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思维在年轻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涉及到的环境和情况往往复杂多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快速、准确的判 断和应对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迅速分析 问题、评估风险、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
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临床护理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医 疗体系的服务水平。
挑战:患者期望与沟通难题
总结词
患者期望与沟通难题是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 。
详细描述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得到专业、周到的护理服务,并且希望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得到关注和 满足。同时,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也面临诸多难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情绪波动等。这些因素都可 能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 2 3
定期开展评判性思维培训课程
组织专业培训师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评 判性思维培训,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
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临床案例,让护理人员在 实际操作中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实际 操作能力。
建立评判性思维考核机制
将评判性思维纳入护理人员考核标准,通过定期 评估和反馈,激励护理人员持续提高评判性思维 能力。
判断能力。
解决方案: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总结词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解决患者期望与沟通难题的关 键措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 。
详细描述
为了满足患者的期望和提高沟通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具 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他们需要学会倾听患者的 需求和意见,关注患者的情感体验,并且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向患者解释护理方案、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同 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 心理状态等因素,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通 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 度,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信任和认可。

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摘要:评判性思维是当代护理人员必不可少的品德。

中国现阶段还不可以独立设立一门培养评判性思维的课程内容。

将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各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正常的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毫无疑问是一条简约、有效、合理的方式。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给了学生发展评判性思维的空间,提升了护理教学水准,获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 护理教学引言评判性思维是为了更好地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是当代护理人员务必具有的品行。

“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是确保护理实践取得成功的关键”已成为共识。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剖析、推理、点评自身的见解,变成积极、主动、自信的受教育者,是老师责无旁贷的义务[1]。

现将我校护理系在教学中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详细介绍如下。

一、评判性思维的概念1.1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评判性思维又被称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指个人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熟练掌握自身现有的知识经验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

识别假定,在思考的基本上实现分析、推理,进而做出有效的辨别和恰当的挑选。

在护理工作上,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况、心理状态转变和家庭情况。

根据分析、判断、推理,作出合适病人护理的解决方案,并采用有关护理措施。

这类思维围绕于护理程序的各个阶段,渗入于护理工作中的各个领域。

1.2 评判性思维的特点①客观谨慎的思考。

大家在应用评判性思维思考和解决困难时,会普遍搜集信息,剖析和找寻问题的缘故和直接证据,通过慎重考虑后得出结论。

②在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特点是运用已经有的定义、标准和原则产生创造性的看法和见解。

③自主性。

评判性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求异思维的过程,一般不会被动钓接受他人的信念,而是乐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④能博采众长。

参考别人评判性思维的过程,也是探索剖析后可以为自己用的更有意义的一部分。

二、护理领域的扩展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需求伴随着大家对身心健康要求的日益提升,护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之前单一的实行医嘱、给予生活护理,变化为集护理、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方法于一体的多样化角色;护理对象从个人到群众,从患者到不一样身体状况的人;从医疗机构到小区的工作场所;从人体护理到身心护理。

评判性思维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评判性思维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评判性思维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摘要】评判性思维即“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存在的,有差异的,可训练的,并且是可测试的。

训练“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可以将高素质的护理人员选拔出来。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有质疑和探索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医学的发展,使护理专业和医疗专业形成了合作的关系。

作为护士,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掌握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对提高护士的临床技能,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评判性思维的研究开始受到护理界的广泛关注,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已经成为国内外护理教育界的共识[1]。

无论从护理学科的发展,还是社会对护理专业实践的要求来看,护理人员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2]。

1.“评判性思维”的概述评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

Critical 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

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逻辑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或者更一般的说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从护理的角度来看,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的过程,是护理人员面临动态、复杂的临床环境进行正确反思与选择所必需的思维及判断方法[3]。

2.“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人的素质差异,本质不在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差异,而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差异。

“评判性思维”理论的目的是寻找有效途径,训练这种能力,揭示这种能力的差别,把这方面的高素质的对象选拔出来。

延伸到护理学中即是在解决护理问题时如何反思和推理的过程。

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评判性思维,因此护士应把评判性思维方式应用在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去,即在护理工作中要有质疑和探索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作者:彭向阳黄穗芳麦润章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01期【摘要】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已成为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护理的保证。

本文主要对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提高临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质疑分析【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1(a)-0185-01【Abstract】 Critical thinking has been nurs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s a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and problem-solving thinking foundation,which provides patients with safe,effective care to the nursing staff.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each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clinical use in order to improve clinical nurse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o provide reliable evidence.【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Question;Analysis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亦译为批判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

评判性思维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创立的一种批判理论,它所提倡和主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06-09T08:57:57.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李晓莉[导读] 评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只有在护理专业每门课的教学中都渗透评判性思维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李晓莉(四川成都新津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新津 611430)【摘要】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方法将72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通过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临床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反思性教学法及病例讨论法等措施,逐渐培养和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结果两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考核、操作考试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认知评估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推广。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护理带教应用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CT)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况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它既是一种思维过程,又是一种能力素质[1]。

从护理领域的理解,CT是对护理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CT过程要求人们关注问题、盯住问题,分析和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推进问题的更替和转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而护理运用强调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

我科应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1 研究对象及方法1.1 对象将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72名护生按批次进行分组,即单数批次为对照组,双数批次为观察组。

观察组36名,学历:本科1人、大专10人,中专25人,年龄18-23岁;对照组36名,学历:本科1人、大专l4人,中专21人,年龄17-22岁,两组均为女性。

两组护生的年龄、学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运用评判性思维带教年轻护士的效果观察

运用评判性思维带教年轻护士的效果观察

运用评判性思维带教年轻护士的效果观察傅翠梅;孙芬;樊桂莲【摘要】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在骨科年轻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名年轻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试验组在带教过程中使用评判性思维教学,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传、帮、带”教学法.比较两组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综合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综合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年轻护士带教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可以培养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3(010)014【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评判性思维;年轻护士;护理带教【作者】傅翠梅;孙芬;樊桂莲【作者单位】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评判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绪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

21世纪护士除有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独立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的紧张,作为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更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晰的思维,以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

现在有很多关于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和教育的方法,但对于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较少见。

笔者尝试在年轻护士带教中使用评判性思维,探讨其使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骨科工作1~5年的年轻护士(包括在骨科轮转的)50名,均为女性。

年龄20~26岁。

学历:大专19名,本科31名。

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两组年轻护士在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评判性思维在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评判性思维在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c r i t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i n n u r s i n g t e a c h i n g e f f e c t o f I C U .Me t h o d s 8 0 N u r s i n g s t u d e n t s w i t h
床 实 习效 果 ,
关键 词 : 评判性思维; I C U; 护理 ; 教 育
中图分 类 号 : l m ; G4 2 4 . 4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2 - 0 1 7 1 — 0 2
Th e e fe c t o f c r i t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i n n u r s i n g t e a c h i n g e fe c t o f I CU
Z H AN G Z h o n g - x u e , F E N G S h a h - s h a h , L I N X i a o - j u n , C H E N W e n - t i n g , L O N G S h a — n i G u a n g d o n g N o n g k e n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l a , Z h a n j i a n g ,5 2 4 0 0 2 ,G u a n g d o n g
当代 护 士 2 0 1 4 年0 2 月 下 旬 刊
- l 7 1 ・
评判 性思维在I C U护生带教 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作者:刘盈盈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89-02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自我调整的判断过程,护理学科中的评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

也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探索的态度来分析、推理、假设、总结规律、陈述信念和行为的一个反思推理过程,也是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体现。

其有效的运用于临床护理中,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1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往往与护理程序相联系,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

1.1护理评估阶段:护士需要进行可靠的观察、分析,区分病人的资料是否与健康问题有关,判资料是否重要,整理和组织资料,核实资料,并根据护理概念框架或护理相关理论的概念进行正确的分类,这些活动均需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

1.2护理诊断阶段:护士需要找出线索的类别和线索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形成推论。

推论得到证实后,从而形成诊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评判性思维的过程。

1.3护理计划阶段:护士作为一个评判性思维者在决策时是十分谨慎的,这就是为什么护士可以根据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根据病人的情况,也会做出“可能的”或“有危险性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并且合理的选择排列优先次序,为病人制定预期目标,即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分析判断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护理措施。

而形成评价标准、选择、解释、假设所选择的护理措施能够解决病人的问题和运用跨学科知识等思维活动均为评判性思维技巧。

1.4护理实施阶段:护士运用护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为病人解决问题,这种“运用”并非简单的“记忆”知识和原理的思维过程,它也是评判性思维过程。

1.5护理评价阶段:护士通过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将所收集的资料与评价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预期目标是否达到,这种用标准来进行评价的方法也是评判性思维的过程。

2在护理过程的每个阶段,由评估到评价,护理人员要时时做出临床判断与推断,可以说评判性思维是带动护理程序的引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判性思维在年轻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裴静刘燕芳黄霜霞等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13期[摘要]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在年轻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骨科的62名年轻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名。

观察组的年轻护士采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教学,对照组的护士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两组的年轻护士接受的教学时间相同。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轻护士的综合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结果观察组的综合成绩和评判性思维的评分分别为(94.32±1.34)、(315.66±31.74)均优于对照组的(83.21±1.67)、(267.37±3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护士;带教[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3-151-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young nurses teaching. Methods In 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my hospital 62 young nur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nurses, yet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two groups of young nurses accepted the same teaching tim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were compar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vailabl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nd critical thinking 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4.32±1.34),(315.66±31.74), which were better than (83.21±1.67),(267.37±30.95)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Nurses; Teaching评判性思维在医学上也被称为批判性思维,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每个护士都需要具备这种思维,它要求护士具备识别、推断、假设及决断的能力[1]。

在面对临床上复杂多变的护理时,评判性思维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做好护理工作,护士们在面临复杂的临床环境时需要清晰的思维和理性的判断。

在带教时对年轻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教学,能够培养年轻护士的评判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成绩[2],为探究评判性思维在带教时对年轻护士的作用,笔者做了临床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骨科工作的62名年轻护士,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并有2~6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大专学历23名,本科学历39名。

随机将所有年轻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名,观察组护士年龄20~27岁,平均(21.0±1.3)岁,对照组护士年龄21~27岁,平均(22.0±1.1)岁,所有护士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及学历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观察组带教方法教学老师需详细地向观察组的年轻护士讲解评判性思维的特点,即全面审查、独立性、主动性及有说服力的评判。

学习该思维的主要带教方法有讨论法、反思法、研究法、查房法及概念图[3]。

教学过程可分为:(1)树立正确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了解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不定期地进行模拟训练,让年轻护士更好地运用评判性思维,提高其综合能力。

(3)在护士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对每次的训练情景进行回顾分析,注意训练过程中的细节部分,并不断改善和修正,提高学习效率。

(4)带教老师要经常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发现教学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年轻护士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逐渐形成较好的评判性思维[4]。

学习时间约3个月。

1.2.2 对照组带教方法对照组的年轻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即“传、帮、带”的教学方法[5]。

教学老师根据工作经验对年轻护士进行指导,学习时间约3个月。

1.3 评价标准(1)对评判性思维的评定采用彭美慈等修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该表包括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认知成熟度、求知欲、系统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7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为10~60分,每项得分低于30则表明不具备相应评判性思维,每项得分40~50分表明具有相应的评判性思维,50分以上表明具有较好的相应评判性思维。

总分70~420分,得分在280~350分之间时,表明具有正性的评判思维,得分350分以上表明具有较强的评判性思维。

(2)在教学结束后,带教老师需对两组的年轻护士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包括对理论考试、操作能力、病历的书写、健康教育、护理能力和患者对两组护士的评价的考核。

总分100分,80分合格[6]。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2 结果2.1 两组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评分比较在接受相同时间的教学后,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比较两组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经过分析可得,观察组的评分明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 两组年轻护士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比较两组护士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3 两组年轻护士综合成绩比较3 讨论3.1 运用评判性思维的带教方式有助于评判性思维的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新一代护士的工作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护理时,护士们需要具有判断和决断的能力,灵活运用评判性思维对年轻护士们十分重要。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可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能力,在年轻护士的带教中运用评判性思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一段时间后,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显著提高[7-8]。

培养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其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认知成熟度、求知欲、系统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7个方面,在带教学习中,运用评判性思维,有助于年轻护士们更好地理解评判性思维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对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年轻护士在带教过程中运用了评判性思维,而对照组的年轻护士则采用传统的带教方式,在学习相同的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可得,观察组的年轻护士的总分和综合成绩分别为(315.66±31.74)、(94.32±1.34),对照组的年轻护士的总分和综合成绩分别为(267.37±30.95)、(83.21±1.67),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2 运用评判性思维的带教方式能够增加老师和学员的积极性要在带教过程中运用评判性思维,要求老师具备较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熟悉相关的教学方法,并能将其灵活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

因此,带教老师需要不断了解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才能详细并准确地指出年轻护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加强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带教老师的不断引导和纠正,护生可对个案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质疑和设想,激发学习热情,开阔护生的学习思路[9],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带教过程中,除了能够提高老师和护生的学习热情以外,也能很好地培养护生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有极大地帮助。

3.3 带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修正,制定出真正适宜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

护生也需要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纠正,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再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达到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10-11]。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和护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

综上所述,在对年轻护士的带教过程中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够提高护生和带教的学习兴趣,能够真正地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

同时为老师和护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12-14]。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运用评判性思维对年轻护士进行带教是一种极为简单且高效的培养新一代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十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罗显毅,邓辉.评判性思维在内科护理带教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护士,2010,5:189-191.[2] 蔡志祥,张王琴,叶郁,等.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J].护理和康复,2010,9(7):563-564.[3] 傅翠梅,孙芳,樊桂莲.运用评判性思维带教年轻护士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82-83.[4] 王宝玉,朱雅琴,倪菊敏,等.医护联合查房对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6):708-709.[5] 杨丹丹,罗晓冰.护理教育应重视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142-143.[6] 王一玲,屈春晓,赵岩.内科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1):93-94.[7] 刘春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医学史内容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探索[J].教学创新,2013,12:117-118.[8] 张宗雪,冯珊珊,林晓君,等.评判性思维在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4,2:171-172.[9] 王静.护理教学中影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1-782.[10] Terman KA.Clinical simulation laboratories and th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J].Journal for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2007,21(2):66-67.[11] 彭丽娟,王娟.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3,11(12):3169-3170.[12] 施瑶.内科护理学实训考核改革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医药教育,2013,20(34):164-165.[13] 杜进花.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9):48-49.[14] 赵德艳,许建华,张艳秋.对年轻护士实施分层次个性化带教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41-142.(收稿日期:2014-04-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