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2 日本现代史 01(近代史整理)
日本的近代化过程

日本的近代化过程日本的近代化过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日本国内的社会制度落后,技术水平也比西方国家低得多。
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借鉴欧洲国家的经验,通过推进现代化改革来提高国家的发展水平。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开始推进工业化、农业革命等经济改革,力图让日本迈向现代化。
政府鼓励私人企业家投资,引进新技术和生产设备,以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社会逐渐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同时,政府也推进了许多政治和文化上的改革。
1873年,政府实行了江户幕府时期以来的废藩置县政策,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全国的行政管理。
此外,政府还推进了普及教育的政策,提高了全民素质。
在国际关系上,日本通过与西方大国的贸易和外交接触,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开放哲学、文学等人文领域。
同时,在中国的甲午战争和与俄罗斯帝国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了胜利,并成为亚洲地区的大国之一。
这种外交胜利促进了日本国内民族主义的升温,也促进了日本走向极端主义的倾向。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好战政策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1945年,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事件震惊了全世界。
战后,日本承认了它在战争中的罪行,加快了向废除军国主义和民主化的方向推进。
在20世纪后期,日本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强国之一,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总的来说,日本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程。
借鉴外来经验和实践,努力发展本土产业和文化,以及与世界各国和平交往,这些因素都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虽然历史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论,但是其近代化的历史经验依然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日本文学史考试重点(近代-现代)

一、近代文学(一)明治时期1、概说(1)“明六社”思想启蒙活动:福泽谕吉【西洋事情】【穷理图解】【劝学篇】【文明论之概略】、加藤弘之、西周、中村正直【西国立志编】(2)戏作文学:假名垣鲁文【西洋道中膝栗毛】【安愚乐锅】(3)翻译小说:“空想科学小说”【海底旅行】、“恋爱小说”【花柳春话】(4)政治小说:矢野龙溪【经国美谈】、东海散士【佳人之奇遇】、未广铁肠【雪中梅】(5)近代文学开端:坪内逍遥的文学论【小说神髓】(6)近代文学开山之作:二叶亭四迷【浮云】,近代现实主义文学初露端倪(7)森鸥外【舞姬】,早期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8)近代文学两座高峰:森鸥外、夏目漱石(9)“砚友社”:尾崎红叶、山田美妙,【我乐多文库】,日本近代文坛开始形成A、尾崎红叶:【二人比丘尼色忏悔】【伽罗枕】【金色夜叉】,强调“美文意识”B、山田美妙:言文一致C、砚友社时期=“红露时代”→尾崎红叶+幸田露伴【露团团】【风流佛】【一口剑】【五重塔】(10)【文学界】:浪漫主义文学→北村透谷、岛崎藤村【若菜集(近代抒情诗确立)】、户川秋骨、马场孤蝶、上田敏、樋口一叶【大年三十】【青梅竹马】【十三夜】(11)自然主义文学(明治时期文学最高峰)A、前期自然主义:左拉自然主义B、岛崎藤村【破戒】,标志日本近代文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C、田山花袋【棉被】,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之作D、德田秋生、正宗白鸟、岩野泡鸣E、反自然主义:唯美派、白桦派开始形成2、【小说神髓】与坪内逍遥(1)明治维新→启蒙思潮、“自由民权运动”→翻译小说、政治小说(2)坪内逍遥【小说神髓】:日本近代文学的“破晓晨钟”(3)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文学论争“没理想论争”(坪内逍遥VS森鸥外)3、【浮云】与二叶亭四迷(1)【浮云】:日本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标志日本近代文学的开始(2)【小说总论】4、森鸥外:“不平家”与“旁观者”之间(1)启蒙和浪漫主义时期A、“没理想论争”B、浪漫主义三部曲:文言体短篇小说【舞姬】【信使】【泡沫记】C、“谛观”(2)观潮楼时期【青年】【雁】(3)历史小说与史传时期:“歴史其の儘”【阿部一族】、“歴史離れ”【山椒大夫】【高濑舟】5、自然主义文学与岛崎藤村(1)前期自然主义A、小杉天外、小栗风叶、永井荷风B、日本最早自然主义文学宣言:【《流行歌》序】(小杉天外)、【地狱之花】(永井荷风)(2)自然主义文学成为思潮和运动A、岛崎藤村【破戒】B、田山花袋【棉被】:“露骨描写”,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之作(3)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秋声、岩野泡鸣、正宗白鸟、国木田独步A、岛崎藤村a、【文学界】:岛崎藤村、北村透谷创办,致力于浪漫主义诗歌创作b、【若菜集】【一叶舟】【夏草】【落梅集】c、散文集【千曲川素描】d、小说【旧主人】【破戒(“明治时代第一部小说”)】e、“自传体”小说【春】【家】【新生】B、田山花袋a、【露骨的描写】:“平面描写”b、【棉被】:自然主义文学先驱之作c、三部曲:【生】【妻】【缘】d、【一个士兵】【田舍教师】6、夏目漱石(1)早期作品A、【我是猫】【哥儿】:批判现实主义倾向B、【旅宿】【草枕】:“旁观者”美学观点C、“余裕派”“高踏派”作家(2)中期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门】(3)后期三部曲【彼岸过迄】【行人】【心】(4)“则天去私”:【道草】【明暗】(二)大正时期1、概说(1)口语体的完善(2)“大逆事件”→“闭塞的时代”“寒冬的时代”(3)文学流派:【昴星】【白桦】【三田文学】【新思潮】→白桦派、唯美派、新思潮派(4)芥川龙之介(5)菊池宽2、“耽美派”与谷崎润一郎(1)新浪漫主义“耽美派”(2)代表作家:永井荷风【三田文学】、谷崎润一郎【新思潮】【春琴抄】、上田敏、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3、“白桦派”与志贺直哉(1)【白桦】(2)代表作家:武者小路实笃【天真的人】【不谙世事】【其妹】【幸福者】【友情】、有岛武郎【一个女人】、志贺直哉(“小说之神”,战斗的人→和解的人→观望外部世界的人→回忆的人)【和解】【在城崎】【暗夜行路(长篇)】(3)心境小说:“自我调和型”的私小说4、芥川龙之介与“新思潮派”(1)新思潮派=新技巧派=新理知派=新现实主义文学(2)【新思潮】:芥川龙之介、菊池宽、松冈让、山本有三、久米正雄(3)芥川龙之介【鼻】【罗生门】【竹林中】5、私小说(1)破灭型私小说:岩野泡鸣、近松秋江、葛西善藏(2)调和型私小说:心境小说,志贺直哉6、文学大众化与菊池宽(1)【大众文艺】:口头文学“讲述”、由“新讲谈”派生出的“历史小说”、侦探小说、通俗小说(德富芦花【不如归】、尾崎红叶【金色夜叉】、菊池宽【珍珠夫人】、久米正雄)(2)菊池宽:【文艺春秋】→芥川奖、直木奖二、现代文学(二战前时期)1、【文艺战线】标志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革命的文学”出现2、【文艺时代】意味着“文学的革命”成立,形成“新感觉派”3、“新感觉派”与横光利一、川端康成(1)【文艺时代】: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中河与一、佐佐木茂索、今东光(2)横光利一A、【日轮】【蝇】B、【头与腹(新感觉派问题典范)】【拿破仑和顽癣(卓越讽刺小说)】C、【上海】“新感觉派文学手法集大成”(3)川端康成A、“主客一如主义”B、【伊豆的舞女】【雪国】4、无产阶级文学与小林喜多二(1)【播种人】:小牧近江、金子洋文、今野贤三、青野季吉(2)【文艺战线】:叶山嘉树、黑岛传治、平林泰子(3)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藏原惟人、叶山嘉树、黑岛传治、德永直【没有太阳的街】、小林喜多二【蟹工船】【党生活者】、宫本百合子A、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青野季吉、平林初之辅、前田河广一郎、叶山嘉树B、工农艺术家联盟(劳艺)C、全日本无产阶级艺术联盟(纳普)D、无产阶级作家同盟:小林喜多二、中野重治、藏原惟人、德永直、佐多稻子(4)“转向文学”5、现代派文学(1)新兴艺术派:十三人俱乐部(龙胆寺雄、吉行荣助、浅原六朗、久野丰彦)(2)形式主义文学:中河与一(3)新心理主义文学:伊藤整“内心独白”“意识流”、堀辰雄、阿部知二(4)行动主义文学:舟桥圣一6、文艺复兴与新作家群体(1)文艺复兴(2)新人:石川达三、石川淳、石坂洋次郎、高见顺、太宰治(3)“笔部队”“国策文学”“御用文学”(二)二战后文学1、战后派文学(1)第一次战后派:埴谷雄高、野间宏、椎名麟三、梅崎春生、武田泰淳、中村真一郎(2)第二次战后派:三岛由纪夫、大冈升平、堀田善卫、岛尾敏雄、安部公房(3)【近代文学】:荒正人、平野谦、本多秋五、山室静、佐佐木基一、小田切秀雄、埴谷雄高(4)特点:文体变革、存在主义倾向、反政治主义2、“第三新人”: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小岛信夫、庄野润三、远藤周作3、“中间小说”:井上靖、石川达三、石坂洋次郎、丹羽文雄、松本清张、水上勉4、“新作家群体”:石原慎太郎、开高健、大江健三郎、江藤淳、深泽七郎、“才女时代”(有吉佐和子、曾野绫子、圆地文子、仓桥由美子、濑户内晴美、河野多惠子、大宛富枝、田边圣子)三、当代文学(1960~1980)1、安部公房【砂女】【他人的脸】【燃烧的地图】【箱男】2、“作为人”派(1)“挫折的一代”“犹豫的一代”“容易衰老的一代”(2)高桥和巳、柴田翔、真继伸彦、小田实3、“内向的一代”:古井由吉、后藤明生、黑井千次、阿部昭、柏原兵三、小川国夫4、村上春树(1)“都市小说的代表”(2)青春三部曲【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3)中期代表作【舞舞舞】【挪威的森林】【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4)【奇鸟行状录】【神的孩子全跳舞】【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5、1980年代(1)“双村上”:后现代主义时代A、村上春树B、村上龙【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2)吉本芭娜娜【厨房】【蜥蜴】。
日本近现代教育史总结

日本近现代教育史总结《日本近现代教育史》:藏佩红著,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2010.10第二章:近代教育体制的初创(1868—1879)第一节、近代教育的原点—“学制”前的教育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1872年8月《学制》颁布为日本政府教育发展方向的摸索阶段。
这其中的教育政策存在着“复古主义”与“开明主义”两种路线。
这两种路线有以1870年3月为界,此前是复古主义,此后是开明主义。
1.“皇道主义”的教育政策《五条誓文》第五条:求知识与世界,大振皇基。
日本近现代教育发展的总方针。
目标定位为“大振皇基”。
具体的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a)1868.4《学舍制》将神典、皇籍等内容列为首要内容。
b)改祭祀天皇的皇祖天神社c)1868年9月在京都设立皇学所和汉学所,“皇道”居于核心地位d)1869年8月设立的大学校以祭拜皇祖大神,以“皇道”居于核心地位社会教化领域:a)明治政府重视有关天皇的节日《大教宣布诏书》(70.2)、《宣教室须知》(70.5)、《三条教宪》(72.4)总而言之,明治维新以后,皇国思想支配教育。
这一时期的为国教主义、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
2.“富国强兵”下的教育发展富国:1871年8月《昭明国体确立政体意见书》、1868年12月木户孝允《振兴普通教育建议案》、1869年2月伊藤博文《国是纲目》均有提出富国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同时,在政府“强兵”方针下,教育与军事发展这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a)作为旧军人武士参与到教育领域中去b)重视兵学,教育中有了体操课,兵学局c)专设军事学校3、“文明开化”下的教育发展1870年3月《大学规则》和《中小学规则》、1871年12月《学制》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学制”之前的教育政策及其实践,复古的“皇道主义”、实用的“富国强兵”、先进的“文明开化”三方面的因素像话交融发酵,使得日本近代教育中皇国主义、军国主义特征的资本主义教育有根可循。
二、“学制”与近代教育体制的初创p28表详见2、“学制”下的教育行政文部省|各大学区的督学局(8个),每个大学区又包括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有210个小学区 |各中学区的学区管理人明治政府通过集权式的行政组织机构,将教育政策贯彻到全国每一个学区,对于其教育政策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日本近代的历史事件

日本近代的历史事件甲午战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发生,极大地震动了正处于胜利喜悦中的日本各个阶层,更使日本统治者深刻地感到了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和无助。
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日本近代的历史事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日本近代的历史事件一:华北事变1935年1月中旬,日军首先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
5至7月,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北平(今北京)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世人所称的“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
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10月20日,日军继“丰台夺城事件”后,再次收买汉奸、流氓发动“香河暴动事件”,并同时加紧进行以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为重点对象的上层策变活动。
11月11日,土肥原贤二向宋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诱其出任华北共同防赤委员会委员长,限20日前宣布。
25日,土肥原见宋哲元未如期宣布“自治”,转而先策动滦榆区兼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脱离南京中央政府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一月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继续对宋及南京政府施加压力。
经过日军、宋哲元、南京政府之间一系列的讨价还价,12月18日,终于在北平正式成立了既保存南京中央政府和宋的体面,又有一定“自治”之实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特派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王克敏等为委员。
日本近代的历史事件二:八国联军侵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日本史近现代史

长野县松本市开智学校(1876年建)
明治时代的学校课堂
• • • •43%, 1886年文部大臣森有礼国家主义教育 颁布各种学校令,强调受教育义务 1889年遭到暗杀,小学入学率48.9% 颁布《教育敕语》,“一旦有缓急, 则应义勇奉公,辅佐皇运” 教育敕语、御真影下发各个学校 敬礼、朗读、训示、齐唱等仪式
日本史近现代史
二、近代国民国家
• • • • • • • • • •
近代国家特征:广泛社会动员体制 1、强制性征兵制 明治维新后四民平等,服兵役义务 兵部大辅大村益次郎改革遭暗杀 萨、长、土三藩6000人组成近卫军 1872年废藩置县翌年颁布征兵令 满20岁体检合格者服兵役三年 缴纳270元、户主嗣子官员学生等 82%免,270元三年费用,76年14人 北海道冲绳免,以血报国,农民暴乱
• • • • • • • • •
2、强制性义务教育 明治政府模仿法国,学区制度 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1872年颁布《学制》,8大学区 32中学,210小学,53760小学 600人一小学、就学率30%、毕业率低 受益者负担,学费很高,农民暴乱 1879年颁布《教育令》自由主义教育 1880年修改,强化地方长官权限
山县有朋(1838—1922)
• • • • • • • •
陆军创设之初为国内治安的镇台制 1888年改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师团制 大体相当于师,平时一万,满员三万 师团长天皇亲自任命,赐予爵位 一个师团下辖三到四个联队(团) 出自同一地方,天皇授予联队旗 强制性征兵制灌输忠君爱国意识 服从、纪律、贡献、牺牲的盲从国民
高知城中的板垣退助铜像
钱币上的板垣退助
• 戴宇《略论日本近代国民国家的形成》 • 武心波《天皇制与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的构 建》 • 向卿《近代日本“民族国家”论》 • 田雪梅《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国民的形 成——近代媒体的发展与作用》 • 专著:向卿《日本近代民族主义(18681895)》 • 武心波《“一元”与“二元”的历史变奏— —对日本“国家主义”的再认识》 • 陈秀武《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
日本史近现代史概要

山口百惠(1959—)
• • • • • • •
1、日本名列第一 年均增长率为4%,人均产值与美国相等 汽车超过美国,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 2、政府权限加强 从“自我控制”向“国家控制”重新倾斜 3、产业结构升级:资本集约→技术集约 产品从“重厚长大型”向“轻薄短小型” 转变 • 4、劳资合作 • “窗边族” 、“过劳死”成为流行语 • 6、贸易战争与海外投资
• 王新生: • 《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日本模式” 再探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 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运用的形式 • 政治权力配置、运用及其相关关系 • 各政治主体或政治行为者 • (政党、行政官僚、利益集团及大政治家、 高级官僚、经济界领袖等) • 在政治过程的地位、权力及其相关关系 •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 • • • • • • • •
应削弱的政府经济职能却得到加强 其原因除石油危机外 自民党开始主导决策过程 政、官、财三角同盟的次级政府强大 在野党弱化,牵制能力降低 其结果: 1、扩大公共投资加剧政府财政危机 2、官僚、政治家的腐败 3、局部利益无限扩大——电子通讯产业 4、受保护第三产业及农业竞争力低下
三木武夫(1907-1988年)
• • • • • • • • • •
福田赳夫当选自民党总裁、政府首相 1977年访问东南亚提出“福田主义” 1978年制定《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8月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2月大平正芳当选自民党总裁 1979年因消费税大选失败,40日抗争 1980年5月不信任案,竞选中去世 大平派成员、总务会长铃木为后任总裁 不增税下行政财政改革 1982年日美同盟关系不包括军事涵义
美浓部亮吉(1904- 1984年) 1967-1979年东京都知事
近现代史

一:150年前,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下,日本的国门被打开。
翻开日本的近代史,有着近乎和中国相类似的遭遇!然而,日本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走向现代化的国家。
那么日本的崛起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首先,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人的变革精神。
1868年,日本将其生存的压力转变为变革的动力,明治天皇推翻了幕府200多年的统治,这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1853年,佩里率船队来到横须贺,用坚船利炮逼迫日本人打开国门,日本用的近似欢迎的态度答应开放港口的行为,这种行为充分显示了日本民众的开放和理智。
因此,我们要想更快的发展,就必须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日本的求学精神对日本的崛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71年,日本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来支持岩仓使节团队欧美12个国家的出访学习。
这也足以说明日本对向西方学习的重视程度。
“始惊、次醉、终狂”,从惊讶到下定决心发疯式的向学习西方,这正是日本人的最可怕之处。
因此,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注重国民的文化教育,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向前,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大踏步前进。
最后,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的过程中,涩泽荣一、大久保利通等,他们都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前,我们国家还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勇于担当历史责任,为中国梦的实现时刻准备着。
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心无旁骛,精益求精。
日本在二战后能够在几十年时间内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
二: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真正做到了“放眼世界,胸怀祖国”。
他们先求知于世界,尔后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
日本近代化的历史事件

日本近代化的历史事件日本是一家充满活力和实力的现代化国家,它在近代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日本的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探讨这些事件如何影响日本现代化的过程。
明治维新:日本现代化的开端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国家。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保持着江户时代的传统文化和政治体系。
然而,在1853年美国海军凯瑟琳号舰队的来访之后,日本逐渐逐渐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接下来的几年中,日本国内爆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决定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称之为“明治维新”。
这个运动旨在将日本从封闭的国家转变为现代化的国家。
在明治维新的推动下,日本废除了幕府政治体制,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央政府。
这个新政府利用欧美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知识,推进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包括修建铁路和开展西式农业等。
这些变革使得日本从一个领土狭小、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庞大强大的现代国家。
甲午战争:日本的崛起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势力。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日本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中,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反映了日本的崛起和中华帝国的衰落。
1894年,日本向中国宣战,发动了甲午战争。
由于装备精良、战术灵活,日本轻松击败了中国的北洋水师。
这次战争彻底改变了亚洲政治格局,它标志着日本崛起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
此外,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结束了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因此,甲午战争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失落和重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一场世界大战,也是日本现代化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成为轴心国之一,遭受了惨重的战争损失和国家危机。
在战争结束后,日本陷入了一片沉默和痛苦之中。
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日本人并没有沉沦于悲伤和屈辱之中,而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重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タル者又ハ結社ノ役員其ノ他指導者タル任務ニ
従事シタル者ハ死刑又ハ無期若ハ五年以上ノ禁 錮ニ処シ情ヲ知リテ結社ニ加入シタル者又ハ結 社ノ目的遂行ノ為ニスル行為ヲ為シタル者ハ二 年以上ノ有期ノ懲役又ハ禁錮ニ処ス。私有財産 制度ヲ否認スルコトヲ目的トシテ結社ヲ組織シ タル者、結社ニ加入シタル者又ハ結社ノ目的遂
通信方面
• 邮政制度(1871年):采取全国统一费用制。 • 电报线:使用从长崎经由上海的海底电缆连接欧美。 • 运输公司:政府大力扶植个别企业比如三井、三菱等(所谓的《政商》)
货币制度
• 新货条例(1871年):以圆、钱、厘为单位筹造新币
4
宪法发布,条约修订,甲午中日战争
4-1) 宪法的制定 4-2) 诸法典的编纂 4-3) 初期議会 4-4) 修订条约
韩国合并
•
• •
1907年,韩国皇帝派遣密使参加荷兰海牙所召开的国际和平会议,在会议中抗议,但 是列强没有理睬(海牙密使事件) 。 日本逼韩国皇帝退位,接着掌握了韩国的内政权,而且解散韩国军队。因此在韩国各 地义兵运动发生,在哈尔滨车站前统监伊藤博文被暗杀。 1910年,日本强迫韩国签订合并条约,把韩国变成殖民地(日韩合并)。
治安維持法 (1925年)第一条
国体ヲ変革シ又ハ私有財産制度ヲ否認スルコト
ヲ目的トシテ結社ヲ組 織シ又ハ情ヲ知リテ之 ニ加入シタル者ハ十年以下ノ懲役又ハ禁錮ニ処 ス 前項ノ未遂罪ハ之ヲ罰ス。
组织以改变国体或否定私有财产制度为目的之结
社,以及知情并参加者,处以八十年以下的徒刑 或监禁。
改正治安維持法(1928年)第一条 国体ヲ変革スルコトヲ目的トシテ結社ヲ組織シ 组织以改变国体为目的之结社或从事结社成员与 其他指导者之任务者,处以死刑、无期徒刑、五 年以上的徒刑、或监禁(中略)组织以否定私有 财产制度目的之结社、加入、或有为了达成结社 目的之行为者,处以十年以下的徒刑或监禁。
护宪三派内阁的政策
币原喜重郎外相对欧美采取合作的 外交政策。 1925年成立普通选举法。满25岁以 上的男子拥有了众议院议员的选举 权。 同时,在加藤内阁下,也制定治安 维持法,严厉打击企图颠覆政府与 否定私有财产制度的活动。
幣原喜重郎 しではら きじゅうろう 明治5年8月11日~昭和26年3月10日(1872~1951)
• • • 和美国、德国、俄国等比较配合的国家,进行了个别交涉,取得成功。 但是,因为大隈和井上同样任用外国人在大审院裁判官,他也遭到政府强烈的反对。1889 年,被对外强硬派的一名青年所伤,交涉再度中断。 接位的青木周藏外相,也开始修改交涉,但是,因1891年的大津事件辞职。
陆奥宗光外务大臣的修改交涉
4-5) 朝鲜问题
4-6) 甲午中日战争与三国干涉
宪法的制定(总结)
宪法的起草
• • 1886年末,得到德国顾问Roesler的指导,伊藤博文、井上毅、伊东巳代治、金子坚 太郎等人起草宪法。 把草案审议在枢密院,1890年2月11号发布《大日本帝国宪法》。通称明治宪法。
宪法的内容
• • • 对天皇与行政府(内阁)给予很大权限 天皇大权:文武官的任免、陆海军的统帅、条约的缔结等。特别是统帅权不经由内阁 直接所属天皇。 在天皇主权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不过,各大臣负责的对象不是国民,是 天皇。宪法给予行政府比较大的权限。 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的成立。
秩禄处分
• 华族、士族的薪水(秩禄)逐渐成为很大的国家负担。政府终止支付秩禄,发行 代替的《金禄公债证书》(1876年) • 而且《废刀令》(1876年)士族所有的特权被剥夺。
殖产兴业
政府的基本方针
• 富国强兵:维新政府的标语 • 殖产兴业:就是工业化 • 引导科学技术:雇用外国人
工业化的实例
• 设置工部省(工业部) • 东京-横滨之间、神户-大阪-京都之间,布设铁路(1872年) • 官营事业:政府经营重要产业比如造船、矿山、纤维等。横须贺造船所、富 冈制纱厂。
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
8-1)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侵华新步伐
8-2) 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8-3)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的政治和经
济
8-4) 第二次护宪运动
第二次护宪运动的发生
1924年成立的清浦圭吾内阁 是以贵族院与官僚势力为背景 有势力的政党比如宪政会、立 宪政友会、革新俱乐部等展开 反对清浦内阁的运动。 总选举的结果,这个三政党( 护宪三派)胜利,故内阁集体 辞职。由众议院第一大党宪政 会的总裁加藤高明,1924年6 月,组织联合内阁(护宪三派 内阁 ごけんさんぱないかく )。
甲午战争(日清战争)与三国干涉(总结)
开战过程
• • • 1894年,在朝鲜发生要求减税与排日的农民叛乱(甲午农民战争)。朝鲜政府请求清 朝出兵帮助,依照天津条约,通知日本。日本为了对抗清朝也出兵。 因为朝鲜的内政改革,日本与清朝更加对立,进入交战状态。8月份日本向清朝宣战 。(甲午战争、日清战争) 根据日本与英国的条约关系,国际形势对日本有利。 开战同时,日本的政党停止批判政府,帝国议会承认战争相关的预算以及法律案。 日本军占领辽东半岛,在黄海海战击破北洋舰队,日本战胜。
清浦奎吾 きようら けいご 嘉永3年2月14日~昭和17年11月5日 (1850~1942)
熊本生まれ。官僚、政治家。父は僧侶。上京 して埼玉県官吏となり、明治9年(1876)司法省 に入る。17年(1884)山県有朊内務卿のもと、 内務省警保局長に就任し、保安条例制定など に尽力。有力な山県系官僚として政界に影響 力を及ぼす。24年(1891)貴族院議員に勅選。第 2次松方内閣、第2次山県内閣の司法相、第1次 桂内閣の司法相、農商務相を歴任。その後枢密 顧問官、枢密院副議長、同議長を経て大正13 年(1924)に首相となるが、第2次護憲運動によ り衆議院を解散。総選挙で大敗し、総辞職し た。
3明治维新与近代化 3-1) 戊辰战争与维新政府的建立 3-2) 维新政府的政治构造 3-3) 维新政府的各种改革
3-4) 殖产兴业
3-5) 文明开化
3-6) 初期的国际关系
3-7) 新政府的叛乱
维新政府的各种改革
学制
• 加强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设立东京大学(1877年)
征兵制的实行
• 征兵令(1873年):<全民皆兵> • 年满20岁的男子有服兵役的义务,接受挑选合格后,必须服三年兵役。
日本现代史 第一周
2011年2月22日 市川智生(历史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授课介绍 开国与幕府末期的动乱 明治维新与近代化 宪法发布,条约修订,甲午中日战争 日俄战争与国际关系 近代产业的发展 殖民地问题(台湾、朝鲜)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 大正昭和时期的经济) 九一八事变(满洲事变) 从中日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井上馨外务卿的修改交涉
• • • 1887年,全国对外国人开放,并成功废除了不平等条约的领事裁判权。 交换条件是,当外国人是被告时,采用外国人做裁判官,所以井上被政府批评损害了国家主 权。 另外,井上为了实现修改不平等条约,实行极端欧化主义政策,国内批评的声音逐渐强,他 只好停止交涉,并辞去外相。
大隈重信外务大臣的修改交涉
• • • • 因自由党的支持,得以抑制国内的反对派的活动。 1894年,领事裁判权的废除与关税率的提高等,成功签署了平等的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英 国是条约修改交涉最困难的一个国家,也取得了成功。主要是因为,对于有进入东亚意图的 俄国,保持高度警戒的911年关税决定权的回复达成。
朝鲜统治
• • 在京城(汉城)设立朝鲜总督府作为统治机构,任命寺内正毅陆军大臣为第一总督。 朝鲜总督最初限由现役军人担任,警察干部也由日本的宪兵兼任。 为了征收土地税,总督府在朝鲜全域展开土地调查事业。同时,以所有权不明为由, 没收大片农地与山林,拍卖给东洋拓殖会社以及日本地主。
对中国东北政策
• • 日俄战争后,日本正式侵占东北。1906年,在旅顺设置统治关东州(包含旅顺、大连 以及辽东半岛南端的租借地)的关东都督府,在大连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对于辛亥革命日本采取不干涉的立场,主要是顾及到列国的意向与国内财政
地租改正
• 地租改正条例(1873年):政府承认土地所有权,发行《地券》 • 土地拥有者需要交纳土地价格3%的《地租》 • 结果是农民为了要求减轻负担,各地发起反对运动。政府降为2.5%。
四民平等
• 公家(朝臣)、藩主:华族,旧幕臣、藩士:士族,《农工商》:平民 • 废除贱民制度 • 户籍整编(以户为单位建立的人口册籍) •
大阪生まれ。外交官、政治家。帝国大学卒業。 明治29年(1896)外務省に入る。大正4年 (1915)外務次官、8年(1919)駐米大使、 10年(1921)ワシントン会議の全権委員とな る。13年(1924)加藤内閣の外相。以後、若 槻内閣、浜口内閣でも外相を務め、国際協 調・中国内政不干渉の幣原外交を展開した。 15年(1926)貴族院議員。第2次大戦後、昭和 20年(1945)10月に首相に就任し、天皇制維 持、新憲法草案作成などをめぐりGHQとの交 渉に当たる。辞任後進歩党総裁。22年(1947) 衆議院議員、24年(1949)衆議院議長となる。
加藤高明 かとう たかあき 万延元年1月3日~大正15年1月28日 (1860~1926)
愛知生まれ。外交官、政治家。父は名古屋藩 士。東京大学法学部を首席で卒業し、三菱に 入社。明治19年(1886)岩崎弥太郎の長女と結婚。 官界に転じ、大蔵省銀行局長、駐英公使などを つとめる。33年(1900)第4次伊藤内閣外相とな る。35年(1902)衆議院議員に当選。東京日日新 聞社長、第1次西園寺内閣外相、駐英大使、第 3次桂、第2次大隈各内閣の外相を歴任。大正4 年(1915)貴族院議員に勅選。翌年に憲政会総裁 となる。13年(1924)護憲三派内閣の首相に就 任。翌年普通選挙法、治安維持法、日ソ基本条 約を成立させ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