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关雎语文教案设计

关雎语文教案设计

关雎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这首 pre-Qin 时期的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学会分析和理解《关雎》这首诗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让学生借鉴《关雎》的叙事方式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握古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

2. 课堂讲解(20分钟)•讲解《关雎》的作者、朝代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古代诗歌的历史价值。

•分析《关雎》中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展示出诗歌的美感和卓越性。

3. 文学鉴赏与解读(3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关雎》的原文,并帮助他们理解文中的词句和意涵。

•解读诗中的隐喻、象征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分析古代诗歌的形式和押韵规律,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

4. 诗歌创作与演讲(30分钟)•鼓励学生仿照《关雎》的叙事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可以是描述自然景色、描绘个人感受或抒发情感等方面的诗歌。

•学生进行诗歌演讲,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思考《关雎》这首诗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课堂黑板或投影仪•学生诗歌创作材料2.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答题能力。

•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和演讲能力,包括诗歌的创意、表达方式和感染力。

五、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艺术展览或音乐会,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艺术的魅力。

2.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诗歌创作和表演能力。

初中语文关雎教案

初中语文关雎教案

初中语文关雎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2.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3. 体会诗文情感,感受诗歌的美;4. 能够运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3. 诗文情感的体会和诗歌美的感受;4. 创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诗文情感的深入体会和表达;3. 创作和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录音;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文;3. 准备一些创作和表达的素材和示例,帮助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背诵《关雎》,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诗文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思;2. 讲解诗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3. 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4. 讲解诗文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体会诗文的深层含义。

三、诗文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文,注意语音和语调的把握;2. 引导学生背诵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 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四、创作和表达(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2. 提供一些素材和示例,帮助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进行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提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3. 学生对诗文情感的体会和诗歌美的感受;4. 学生创作和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关雎教案合集六篇

关雎教案合集六篇

关雎教案合集六篇关雎教案合集六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雎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2.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关雎一、新课导入雎鸠啼鸣,荇菜参差,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jū) 鸠(jiū) 窈(yǎo)窕(tiǎo)逑(qiú)荇(xìnɡ)寤(wù)寐(mèi)芼(mào)2.重点词语解释。

(1)重点实词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2)词类活用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

)钟鼓乐之(使动用法。

使……快乐。

)(3)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3.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

姑娘美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捞右边捞。

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诗经·国风·周南》第一篇《关雎》详细内容:本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也是最早的一篇诗歌。

它描绘了一个年轻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这首诗歌;2. 能够理解并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3. 能够领会并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意象和象征的解析,韵律和意境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诗经》注解资料,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段音乐或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经》的意义和价值。

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先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 解析意象与象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如“雎鸠”、“洲渚”、“荇菜”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和象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解读句式与词汇:讲解诗歌中的古汉语句式和词汇,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5. 欣赏韵律与意境: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等,感受诗歌的美感。

6. 实践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朗读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关雎》诗歌结构分析1. 诗歌主题:爱情的追求2. 诗歌结构:四句一段,共四段3. 意象与象征:雎鸠、洲渚、荇菜等4. 韵律与节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关雎》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答案:意象和象征的解释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自由发挥,短文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来写。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篇一:《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诗经》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体会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二、听范读,正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读不准的字音。

2、播放配乐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练习朗读,要求能根据意思和音节,有节奏的朗读。

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为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三、读课文,悟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然后请学生们讨论,用白话文复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和原文一样美妙的境地。

(多媒体显示《关雎》译文)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歌内容。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分析爱情故事的过程)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手法,诵文章。

1、提问:通过你发现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预想学生的发现)借此引出“重章叠咏”,向学生介绍重章叠咏相关知识2、《诗经》除了采用重章叠咏的艺术手法,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赋比兴的运用。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诗意、诗境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分析《关雎》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关雎》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 作业评价:(1)对学生的作业(如诗歌翻译、赏析文章等)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评价和建议。

(2)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字词的正确使用、句子的通顺和表达的准确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雎》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关雎》的解析和评论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朗读指导: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词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关雎课程设计

关雎课程设计

关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对《关雎》这首古诗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知识目标包括对诗歌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和诗意的领悟。

技能目标则是通过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并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智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关雎》这首古诗为主线,首先是对诗歌的字词学习和句子翻译,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然后是对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接着是对诗歌的深入解读,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最后是对诗歌进行鉴赏和批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诗歌进行评价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是讲授法,我会对诗歌的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然后是讨论法,我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接着是案例分析法,我会提供一些相关的诗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最后是实验法,我会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会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自然是必备的,我会选择权威的文学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书则会选择一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著作,以丰富学生的学术视野。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会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会准备一些写作工具和文学创作软件,以支持学生的创作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表现和合作态度。

作业则包括课后作业和小论文,以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作业:
背诵《关雎》全诗以及‚课前准备‛中红
字打出的《诗经》名句。 朗诵《蒹葭》、《木瓜》,并和《关雎》 相对照,体会其思想感情。 课外阅读:王开林《穿越诗经的画廊· 关雎》
熟读全诗,整体感知
雎鸠 窈窕 好逑 参差 荇菜 寤寐 芼之 jū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cēn cī xì ng cài wù mèi mào zhī
熟读全诗,整体感知
—9月。 茎细长而多分枝, 具不定根。叶卵状 圆形,花杏黄色。 江南人多食之。用 它煮汤,柔软滑嫩,是美食佳 肴。荇菜是水环境的标识物, 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故古人 誉之“高洁”。
把握形象,体会情感
结合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何为淑女? 何为君子?
把握形象,体会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爱情
比较阅读:
《上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
《诗经· 周南》
猜猜这碗汤的名字——
《射雕英雄传》: 黄蓉做了一碗碧绿的清汤,其中浮着数十颗 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 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 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原来这清汤是 用荷叶熬成的。
好逑汤:
黄蓉笑道:‚这如花容颜,樱桃小嘴,便是 美人了,是不是?‛洪七公道:‚啊,原来 是美人汤。‛黄蓉摇头道:‚竹节心虚,乃 是君子,莲花又是花中君子,因此这竹笋丁 儿和荷叶,说的是君子。‛洪七公道:‚哦, 原来是美人君子汤。‛黄蓉仍是摇头,笑道: ‚那么这斑鸠呢?《诗经》第一篇是:‘关 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是以这汤叫作‘好逑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