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阅读——句子赏析(用)
记叙文阅读专题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常见考试题型: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知识点: 一、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二、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的答题思路:
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感情)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了……气氛; ②烘托人物……心情; ③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④交代了……季节……时令。
曾经做过的涉及到这个题型的狼救海子爷这一 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 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做阅读题
《老柿树 》的第(2)题。 时间:10分钟
订正答案 《老柿树 》的第(2)题。
2. ⑴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 写),写出老柿树受冷落的现 状,含蓄的表达出“我”对乡 村萧条景象的感慨。
20、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 动形象地写出来老雪狼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 不顾一切的样子,表达了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 决心。
做阅读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的第(2)题。 时间:10分钟
订正答案: 《想起那年读书时》的第(2)题。
通过“抱”“飞奔”“写”“看”等 一连串动词,运用了对我的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 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初中各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题系列辅导三:句子赏析方法技巧(含练习与答案)

记叙文阅读系列辅导三:句子赏析一、题型展示: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
③请从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④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5)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6)文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7)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
试给文中画线语句加批注。
二、赏析方法(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或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例】: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例】: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节奏和谐,富有气势”或“节奏感强,增强了感染力”。
【例】: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富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语文赏析句子

语文赏析句子
1、摘抄: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赏析:月亮好似画家,月光好似银色颜料,月亮把月光倒进海中,海面马上就闪烁着银光。
2、摘抄:我望向连绵的群山,它们像率性舞动的水袖,像韵味无穷的五线谱。
赏析:啊,我好像已经看到那连绵的群山。
群山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摘抄:等到朝阳细长的触角探出云层,金线一样的光芒穿过树叶的缝隙时,银杏树上又会传来一声接一声的关门声。
赏析:多秒的比喻啊!我能想象到光芒穿过树叶的缝隙,那树下一定有很多可爱的"小星星".
4、摘抄:月亮慵懒地打了个哈欠,缓缓地离开天幕。
赏析:我从"慵懒"这个词感受到月亮的生活是多么舒适,真惬意啊!
5、摘抄:那一天早晨,露珠在我的睫毛上闪烁成七彩的光线,枝桠和草蔓静静地簇拥在我身旁。
赏析:多么温馨的一幅画面啊!"我"就像妈妈,而枝桠和草蔓就像小宝宝一样亲昵地依偎在"我"身旁。
6、摘抄:爱,统治了他的王国,不用一只利剑。
-赫伯特
赏析: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你可以用它触摸别人的心灵。
7、摘抄:它的枝头上出现了一团团紫色和白色的云,这是由许许多多小花朵组成的。
赏析:我从"一团团"这个词感受到了那些"云"一定是非常圆润的,样子一定非常可爱。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句子

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句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格拉西莫夫铁凝齐叔是位画家,画油画。
齐叔会讲故事,这是我欢迎他的原因之一吧。
90年代初,我应邀去挪威参加一个文学研讨活动。
巧遇齐叔,我说,咱们顺路,还要坐12个小时的船,讲点什么吧,齐叔。
齐叔抽了一阵烟,想想,然后说,我给你讲个太行山的故事吧。
太行山的小格拉西莫夫。
是个三月底四月初吧,我正坐在垄沟边上画画。
脚下就是泛了青的麦苗,眼前有几棵开花的杨树。
树下有几个女社员正给麦苗松土保墒,不干活,推搡着打闹。
我脱下棉袄,垫着,垄沟湿呀。
对,我还带着一个学生叫小三。
我坐着我的棉袄,起好稿,一边铺颜色,一边研究杨树花的颜色到底是玫瑰紫还是玫瑰红。
画笔在调色板上和弄过来和弄过去,紫里加点红,红里又加点紫。
这时有两只脚出现在我眼前。
是个男人的脚,穿双家做的布鞋。
鞋帮上纳着密密实实的粗线,像沾上的芝麻粒儿。
没穿袜子的脚在鞋窠拉里逛荡着,脚面很皱。
我顾不上看人,继续作画,画画刮刮,刮刮画画,过了半小时,又过了半小时。
我扭头看看,这双脚还在。
脚的主人突然开口了,说:“家去吧,晌午啦,馏山药去。
”听口音这是当地人,他们说话简洁,舌头有点大,有点发直。
我放下画笔站起来,站在我眼前的是个年轻人:瓜子脸油红,早该修理的头发很蓬乱;一件假军绿棉袄,扣子都掉光了,用根绳子系在腰间;肩上背只空筐。
小三也走过来,知道是该回去吃饭的时候了,就弯下腰帮我收拾画具。
没想到这背筐的年轻人制止小三说:“别忙收戏(拾),可以爷(研)究爷(研)究。
”小三觉得很奇怪,打量着年轻人说:“研究研究,你懂画?”年轻人说:“说不上懂,俺们接具(触)过。
”接触过?!我和小三都为这个“接触”惊异起来。
小三说:“油画?”年轻人说:“油画。
”小三说:“在土坨?”年轻人说:“在土坨。
”我说:“想不到在这儿遇见个同行。
”年轻人说:“哪敢,还得称呼您老师。
”小三对年轻人有点穷追不舍了,说,你说要研究研究我老师的画,我老师的画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年轻人向后退退,眯起眼看看我的画,又看看眼前的对象,沉吟片刻说:“老师的画是个观察问题,观察方法缺少整体意识。
【阅读专项】专题03 赏析关键词句表达效果(试题) 六年级语文 部编版_学生版

专题03 赏析关键词句表达效果【典型例题(一)】①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柳绿桃红,春光明媚。
然而,每当这时,却很少有人想到那山坡上、大路旁的小草。
②小草虽然微小,但是有着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寒冬刚过,小草便发出了嫩芽。
无论是高山,还是草原,到处都可以看到小草的身影。
它不怕狂风暴雨,不怕电闪雷击,不怕野火烧身,哪里有春风,哪里就有小草。
我爱那漫山遍野的绿茵茵的小草。
③小草一生,绿化大地,默默无闻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给人类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幸福。
它将一生献给了大地,但是它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怎么能不叫人敬念呢?就像那些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为了把社会变得更好而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着。
我要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我更要歌颂具有像小草一样无私奉献的品格的人。
想一想:把末尾一段中加点的“更”字去掉好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模板赏析词语表达效果①“xx”词有…的意思,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②“xx”词写出了...(结合文章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③“xx”词运用了…手法,表现/揭示/突出了事物/人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二)】大海①我爱海,爱海的博大,爱海的广阔,爱海的深沉,爱海的瑰丽。
海是那么的可爱、可亲、可敬。
②4岁时我去了烟台,第一次看到大海,当时感觉“海真大真蓝啊”。
10岁时,我又在大连见到了他,那时我还在幻想着和龙王一起玩耍。
中学时,在普吉岛我终于能够钻进他宽广的怀抱。
我与他有了更亲密的关系,我爱他爱到日思夜想。
今年夏天,我又故地重游看了烟台美丽的大海,又见到了久别的他。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
反问使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能使论点突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能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
对偶使表达得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和谐整齐。
反复对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得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答: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答: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 4微专题(三) 自选角度赏析句子

(二十一)《〈论语〉十二章》
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 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一个人的志向不可改 变,拿普通人与将帅作对比,立场鲜明,更有说 服力。
(二十二)《伯牙鼓琴》
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 分)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从这一行为,可以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悲 痛欲绝的心情;同时,也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建立在 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ຫໍສະໝຸ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衔”和“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 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运用夸张的修辞 手法,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渺,从时间上表 现景象的千变万化。
(八)《湖心亭看雪》
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2 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运用类比的修辞手法,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 尚的人存在就能声名远播。
(二十)《爱莲说》
(2022·重庆 B 卷改编)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2 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形容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 正,因而美名远扬,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 度。
①表现手法:白描。②作用:作者用“一痕”“一 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 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 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九)《桃花源记》
(参照教参)请自选角度赏析“芳草鲜美”这一句。(2 分)
“鲜美”二字造语奇特,描摹生动。“鲜”重点 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 丛丛芳草,碧透晶莹,绿尽天涯,望之身心俱醉。
专题阅读——句子赏析(师版)

专题阅读——句子赏析【教学目标】考点:分析句子表达的意思,赏析品味句子【教学过程】一、检查与测试二、考点突破考点:记叙文——句子赏析【知识梳理】“品味语言”无非是弄明白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词语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美感。
赏析句子时,应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紧扣上下文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情感来品味语言。
此外,句子赏析常见的考点仍然是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1、看修辞手法的运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修辞的使用。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长沙市中考常考题型,需重点注意)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
(一)比喻俗称“打比方”,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被比的事物叫“本体”,作比的事物叫“喻体”,把二者连接起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叫“比喻词”。
喻体和本体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且必须具有相似点。
比喻力求贴切,通俗、新颖。
1、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似、好似、好比、仿佛、像……一样、像……似的、宛如……一般等。
如: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2、暗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比喻词有“是、成为、变成、当作”等。
如:①社会是一座大课堂。
②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③他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如: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甚至会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阅读——句子赏析【教学目标】考点:分析句子表达的意思,赏析品味句子【教学过程】一、检查与测试二、考点突破考点:记叙文——句子赏析【知识梳理】“品味语言”无非是弄明白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词语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美感。
赏析句子时,应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紧扣上下文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情感来品味语言。
此外,句子赏析常见的考点仍然是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1、看修辞手法的运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修辞的使用。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长沙市中考常考题型,需重点注意)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
(一)比喻俗称“打比方”,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被比的事物叫“本体”,作比的事物叫“喻体”,把二者连接起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叫“比喻词”。
喻体和本体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且必须具有相似点。
比喻力求贴切,通俗、新颖。
1、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似、好似、好比、仿佛、像……一样、像……似的、宛如……一般等。
如: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2、暗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比喻词有“是、成为、变成、当作”等。
如:①社会是一座大课堂。
②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③他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如: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甚至会说话。
如:那千千万万朵鲜花,仿佛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写。
如:①你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
(三)夸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如:1、他外号叫张科学,种的西瓜,一百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四)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
可分为句子成分排比、句子排比和段落排比。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五)设问: 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如: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问而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如:1、我难道说得没有道理吗?2、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七)引用:在说话或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言材料(包括诗文、成语、故事、谚语等)来提高表达效果。
如:1、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2、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
(八)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
对偶分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充、相衬托。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常考题型】1、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请品味、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配套例题】阅读理解①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ﻫ②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
袅袅烟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③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
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公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
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列深深的谷底去。
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④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⑤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⑥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
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1、请赏析下面的句子“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ﻫ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森林比作绿色的海和坚固的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表达了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注:看感情与整篇感情相同才写上,若不同,就写作用,如:更突出......)2、看表达方式,常考的是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环境描写作用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心理)、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常考题型】1、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请品味、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配套例题】“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轻轻敲击着讲台上的课桌,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王几何》)答: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矮胖王老师憨厚的特点,反映了王老师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技艺精湛,表达作者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方法归纳】赏析句子要从修辞入手,看句子或词语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结合对应的修辞手法理解体会句子的妙处。
如果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看是否运用了某种描写方法,结合对应的描写方法理解句子的妙处。
(注:如果是动作描写,把动词抄写下来)如果两种都没有,可以选择表达效果明显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修辞词)等来赏析该词语对句子表达的作用,还可以直接从情感的表达或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直接分析。
要注意的是,句子赏析必须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甚至牵扯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答题格式:句子赏析:三步法:(1)修辞手法/描写方法(2)句子简析(3)情感例如: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拟人:把什么人格化)和....描写方法,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突出了...情感。
【答题模式】【配套测试】课内: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答案:1.“低唱”、“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欢快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童年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那一股挤劲,表达出春天来临时的生机勃勃,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期盼之情。
课外:天外财富(2014年长沙中考题)⑴雨,从天外飘来。
⑵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⑶“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⑷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⑸“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
“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⑹“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
”女孩声音满含欣慰。
⑺“他在哪儿?”“就是你。
”她扬头告诉我。
⑻“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意思。
⑼“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⑽“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⑾“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
”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⑿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⒀“十万?你带在身上?”⒁“对,带在身上。
”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
递到我手里。
这是一张画满谁猜得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
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⒂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
”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⒃“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
”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⒄“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给他。
第二天,她就去了。
”⒅“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⒆“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
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
”⒇“这真悲惨。
”“可我不信。
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21)“所以,你就试了?”我问。
“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眼,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