章。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为图一时方便,擅自拆除了自以为有碍作业的安全装置;更有一些职工,工作起来,就把“安全”二字忘得干干净净。

下面这两个案例就是违章作业造成安全装置失效而引发的事故。

(案例一)2001年5月18曰,四川广元某木器厂木工李某用平板刨床加工木板,木板尺寸为300X25X3800毫米,李某进行推送,另有一人接拉木板。

在快刨到木板端头时,遇到节疤,木板抖动,李某疏忽,因这台刨床的刨刀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右手脱离木板而直接按到了刨刀上,瞬间李某的四个手指被刨掉。

在一年前,就为私饩鑫薨踩阑ぷ爸谜庖灰迹殴褐昧艘惶追阑ぷ爸茫吧嫌昧艘欢问奔浜螅僮魅嗽毕勇榉常透鸪耍峁痪镁头⑸耸鹿
省?br>
(案例二)2000年10月13曰,某纺织厂职工朱某与同事一起操作滚筒烘干机进行烘干作业。

5时40分朱某在向烘干机放料时,被旋转的联轴节挂住裤脚口摔倒在地。

待旁边的同事听到呼救声后,马上关闭电源,使设备停转,才使朱某脱险。

但朱某腿部已严重擦伤。

引起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烘干机马达和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在上一班检修作业后没有及时罩上而引起的。

以上两个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安全意识低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思想根源,我们一定要牢记:所有的安全装置都是为了保护操作者生命安全和健康而设置的。

机械装置的危险区就像一只吃人的“老虎”,安全装置就是关老虎的“铁笼”。

当你拆除了安全装置后,这只“老虎”就随时会伤害
我们的身体。

二、危险作业不当心,用手操作招厄运
一些机械作业的危险性是很大的,但一些使用这些机械的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尤其是工作时间长了,更不把危险当回事,操作规程和要求抛在脑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

例如下面的这个案例,就是因为不把危险当回事,用手代替应该用工具完成的工作,而导致的不幸事件。

1999年8月17曰上午,浙江一注塑厂职工江某正在进行废料粉碎。

塑料粉碎机的人料口是非常危险的部位,按规定,在作业中必须使用木棒将原料塞人料口,严禁用手直接填塞原料,但江某在用了一会儿木棒后,嫌麻烦,就用手去塞料。

以前他也多次用手操作,也没出什么事,所以他觉得用不用木棒无所谓。

但这次,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

右手突然被卷入粉碎机的入料口,手指就给削掉了。

手是我们身体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很多安全生产操作的条文,都是用曾经流过血的手写成的。

我们千万不要再冒失用手的危险去验证它的正确性。

爱护自己的双手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

三、习惯不能成自然,休息也得想安全
我们在工作中,可能会经常做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有一些行为可能是不经意和习惯做出的,但不知你是否想过,就是这些小小的习惯行为,有时会造成终生‘的后悔,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下面这些行为你有过吗?在有危险的地方休息;忽视安全标志的提示而我行我素;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等等。

如果你有,就赶快改正吧。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休息时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伤害事故。

2001年8月17曰下午,河北某机械厂职工李某正在对行车起重机进行检修,因为天气热,李某有点发困,他就靠在栏杆上休息,结果另一名检修人员开动行车,李某没注意,身体失去平稳而掉下,结果造成严重摔伤。

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

麻痹大意只会招来伤害。

在生产作业现场,我们都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警惕性,不论是在操作的时候,还是在暂时空闲,想休息的时候,都要牢记安全第一,做到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千万不能习惯成自然地去做一些不安全的行为。

四、环境狭小藏凶险,没有措施惹祸端
在机械作业中,各种机械设备都有一定的安全作业空间,机械设备之间安置
不能太过紧密,否则,在一台机械工作时,其危险的工件等物会对临近的机械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1998年5月19曰,江苏省一个体机械加工厂,车工郑某和钻工张某两人在一个仅9平米的车间内作业,他们的两台机床的间距仅0.6米,当郑某在加工一件长度为1.85米的六角钢棒时,因为该棒伸出车床长度较大,在高速旋转下,该钢棒被甩弯,打在了正在旁边作业的张某的头上,等郑某发现立即停车后,张某的头部已被连击数次,头骨碎裂,当场死亡。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因为作业环境狭小,进行特殊工件加工时,没有专门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而引发的伤害事故。

在工作中,我们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有关的要求,不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造成惨剧的发生。

五、旋转作业戴手套,违反规定手指掉
不同的工种都有不同的工作服装。

在生产工作场所,我们不能像在平时休息那样,穿自己喜欢穿的服装。

工作服装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它还有保护你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

忽视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忽视了你自己的生命。

有时我们的操作人员习惯了戴手套作业,即使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也不会想到这样不对,但是操作旋转机械最忌戴手套。

因为戴手套而引发的伤害事故是非常多的,下面就是一例。

2002年4月23曰,陕西一煤机厂职工小吴正在摇臂钻床上进行钻孔作业。

测量零件时,小吴没有关停钻床,只是把摇臂推到一边,就用戴手套的手去搬动工件,这时,飞速旋转的钻头猛地绞住了小吴的手套,强大的力量拽着小吴的手臂往钻头上缠绕。

小吴一边喊叫,一边拼命挣扎,等其他工友听到喊声关掉钻床,小吴的手套、工作服已被撕烂,右手小拇指也被绞断。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应该懂得,劳保用品也不能随便使用,并且在旋转机械附近,我们身上的衣服等物一定要收拾利索。

如要扣紧袖口,不要戴围巾等,上海某纺织厂就曾经发生过一起这样的事故。

一名挡车女工没有遵守厂里的规定,把头巾围到领子里上岗作业,当她接线时,纱巾的末端嵌人平时没有注意的梳毛机轴承细缝里,纱巾被绞,该女工的脖子被猛地勒在纺纱机上,虽立即停机,但该女工还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所以我们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一定要做到工作服的“三紧”,即:袖口紧、下摆紧、裤脚紧;不要戴手套、围巾;女工的发辫更要
盘在工作帽内,不能露出帽外。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
一、合同订立的需要条件
(一)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合同为各方达成的协议,属于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因此,订立合同须由至少两方当事人参与,仅一方当事人不存在订立合同问题。

订约当事人是否为双方或多方,决定于参与订约的人是否为相互独立的意思主体。

在一般情形下,订约当事人各方的经济目的是相反的,但在某些情形下,订约当事人各方也可有相同的经济目的,但须能为相互独立的意思表示。

(二)须有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的互动
合同订立是由独立的主体相互接触,互为意思表示,直到达成协议的过程。

因此,合同的订立须有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从要约、再要约,直到承诺。

(三)须为特定当事人之间为缔约而为意思表示
订立合同只能是在特定的人或者特定范围内的人之间进行,并且当事人须以缔约为目的进行接触,当事人之间相互所为的意思表示是为订约发出的。

若不特定的人之间或者虽为特定人之间相互接触,进行协商,但并不是以订约为目的,则不属于合同订立问题。

二、合同订立的程序
合同的签订,一般应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既意思表示一致。

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合同法上称为要约和承诺。

(一)什么是要约
1、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向他人作出的以一定条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前者是要约人,后者称为受要约人。

要约取得法律效力,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第二、要约必须是向相对人发出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相对人可以是特定的人,也可以是不特定的人。

向特定人发出要约,通常是指某一具体的法人或自然人。

向不特定的人发出要约,一般是指向社会公众发出的要约。

三:要约必须是能够反映所要订立合同主要内容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目的在于取得相对人的承诺,建立合同关系。

要约能否为另一方所接受,关键是看发出的要约对对方是否亦有利。

即使对方表示了愿意订立合同的意思,双方还必须要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如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的处理
方法以及要求对方答复的期限等,以供被要约人考虑是否承诺。

2、要约的形式要约作为一种意思表示,可以以书面形式、也可以以对话形式作出。

3、要约的法律效力和要约的撤回、撤销要约的生效时间因要约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对话形式要约,自受要约人了解时,要约发生效力。

书面形式的要约于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要约生效前是可以撤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