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的综合运用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初中物理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和运用一些常用的公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公式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总结。

1.速度公式速度(v)=位移(s)/时间(t)位移(s)=速度(v)×时间(t)时间(t)=位移(s)/速度(v)2.动力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质量(m)=力(F)/加速度(a)加速度(a)=力(F)/质量(m)3.动量公式动量(p)=质量(m)×速度(v)质量(m)=动量(p)/速度(v)速度(v)=动量(p)/质量(m)4.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末速度(v)-初速度(u))/时间(t)末速度(v)=初速度(u)+加速度(a)×时间(t)初速度(u)=末速度(v)-加速度(a)×时间(t)时间(t)=(末速度(v)-初速度(u))/加速度(a)5.杠杆原理左力(F1)×左力臂(L1)=右力(F2)×右力臂(L2)6.浮力公式浮力(Fb)=密度(p)×重力加速度(g)×体积(V)7.摩擦力公式摩擦力(Ff)=摩擦系数(μ)×压力(P)8.阻力公式阻力(F)=阻力系数(C)×面积(A)×速度(v)²9.电流公式电流(I)=电荷(Q)/时间(t)电荷(Q)=电流(I)×时间(t)时间(t)=电荷(Q)/电流(I)10.电压公式电压(V)=电力(P)/电流(I)电力(P)=电压(V)×电流(I)电流(I)=电力(P)/电压(V)11.电阻公式电阻(R)=电压(V)/电流(I)电压(V)=电阻(R)×电流(I)电流(I)=电压(V)/电阻(R)12.光速公式光路(S)=光速(v)×时间(t)时间(t)=光路(S)/光速(v)光速(v)=光路(S)/时间(t)13.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入射介质折射率(n1)/折射介质折射率(n2)14.焦距公式物距(p)/像距(q)=焦距(f)/焦点到透镜中点的距离(f)15.平均密度公式平均密度(ρ)=物体总质量(m)/物体总体积(V)这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一些公式,掌握这些公式,能够准确运用公式进行解题。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先熟悉物理概念
物理计算题要求掌握很多定理、公式,并熟练运用,能比较准确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以及绘图,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决物理计算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如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物理的概念,即使是比较复杂的物理计算问题,也能精确地计算出结果。

二、熟悉公式和图形
物理计算题的正确解答,往往依赖于熟悉的常规公式,因此,我们要定期复习公式,以使公式掌握的更牢固,有利于解题。

另外,物理计算题很多时候会画出图形,这时我们要熟悉图形变化的规律,从而较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找出正确的解答。

三、按照步骤做题
解决物理计算题需要按照步骤进行,这样系统点,防止出错。

解答某题,要先明确问题的内容与要求,把握好题意,想出合适的解题思路,多利用给定的公式及数据来解答,最后给出正确的答案。

四、双眼晃棍技巧
物理计算题有时候会涉及复杂的概念和数据,这时候,可以利用“双眼晃棍”的技巧来解决。

这种技巧的核心思想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化分为几个容易解决的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最后再综合。

五、多练习
解决物理计算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实际的物理练习题,把熟
悉的定理、图形等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上,从而让自己对物理的概念及解题方法有更好的掌握,并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

学习好初中物理的方法以及技巧盘点

学习好初中物理的方法以及技巧盘点

学习好初中物理的方法以及技巧盘点今天小编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是关于学习好初中物理的方法以及技巧,希望这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好物理,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同学们会喜欢。

规律—学习物理的关键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温。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

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

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

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

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初中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整合与应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整合与应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整合与应用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整合与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物理课程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初中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整合的内涵和意义、实践策略以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物理课程跨学科整合的内涵和意义初中物理课程跨学科整合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艺术等)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认识和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跨学科整合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跨学科整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跨学科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物理课程跨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1.选择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物理教学内容,如与数学、化学、生物等相关的内容。

2.设计跨学科的物理教学案例,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运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1.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如图书馆、科技馆、企业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1.加强物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九年级 电功率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物理九年级  电功率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电功率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学习物理,重在理解。

首先要明白规律、原理的内涵,然后才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和原理进行分析或计算,并通过练习和运用达到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关于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有四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如何正确运用呢?一、解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功率的四个表达式:(1)定义式:P=W/t。

(2)反映电学特点的普适式P=UI。

与欧姆定律结合后得到的(3)式P=I2R。

(4)式P=U2/R。

电功率是反映电能消耗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1秒钟内消耗电能的多少,因此,用所消耗的电能除以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就得到定义式P=W/t。

经实验研究证明,电功率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即P=UI。

电压和电流是电路中最重要的物理量。

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

电能是通过电荷有规律的运动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的,电荷有规律的运动就形成电流。

没有电流就不会消耗电能,当然也就不会有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所以,P=UI广泛应用于电功率的计算。

与欧姆定律结合得到的(3)式P=I2R 、(4)式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因为,欧姆定律反映的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是在纯电阻电路中得出的,所以,它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如:白炽灯、电阻、电热器等,不适用于含电动机的电路和输变电电路的计算。

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在串联电路中,使用(3)式P=I2R分析和计算方便。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所以用(4)式P=U2/R 分析和计算方便。

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分析,除了含电动机电路的电功率计算外,其它全是纯电阻电路。

在纯电阻电路中,四个计算公式通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方便的公式进行运用。

二、电功率公式运用示例1.有关电功率的分析题1:有两只灯泡L1、L2并联接入电路,发现L1比L2亮。

若把L1、L2串联接入同一电路,则A.L1比L2亮B.L2比L1亮C.L1、L2一样亮D.无法比较它们的亮度分析:本题是纯电阻电路,灯泡的电阻可以看作不变。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入门阶段,包括了力学、能量、电磁学等基础内容。

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掌握和理解各种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涉及到运动、力、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1.1 运动相关公式1.1.1 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 = Δs / Δt,其中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速度v = ds / dt,其中ds表示微小位移,dt表示微小时间。

1.1.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 = Δv / 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

1.1.3 路程-时间公式:路程s = v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1.1.4 位移-时间公式:位移s = v0t + (1/2)at²,其中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1.1.5 速度-时间公式: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1.1.6 速度-位移公式:v² = v0² + 2as,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s表示位移,a表示加速度。

1.2 力相关公式1.2.1 牛顿第一定律公式(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1.2.2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 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1.2.3 牛顿第三定律公式: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3 功与能相关公式1.3.1 功公式:功W = F * s * cosθ,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位移的大小,θ表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1.3.2 功率公式:功率P = W / 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1.3.3 势能公式:重力势能Ep = m * g * h,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初中物理弯曲公式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弯曲公式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弯曲公式总结归纳弯曲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力学现象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以及工程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研究和分析弯曲现象时,我们需要使用弯曲公式,这些公式帮助我们计算弯曲材料的应力、应变以及变形程度。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弯曲公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

1. 弹性力学中的弯曲公式弹性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受力时的弹性变形行为的学科。

在弹性力学中,弯曲公式的基本形式为M = σy * I / c,其中M表示弯矩,σy表示材料的屈服强度,I表示截面的惯性矩,c表示截面到受力点的距离。

2. 弯曲材料的受力情况在考虑弯曲公式时,我们需要明确材料的受力情况。

常见的弯曲情况有:2.1. 单点受力弯曲当材料只在一个点受到力的作用时,我们可以计算出该点的弯矩,并通过弯曲公式来推导材料的变形情况。

2.2. 均布受力弯曲当材料在整个长度上均匀受到力的作用时,我们需要考虑力的分布情况,并将弯矩进行积分求解。

通过弯曲公式可以计算出任意截面上的弯矩,并进一步分析材料的变形情况。

3. 弯曲公式的应用弯曲公式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3.1. 梁的设计和分析梁是承受弯曲力的结构元件,理解和运用弯曲公式是设计和分析梁结构的基础。

通过计算梁的弯矩分布情况,我们可以评估梁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确保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3.2. 弯曲杆件的变形控制当材料发生弯曲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

通过对弯曲公式的运用,我们可以预测杆件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并为杆件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依据。

例如,在机械设计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到某些杆件的变形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通过合理设计杆件的尺寸和材料,可以降低变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3. 桥梁和建筑物的结构分析对于大型桥梁和建筑物的结构分析,弯曲公式的应用尤为重要。

通过分析结构承受的弯矩分布情况,我们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优化结构的设计方案,确保其能够承受预期的力学载荷。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的综合运用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的综合运用

浮力知识的综合运用1.图1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ρ甲>ρ乙B. ρ甲<ρ乙C.F甲>F乙D. .F甲<F乙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3.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4. 2012年3月25日,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潜人马里亚纳海沟11000m 深处.下潜过程中,卡梅隆发现深潜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收缩,则深潜器受到的海水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设海水密度不变)()A.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小B.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大C.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小D.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大5.将一实心小物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从烧杯中溢出的水重为1N.则物块漂浮时与未放入物块时相比较,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将____________(减小/不变/增大);若用与物块相同材料制成一个1m3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为____________kg。

6.鱼缸中装满水,在水中轻轻放入一只小船,小船漂浮在水面上,从鱼缸中溢出5×10-4m3的水,则小船受到的浮力是 N,小船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是(g=1O N/kg).7.一同学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质量是30kg的鹅卵石。

如果鹅卵石的密度是2.5×103kg/m3,则该同学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质量是________kg的鹅卵石(石头不露出水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7
2014-1-7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三.活塞做功公式:W=pV
例3.已知发动机的排气量为3.0L ,燃气对活 塞的平均压强为p=8×105 Pa ,则一个工作 循环中,燃气对活塞做功 2400 J
L S
解析: W= FL=pSL=pV = 8×105 Pa ×3×10-3m3 =2400J
练习:如果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由8V增 加到10V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相应变化了 0.2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3.6 W 。
2014-1-7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练习: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恒定不变,将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某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 则电压表的示数由8V变为6V,电流表的示数 相应由0.4A变为0.6A,那么定值电阻R0的电功 率的改变量为 ( )B A. 0.4W B. 2W C. 2.4W D. 2.8W
六.漂浮物体底部压强公式:p =G物/S
例6.某同学在薄壁平底试管中装入一些细沙, 管口密封,制成一个“土密度计”。当把它放 入水中竖直漂浮时,试管有5cm露出水面;当把 它放入某液体中竖直漂浮时,试管有7cm露出 液面。若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0g,试管的 横截面积为1.5cm2 ,在水中漂浮时,水对试管 底部的压强是2000Pa ,另外一种液体的密 1.11×103 Kg/m3 度是 。
2014-1-7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七.柱形容器底的压强变化公式: ΔP = F浮 /S
例7.一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底 面积为200cm2 ,内有25cm高的水。若在水中 放入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体,使得容器底 部受到的压强增加了300Pa ,则该物体底部受 到的液体压强是 600Pa ,该物块的质量 是 0.6 Kg 。
2014-1-7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练习: 已知某汽油机的活塞面积是100cm2 ,做 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为p=6×105 Pa ,冲程 长为70cm,则一个工作循环燃气对活塞做功 4.2×103 J,若汽油机的转速为2400r/min,其 L 8.4×104 W。 功率为
S 解析: W= FL=pSL = 6×105 Pa ×100×10-4m2 ×70×10-2m = 4.2×103 J P=W 总/t = 4.2×103 J × 1200/60s = 8.4×104W
例5.如果通过一定值电阻的电流由0.3A增大到 0.4A,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了2V,则该电阻的 电功率变化了 1.4 W 。 解析:(U+2)/R-U/R =0.4 -0.3 ,
代入数据化简得: 2/R = 0.1 , 解得R=20(Ω) ΔP=P2-P1 = (I22 - I12) R =(0.42 -0.32 )×20=1.4 (W)
2014-1-7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四.心脏功率公式:P = pV/t
例4.小强同学在看“动物世界”时,听到这样 的描述:猎豹的心脏每跳动一次输送的血液量 是200ml ,其血压的平均值p=3×104 Pa ,心 跳频率f=2Hz 。利用上述数据可以算出猎豹心 12 脏的平均功率是 W 解析:P=W/t = FL/t=pSL/t=pV/t = 3×104 Pa ×2×10-4m3 /0.5s =12 W
2014-1-7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练习: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心率为75次/min,心室 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ml,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收缩 压平均为14kPa,则安静状态下人的心脏平均功率大约 是 1.225W ,一天心脏做功 1.06×105J ,相当于把 1t的物体举高了 10.6 m所做的功。
解析:P=W/t = FL/t=pSL/t=pV/t = 14×103 Pa ×70×10-6m3 ×75/60s =1.225W W=Pt = 1.225W ×3600×24s = 1.06×105J
2014-1-7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五.定值电阻电功率的变化量公式: ΔP = ΔU(I1+I2) 或0 = 0.4 (U - 6)/ R0 = 0.6 解得:U=12(V) , R0 =20(Ω) ΔP=P2-P1 = (I22 - I12) R0 =(0.62 -0.42 )×10 = 2 (W)
2014-1-7
V P A
R0
U
R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2014-1-7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二.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体的密度: ρ物 =ρ液G物/F浮 ρ液 =ρ物F浮 /G物
例2.一实心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示数 为4N,把它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3N,浸没在盐水中的示数为2.8N,则该物 4×103 Kg/m3 ,盐水的密度 体的密度是 是 1.2×103 Kg/m3 。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部分物理公式的 综合运用
乌鲁木齐市第七中学 吴广盛
2014-1-7
初中物理培优班资料
乌鲁木齐市七中 吴广盛
一.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公式: ρ物 =ρ液V排/V物 ; 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公式: ρ液 =ρ物V物/V排
例1.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有1/5的体积露 出水面(水的密度为ρ水),则该木块的密度 为 4/5 ρ水 ,若将该木块放入另一种液体中 静止时,有3/4的体积没入液体中,则该液体 的密度为 16/15 ρ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