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作业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古诗词曲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题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中“随”“尽”“入”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 作业1

古诗鉴赏作业一一、(2019·仁寿一中高考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思念。
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
②何逊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一诗,何逊是杜甫所喜爱的南朝梁代的诗人。
③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末、二年(761)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唐朝岌岌可危、万方多难之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来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
B.“此时对雪遥相忆”是说裴迪送客时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洁白,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
C.颔联承“动诗兴”而来,遥想裴迪对自己的相忆,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
D.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的。
【解析】“突出梅之洁白”和“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属无中生有,从诗句内容得不出这一结论。
2.诗歌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答案】①忆友之情。
从诗歌的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②暮年之愁。
从颈联中的“伤岁暮”可以看出,诗人因自己上了年岁而伤感。
③思念故乡之愁。
从颈联下句“若为看去乱乡愁”可知,诗人唯恐梅花会引发思乡之愁,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满怀思乡之愁。
④忧国忧民、感时伤世之情。
从诗歌的注释来看,国家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乱世心急如焚。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诗首联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逊在扬州那般高雅。
颔联上承“动诗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
最新《唐宋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唐宋诗词鉴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指晋人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酒,每饮必醉。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3)从整首诗的角度,简析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4分)答案:(1)(2分)颔联描绘出汉江流长邈远,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意境优美,景色壮丽清新。
(2)(4分)“浮”和“动”。
(1分)“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浮”“动”以夸张笔触,奇妙想象写出了汉江波涛澎湃撼动人心的奇丽景观。
(3分)(3)(4分)诗前三联将汉江优美壮丽清新之景描摹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襄阳水光山色的喜爱之情;最后诗人以山翁自喻,自然流露出对襄阳的留恋,情绪积极乐观,让人回味无穷。
(情感2分,分析2分;只写出情感没有分析2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6分)答案:(1)(3分)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以分为写景抒情诗、状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等(任意填对其中二类即可),这首诗属边塞征战诗。
(每空1分)(2)(3分)理由:这两句从字面上看,可理解为是写塞上梅花在风中盛开,一夜间,梅花的花瓣便散落到了关山的每一个角落。
(1分)而“梅花落”又是一支笛子曲,因此,又可将这两句的意思理解为风将笛子吹奏《梅花落》的声音吹送到了关山的每一个角落。
唐诗宋词鉴赏作业

唐诗宋词鉴赏作业年级:09级汉语言文学1班姓名:陈德智学号:090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李白途经壮丽险峻的三峡时留下的千古名句,传神地描写出客船驶过惊涛骇浪、千山万岭时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字面含义:他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绕山,不知他具体在何处。
深层含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终于出来了,但是还用抱着的琵琶遮住了半张脸,有比较勉强,不愿见人之意。
用来比喻事情不太明朗或不愿说清楚而遮遮掩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
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
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
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宋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
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
古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

2020古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目录1.郑域《昭君怨》(道是花来春未)2.侯寘《四犯令》(月破轻云天淡注)3.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4.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5.周邦彦《荔枝香近》(照水残红零乱)6.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7.柳永《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9.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10.刘克庄《一剪梅》(束緼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11.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12.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1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1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15.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16.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17.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18.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19.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20.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21.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22.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23.张孝祥《江月·题溧阳三塔寺》(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24.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25.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26.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27.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28.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29.向子諲《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30.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31.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32.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33.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34.张先《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35.张炎《浪淘沙•秋江》(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36.张炎《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37.万俟咏《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38.万俟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39.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40.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41.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42.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43.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44.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45.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4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47.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48.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49.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50.晁补之《汉宫春·梅》(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57.刘辰翁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人溪上,挂愁无奈)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6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82.王以宁《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8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89.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90.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97.王诜(shēn)《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98.王诜《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99.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100.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17-20章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17-20章1.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发生的季节是在A- 未答复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 0次提交文字填空题 (23 满分)2. 在 A《鹊桥仙》(纤云弄巧)、 B《踏莎行》(雾失楼台)、 C《浣溪沙》(漠漠轻寒)三首词中,__B_ 表现的是贬谪的孤苦失落,___A表现的是纯洁永恒的爱情,__C_ 表现的是春天引起的莫可名状的淡淡哀愁。
(填词牌名前的大写字母)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 3. 请解释秦观《鹊桥仙》下列的词:纤云__ _轻柔多姿的云_ __ __ __ __ ;迢迢 __遥远 __ ;顾 __ __回头看 __;金风 __秋风 __。
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4. “金风玉露一相逢”中的“金风玉露”,最早出现在李密《淮阳感秋》中的诗句“____金风扬初节_______,_____玉露凋晚林______。
“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5.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写的是与 __七夕__ 节有关的感情。
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6. 哲宗赵煦绍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秦观先后由京师被贬到杭州、处州,既而再贬__郴州 __ ,《踏莎行》(雾失楼台)即作于此时,此后不久,秦观去世。
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7. 中国古代诗词并不特别强调比喻的作用,但是精妙而不露痕迹的比喻会带来很好的表达效果,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中的“______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___。
”就很高妙,被梁启超称作“奇语”。
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在此输入答案 - 未答复8.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至‘___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______’,则变而为凄厉矣。
古诗鉴赏点分类比较训练

鉴赏点分类比较训练【训练版】一、比较鉴赏点(内容理解)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登赏心亭”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己流。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
②瓜步:即瓜步山。
与建康隔长江相对。
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问题: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
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秋暮书怀谢榛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盘。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注】樽棘:酒杯。
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1-32章全-答案(2018年春)

唐宋诗词鉴赏一1.词具有的特征是A.固定的字数B.律化的平仄C.形式上为长短句D.早期词合乐可歌2.词与格律诗相同之处有A.字数固定B.律化的平仄3.词与格律诗不同的地方是A.词为长短句,格律诗为齐言B.词可重复,格律诗一般不允许重复C.词分阙(片),格律诗不分D.词形式多样,格律诗变化很有限4.关于词的起源有哪几种不同的说法A.隋唐说B.中晚唐说C.诗经说D.六朝乐府说判断题 (1 满分)5.词具有北方文学特性:词产生于北方,且作者多系北方人。
错误文字填空题 (4 满分)6.今天人们填词用韵,基本上都依据清人戈载的《_词林正韵_ __ __ __》,其中共分19__个韵部,其中平上去三声为_14_部,入声为5__部。
(后三空请填写阿拉伯数字)单选题 (2 满分)7.总体而言,词韵要比诗韵A.宽8.格律诗的韵脚只能押___韵A.平声多选题 (1 满分)9.词的押韵较宽,能押韵的有__A.平声B.仄声C.入声D.平仄通押文字填空题 (5 满分)10.唐五代因由诗变词未久,所以平韵多于_仄韵_ __,奇字句多于__偶字句 __ __。
入宋以后,仄韵多于_平韵_ __,偶字句多于奇字句__ __ __。
11.词的平仄是在_格律诗_ __ __平仄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单选题 (7 满分)12.词的对仗要比律诗的对仗更 __A.灵活宽松13.律诗对仗的句子位置 __A.固定14.词的对仗位置 __B.不固定15.律诗的对仗 __A.要平仄相对16.词的对仗 __B.不需要平仄相对17.《鹧鸪天》词牌是由格律诗中的 __ 变化而来A.七言律诗18.词的句法中,只有一种是近体诗所没有的,它是 __ 。
B.一字豆文字填空题 (2 满分)19.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对仗类型:“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用的是鼎足对__ __ __ 。
“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用的是__ 扇面对__ __。
多选题 (1 满分)20.历代词十大名作,押入声韵居多,以下押入声韵的词有A. 《雨霖铃》(柳永) C. 《满江红》(岳飞) D. 《声声慢》(李清照)单选题 (1 满分)21.以下哪句不属于基本的律句C.仄仄仄平仄判断题 (1 满分)22.在词里副词可提到主语的前面,例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5首【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巧,独具特色,出奇制胜。
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
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
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
“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此处“飞花”不是春花,而是雪花。
理解了“飞花”的语境义,也就可以理解白雪因为嫌春天来得太迟,急着纷飞而来装点春色的拟人手法的妙用了。
诗人的内心情感也可从中见端倪。
【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
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
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诗人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
中间四句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最后两句中,诗人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虽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jí)清湘②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ǎi)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④云相逐。
{注解}:1.西岩:在今湖南零县西湘江外。
2.“晓汲”句:拂晓汲取清澈的湘江水,烧着竹子煮开水。
3.欸(ǎi)乃:摇橹的声音。
4.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赏析}本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寄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这首诗题目虽是渔翁,实际却描绘湘江上美丽的自然景色:碧绿的江水、小船、炊烟、渔翁、山岩、云彩等。
诗中“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
象征着诗人孤高的品格。
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
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
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
“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②上孤烟。
复值接舆③醉,狂歌五柳前。
{注解}:1. 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
2.墟里:村落。
3.孤烟:炊烟。
4.接舆:这里比裴迪。
{赏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辋川的秋景,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而写情。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
五、六句又间写景致。
诗人凝眸远望,视野中出现这样的景象: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有情景如此,又遇知己良朋共饮酣醉,纵情狂歌,人间赏心乐事大概莫过于此了。
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
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宋词5首【采桑子】(北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
词的上片,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
以下数句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在短棹轻纵的过程里,随船所向,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这些乐曲处处随着词人的船,仿佛是为着词人而歌唱。
廖廖数笔,就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
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
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雨霖铃】(北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chén)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解}:1.凄切:凄凉急促。
2.都门:指汴京。
3.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4.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5.楚天:泛指江南一带。
楚国在南方,故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
6.经年:年复一年。
7.便:同“纵”。
8.风情:风流情意。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是柳永的代表作。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
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片写送别时悲痛欲绝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
下片写设想中只身漂泊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
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
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以后“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就成了婉约词的象征。
【江城子】(北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解}:1.千里孤坟:王氏葬在四川,作者当在密州,两地相隔数千里。
2.幽梦:怀着幽闷之情入梦。
3.短松冈:王氏的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其妻死于治平二年(1065)年,十年后苏轼借梦境伤悼怀人,写出了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上片写别恨。
吊亡妻、叹现实、发悲痛。
一层层把别恨、感受叹提到了不无法再高的境地。
下片写梦,梦中回乡、梦中相见、梦后所感。
梦醒之后,思念之情,更是凄凉沉痛,催人泪下,使人断肠。
全词情调苍凉,音响凄厉欲绝。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是千古传唱的悼亡名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解}:1.淘:冲洗。
2.乱石:指江边陡削错落的山石。
3.雪:浪花。
4.羽扇纶(guān)巾:古代名士服饰。
手拿羽毛做的扇子,头戴青丝带的头巾。
5.华发:花白的头发。
6.酹酹(lèi):把酒倒在地上祭奠。
{赏析}这首词作于作者谪居黄州,游览传说中的“三国周郎赤壁”时写下的,借古以抒情,是历来被称为豪放词的代表作的风流名篇。
词人用雄健的笔法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祖国山川的图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年少英俊的周瑜形象。
上片描写赤壁壮景,渲染环境气氛。
写得奔放流畅,以白描手法勾出长江胜景。
下片怀古伤今,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以自托。
由纵古进而论今,慨叹年华易逝。
最后收结全词中既流露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又隐含着不安现状的愤慨之情。
全词气象宏阔,语言壮美,是脍炙千古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