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腕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意义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

本 院 自 20 0 8年 1 至 2 1 年 8月对 9 临 0月 00 6例
床体征明显或有可疑骨折 ,但经 C R检查阴性 的急 性 外伤患者行 1 6层 C T检查 , 检查 时间为伤后 17 , d
收 稿 日期 :0 10 — 0 修 回 日期 :0 1 0 — 1 2 1- 4 2 ; 2 1 — 7 1
折5 例, 中, 6 其 眼眶内壁 骨折 6 , 例 下颌骨颏部 3 , 例 枕骨 2 , 例 肩胛骨 2 , 例 腕骨 5 , 例 肋骨 7 , 例 胸椎横突 3 , 例 骨盆 9 , 骨颈 4 例 股
【 关键词 】 隐匿性骨折 ; 体层摄 影术 , x线计算机 ; 后处理重建 【 中图分类号 】 84 2R 8 【 R 1. ; 63 文献标识码 】 【 4 A 文章编号 】096 1(0 10— 330 10— 872 1)5 00—3
Ap id v le o 6 l e s ia ple au f1 -si pr lCT t o t r e si e hn q e o ig sn he o c l r cur sDu n  ̄a a g c wih p sp o e sng tc i u sf r da no ig t c utfa t e a nh n ,XiDe a , y n
伤 1 , 架伤 9例 , 伤 2例 。 0例 打 砸
12 . 扫 描 方 法
使用 T S B q io 6层螺 旋 c O HIAA uln1 i T仪 , 描 扫 参 数 10k 10 20m 层 厚 2 5mm, 据 部 位 2 V,0 ~ 0 A, ~ 根
不同采用层厚 0 1 m重建 ,重建 图像传输至工作 . 5m 站, 骨算法重建 , 通过多平面重建( P ) M R 调整骨窗从 轴位 和冠 状 面 、 状面 、 意斜 面 ( R) 矢 任 MP 观察外 伤 部 位骨质是否连续。容积再现技术( R ) V T 及表面遮盖 显示(S 通过调整 阈值显示骨骼整体观。 SD)
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东海县人民医院骨科鲍宜周隐匿性骨折是指外伤后用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或者难以及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或者用其他影像学方法才能发现的骨折,由于骨小梁的微小断裂有时并不明显,断裂的骨小梁相互坎插重叠,加之周围韧带,软骨组织层次复杂,影像重叠等影响,平片往往难以发现清晰的骨折线,而出现假阴性。
随着多层次螺旋CT、MRI及放射性核素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骨与关节系统的广泛应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
隐匿性骨折也叫做不完全骨折、骨挫伤,隐匿性骨折属假阴性现象,可按照发病机制并结合临床的治疗将其分为:(1)衰竭性骨折:指在正常重复应力刺激下或很轻微反复外力作用于矿物质含量减少或弹性抵抗力下降即骨内源性强度减弱(可逆性)的骨骼而导致的应力骨折,多见于有骨质疏松的老人。
(2)疲劳性骨折:是正常骨受到反复多次轻微超负荷力量而导致的应力骨折,多见于入伍集训的新兵、进行频繁的强化训练的运动员、舞蹈演员等;(3)隐性骨内骨折:是隐匿性创伤性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为骨外伤后,骨小梁微骨折及其导致的骨髓充血水肿,可伴有出血但无明显皮质骨折,也称骨挫伤,多见于膝关节周围,也可见于脊椎;(4)隐性创伤骨折:是一次性暴力作用于骨骼引起,这类骨折呈阴性结果主要是创伤引起的骨折线细微,累及骨皮质但不足以引起骨折移位,骨形态保持完整,发生在结构复杂部位时容易受到其他结构的掩盖,常位于骨质疏松部位,也可以见于正常骨质,由于骨质疏松存在,单次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骨折,最常见于骨质疏松的髋关节,多为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
对于应力较集中部位的隐匿性创伤性骨折如股骨颈骨隐匿性骨折多需要手术治疗,而隐匿性骨内骨折则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即可达到良好效果。
一旦发生隐匿性骨折会使患者骨髓内小血管受到损伤,继而造成骨髓内的水肿和出血症状,并会时常合并半月板或韧带的损伤。
若隐匿性骨折患者无法得到有效和及时的治疗,会引起进一步的退行性骨病,给患者的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比分析DR与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

对比分析D R 与多层螺旋C T 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唐艳军作者单位:455000河南安阳,安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ʌ摘要ɔ目的探讨D R 与多层螺旋C T 在隐匿性骨折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 2017年9月期间本院所收治隐匿性骨折患者72例,在其入院后分别对其进行D R 检查和多层螺旋C T 检查,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 T 对于72例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 R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于隐匿性骨折而言,采用多层螺旋C T 可实现多角度㊁多平面观察,有利于克服解剖结构复杂和组织重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提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ʌ关键词ɔ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 T ;D R ʌ中图分类号ɔR 969.4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534-02㊀㊀隐匿性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类型,受到复杂解剖结构和重叠投影的影响,常规X 线检查常无法有效检出此类骨折,对早期治疗造成不良影响[1].为进一步提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多层螺旋C T 和X 线D R 平片对此类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2].本次研究以近年来本院所收治隐匿性骨折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 T 与D R 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5年10月 2017年9月期间本院所收治隐匿性骨折患者72例,均存在明确外伤史,且入院时患者均表现为局部疼痛㊁肿胀或功能障碍.40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分布为19~57岁,平均为41.5ʃ7.3岁,病程平均为2.5ʃ0.4d.其中包括13例肋骨骨折,8例腰椎骨折,12例颈椎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4例胸骨骨折,14例腕骨骨折.1.2㊀检查方法㊀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①D R 扫描:本次研究使用S i e m e n sF X-P L U s 数字化X 线机进行受检部位正侧位投照,部分可加斜位投照.②多层螺旋C T 扫描:选用S i e m e n s S OMA T OM D e f i n i t i o n 双源C T 扫描仪,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轴位容积扫描,层厚设定为3mm ,重建层厚取1.5mm ,重建间隔是设定为1.0mm ,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并在工作站中进行容积重建.本次研究中,D R 与多层螺旋C T 影像均由本院影像科两名经验丰富医师进行独立阅片,以共同意见作为最终诊断结果.1.3㊀统计学方法㊀本次研究采用S P S S 18.0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 <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72例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结果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多层螺旋C T 对于72例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 R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其中,5例胸骨骨折和5例腰椎骨折患者在D R 影像中受到脏器重叠的影响造成漏诊;2例颈椎骨折和3例腰椎骨折患者在D R 检查中未发现明显骨折征象,在C T 影像中可见明显的狭窄和椎管形状;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受到骨折线相嵌影响导致漏诊,在C T 影像中可见骨折具体部位和程度,并可对骨折分离程度和塌陷程度进行评估.表1㊀72例隐匿性骨折患者D R 与多层螺旋C T诊断阳性例数对比结果骨折部位例数多层螺旋C TD R X 2值P 值腕骨骨折141411--胸骨骨折14149--胫骨平台骨折11109--颈椎骨折121210---腰椎骨折885---肋骨骨折13138--合计72715220.1250.0003㊀讨论隐匿性骨折又被称为细微骨折,此类骨折程度多较轻,且骨折范围相对局限,因此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引起治疗延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常规X 线平片在骨折诊断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于隐匿性骨折而言,由于重叠投影较为严重,且受到解剖结构复杂的影响,采用X 线平片检查往往无法对骨折部位和骨折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对临床治疗造成不利影响[3].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X 线D R 平片逐渐应用于骨折诊断中.相关资料显示,同常规X 线平片相比,D R 分辨率更高,且实时成像,可对骨折部位进行整体观察,通过后期处理可获取更为清晰的影像[4].曾辉[5]等研究指出,采用D R 诊断常规骨折,可对骨折脱位㊁移位㊁成角进行清晰观察.但对于隐匿性骨折而言,大量报道均指出,D R 对于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㊁软组织过厚情况其成像效果较为不佳.同D R 相比,多层螺旋C T 扫描速度快,且可实现多角度观察,通过丰富的后处理技术可有效对隐匿性骨折细节进行观察.既往报道指出,隐匿性骨折多见于胫骨㊁脊柱㊁腕骨㊁鼻骨等部位,通过多层螺旋C T 实现多角度㊁多平面成像,有利于临床对患者骨折部位㊁骨折程度做出准确判断[6].本次研究显示,多层螺旋C T 对72例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 R (P <0.05),同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表明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 T 较D R 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多层螺旋C T 在隐匿性骨折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为进一步控制治疗成本,对于骨折患者在详细询问外伤史的基础上仍建议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X 线平片检查,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D R 与多层螺旋C T 均是有效的骨折诊断方法,但对于隐匿性骨折而言,采用多层螺旋C T 可实现多角度㊁多平面观察,有利于克服解剖结构复杂和组织重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提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参考文献[1]㊀张红军,常树勋,张向锋.64层螺旋C T 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2):145-147.[2]㊀任庆国,南晓敏,张海英等.肋骨隐匿性骨折骨痂形成时间的C T 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10):1640-1642.[3]㊀路洋.多层螺旋C T 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综述,2015,21(2):379-380.[4]㊀骆玉辉,滕录霞,陈美容等.多层螺旋C T 与M R I 联合应用在不同类型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效能[J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7):4-7.[5]㊀曾辉.92例隐匿性骨折的螺旋C T 诊断分析[J ].影像技术,2017,29(6):33-34.[6]㊀金志文.64层螺旋C T 与M R I 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7,24(2):60-63.435。
多排螺旋CT在腕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临床应用论文

多排螺旋CT在腕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86-01【摘要】目的探讨ct、x线对腕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对x线摄片有怀疑、临床体征明显或随访仍有怀疑、或软组织肿胀明显的病例做ct,共检出骨折30例。
结果? 所选病例外伤x线平片均未显示明显骨折线,行ct检查并做ct三维重建,均清楚显示骨折线。
结论? 腕关节创伤性病变影像诊断中,应用三维ct 重建技术,对x线平片不易发现或临床体征、症状不能除外的骨折,是有效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腕关节骨折 ct x线在腕骨外伤中,x线摄片常常是临床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腕关节由多个不规则骨组成,结构复杂,x线平片相互重叠等因素,有些骨折无法显示,造成漏诊,导致骨无菌坏死等后遗症,随着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在临床的应用,特别是多角度重建技术在骨骼系统的使用,对于x线平片不易显示的骨折、脱位更易于诊断。
本资料搜集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共30例腕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有明确外伤史,腕关节疼痛较剧烈伴功能障碍,其中男24例,女6例,右侧27例、左侧3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岁.影像学检查伤后当天行x线检查,机型为美国ge公司dr6000,拍摄体位为正、斜位,部分加蝶状位。
伤后1—5天内行ct扫描,采用西门子spinit螺旋ct机行容积扫描,层厚1.5-2mm,层距1-2mm,骨算法重建成像。
2 结果x线平片检查结果:阴性7例,可疑骨折23例.ct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共发现30例腕骨骨折,其中,3例有2处骨折,其中舟骨14例、三角骨8例、月骨4例、头状骨3例、豆骨和大多角骨及钩骨、小多角骨各1例。
3 讨论腕关节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复合关节,是人体较易受损的部位,腕骨骨折多数为舟骨骨折和大多角骨,其中以舟骨最多见,约占腕骨骨折的51%一9o%[1-2].在大多数情况下x线足以完成对腕骨骨折的确定诊断。
CT定点水平位扫描对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意义

CT定点水平位扫描对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的意义【摘要】目的:骨与肋软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性损伤,为满足临床早期治疗和及时的司法鉴定需要,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肋骨骨折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平片。
x线胸片上大都能够显示肋骨骨折,但是肋软骨骨折、“柳枝骨折”、骨折无错位或肋骨中段骨折等在x线胸片难以发现,易漏、误诊。
螺旋ct的定位水平扫描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检查手段。
ct轴位扫描,具有不受部位厚薄、组织重叠、体位及投照条件的限制等优点,可以显示一些平片漏诊的骨折病例。
但是由于受扫描层厚、层距、切面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常有漏诊发生。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0例计46根隐匿性肋骨骨折,经胸部正斜位平片、胸部ct轴位扫描,拟诊为骨折可能,行肋骨定点水平位ct平扫。
比较其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旨在降低漏诊率以达到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准确而可靠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肋骨骨折;螺旋ct;水平位扫描;诊断【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2-02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40例计46根肋骨骨折,膈上肋骨骨折为29根占63%;膈下肋骨骨折17根占37%;前肋骨折14根诊占30%;后肋骨折11根占24%;腋中线肋弓处骨折21根,占46%。
1.2 方法胸部ct轴位扫描与肋骨水平位ct扫描,均采用美国ge公司ct/e机。
病变部位选择层厚3~5mm,间隔3~5mm,骨重建120ma,120kv 患者仰卧位胸部轴位ct扫描,将扫描架垂直人体轴线。
肋骨水平位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过头(肩部或上肢骨折者可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于压痛点置硬币或回形针等小块金属(定位扫描后取走),头先进,拉胸部侧定位片,在侧定位片上将扫描架向足侧倾斜25°定位。
2 结果40例患者,总计46根肋骨骨折。
其中膈上肋骨骨折29根(29/46)胸部横断ct扫描明确诊断22根(22/29),诊断符合率为75.9%,漏诊7根(7/29)误诊率为24.1%。
16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

晰显示骨折线 。 骶尾骨 : 骨盆 中轴部 , 部位深 , 位置偏
图 1腕 骨 骨 折
2 例 患 者 X线 平 片 均 未 见 明显 骨 折 8
线 , 同样 的病例经 1 而 6层螺 旋 C T检查显 示2 6例存在 隐性 骨折 , 中胫骨 平 台骨 其 折5 , 例 颈椎椎 体骨折 7例 , 骨大结 节 肱
骨 折 3例 , 骨 骨 折 5例 , 骨 骨 折 3例 , 骶 腕
折 的 主要 方 法 , 由于 骨骼 的 密度 明显 高 于
周 围的血管及软组织 , 形成 了较好 的天然
对 比。
重建在肩关 节骨折 的显示 具有 独特优
势 : 描 时 间短 , 扫 成像 速 度 快 , 大 减 少 了 大 患 者 的痛 苦 , 其 适 用 于 不 能 合 作 的危 重 尤
患者 2 8例 , 1 , l ,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 0~
显示椎体 的形态 , 对压缩性骨折能够清 晰
的显示 。但对于 外伤有 临床症 状 的裂 隙 骨折无法 显示 ( 2 。1 图 ) 6层 螺旋 C T通 过重建技术 , 不但能够清 晰显示椎体 的受 损伤程度 , 还能够显示椎 管内的异 常。
关 键 词 隐 匿性 骨 折 1 6层 螺 旋 C T
诊 断
性创伤骨折 、 隐性骨 内骨折 。影像学检查
方 法 包 括 C M I 核 素 骨 显 像 均 有 助 T、 R 和
通 过 MP V 多 平 面重 建 , 补 r平 片 R、 R 弥
的不足。
di 1. 9 9j i n 10 —64 . 0 2 o:0 3 6/. s . 0 7 s 1x 2 1
肱 骨 大 结 节 骨 折 : 者一 般 有 明确 的 患
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

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摘要] 目的:探讨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月-2016年12月骨关节、脊椎外伤经行常规X线检查及MRI扫描的86例患者。
结果:86例在X线片上无明显异常,MRI见T1WI见低信号,T2WI及IRT2WI均见斑片状,地图状高信号,在IRT2WI上明显高信号。
结论: MRI检查隐匿性骨折具有特征性,可早期发现,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MRI是检查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关节词] 骨折;隐匿性;磁共振成像MRI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underlying fractureThe diagnosticvalueof MRI and MRCP in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678100)(YUAN Zhong-wu)[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occult fractur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o review the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1 - December 2016 joint, spinal cord injury by conventional X-ray and MRI scans in 86 patients. Results86 cases, no obvious abnormality in X-ray, MRI see T1WI low signal,T2WI and IRT2WI are patchy, map shape, high signal on the IRT2WI obviously high signal. Conclusion MRI occult frac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 can be found early,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MRI is the preferred check hidden fracture method.[Key words] Joint fracture; Occul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隐匿性骨折X线及CT多无阳性发现,易被临床医生忽视。
隐匿性腕舟骨骨折的X线及CT诊断价值探讨

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一般>10mm,而良性病变引起淋巴结肿大一般不超过10mm。
3.2 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绝大多数直径>3c m的结节是恶性的,恶性结节的特点是有空泡征、分叶征,边缘毛糙,偏心空洞及淋巴结肿大,增强后CT值>20Hu,且立即上升,2m in 内出现峰值。
良性结节的特点是边缘光滑,或有浅分叶,均匀致密的钙化,薄壁空洞,增强后CT值<20Hu,上升缓慢,无峰值出现或出现较迟。
分叶征是肺癌的基本征象,在此基础上出现其他征象则意义较大。
然而肺癌的绝大多数征象不是特异的,因而在CT诊断中不能仅凭一种征象作为依据,要注意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缘及邻近改变等进行综合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在CT检查未能有肺癌的证据者,应短期定期复查,多数肺癌在1个月~3个月内体积增大,根据CT诊断为良性病变的患者如不手术。
必须密切观察2年以上,必要时可经皮穿刺活检,此种方法安全,对于<2cm的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高达93.0%~96.0%,是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1] 彭光明,蔡祖龙,高元桂.直径<3c m的肺癌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218.(收稿日期:2007211216)隐匿性腕舟骨骨折的X线及CT诊断价值探讨王 洋,王洪斌,李 晨,范力军(沈阳市和平区惠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02)[摘 要]目的:探讨隐匿性腕舟骨骨折的X线及CT诊断价值。
方法:对51例腕舟骨骨折的X线及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例通过常规X线正侧位平片确诊,占15.69%;有15例通过腕周骨外展位检查确诊,占29.41%;有39例通过CT薄层螺扫而确诊,占76.47%。
结论:平片外展位配合CT薄层螺旋扫描,可明显提高舟状骨骨折的确诊率,是一套有效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隐匿性腕舟骨骨折;X线;CT[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0520576202To D iscu ss the D i a gnost ic Va lue of X2ra y and C T i n D orm an t Sca phoid Fra ctur eWANG Yang,WANG Hong2bin,L I Chen,F AN Li2jun(Hui m in Hospita l in Heping D istrict,Shenyang,L i a oning110002,China) Key wor d s:Dormant scaphoid fracture;X2ray;CT 腕舟骨因体积较小、形态细长且不规则,并与其他腕骨紧密毗邻,临床上骨折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