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离别诗欣赏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离别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朋友离别的诗句大全,整理后列表如下:《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送杜十四之江南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译文(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到...去。
2)荆:今湖北省(3)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2]作品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送别》古诗唐王维-王维《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

《送别》古诗唐王维|王维《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出处】唐·王维《送别》。
【翻译】你尽管放心地走吧!我也不必再向你详细追问究竟要到那里去?你只要知道那要去的地方,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就可以了;另外一种说法是隐喻送别友人的交情,正如天上白云永无穷尽。
这是描写离别时落寞情怀的诗句。
相传这首诗是为送别孟浩然归襄阳而作,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然自适。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白云无尽,足以自乐,勿言不得意也。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一评这两句为“妙远”。
【全诗】《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首诗,以浅白的语言,抒写送别的深情。
前两句,写置酒话别,殷殷相问,字里行间融进一片真情。
中间两句由问而答,转写归隐。
友人“不得意”的感喟看似寻常,实际表达了十分复杂的情绪。
他有心用世,但失意不满;心怀激愤,又无能为力。
正是这种极度的痛苦,这种难以排遣的愁绪,迫使他徜徉山水,隐逸终南,不得已而为之。
这两句,既点出别离的原因,也深化了诗的主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是诗人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发自内心的劝慰。
诗人的意思是说,只管去吧,朋友,何必为“不得意”伤怀生愁,功名利禄终有尽,只有隐逸的情趣如悠悠白云,无尽无休,足供你排遣享受。
这番话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作为朋友,他对友人的处境十分同情,友人的感慨也道出了他的难言之隐。
可在这临别的时刻,又说什么好呢?只好托出白云来宽解。
但愿那空明澄澈的云天,带来安宁闲适的慰藉;那白云飘忽的景象,送去前路珍重的祝福。
全诗以这动人的写景结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耐人寻味。
在这首诗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诗人的用力之处,看不到谋篇布局的匠心,看不到什么奇思妙想,仿佛是信手写来,不思而得。
但细细体味,它平中见奇,词浅情深。
特别是最后两句,诗人将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以“白云无尽”的景象涵盖了复杂的感受,给人以无尽的联想,别情依依,余韵悠悠。
长亭外,古道边!唐诗中最经典的十首离别诗!

长亭外,古道边!唐诗中最经典的十首离别诗!一、《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五、《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唐】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六、《送魏大从军》——【唐】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七、《送魏万之京》——【唐】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八、《送张判官赴河西》——【唐】王维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九、《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十、《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唐诗里所有送别的诗句

唐诗里所有送别的诗句《话说唐诗里那些送别的诗句》唐诗,那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啊!里面的送别诗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每当我读起这些送别的诗句,就好像自己也穿越到了那个离别的场景,感受着诗人的不舍和深情。
你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王勃这哥们可真是豁达啊!他送别朋友的时候想着,嘿,就算咱隔得远又咋样,咱的心连在一起呢,这距离根本不是事儿!读着就感觉他带着一种“哥们儿别伤心,以后咱随时联系”的豪迈。
还有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哎呀,那氛围,感觉王维是紧紧拉着朋友的手,不停地说:“再多喝一杯吧,出了阳关就没熟人啦,可别忘了我啊!”这种对朋友的牵挂和不舍都在酒里了。
再来看看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哇,这可太霸气了!好像高适是拍着朋友的肩膀说:“你大胆地往前走,别怕没人认识你,你这么厉害,走到哪儿都有人崇拜你呢!”这既有送别时的鼓励,又有对朋友的信心,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不过,有时候我也在想,那时候的人送别咋就那么多感慨呢?是不是因为交通不方便啊,想见一面太难了,所以分别的时候才那么舍不得。
不像我们现在,有手机有网络,随时都能联系。
但又仔细一想,其实不管啥时候,送别的那份情感都是一样的,那种舍不得、放不下的感觉是不会变的。
读着这些唐诗里的送别诗,有时候我也会恍惚,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即将远行的人,带着朋友们满满的祝福和牵挂;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是那个送别的人,看着朋友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满是惆怅。
有时候我还会自己“改编”一下这些诗句,和朋友们开玩笑,比如告别时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惹得朋友们哈哈大笑。
唐诗里的送别诗呀,就是这么有魅力!它们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还能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共鸣和乐趣。
下次送别朋友的时候,咱也可以来一句唐诗,既有文化气息,又能表达真情实意,多好呀!哈哈!。
唐诗中的离别诗句

唐诗中的离别诗句
唐诗里的离别诗句,真是把人的心都揪起来了。
比如王维那句“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像是朋友之间最后一杯酒,喝完
这一杯,再难相见,心里那个不舍啊!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这句诗,看着朋友的小
船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了,那种孤独和失落,就像长江水一样,滔
滔不绝,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种感觉,谁经历过离别,都会懂。
还有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的这句话,虽然人在天
涯海角,但心却靠得那么近。
就像现在的朋友,虽然不在身边,但微
信一发,视频一开,就像在眼前一样亲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这句诗,写的是朋友离开时的情景,挥一挥手,马儿也发出嘶鸣声,好像也在说再见。
这种场景,就
像是送别好友,车窗里伸出的手,挥动着,直到看不见为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这句诗,讲的是离别后的心情,就像草原上的草,一年又一年地生长、凋谢,心里那份思念,也是一
年比一年深。
每次想起远方的朋友,那份牵挂,就像草原上的草一样,怎么也割舍不断。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这句诗,问得多好啊!春天来了,草又绿了,你还会回来吗?就像现在,春天到了,花开了,你什么时
候能回来呢?这种期盼,让人心里暖暖的,又有点酸酸的。
唐诗里的离别诗句,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动人。
每一句都像是一幅画,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多回味几遍。
这些诗句,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情感的传递,让人感受到离别的酸甜苦辣。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用诗言尽离愁,唐人赋予送别以深情送别诗作为唐代重要的诗歌体裁之一,融汇了无数文人士子对离别的思乡之情,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一起用诗言尽离愁,感受唐人赋予送别的深情。
一、《登鹳雀楼》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极具名气的送别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杰作,以其豪情壮志、笔走龙蛇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离别的是谁,都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要不断向前,超越自我。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李白的送别之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曾经广为流传,成为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李白以自己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广陵的美景,更加凸显了离别之苦与乐,令人心生感慨。
三、《送元二使安西》再来看一首王之涣的佳作,《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好友出使西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珍重之情。
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西域的辽阔,诗人展示了离别之中的无奈与希望,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广袤而未知的世界。
四、《别董大》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杜牧的《别董大》,这是一首极富感情的送别诗。
杜牧以别离之情为主线,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奈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别之际,他以风流倜傥的笔触,向朋友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深情而留声于世。
它们既是文人们对亲友离别情感的抒发,也是展现他们艺术才华的窗口。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些送别之作,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离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送别诗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辛酸与美好。
希望我们能透过这些送别诗,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相聚,用心去感受离别带来的思考与成长。
高适《别董大》赏析:诗人与友人的深情离别以及对友人的豁达祝愿
高适《别董大》赏析:诗人与友人的深情离别以及对友人的豁达祝愿《别董大》两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其深沉的离别之情和磅礴的诗韵著称,堪称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第一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诗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及注释第一首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第二首译文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创作背景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冬,送别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
敦煌选本《唐诗选》残卷两首次序颠倒,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
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后诗曰“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适于开元二十六年(738)离京回宋中,至天宝六载整十年;又日“今日相逢无酒钱”,应尚未为封丘尉。
天宝六载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天宝六载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品赏析第一首诗作品赏析1、前两句:景色描绘,情感铺垫“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荒凉、凄寒的送别画面。
千里黄云蔽天,太阳黯淡无光,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雁群南飞,这些景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苍茫、悲壮的氛围。
七言八句唐诗大全写送别的诗句
七言八句唐诗大全写送别的诗句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题材,它以细腻、深沉的情感表达离别时的惆怅、思念和祝福之情。
以下是七言八句唐诗中关于送别的诗句的一些例子:
1.《送灵澈上师》——白居易
云卷江城五月天,夜深花院月明中。
悲风易水连城起,惜别醉船最落红。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送东坡退席》——范仲淹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4.《送魏万之京》——杜牧
家临淇水石峰间,汉将辞家若有缘。
前路悠悠谁共往?樽前无事是真闲。
5.《送严八》——白居易
黔娄苦雨洒江头,洛阳羌笛与君愁。
月明千里共明月,微凉一曲送离忧。
6.《送别》——王之涣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送殷勉司徒阳关别出塞》——李贺明霞尽晴柶,青云凝佳节。
送君绝尘去,况乃未良辰。
用兹清华策,将以遗远人。
赫赫巴山险,萧萧圣洁巾。
巾旗无宦游,形影徒相锦。
列坐蜂尘静,啸聚云峰傍。
仿佛孤鸟飞,今惟怀欲与。
翕翕感维岳,震矣中丘陵。
剧泛东海波,浩唱东皇垒。
盗贼云夸壹,驰兵萧正至。
洛阳出季女,宴闲不知暇。
火焰南北断,雁子东西脱。
岂无万国心,见者亦光焯。
抚情临大死,文彩勿烦索。
逝巡血塞盖,鸣筝泪未绝。
唐诗中的离别
唐诗中的离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
王维〔唐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谢亭送别
许浑〔唐代〕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送远
杜甫〔唐代〕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送二兄入蜀
卢照邻〔唐代〕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送人东游
温庭筠〔唐代〕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唐代〕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中离别诗欣赏背景音乐:阳关三叠(古曲)E-mail文化传播网全部点击换页“离别”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各人的社会境遇不同〄离别时的感慨也各不相同。
善于用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唐朝诗人们〄他们又是怎样对待离别的呢<这里将《唐诗三百首》里有关离别的诗选一些出来(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序)〄看看他们是怎样吟咏离别的〄请欣赏〃离别诗的开篇就是少年为神童、青年为天才的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写的这一首。
这是劝慰前往边远地区当官朋友的一首诗。
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成都方向的五津〄只见风烟迷蒙。
和你离别我心中怀着无限感慨〄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啊。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分手岔路口上〄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得泪湿佩巾。
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初唐四杰之首。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因对策高第,而授朝散郎。
乾封元年(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672年,补虢州参军,后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王勃因擅杀官奴,罪当诛,正逢皇帝大赦,幸免一死,但他因此被逐出上流社会,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公元675年,王勃远行交趾去探望老父,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请他也参加宴会。
会上他欣然当众挥笔,书成不朽名篇《滕王阁序》。
676年八月,南下探父后自交趾返,渡南海溺水,惊悸而亡,时年27岁。
一代天才,英年早逝,命也!王勃写作滕王阁序《唐摭言》记: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很是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唐摭言》等书所记内容或许有些夸张,但王勃的《滕王阁序》,实为不朽名篇。
滕王阁序后记相传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阎大人女婿吴子章(相传有过目不忘之才)认为是被抢了风头,大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自己的,《滕王阁序》是自己宿构的诗,王勃是偷背出来的,见阎大人和众人不信,吴子章当众将《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众人皆大惊,对王勃起了疑心,怀疑王勃抄袭。
王勃毫不惊慌,反问道:“吴兄过目不忘,令人佩服,但这首诗末尾还有序诗吗?”吴子章不能答,只见王勃起身挥墨,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写罢,众人皆服,无不称赞,相信《滕王阁序》实乃王勃所作,吴子章满面通红,羞愧而退,坍台坍得真是一塌糊涂!孟浩然来到京城求取功名〄结果时运不济〄无功而返〄在心绪不爽的情况下向老朋友写诗告别(发发牢骚)。
译文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留别王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的传说:王维曾私邀孟浩然进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并命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让皇帝听了不高兴,岂有好结果?于是只好回乡,穷极山水之胜后,隐居鹿门山。
陈章甫无意仕宦〄辞官回乡〄李颀写了这首诗送送他。
全诗用语轻松〄格调豪放〄虽为送别之作〄但绝无儿女沾巾之态〄别具一格。
译文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送陈章甫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这是一首为晚辈送行的诗〄看来两人应是十分友好的忘年交。
译文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了薄霜你一早去渡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魏万后改名魏颢。
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
天宝十三年(754年)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
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
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是王昌龄在湖南黔阳沅水边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的诗。
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向你问起我的时候〄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命运王昌龄博学宏词,超绝群伦,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友谊很深。
但因不护细行(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屡遭贬斥,后来又被贬为龙标尉(在湖南黔阳)。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个小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安史之乱的时候)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
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于为王昌龄报了仇。
王维的朋友仕途受挫将归隐终南山〄相送饯别时他也产生了羡慕向往之情。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往哪儿去<你说因为过得不好〄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
只管去吧我不再多问了〄那里是一个白云深处远离尘世的好地方。
送别一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的故事王维(701-761年)字摩诘(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安禄山攻陷两都(长安洛阳)后,玄宗出逃,王维来不及跟随而留在长安,他服药取痢,伪称瘖病。
安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
维闻之悲恻,暗地里写《凝碧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王维系被贼利用的朝廷命官,以三等定罪。
后《凝碧诗》传到皇宫,肃宗嘉之,加上他弟弟王缙上书请除自己的刑部侍郎职以赎兄罪,因此受到了宽恕,责授太子中允,总算是逃过了劫难,善始善终。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乐曲《阳关三叠》。
译文渭城早晨的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显得格外清新。
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往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老朋友綦毋潜来京赶考〄一心想金榜题名〄却落得一个名落孙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王维在这种状况下来送他、劝慰他。
译文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就连你这个隐居东山的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到京城君门遥远难叩〄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你将经过江淮去度过寒食节〄到东京洛阳时滞留缝制春衣。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知心朋友如今又要与我分离。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綦毋潜在六年后终于进士及第〄事遂心愿〄王维知人〃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晚年居蓝田辋川(西安东南)〄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与一般的离别诗不同〄这是送走了朋友〄回到了家里后有感而发。
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朋友啊〄你是不是会再来<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从内容来看〄诗人与送行者应该在船上吟送的)〄表现了李白当时浓浓的思乡之情。
译文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诗寓离情于写景。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