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

合集下载

探究融化和凝固的特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

探究融化和凝固的特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

C.冰、塑料
D.铁、铜
巩固练习
2、海波的熔点时4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温度为48℃时海波一定是固态 B、温度为48℃时海波一定是液态 C、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D、海波的凝固点不是48℃
巩固练习
3、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为了让道路上积雪熔化,经 常往积雪上撒盐,这样做是为( B ) A、提高雪的熔点 B、降低雪的熔点 C、盐会放出热量 D、盐会吸收热量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
t温/℃ D
B
C
A
t/min
海波的熔化图像
t温/℃
石蜡的熔化图像
晶体和非晶体
1、像海波那样,熔化或凝固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固体叫做晶体。 2、像石蜡那样,熔化或凝固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信息浏览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D )
A.橡胶、玻璃
B.铝、石蜡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2、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并能解析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 现象。
知识回顾
汽化
(水) (水蒸气)
液化
熔化和凝固
冰熔化成水
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波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48℃;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 ,温度保持不变;海波全部熔化为液 体时,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二、探究石蜡熔化的特点
1、实验器材:
铁架台、水、石棉网、烧杯 、酒精灯、石蜡、试管、温 度计、玻璃棒等
探究熔化的特点
2、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石蜡完全熔化后, 再观察几分钟
数据分析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③按课本要求进行实验。
观察并思考:观察对硫代硫酸钠及松香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观察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观察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思考硫代硫酸钠和松香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
(3)作图并分析。
①根据实验数据,学生在方格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完成图像。
指明坐标轴上的两面三刀个轴的指向圾示时间和温度,硫代硫酸钠从35,松香从60开始计时,温度坐标上每小格代表2,时间“0”表示时间的起点,在加热过程中,每一时刻都有一个对应的温度,在图像上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
二、学习新课:
1、固体的熔化。
(1)概念与问题。
师:你们见过水结成冰和冰化为水的现象吗?(预)
生1:见过。冬天,北方的河面会结成冰。春天,河面的冰会化为水。
生2:冬天的夜晚,地面上的积水会结成冰。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冰会融化为水。
生3:将水放入冰箱里后,水会结成冰。将冰取出冰箱后,冰会融化成水。
师:这些事例说明什么?(预)
(2)实验与思考。
①器材及实验装置介绍。准备两套课本图4—2实验装置,分别安放在讲台左右两端。一套做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另一套做松香熔化实验。注意介绍器材的使用方法。分另请两组学生(每组4人),上台实验,并对学生进行分工(报时、搅拌、读数、记录),其它同学注意观察。
②注意:实验中要分工协作;当硫代硫酸钠粉末开始熔化时,要及时搅拌;仔细观察温度与物质的变化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存在的三种状态,请回忆是哪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这些状态是一成不变的吗?(学生回答:不)那这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逐步进行探究。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 )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丽水市八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丽水市八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了解晶体熔化的条件,知道晶体熔化时的特点;知道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熔化和凝固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9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冬天下雪后,当屋顶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时,我们常看到屋檐背阴处挂着一根根粗细不一的冰柱,这是由于屋顶上向阳处直接受到太阳的照射,温度达到1~2℃时,积雪会熔化;背阴处的温度仍在0℃以下,沿屋檐流下的水又凝固成冰柱。

方法指导:要判断发生的现象是何种物态变化,关键是弄清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

注意“熔化”和“溶化”不同,后者表示一些物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例如盐溶于水变成盐水。

规律总结:熔化、凝固图像中,若有一段与时间轴相平行的水平直线,则这种固体一定是晶体,水平直线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这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水平直线所对应的时间就是这种晶体熔化(凝固)所用的时间;若没有与时间轴相平行的水平直线,则这种固体为非晶体。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2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示范教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示范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知道固态与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3. 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凝固图象,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三、教学用具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停表、冰块等。

四、相关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mp4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以水为例,固态形式一般有冰、霜、雪、冰雹;液态形式一般有雨、雾、露、白气;气态则是人眼看不到的水蒸气。

固、液、气三态可以相互转化,冰块在加热时可以变成水,那么水能变成冰吗?需要什么条件?你看到水通常有几种状态,这些状态之间能相互转化吗?【新知讲解】(一)熔化和凝固教师展示图片,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我们这节课就着重研究这两种物态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生活中,冰雪融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春天,天气暖和时,冰雪才会融化,所以猜想物质熔化时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这时物体的温度应该是不断上升的;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应该是一样的。

(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师表述,根据你的猜想,请确定要进行的实验探究。

1.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熔化所需要的条件?(选择海波作为研究的固体)2.比较不同固体的熔化规律?(比较海波与石蜡的熔化规律)教师提问,实验需要用到什么器材?这些器材如何组装?学生回答,实验器材有:海波或者石蜡、烧杯或者小试管、铁架台和石棉网或者试管夹、酒精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八上物理熔化和凝固讲解

八上物理熔化和凝固讲解

八上物理熔化和凝固讲解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状态转变过程。

本文将以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中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为基础,进行解释和讲解。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克服,使得物质的排列结构发生改变。

当物质受热后,分子或离子的动能增加,振动幅度加大,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大,相互作用力减弱,最终使得物质的固态结构解体,转变为流动的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固态物质都转变为液态为止。

凝固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与熔化相反,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增强,使得物质从流动的液态转变为固态。

当物质受冷后,分子或离子的动能减小,振动幅度减小,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小,相互作用力增强。

当物质的固态结构重新形成时,凝固过程完成。

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液态物质都转变为固态为止。

熔化和凝固是相互对应、互为逆过程的,它们发生在相同的温度下,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各不相同,这是由于物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所导致的。

例如,氧气的熔点为-218.4℃,凝固点为-218.4℃;水的熔点为0℃,凝固点为0℃。

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也非常重要。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并转化为分子或离子的动能,使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相变需要克服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以需要吸收热量。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并转化为分子或离子的势能,使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凝固过程中,物质的相变伴随着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所以会释放热量。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变化状态的重要过程。

通过控制温度,可以使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转变,这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熔化和凝固是金属冶炼和铸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在冶炼过程中,通过加热金属矿石使其熔化,然后通过凝固使金属重新形成,得到所需的金属制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第四章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石英、水晶、食盐、金属、海波、萘、明矾等;非晶体没有熔点,如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

(2)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3)有无熔点和凝固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一点。

(4)不同物质其熔点不同,同一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条件及特点:(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2)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4)凝固特点: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对非晶体加热时,它的温度逐渐升高,但同时开始熔化,先变软,逐渐变稀,直至全部成为液态,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凝固时放热,随着温度降低,它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为固体,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5、熔化的例子:①铁变为铁水;②冰熔化成水;③吃冰棒解热。

(注:糖和盐溶于水,是属于“溶解”。

)6、凝固的例子:①水结成冰;②钢水浇铸成钢锭。

注:南极的气温可低至-89℃,因此只能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用水银计来测气温;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将铝锅里的铁块熔化成铁水。

7、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描述:A-B是固体(B点是固体);B-C是固液共存态;C-D是液态(C点是液态),熔化过程吸热。

E-F液态(F点是液态);F-G是固液共存态;G-H是固体(B点是固体)【总结】(1)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点)。

(2)凝固时,温度也保持不变(凝固点)。

(3)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熔化过程需要不断吸热。

(5)凝固过程需要不断放热。

(6)熔化凝固图像中有一段平行时间轴。

8、如图所示为松香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总结】(1)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无熔点)。

八年级物理熔化与凝固

八年级物理熔化与凝固

八年级物理熔化与凝固1. 熔化与凝固的基本概念好嘞,今天我们聊聊熔化和凝固这两个看似简单却又非常有趣的物理现象。

想象一下,冰块在阳光下慢慢变成水,这就是熔化。

而当你把水放进冰箱,变成冰块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凝固。

听起来是不是挺简单的?其实,这里面可是有很多科学道理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哦。

1.1 熔化的过程首先,熔化是怎么回事呢?简单说,就是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比如说,你手里的冰淇淋在阳光下可就开始“流泪”了,对吧?温度升高的时候,固体内部的分子开始“跳舞”,它们变得越来越活跃,最终突破了彼此之间的束缚,开始自由移动,这样一来,冰淇淋就变成了美味的液体,真是太神奇了!这就像是一个僵尸舞派对,大家都憋着劲儿,突然一个信号发出,大家就疯狂摇摆起来,完全停不下来了。

1.2 凝固的过程说到凝固,那就得提到它的反面了。

凝固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当温度降低时,液体中的分子开始慢慢“冷静”下来,它们不再乱跑,开始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团体,最后就构成了固体。

想象一下,当你把热汤放进冰箱,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汤面上浮起了一层冰霜,这就是凝固的成果。

这就像是聚会结束后,大家一个个都回家,最后只剩下桌子上空空如也,留下的就是那种淡淡的温暖回忆。

2. 熔化与凝固的实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实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熔化和凝固。

其实,这些现象无处不在,就像是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2.1 水的熔化与凝固水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冬天,寒冷的气温会把水变成冰,大家都喜欢在雪地里打雪仗,但等到春天来了,太阳一出来,冰雪开始融化,又回到了水的状态。

这种变化就像是冬眠的动物苏醒了一样,充满了生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水在熔化的时候,体积还会稍微增大一下,这就是科学的小秘密。

2.2 糖的熔化与凝固再来看看糖吧。

你把糖放在热水里,糖块就开始溶解,变成了甜甜的液体。

而当你把这个液体放到冰箱里,经过一段时间,它又会凝固成美味的糖块,想想是不是很有趣?就像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有时候甜蜜,有时候又让人心酸,但最终总会迎来美好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装有冰块,如图放置, 给大烧杯加热,当大烧杯 中的冰还没全部熔化,小 试管中的冰会熔化吗?
物质状态变化: 熔化(吸热) 固 态

凝固(放热)

固体
晶体:有熔点(凝固点)熔化 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无熔点,熔化吸热, 温度上升。
1.电灯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达到 2000ºC, 能用铁、金、铅来制造电灯泡的灯丝 吗?你准备选用哪一种?为什么?
温度 /℃
B
C
A
4 ( 1)
8 时间/min
时间/min
( 2)
温度/℃
温度/℃ 98 A ( 3) 时间/min B C
温度/℃
E F G
H 时间/min ( 5)
时间/min ( 4)
6、如图8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 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 ; 信息二: ; 信息三: 。
1、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 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 凝固 和 熔化 ,反映一个共性 温度不变 _______ 。
(3)冬北用盐水和泥:_____水的凝固点。 (4)冬北汽车水箱用酒、水混合液: 来 水的凝固点。 (5)冬路撒溶雪剂(盐): _____雪的熔点。 8.熔化时___热,凝固时要___热: (1)“下雪不冷,化雪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北方菜窖放桶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练习>:
(7)蜡(松香)熔化: 固体吸热→变软→变粘→变稀→成液,温度_____ 3.固体分类: (1)晶体:有固定的_____(分子排列规则.) 例:冰,石盐、明矾、金属、萘„„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____(分子排列不规则) 例: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晶体的________。 (1)找规律: (2)思考: ①铝锅可化锡,而不能化铁? ②灯丝用钨丝做?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曲线
温度/°C
海波
D
液态
温度/°C 凝固过程
松香
熔化过程
C B 熔点 凝固点 固态 A (固液共存)
时间
时间
AB:固态物质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固态)
BC: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混合态) CD: 液态物质吸热温度继续上升(液态)
晶体熔化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例:大烧杯和小试管中
2、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 BC、CD、DE、EF、FG段中。
晶体处于固态的是 AB和FG 段 CD和DE 处于液态的是 段, 处于固液共存的是 BC和EF 段, AB和CD 温度升高的是 段, DE和FG 温度降低的是 段, BC和EF 温度不变的是 段, AD 吸热的是 段, DG 放热的是 段, 温 度 D ℃ B C
几种常见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固 体 物 质 分 类
1.晶体熔化时温 度不变;非晶体在 熔化过程中温度始 终在升高
晶体:具有一定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规律
2.晶体熔化过程中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熔化是一个软 化的过程
3.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时都要吸热
温 度 ℃

D乙 B C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2)温度升高的是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AB、BC、CD 段.
5、下列图象可能代表哪类物体哪种物态变化过程:
温度/℃
D
48
BC段:固液共存 态,不是-10℃的冰块受热后,冰块在溶 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开始加热的最初5分钟内冰块是 固 态。 (2)5—15分钟内冰块逐渐 熔化 ,是 固态 与 液态 共存。 (3)到20分钟时,冰全部变成 5 ℃的水了.
4、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 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 240 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乙 图线220 (1)由图判断出____ 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200 ____ ,熔化时间是___ 210 ℃ 3 分钟, 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 180 A 非晶体 _______。
(5)图像:
温度 /℃ 0 温度 /℃ 时间/min 0 时间/min
冰熔化图像:
松香熔化图像:
(6)分析论证:
①AB段:____态,____热,温____; ②BC段:____过程,___热,温___,___态; ③CD段:____态,____热,温______。
注:0℃时可能3态: ____(B点),_____(C点),_____(BC)
E
F
A
G
时间/分
南宁小型儿童玩具 南宁儿童木质玩具 / wjr104uip
答:不能,因当电灯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达到 2000º C时,铁、金、铅都已熔化. 应钨来制造电灯泡的灯丝 ,它的熔点为3410º C,灯丝发光时不会熔化.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冰的温度升高到0º C就会熔化 B.物体的温度下降,就一定放热 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用铝锅不能熔化铁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冰凌
火山爆发
冰山
1.熔化:物质由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 2.探究“冰的熔化”: (1)提问:冰熔化,温度不断升高吗? (2)设计:P98图4-27,水浴(均匀,减缓,宜观) (3)步骤: ①按图组装; ②加热从-4℃记时,每隔1min记1次温度, 观态变、温变; ③全熔化后再观3min,填表。 (4)表格: P48中
5.熔化条件: (1)达到______ (2)继续______ (缺一不可)。 6.凝固图像: 水 ① EF段:____态,____热,温______; ② FG段:____过程,放热,温______; ③ GH段: ____态,____热,温_______。 蜡液:放热→变稠→变硬→变固,温度_____ 《熔化-凝固》图像 7.凝固点:晶体______时的温度. (1)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它的熔点_____。 (2)寒区测气温,用酒精温度计(不用水银): 因为酒精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