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麟囊》赏析,DOC

合集下载

浅析京剧《锁麟囊》与民间文化

浅析京剧《锁麟囊》与民间文化
浅析京剧《锁麟囊》与民间文化.txt
浅析京剧《锁麟囊》与民间文化
摘 要:集程派艺术之大成名剧《锁麟囊》,无论从艺术审美上,还是从文学角度上去分析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文通过浅析贯穿剧中主线的锁麟囊,紧密结合剧情,初步探讨剧中主人翁的名字由来和现实意义,以及麒麟这种预示祥瑞的“仁兽”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及其在民间的传说和地位,以及囊在百姓生活的重要作用。
在湘灵的嫁妆里陪送了锁麟囊,薛家父母是希望她婚后能早得贵子,延续夫家的子孙血脉。毕竟在古代社会里,传统而严酷的纲常伦理拘缚着人们思想和手脚,那时十分重视子孙对长辈的事孝,但是更加重视子嗣的繁衍,《孟子?离娄上》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儿孙不能生育男性后代则被视为第一不孝,进而框定了他们“不能”行孝道之罪;尤其是广大女性,不能生育儿子则会直接动摇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质量。这种观念和行为影响着一代代的人,无论从妇女怀孕到临产,还是从婴儿的洗三到百日,无不体现着人们对诞生男孩表现出的祈福之努力。《锁》剧中,湘灵育有一子,可见她属于有孝道的一列,逃难前的生活应该也是幸福的,这也遂了她父母的祝愿。
在此剧中,穿插故事主线的是一只锦袋,叫作锁麟囊。“锁”是一种织绣技法;在古代,女儿出嫁上轿前,母亲要送一只绣有麒麟图案的锦袋,里面装上珠宝首饰,希望女儿婚后早得贵子。因此,这样的锦袋都叫作“锁麟囊”。 薛湘灵的唱词:“仔细观瞧,自己选挑,锁麟囊上彩云飘。似良骥为何生双角?为蛟龙却又四蹄高。”其中描述的就是神话中的麒麟图样。传说中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十分优秀的品质,说它性情温和,不覆生虫,不折生草,谓之“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还能为人们带来子嗣。麒麟送子是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晋书》卷八十三《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所以后人常用“麟儿”指代男孩。民间也盛行麒麟送子图,在女子出嫁或临产时以示祝贺。《宋书?符瑞志》说它“含仁而戴义,不饮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说苑》中还说它“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而后处……纷兮其质文也,幽问循循如也”,可见它有一副仁厚的谦谦君子之风,这种仁兽所具备的品质似乎很符合千百年来儒家的规范。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学”,“仁”可以说是儒学中最根本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在其传承中被广大民众和统治阶级所接受,似乎也昭示了人们对麒麟崇拜的接受和肯定。麒麟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是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和信奉使然,它生存于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是中国人生活中永远的吉祥物。

百听不厌!《锁麟囊》80年不衰的秘密

百听不厌!《锁麟囊》80年不衰的秘密

百听不厌!《锁麟囊》80年不衰的秘密文/张永和京剧《锁麟囊》是一出既能叫好又能叫座的优秀传统保留剧目。

它是四大名旦之中的程派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的代表杰作。

从它首演算起,到现在共唱了80年。

眼下凡是程派弟子、继承人,没有不唱这出戏的。

眼下大概是程派第3代或第4代传人在唱了,而且每一贴演,上座率依然甚佳。

尤其是每到春节,全国的京剧院团只要有程派演员的,必演该剧。

所以京剧《锁麟囊》又成为各京剧院团春节必演的应节戏。

这出戏何以如此火爆?一是内容好,先是聘闺女、生儿子,虽说后面屡遭坎坷,结尾却是阖府均吉,大团圆,吉祥如意;再是艺术好,唱腔、音乐好听,动作、水袖漂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该戏歌颂好人得好报。

一方面,施恩的人不图回报;另一方面,受恩惠的人必要回报......这就让观众看着顺气,颇觉理应如此。

程砚秋先生《锁麟囊》剧照京剧《锁麟囊》的情节观众皆知。

因为唱了快100年,都当故事讲了。

其实这出《锁麟囊》,是根据清扬州大哲学家、戏剧理论家焦循著《剧说》中所引清文人胡承谱在其《只麈谭》中所载的一则故事改编的。

而《只麈谭》记载的这个故事,内容基本与据它所编写的京剧《锁麟囊》大同小异。

这故事不仅起承转合、一波三折,而且充满着人性中最光明的一面,令听者、读者心动不已,天生是一个能够写成戏文的好题材。

接着,焦循于其《剧说》卷三中不但亦有此感,并写道,欲在得暇时据此编“为院本,付之伶人,以宽(习俗之)鄙而敦(人情之)薄”。

可惜赍志以殁!如今戏剧戏曲圈内外之人,皆知百数十年后,将此题材首次编成戏曲剧本的是著名剧作家翁偶虹。

接下来,笔者便说说这出好戏是如何出笼的。

翁偶虹先生旧照据翁先生回忆,他在1939年上半年,曾先给程砚秋写了一个描写当时酒楼女招待悲惨命运的悲剧《瓮头春》。

这是翁先生第一次给程砚秋先生写戏。

程先生读过剧本后,很肯定,却不准备立即进入排演,缘故呢?程先生说,因自己演出的悲剧太多了,要请翁先生“排一出适合我演出的喜剧”。

赏析1946年程砚秋先生那场登峰造极的《锁麟囊》

赏析1946年程砚秋先生那场登峰造极的《锁麟囊》

赏析1946年程砚秋先生那场登峰造极的《锁麟囊》程砚秋先生锁麟囊来自戏曲曲艺两门抱00:0023:06这几天正愁不知开篇能分享点啥,今得一程砚秋先生1950年代在苏州开明大戏院演出的《锁麟囊》戏单,程派是我相对比较熟悉的京剧流派,这出《锁麟囊》又是学过演过的,那就从程砚秋先生的《锁麟囊》开始吧,给大家伙儿分享程先生1946年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的《锁麟囊》实况选段,这部录音是上海同济大学教授、程派前辈名票郑大同先生当年斥巨资录制的,现在看来弥足珍贵,从录音当中可以感受到程砚秋先生舞台上强大的气场,听了这场录音,也感受到现在的“程派”,其实跟程砚秋先生已经关系不大了,除了那几出程派剧目之外,其他可以说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部录音留下了程砚秋先生“春秋亭”、“朱楼”、“三让椅”、“团圆”四折的主要唱段,对后人学习研究程派唱腔是很好的范本。

由于公众号对录音时间的限制,将分两次分享这场录音,顺便给大家分享戏曲研究家杜颖陶的研究文章《程腔的研究》。

以后有机会再分享学习这出《锁麟囊》的感受。

希望能为“两门抱”添砖加瓦,也算是为传统艺术尽一点小小心力吧。

程腔的研究作者:杜颖陶几年以来,和各地接近京剧的朋友们相往还,据谈各地的京剧观众,对于程派腔调的爱好,已和京剧是同样的普遍。

今年为了研究全国民间戏曲音乐,同程先生从青岛一直到帕米尔高原,在各处实地见到的情况,确能证明前者所听到的并非虚妄。

这当然是程先生平生以来努力研究所造成的结果,但更深刻的我们可以感受到,群众对于旧剧的要求,是如何深切地希望它改进和扩充,特别是音乐的发展和丰富。

程腔的特点即在此。

在早京剧的唱法是相当受了腔格和板式的限制的,一切的歌词,只容纳在有数的几种定型之中,所以音乐与歌词之间,只是牵合,而不能一一化合,因而有某一派腔调,仅适用于某几个戏的现象,近似的剧中人,只能依故事来分别,而不能就个性来分别的现象。

发动这方面革命工作的,在生角中前者有谭鑫培,后者有余叔岩,旦角中前者是王瑶卿,后者则属程砚秋了。

京剧锁麟囊赏析

京剧锁麟囊赏析

京剧锁麟囊赏析《锁麟囊》是一部经典的京剧剧目,它的剧情、唱腔、表演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锁麟囊》的赏析:1. 剧情紧凑,情节曲折:《锁麟囊》的剧情非常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惊喜。

该剧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女子薛湘灵,在婚期前夕,因一场大雨,在朱家花园中避雨,巧遇富家公子赵禄寒。

两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缘,最终定情。

然而,薛湘灵因误以为赵禄寒已经去世,被迫嫁给了他人。

后来,她得知赵禄寒未死,便带着自己的嫁妆——锁麟囊,去找他。

在路上,她遇到了赵禄寒的好友周大器,被其误认为是相貌相似的女子,最终得以与赵禄寒重逢。

整个剧情紧凑有力,情节发展合理且引人入胜。

2. 唱腔优美,表演细腻:《锁麟囊》的唱腔非常优美,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细腻。

该剧的唱腔融合了京剧的传统元素和现代音乐元素,既有韵味又富有时代感。

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舞台布景华丽,服装精美:《锁麟囊》的舞台布景非常华丽,服装也很精美。

剧中的场景布置和服装都非常考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审美取向。

这些精美的布景和服装也为演员的表演增色不少。

4. 寓教于乐,传递正能量:《锁麟囊》的故事主题是善良和爱情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保持善良和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

这种正能量的主题也是《锁麟囊》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锁麟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京剧剧目,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通过欣赏《锁麟囊》,观众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感受到善良和爱情的力量,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京剧程派剧目_锁麟囊_音乐分析

京剧程派剧目_锁麟囊_音乐分析

第27卷第1期2006年2月中国戏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ollege of Chinese T raditional OperaVol127,No.1February,2006京剧程派剧目5锁麟囊6音乐分析张玄5锁麟囊6是程派名剧,创作之初它的目的便是集程派之大成,从其编演的效果看,这个目的也确实得到了实现,尤其其中的几段唱腔己成为脍炙人口,经久流传的经典。

5锁麟囊6讲的是富家千金薛湘灵与贫家小姐赵守贞于新婚之日同在春秋亭中避雨,薛同情赵的贫困处境,并慷慨赠其装满宝物的锁麟囊以解燃眉,不曾谋面未留姓名,天晴各自散去。

几年后,薛湘灵回家探望母亲遇登州大水,慌乱中与家人失散。

无巧不成书,薛逃至莱州后恰巧投靠到赵守贞家里做了老妈子照看赵的儿子。

一日奉公子命上楼寻球误入了赵家的禁入之地,却猛然见锁麟囊奉于墙上,感极而泣。

赵守贞见状仔细盘问才知薛湘灵就是当年赠囊的恩人,改容敬礼,结为姐妹,并助她一家团圆。

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唱腔使用了二黄腔系和西皮腔系,根据剧情需要,其中用了=二黄散板>、=四平调>、=西皮摇板>、=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散板>、=二黄慢板>、=西皮原板>等板式,其唱腔音乐的结构也是与剧情安排基本一致的,每一场中只使用二黄唱腔或只用西皮唱腔。

从全剧整体音乐节奏来看,进行速度为快)))慢)))快,开头两场的只交代事情经过,没有赘述,只用清丽而简洁的音乐一笔带过,至薛湘灵与亲人失散后到薛大段的内心独白,音乐节奏明显的慢下来,不惜笔墨的刻画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和无限感慨。

从唱腔音乐来看无论是=二黄>或者=西皮>各个板式的唱腔大都建立在传统唱腔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但也有丰富的变化,多处运用了紧缩、扩展、暂转调、结构借用等作曲手法,有时根据唱词不规整的上下句、排比句等在音乐上也予以出新对应,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唱腔,时而细腻委婉时而一泻千里,对比强烈戏剧性强。

浅析京剧《锁麟囊》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内涵

浅析京剧《锁麟囊》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内涵

浅析京剧《锁麟囊》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内涵摘要经典之作《锁麟囊》讲述的是富家小姐薛湘灵出嫁之时赠送贫家女赵守贞一个装满宝物的红色绣袋,即全剧的线索和核心“锁麟囊”,两人多年后再次相遇时尽管境遇转换:富变穷,穷变富。

但最终因为双方的善良——赵守贞“知恩图报”,薛湘灵“好人有好报”,有了圆满的结局。

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语言刻画,不仅揭示了世态炎凉下人们的势利和凉薄,同样反映了人生中穷富的循环不定,在其“种善因得善果”的背后隐含着生命在本质上是平等的道理。

关键词:《锁麟囊》;语言特征;文化内涵;京剧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这种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 有了性质上的重大差异, 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 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1。

1939年,翁偶虹受约为程砚秋创作了《锁麟囊》,该剧于1940年4月29日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后,以其独有的唱腔和经典的艺术语言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一、初见时贫富悬殊的境遇下高超的语言艺术富家出身的千金薛湘灵和贫家女赵守贞在出嫁之日,恰好遇天落雨,俩人正好在春秋亭躲雨时碰上。

虽说是是穷者气不短“人虽贫穷,志气不穷”,在遭遇丫鬟梅香的挖苦嘲讽后,贫家女赵守贞终于是“如今被她耻笑,真真气煞人也”,忍不住痛哭出声。

这时轿中的薛湘灵听到后,凭着一颗真挚的心灵,对如今的境况进行了换位思考:【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

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

】〔别调〕异调。

新婚当笑,赵守贞却哭,所以说她“弹”的是“别调” 2。

原来人间自有其苦楚,不然明明是“鹊桥相会”的好日子,本应该含羞带怯,甜蜜地嫁人,怎么会流下如鲛珠般珍贵的泪水?这其中一定有其无奈之处。

同是嫁人,一方出嫁前还对嫁妆百般挑剔,另一方却触景伤情,心中忧苦以至于失声痛苦。

薛湘灵本着“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的单纯和善良,在得知原委后,她“满腹骄矜顿雪消”,原本因为出嫁有雨和耳边悲惨的啼哭所引起的烦闷顿时烟消云散:【人情冷暖凭空造,谁能移动它半分毫。

程派名剧《锁麟囊》唱腔赏析

程派名剧《锁麟囊》唱腔赏析

臼, 布局是属于‘ 混合板式的布局法” , 即在【 西皮】 和【 二 黄】 两个声腔体 系中作了多种板式 和调性变 化 , 利用调 性 及旋律的速度和力度 对比丰富了唱腔 。 二. 充分 调动各种 音乐手段 . 通过不 同节拍不 同速 度
的相互连 接 , 造成节奏的强烈对 比 , 从而多层 次地展现 薛 湘灵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侧 面 , 我认为这是该剧 唱 腔的又一个明显特点。 《 锁》 剧人物众多 , 剧情波澜 起伏吗 , 悲欢 离合备成 佳 趣 。它无情的讽刺和鞭挞了社 会上一些势利小人 , 塑造了
I 剧 影 月 报 艺坛
程派名剧 《 锁麟囊 》 唱腔赏析
一 陈义强
《 锁》 剧是程派系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 它集程派唱腔之 大成 , 集 中地体现出程派唱腔幽咽婉 转 、 低 回曲折 、 蕴含锋 芒、 刚劲坚实的艺术特色 。 长期以来 , 它赢得 了广大群众的 喜爱 , 同时对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 本文试对《 锁》 剧的唱腔音乐作一粗 略的探讨和分
段脍炙人口的【 西皮二六 】 ‘ ‘ 春秋亭外风雨暴” 接【 流水】 共五十六旬唱腔。旦角【 西皮二六】 腔, 就其基本腔特点来 薛湘灵助人为乐的善良性 格 , 同时也揭露 了社会病 态。从 看, 曲调丰富优美, 速度略陕于【 西皮原板】 , 一般可用戏曲 音乐上看 。 如果只用单一的唱腔板式显然 不足 以表现丰富
展, 节奏稳健 , 顿挫鲜 明 、 旋律 多在中音区进行 。 表 现出湘 排的层次分 明 。 环 环相扣 , 跳 出了传统 戏曲 中的俗 套和 窠
灵“ 怕年华舂去 渺 , 一样的心情别样娇 ” 的内在细腻 感隋。 第二段安排在湘灵看见“ 锁麟囊” 后, 唱腔节奏逐渐转

《锁麟囊》赏析知识分享

《锁麟囊》赏析知识分享

《锁麟囊》赏析在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锁麟囊》。

在我的印象中,京剧似乎只是一些咿咿呀呀的唱词,亢长无味的唱腔罢了。

我觉得京剧的名气全是由于中国对传统文化的支持,才硬撑起来的。

但是《锁麟囊》却带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我不是专业京剧迷,也没听过多少的京剧,但是我却想说一说我对《锁麟囊》唱方面的看法。

其实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剧中的许多唱词发音是挺奇怪的,像素白白(bó),出(chǖ)等,但是这些词在表演时却显得很流畅。

我看的是迟小秋版本的《锁麟囊》,而她是程派的传人,所以在剧中她的声音有些低沉含咽,我在第一次看时还以为她是个男性。

这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笑谈的,因为程派开派程砚秋是个男性,所以程派传人都会刻意学他的独特嗓音吧。

而这70多年前创作的剧本,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许多道德观念,如贫富不定、人生际遇难预知,因果循环、善因施恩终得果等。

在戏剧的开始,便出现了一大群忙活的下人,他们为了薛湘灵的嫁妆而忙里忙外,但是薛小姐却是总也不满意。

而她的唱词: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

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啊,手未操。

也充满了骄矜的味道。

老实说,薛家小姐的出场初印象是不太讨喜的。

而她又对薛良费尽心思挑来的锁麟囊挑剔责难,仔细观瞧,仔细选挑,锁麟囊上彩云飘。

是麒麟为何生双角?好似青牛与野飑。

是何人将囊来买到,速唤薛良再去一遭。

而与此同时,却有着一户贫苦人家也同时在忙着准备婚礼,可她们却不是在千挑万选,而是为了一份只是体面的妆奁而求亲告友。

贫富对比之感十分强烈,这也是全剧戏剧感的爆发点。

原本应该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新娘子却相遇了,因为出嫁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她们相遇在了春秋亭。

同样貌美、同样年轻、甚至同日出嫁的女子却因身家不同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遭遇。

这般对比,怎教赵守贞不触景伤怀,泣涕出声呢?这也正是这啼哭,引起了娇贵的薛大小姐的注意: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在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锁麟囊》。

在我的印象中,京剧似乎只是一些咿咿呀呀的唱词,亢长无味的唱腔罢了。

我觉得京剧的名气全是由于中国对传统文化的支持,才硬撑起来的。

但是《锁麟囊》却带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我不是专业京剧迷,也没听过多少的京剧,但是我却想说一说我对《锁麟囊》唱方面的看法。

其实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剧中的许多唱词发音是挺奇怪的,像素白白(bó),出(chǖ)等,但是这些词在表演时却显得很流畅。

我看的是迟小秋版本的《锁麟囊》,而她是程派的传人,所以在剧中她的声音有些低沉含咽,我在第一次看时还以为她是个男性。

这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笑谈的,因为程派开派程砚秋是个男性,所以程派传人都会刻意学他的独特嗓音吧。

而这70多年前创作的剧本,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许多道德观念,如贫富不定、人生际遇难预知,因果循环、善因施恩终得果等。

在戏剧的开始,便出现了一大群忙活的下人,他们为了薛湘灵的嫁妆而忙里忙外,但是薛小姐却是总也不满意。

而她的唱词: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

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啊,手未操。

也充满了骄矜的味道。

老实说,薛家小姐的出场初印象是不太讨喜的。

而她又对薛良费尽心思挑来的锁麟囊挑剔责难,仔细观瞧,仔细选挑,锁麟囊上彩云飘。

是麒麟为何生双角?好似青牛与野飑。

是何人将囊来买到,速唤薛良再去一遭。

而与此同时,却有着一户贫苦人家也同时在忙着准备婚礼,可她们却不是在千挑万选,而是为了一份只是体面的妆奁而求亲告友。

贫富对比之感十分强烈,这也是全剧戏剧感的爆发点。

原本应该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新娘子却相遇了,因为出嫁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她们相遇在了春秋亭。

同样貌美、同样年轻、甚至同日出嫁的女子却因身家不同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遭遇。

这般对比,怎教赵守贞不触景伤怀,泣涕出声呢?这也正是这啼哭,引起了娇贵的薛大小姐的注意: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什么鲛珠化泪抛?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

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

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

她差遣丫鬟梅香前去打听,梅香却说:小姐,咱们避咱们的雨,他们避他们的雨,雨过天晴,各自散去,您管他们干什么啊?而薛小姐却责怪道,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这句话让我们对她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变,而这一举动也正是她播下的善因。

虽然我们只见到这一次她施善,但我们由此推断,她平时也一定不是个刻薄的人,这样看来,她日后善有善报也是极为正常的了,即时没有赵小姐帮忙,也会有平日里其他受过她恩惠的李小姐、王小姐来帮她的,这也许就是剧中隐含的劝人向善之意吧。

她见梅香言语无理,惹得人不快,便又请了薛良前去问询。

这才知赵小姐贫寒困苦,无有妆奁,又发感慨道:听薛良一语来相告,满腹骄矜顿雪消。

人情冷暖非天造,何不移动半分毫。

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

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

忙把梅香低声叫,莫把姓名信口晓。

这都是神话凭空造,自把珠玉夸富豪。

麟儿哪有神送到。

积德才生玉树苗。

小小囊儿何足道,救她饥渴胜琼瑶。

这边是薛小姐的善良之处了,她虽生来富贵,但却有着怜悯他人的心,觉着帮助他人是件天经地义的事。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并不是为了名利,她施恩不求回报,求的只是帮助他人,维护世间的一份温暖。

所以她让梅香送锁麟囊时说道:莫把姓名你信口晓。

戏剧发展到这儿似乎可以结束了,它只是一出富小姐怜悯贫民女,施恩不求报的故事,但戏剧的精华就在于出乎意料,要不我们怎么总说戏剧性,世事无常呢。

薛湘灵的命运在六年后有了极大的改变。

转眼六年过去,这天薛湘灵携带儿子回家看望,这时的她生活还是很富足的,所以她才能对孩子说:欣逢这日晴和回家望看,哪有千金发任你摘玩。

我与你买竹马小试庭院,这是我疼爱他娇纵千端。

新婚后不觉得光阴似箭,驻青春依旧是玉貌朱颜。

可是她没想到,这次回家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从此以后,她从一个富家小姐沦落为逃难的难民。

可是一直生活无忧无虑的她如何才能养活自己呢,所以她才在见到胡婆之后激动万分,她还抱有一丝幻想,让胡婆帮她准备餐宴。

可胡婆自己都只能靠那卢员外施舍的一餐稀粥过活,如何才能接济她呢,只能带她一起讨粥去。

薛湘灵不由的唱道:一席话说得我如梦方醒。

于是一起前去讨粥,在讨到最后的两碗粥后,薛湘灵感慨不已。

但这时她却看见了一位没有讨到粥的老婆婆。

她在短暂的思考后,便把她讨到的粥送给了老婆婆。

我想,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不是一个伪善的人可以做到的。

在现在的社会上,很多人可以在有钱时施舍一点点自己的善心,还要大肆宣扬一番,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做善事呢?不是在富裕时的施舍,而是在贫苦时的分享。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报道,深圳有个女孩在大街上为乞丐喂饭,我无法准确形容我当时的欣喜。

但是今天又看到了后续报道,她极有可能是作秀!虽然还没确认,可也十分令人心寒。

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看看《锁麟囊》,学习薛湘灵的真正善良。

也许是上天保佑吧,发粥的人家正好要招老妈子,薛湘灵就这样当了老妈子。

可能是宿命的安排,薛湘灵当老妈子的人家正是当年春秋亭受赠锁麟囊的赵小姐。

这是上天的嘲弄吧,当年宵衣旰食,气派非凡的薛大小姐,如今却成了贫女赵守贞的老妈子。

也难怪薛湘灵在花园里唱: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可怜我平地里遭此贫困、遭此贫困,我的儿啊,把麟儿误作了自已的宁馨。

这一段唱词是该剧的高潮之外,是经典的片段。

有人说,这唱词充分地唱出了一个大家闺秀面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深思。

接着,她在帮小公子捡球时意外发现了当年的锁麟囊。

接下来,便是一场精彩的三让座表演,她也与卢夫人有了一场唱词对话。

故事至此,真相已经大白。

世事难料,两个女人在六年后完全转换了角色。

当年的富家小姐沦落为人家的下人,而当年一贫如洗的贫家女却成了贵夫人。

这也难怪薛湘灵感慨: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莫再痴嗔修啼笑,教养器儿多慈劳。

今日相逢如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

这也是全剧的思想总结吧,善恶有报,因果轮回,劝人向善。

看京剧《锁麟囊》也带给我不少现实生活的启发,为什么百姓喜欢这样的剧目,抛却唱腔、唱词这艺术自身的东西,而内容是使得观众继续欣赏下去的最主要原始动力吧? 锁麟囊揭示了一个很宽泛的社会问题:助美德。

看原薛家小姐,大户人家,最后却因自然的原因,生活无依靠、卖人为奴,而几年前的贫家女赵守贞变成了家妇。

六年的光景么,天翻地覆。

但付出总有回报的——两人得以相认,并结为金兰。

连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得到姥姥的报答呢?社会需要以心交心、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对坏蛋、流氓、恶棍、贪官、污吏,也许我们有时候真的看不到他们罪有应得的下场,不要紧,历史会公平公正的把们钉在耻辱柱上的…… 因为老百姓都有思维上的暴力倾向,借助戏曲满足自己心里的渴求或宣泄——这本不是什坏事,人在这儿发泄了、满足了,或许在生活中就和蔼可亲多了。

譬如人们狠贪官污吏、狠仗势欺人、狠裙带关系所以有以《铡美案》为代表的大快人心的剧目。

我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吗?给老百姓一个合适的发泄沙袋,塌不下来。

这告诉我们文化环境的宽松,不单对于文化繁荣有好处,即使对于社会安定也会有好处的。

当年不是内外患的时候出的四大名旦,优秀剧目也是层出不穷的辉煌时期吗? 锁麟囊就是锁麟囊:老百姓在现实中无法渴求的或者说不期而遇的,有点寄托心理的,常常因为戏剧给予了补偿,戏剧给其精神带来无法言喻的安慰,戏剧给其的神疗养以及一拍即合的精神充实……戏剧就是戏剧,但老百姓不能永远活在这样陈旧的梦境里。

虽说经典就是经典常听常新,但,我们的开拓创新从哪里来?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别说你再持久弥深,也终归一日繁华尽逝。

京剧国粹。

作为国粹,也有灭亡的时候。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谁给我个答案:中国本土的艺术还有多少?且不说曲艺、画、书法,我不担心没有人继承,我担心我们糟蹋了。

锁麟囊》是一出自上个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观欢迎,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剧中的主人公薛湘灵从小娇生惯养,但却富有同情心,她与贫女赵守贞同日出嫁,中遇雨,花轿同到春秋亭暂避,赵守贞触景生情,薛湘灵闻知,慨然以价值连城的锁麟囊相赠。

几年后洪水泛滥,薛灵与家人失散,流落莱州,受雇于卢姓人家为佣,意外地发现自家的锁麟囊,原来这家的女主人正是她当年出手相的赵守贞,赵守贞亦认出薛湘灵即当年赠囊之人,敬如上宾,并助其一家团圆。

这出戏以悲喜剧的样式,展现了一富家女所经受的人生磨练,讴歌了人间亲情。

我觉得《锁麟囊》的叙事当真是十分的精彩,小小舞台,人生变化常,皆合因缘,感觉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叙事,凝练得紧,而且整个叙事都是为了烘托“因缘”二字,刻画人物,现性格。

京剧叙事非常值得研究,薛湘灵这个人物完全活了,听众的心可以完全跟着人物走,这样教化的意义自然到了,而且很自然深入。

象一个童话,也象是因果老故事。

绕梁三日后,一点点聚集起来的感动却涌上心头不能己。

好故事,可以让我们讲几天,思考几周(talk for days and think for weeks),进而铭记一生。

剧情很简单登州富家女薛湘灵出嫁之日,偶闻同日出阁的贫家女赵守贞在破轿中因贫而泣,因父遭嘲痛哭。

短短几句传话应答湘灵隔帘慨赠装满珠宝的锁麟囊,不留名性匆匆而别。

六年后湘灵因大水九死一生,与家人失散后流落莱州。

不得入富室为佣,又巧遇供奉于该家的锁麟囊,竟是当年赠人之囊。

物是人非,感慨哀哭,被主妇得知。

于是当年的神之友相认,湘灵也全家团圆.守贞以家产之半分之,以报当年相赠之情。

仅仅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吗?仅仅是因果报分毫不爽吗?当女儿时,湘灵自是百般骄纵。

出嫁前,因对婚事不满(“如意珠儿手未操”,老夫人要将她嫁给成气的内侄),百般挑剔妆奁,实际是对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之怨。

受连累的老家人老仆妇们自然受连累奔西走。

看似需索使性,实则心有不甘。

然而内心的善良温厚,又不会让她走到极端。

于是在老夫人又哄又劝,将色珠宝装入锁麟之际,悄悄一笑独自回房。

她不爱钱,因为她没穷困过。

她稍微懂得钱,因为知道“多藏易诲盗”至此,一个善解人意又知书达理,却又对生活一无所知的大家闺秀,亮相完成。

而那一边,贫家女赵守贞,在安因贫穷奔忙,四处借钱嫁女未果的老父亲。

正如她的名字,她知道贫穷,也守得住贫穷(薄命人岂敢怨穷居陋巷)同样的纯善,她深知父亲的不容易(可怜他父母心去借银两)。

但她更明白的内心话语,则在父女相互体谅中夺目出:想这催妆之物,俱是敷衍俗人眼目的东西,难道一无所有,女儿就不登花轿了么?是,难道没有二十辆以上的礼车队,寻常人家就不婚嫁了吗?一贫一富的两颗心,至此隐隐有了相互的唱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