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考申论如何解答综合分析题

合集下载

2017国考申论写作综合分析题提出观点其实很容易

2017国考申论写作综合分析题提出观点其实很容易

2017国考申论写作综合分析题提出观点其实很容易综合分析类题目是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必考题型之一,也是难度较大的题型之一,是广大考生失分最多、考生之间分数差距最大的题型之一。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综合分析题分数差距大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广大考生在作答时无法提炼材料中命题人要表达的观点,而这恰巧是综合分析题目在组织答案时必须展现给考官的要点之一!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尝试从如何提炼材料观点入手,突破综合分析,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快速提高申论成绩!鉴于综合分析题目特殊的作答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很多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时是先提出观点,但是由于考试时间紧张以及对材料把握不准确,往往从材料中提炼不出作答需要的观点,导致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如同碰到拦路虎,无从下手。

很多考生此时采取的策略是随便亮明观点或者直接放弃亮明观点,放弃观点的策略实乃下下策,不仅观点分数丢失,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观点的缺失,会导致本类题目条理不清晰而丢失更多的分数。

解决方法:在遇到材料中不明显或者很难提炼的的材料时,广大考生切莫着急,中公教育专家结合真题提出解决之道:举例:给定资料6中提到:“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起;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

”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这是一道常见的理解型综合分析题,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怎么去理解?广大考生切莫着急,且看高分四步法:第一步:仔细审题形成思路在这一步将题中作答对象的关键词提炼出来。

先在脑海里把仔细审题的六大要素快速过一遍,然后把本题的作答对象的关键词提炼出来:文化、凝结一切、润物无声、又难阻挡,由此可知这句话是围绕文化展开的。

第二步:阅读材料把握要点通过阅读材料6发现,材料中的要点(重点)如下:1.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

2.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2017年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2017年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2017年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你知道怎样答申论综合分析题吗?本文“2017年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跟着公务员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

欢迎您阅读。

一、找准分析对象是成功的第一步其它非作文题目我们一般会说审题的关键是审清作答对象是什么,也就是知道题干问的是什么。

而综合分析题目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我们看完题干后往往不知道该去找什么,或者说作答对象是不清晰的。

其实大可不必惊慌失措,综合分析题目的审查和其它题型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于其它题目是作答对象,而综合分析是分析对象。

找出分析对象才有可能继续进行作答对象的事情。

而分析对象在题干中的表现一般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题干中所说的针对“…….”引号中的省略号部分的内容。

只要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这道题目的分析对象是什么,那么我们的所有作答才会有根本方向。

因此,说找对分析对象就成功了一半一点也不夸张!二、针对性的寻找相应信息是关键我们已经清晰地明白在材料中找哪些方面的信息,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证所寻信息的有效性。

整体而言其实我们需要把握的原则有三个:一、一定要和题干所述的分析对象正相关;二、一定要和分析思路正相关;三、一定要和材料所表达的核心主旨正相关。

只要我们在寻找要点时能牢记这三个方面,剩下的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三、不要尝试着给阅卷老师讲道理申论作答最重要的核心只有两个:一是知道找什么;二是知道写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顺利解决掉第一个问题,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可能就是如何让阅卷老师看明白我们在写什么。

从以前考生的作答情况来看,不少人犯的核心错误是“讲道理”痕迹比较严重,再细化分析就是要点不清晰。

我们一定要清楚,在考场上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作答要点清晰起来,然后让阅卷老师能够看清楚看明白,比较顺畅地给自己打分。

而不是洋洋洒洒几百个字仿佛是在娓娓道来。

方法永远只是辅助性的,想要比较顺利的攻克申论科目中的综合分析题目,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练习。

只是一味的看一些所谓的技巧和方法,自己却不去勤加练习,尤其是纸笔练习,那么所有的想法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2017年国考申论备考:辩证分析法解综合分析题

2017年国考申论备考:辩证分析法解综合分析题

江西国考考试题库<<<点这里看2017国考申论备考:辩证分析法解综合分析题本文为考生分析“辩证分析法”在综合分析题中的应用方法。

解答综合分析类题目三大类方法——意义价值法(积极类)、危害原因对策法和辩证分析法。

而根据中公教育专家的实际经验,考生在解答大部分题目的时候更加习惯会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一个社会现象类的题目,是自己有话可说也显得逻辑全面到位。

可以说,辩证分析法是一种考生最为常用和喜欢的方法,也是一种比较易于操作的方法。

综合分析的现象类题目,基本的解题思路为:扣题(破题+表态)+影响+原因+对策+总结提升对于辩证类社会现象需要重点关注两个环节,一是表态,二是谈影响,这两个环节是辩证类现象和积极类现象、消极类现象答题思路差异最大之处,也是该类题目的特别之处。

辩证类社会现象的题目,基本的答题思路为:扣题+积极意义+消极影响+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总结提升具体说来:(1)扣题包括破题和表态所谓破题又称破冰,方法有四。

第一,背景陈述法,即说明社会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

这需要考生日常对时事政治或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和把握。

第二,名言警句法,即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或问题的实质,用相关的名言警句破题,这样既可彰显考生的文学功底,使开篇答案就具个性化,又可为考生思考接下来如何作答赢取时间。

因此,这也是一种建议学生常用的方法,但此方法要求考生日常积累丰富,反应灵敏。

第三,关键词法,即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主体进行阐述。

江西国考考试题库<<<点这里看第四,鹦鹉学舌法,也称重复题目法。

此法用于考生面临较大的考场压力,听完材料后没有任何思路或觉得无从下口时用,可以暂时缓解紧张,也可为后面的作答赢得思考时间。

表态指表明某个社会现象的性质——积极的、消极的还是辩证的。

辩证类社会现象的表态可以如下: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理性看待、客观看待、多角度进行观察或这个现象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017新余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思路与方法

2017新余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思路与方法

2017新余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思路与方法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材料的基础之上分析、推断和评价,只做知识的搬运工,不做生产者。

也就是说,综合分析题型也是要把握“材料为王”的原则,是一种深度概括的题型,中公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了综合分析的作答本质,就能把综合分析的题型作答好。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综合分析对的作答思路与方法:1、综合分析作答思路(1)核心要求:要点齐全:每个要点都要找到不能有遗漏。

条理清楚: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分析—综合的思路作答题目。

语言流畅:表达通顺没有语病。

卷面整洁:卷面不要涂改,书写工整。

(2)特殊要求:分析深刻—分析是关键观点正确—从材料中提炼观点2、方法详解(1)仔细审题:找准分析对象,确定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横向分析法和纵向分析法。

横向分析法:把握题干之后对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和题干相关的原因、影响、做法启示、关系、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然后在得出观点,最后综合得出对策。

纵向分析法:综合分析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作答思路回答,但是要注意重在分析。

(2)选择要点:紧紧围绕作答对象来找要点优先选择材料中的明显要点深入挖掘材料背后潜在要点(3)整合要点:合并同类项:对要点进行合并。

逻辑:递进。

(4)规范书写:注意分段,多用连接性词语。

下面我们结合申论真题进行具体讲解:1.1867年,约瑟夫在加利福尼亚一个牧场工作,常常一边放羊一边看书。

在他埋头读书时,牲口经常撞倒放牧的铁缝栅栏,跑到附近田里偷吃庄稼。

牧场主对此事十分恼怒,威胁要将他辞掉。

约瑟夫经过观察发现,羊很少跨越长满尖刺的蔷薇围墙。

于是,-个偷懒的想法浮上心头:何不用细铁丝做成带刺的网呢?他把细铁丝剪成小段缠在铁丝栅栏上,并将铁丝末端剪成尖刺。

这下,想要偷吃庄稼的羊只好“望网兴叹”,约瑟夫再也不必担心会被辞退了……(由故事引出下文)约瑟夫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小发明竟然造就了这样宏大的景观,也没想到他最初用来限制羊的带刺铁丝网,不久就被用来限制人了:带刺铁丝网除了在监狱、集中营、战俘营中用来圈住人外,还在战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之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之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之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综合分析在省考、国考的申论考试过程当中一直备受关注,同时也是很多考生为之头疼的题型之一。

综合分析题的分类较多,如解释型、评论型、启示型等都是申论考察的重点,不论从类型多少、作答方式多复杂,其实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技巧还是有迹可循的。

下面yjbys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总体答题结构: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具体题型:一、解释分析:谈谈你的理解/认识/本质/实质(一)常见题型:解释某句话、解释某现象(二)作答思路:1、提出观点:阐述某句话含义、某现象本质;2、论证观点:分析表现、原因、影响、现状等;3、落实观点:做出总结或提出解决办法。

以2014年吉林省考甲级为例:给定资料5 中提到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出观点:费孝通的这句话是对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有成分的认识。

论证观点:各美其美是指对本族文化的推崇与认同;美人之美是指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追捧;美美与共是指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天下大同是指多元文化的融合。

落实观点: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应有选择的继承和吸收,全面否定和细化都是不可取的。

二、评论分析:谈谈你的见解/看法/分析(一)常见题型:评论某现象、评论某观点(二)作答思路:1、提出观点:阐述评论对象,亮明观点;2、论证观点:阐述理由,分析原因、影响、合理性、作用等;3、落实观点:提出正确观点或落实政策、解决问题的措施。

以2013年吉林省考甲级为例:给定资料6提到了社会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

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

你怎么看?提出观点:社会发展与身体素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中国进入未富先病的境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表现在青少年的身上。

论证观点:(原因)家长健身意识淡薄,过分溺爱;体育设施、器材不达标、体育教师也严重不足;无硬性指标评价。

2017重庆地区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考场抢分思路

2017重庆地区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考场抢分思路

2017重庆地区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考场抢分思路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侧重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综合分析题型一直是广大考生复习备考的重点、难点所在。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综合分析题分数差距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考生的答案呈现观点不明确,分析不深入,逻辑不清晰!而这三个层面又恰恰是综合分析作答思路的内在体现:是什么——观点要明确;为什么——分析要深刻,怎么办——提出对策,确保逻辑完整。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尝试从以上三个方面突破,为广大考生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提供借鉴参考!第一,观点一定要明确。

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中有“对给定资料……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意味着观点一定要清晰,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这其中的含义有层:一是观点要直接体现在答案的首段甚至首句;二是观点是“合理的”——要是符合材料要求,符合社会基本主流思想的,也即要保证正确。

如何实现?观点的得来不是自己简单的发挥,而是要通过对材料中“高频词汇、高档词汇”的梳理推导出来。

而在答案呈现形式上,观点明确意味着或者针对词、句进行概念解释,下定义;或者针对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点明本质、内涵。

第二,分析务必要深刻。

考试大纲中能力要求中谈到“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

其中的“归纳”是指现对材料的部分内容进行提炼,然后再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其中的“分析……多角度”则是考官重点考察所在,意味着至少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分析:深度——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挖掘作答对象表象背后的原因,影响,背景等;广度——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素信息:多样的问题表现;多主体、多范畴的原因分析。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点睛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点睛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点睛在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备考过程中,有一种题型对于大家来说难以很好地把握,甚至一看见就头疼不已,这类题型就是综合分析题。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种题型的应对之策。

首先,我们要明白题目的关键是对能力的测查,要答好综合分析题,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综合分析能力。

许多考生之所以答不好综合分析题,本质上说还是对于综合分析的思维没有理解透彻。

当我们去分析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不能够一步到位得出观点,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综合分析的思维。

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拆分,再具体分析,最后形成整体的理解,这就是综合分析思维。

比如说成都女司机被打这样一个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在这个事件中涉及到多个主体----男司机、女司机、网友、甚至还有媒体。

比较复杂,就需要运用综合分析思维进行理解,首先将问题拆分,分析每一类主体的做法,最终才能够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

其次,我们需要明白一个理念——对于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来说,一切答案都是可以量化的,否则命题人无法评分,也就是说一切答案都要从材料中“抄”,或者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核心要点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脱离材料分析论证,必然会使这道题分数很低。

对于申论的任何一段材料的内容都是由“好现象+坏现象+原因+影响+对策”组成的,因此要准确把握住要点信息,核心在于我们应先明白要找什么要素,然后回归到材料中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比如说请你谈谈对于“低头族”这一现象的看法,那么我们结合常识也知道低头族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远离低头族。

也就是说我们对“低头族”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为什么否定?为什么说它不好?我们就需要分析论证,而分析论证的内容肯定是分析“低头族”的危害,这样我们到指定材料中找“低头族”的危害即可。

最后,在此基础上,想要答好这类题型,还需要准确把握综合分析答题框架。

在具体的答题中不能仅仅发表观点,否则一句话就搞定了,字数上肯定不够,其次也体现不出具有综合分析的思维。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面试技巧:四步走精准破解综合分析题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面试技巧:四步走精准破解综合分析题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面试技巧:四步走精准破解综合分析题近几年,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综合分析题都成为了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而综合分析题也成为各位考生的心头之患。

那么,到底该如何应对综合分析题?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四步走,帮您精准破解。

一、审题:审清分析对象精准破解综合分析题的前提就要审清这道题的分析对象,分析对象有可能是一句话,也有可能是一个现象、一个观点。

而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分析对象是一句话,则需要提炼“这句话”的关键词。

例如:给定资料中画线句子提到:在很多地方的减负政策其实已沦为“空头支票”。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 250 字。

在这道题目中,分析对象为一句话——“在很多地方的减负政策其实已沦为“空头支票”,而这句话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分别为“减负政策”、“空头支票”。

二、找点:围绕分析对象或关键词汇寻找相关信息围绕着分析对象或者是关键词回到材料中寻找相应的信息要点,例如在上一道题目中,我们就需要回到材料中具体寻找关于“减负政策”和“空头支票”的相关信息。

材料1:减负政策:为企业降低制度性成本的政策空头支票:没有为企业减负(没有降成本)材料2:原因:政策在基层的落实不到位,基层办事效率低,简政放权举措在落实中被困在“最后一公里”。

材料3: 具体原因(1):审批权虽然下放,但审批事项并没有减少具体原因(2):基层办事人员少,办事能力不高,效率差,浪费时间和精力材料4:具体原因(3):服务大厅所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以及网上申报流程繁琐,企业获得审批的时间成本太大材料5:具体原因(4):缺少配套细则和具体措施,一些产业政策很难操作三、加工: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加工综合分析题常规的加工逻辑是“总分总”,对于这道题目而言,则需要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再分析原因,最后提出结论或对策。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刚刚这道题目中,材料里面并没有直接的对策,此时需要结合材料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来反推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考申论如何解答综合分析题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相对较难的科目,在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备考过程中,有一种题型对于大家来说比较头疼,这类题型就是综合分析题。

下面我们给大家讲解一下这种题型的应对之策。

首先,我们要明白题目的关键是对能力的测查,要答好综合分析题,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综合分析能力。

许多考生之所以答不好综合分析题,本质上说还是对于综合分析的思维没有理解透彻。

当我们去分析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不能够一步到位得出观点,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综合分析的思维。

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拆分,再具体分析,最后形成整体的理解,这就是综合分析思维。

比如说成都女司机被打这样一个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在这个事件中涉及到多个主体----男司机、女司机、网友、甚至还有媒体。

比较复杂,就需要运用综合分析思维进行理解,首先将问题拆分,分析每一类主体的做法,最终才能够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

其次,我们需要明白一个理念——对于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来说,一切答案都是可以量化的,否则命题人无法评分,也就是说一切答案都要从材料中“抄”,或者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核心要点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脱离材料分析论证,必然会使这道题分数很低。

对于申论的任何一段材料的内容都是由“好现象+坏现象+原因+影响+对策”组成的,因此要准确把握住要点信息,核心在于我们应先明白要找什么要素,然后回归到材料中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比如说请你谈谈对于“低头族”这一现象的看法,那么我们结合常识也知道低头族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远离低头族。

也就是说我们对“低头族”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为什么否定?为什么说它不好?我们就需要分析论证,而分析论证的内容肯定是分析“低头族”的危害,这样我们到指定材料中找“低头族”的危害即可。

最后,在此基础上,想要答好这类题型,还需要准确把握综合分析答题框架。

在具体的答题中不能仅仅发表观点,否则一句话就搞定了,字数上肯定不够,其次也体现不出具有综合分析的思维。

除了发表观点(启示、解释)之外,还需要进行解释,也就是去材料中找相关的要点信息。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针对性的提出对策。

这样才能够完整的反映一位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任何一步的缺失,反映到思维上都是呈现短板的。

因此,对于综合分析题的解答来说,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框架答题,也可以理解为发表观点——分析观点——落实观点(对策)。

综合分析题属于申论考试当中的难点以及重点题型。

希望各位考生能准确理解解题的核心思路,在形成准确观点(解释、启示),把握答题框架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要点信息,并针对性地落实观点。

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