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骨折的医学影像诊断-最新资料

合集下载

骨折的X线诊断

骨折的X线诊断

骨折的X线诊断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要的,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拍摄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须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光片。

仔细阅读x光片后应辨明以下几点:
(1)骨折是损伤性或病理性。

(2)骨折是否移位,如何移位。

(3)骨折对位对线是否满意,是否需要整复。

(4)骨折是新鲜的还是陈旧的。

(5)有否临近关节或骨损伤。

外伤骨折的医学影像诊断

外伤骨折的医学影像诊断

外伤骨折的医学影像诊断【摘要】在常规检查方法中,以X平片检查方法为主,但是X平片检查中隐性骨折很难发现、容易漏诊,最后要确诊就得以CT、MRI加以补充,这样就可以早期给患者明确诊断。

【关键词】粉碎;重叠;水肿小议外伤骨折的医学影像诊断目前平片、CT、磁共振成像(MRI)和骨扫描为诊断骨骼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互相补充[1]。

平片的缺点是软组织对比差,只能根据间接征象推测,另外就是结构重叠问题,对头颅、脊柱、骨盆等病变显示不如CT。

对微小骨折或损伤,对骨髓内的隐匿性骨折和生长性骨折,X 线和CT 检查很难发现,而MRI 能早期发现,且对X 线平片未能检出的没有移位或成角的骨折特别有用。

外伤患者作医学影像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有无骨折,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如果骨折漏诊,那可能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后果,也可能使外伤患者的纠纷更加复杂化。

X 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 线拍片检查,必要时复查或进一步做CT 和MRI 检查,可有效防止骨折的漏诊。

随机抽取100 份外伤患者的X 线片,并调阅其CT 和MRI 片,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及2010 年100 份外伤患者的X 线片及CT 和MRI 片,年龄3~81 岁,大部分为中青年患者。

交通事故外伤患者较多,还有一部分因打架其他原因所致的外伤。

1.2 主要临床症状:全部患者都有明确的外伤史,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压痛、肿胀、淤斑、畸形、功能障碍、肢体异常活动和骨折断端的摩擦音,少数患者呈现休克。

1.3 影像表现:100 份外伤患者的X 线片,大部分骨关节正常,存在骨折漏诊的X 线片都有各种各样明显或不明显的X线征提示骨折确实或可能存在。

对骨皮质皱折、成角、凹陷、裂痕,松质骨骨小梁中断、扭曲或嵌插及儿童骨骺分离时骨骺的明显或不明显移位,干骺端少许骨折片及头颅、躯干及四肢长骨骨端相对不规则且重叠多的部位的X 线片,片质欠佳,中心线不是对准骨折部位时,骨折X 线征均不明显或未能显示,而CT 和MRI 片对上述骨折征较敏感,特别是MRI片能发现隐性骨折。

外科学—骨科—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外科学—骨科—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1、骨折的临床表现:分为全身表现和局部表现(1)全身表现包括休克和发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骨折的患者都会表现出全身的表现,只是在严重的骨折和多发骨折的时候,患者有可能会表现出休克和发热。

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出血,骨折特别是骨盆和股骨的部位骨折以后出血量是很大的。

如果是这些特殊部位的骨折,或者是多发骨折导致患者失血比较多就会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不是所有的骨折患者都会出现发热,如果患者出血比较多,出现了血肿,在血肿吸收的时候会出现吸收热,但是一般体温不超过38℃。

1)骨折的局部表现:分为一般表现和特有体征。

a、一般的表现包括疼痛:骨折的时候,骨折断端刺激神经会导致疼痛;肿胀:因为骨折部位的出血以及骨折刺激周围的软组织或者周围软组织损伤导致水肿后引起的肿胀;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疼痛导致的主动或者被动活动受限或者功能障碍。

b、特有的体征包括: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特有体征指:三个特有体征当中,查体的时候,发现任何一个体征,就可以诊断为骨折啊。

畸形:指骨折在外形上发生了改变;异常活动啊:指在骨折以后不应该出现活动的部位出现了不正常的活动;骨擦感:指在查体的时候,我们握住骨折的近端和远端,移动骨折断段的时候会出现骨头的摩擦,摩擦的感觉叫做骨擦音或骨擦感。

2、骨折的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是骨折以后首先也是常规进行的检查,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移位的情况、是不是粉碎骨折来指导治疗。

通常对颈椎骨这样的长管状骨拍摄正侧位,但对一些特殊的部部位,比如手和足部,因为手和足部在拍摄正位的时候会拍摄的比较清楚,如果拍摄侧位很多骨头会有重叠,看不清楚,所以手和足部拍摄正斜位,骨盆还有闭孔位、髂骨异位等特殊体位。

(2)CT检查:早期的骨折还有不典型的骨折,解剖比较复杂的部位,如果采用X线检查就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可以利用CT来检查,CT具有分辨率高,没有重叠,而且可以进行图像的处理,CT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获得整体、详细信息。

骨折的影像诊断ppt课件.pptx

骨折的影像诊断ppt课件.pptx
角骨折等 根据骨折整复后情况: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 特殊类型骨折:儿童青枝骨折、骺板骨折等
病理性骨折
右侧股骨头骨转 移合并骨折
压缩性骨折
创伤性胫骨骨折
青枝骨折:骨形 态异常
直接征象
影像表现
间接征象
影像表现
直接征象 骨皮质断裂 骨小梁不连续 透亮线或密度增高线 骨形态异常 骨皮质翘起
影像表现
间接征象 软组织肿胀 关节积液、液-脂平面、液-脂-气平面、出血等 骨外膜、骨内膜反应等
合并症和后遗症
骨折愈合或不愈合 畸形愈合 创伤性骨关节病 骨关节感染
骨质疏松 股缺血坏死 骨化性肌炎 神经血管损伤
骨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外伤史和X线平片可诊断绝大部分骨折 注意鉴别籽骨、骨骺和先天变异 X线平片不能显示或难以确定时行CT或MRI
影像诊断方法
平片 (CR、DR):最简便有效而且常用的检查 方法
MSCT:克服平片重叠、复杂骨结构、三维重组 MRI:隐匿骨折和骨挫伤,显示软组织及脊髓损

骨折的分类
根据作用力的方式和骨本身的情况:创伤性骨折、疲劳骨 折、病理性骨折等
根据骨折的部位:股骨头骨折、胫骨骨折、跖骨骨折等 根据骨折的形态:横行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成
学习内容
骨折的定义、临床及病理 骨折的影像检查方法 骨折的分类、影像的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小梁和 (或)骨皮质的断裂
骨缝增宽及骨骺与骨分离也属于骨折
临床及病理
病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临床表现:局部红肿胀痛、肢体缩短、变
形、固定体位、骨擦音、骨擦感等 骨折愈合:纤维骨痂、骨性骨痂
检查

骨折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骨折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骨折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法X线检查法是目前骨折诊断的首选方法,它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骨折后疼痛、肿胀等症状明显,X线检查可以快速准确的诊断骨折部位、类型、程度、方向、位移等情况。

X线检查一般包括正、侧位两个方向。

正位图能清晰显现骨的形态、连续性和关节的解剖结构;侧位图则能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的位置、程度和方向。

在检查前,应告知患者脱掉所患部位的衣物、饰品等,并保持相应姿势,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二、CT检查法CT检查法又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优点为清晰度高、分辨率高、检查深度大、立体感强等,特别适用于骨折精细解剖结构的检测和复杂骨折的确定。

CT检查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进行,在检查前需要向患者介绍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同时应了解患者的相应病史和身体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采用对比剂增强CT等检查方式。

三、MRI检查法MRI检查法是通过检测骨骼周围的软组织构造来辅助判断骨折的类型、程度和复杂程度,尤其适用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MRI检查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不仅需要考虑检查过程的时间和精度,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磁场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的安全要求等。

四、DSA检查法DSA全称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数据传输技术来显示患者血管内腔结构,适用于血管折断、修复和狭窄等情况的检查。

DSA检查需要对患者进行防止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同时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禁止用药等情况,并与医师和技术人员沟通好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五、骨密度检查法骨密度检查法是通过特殊设备检测骨骼组织的X射线吸收量来判断患者骨量储备是否充足、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

骨密度检查需要注意方法和时机,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六、PET-CT检查法PET-CT检查法是通过结合PET和CT两种技术来检测骨折部位的代谢情况,尤其适用于对骨折愈合的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价。

PET-CT检查需要事先注射放射性药物,同时需要考虑放射性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安全性问题。

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其临床表现包括外伤、疼痛和畸形。

针对骨折的影像学检查,通常主要包括X射线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等。

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骨折检查方法。

它通过放射线来发现骨折,并显示骨折的大小、位置和形状。

X射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出骨折的严重度,或者发现早期的不规则的骨折坏死,也可以帮助指导术后的骨折复位。

X射线检查可以在病人住院或门诊时完成,结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

另一种检查骨折的方法是核磁共振(MRI)检查。

这种检查可以看到骨骼软组织和神经组织损伤的细节。

MRI能够用于检查脊柱骨折,多发性脊柱损伤,以及检查各种严重的关节损伤。

同时,MRI也可以识别出在复位之前未发现的裂缝和骨折。

不过,这种检查往往比X射线检查要贵,而且检查结果也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得到。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也是骨折检查的常见方法。

它可以清楚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及骨周围的软组织是否受到损伤。

同时,CT也可以帮助识别出复位术之前没有发现的骨折。

CT检查可以精确地测量骨折的大小,以便医生对骨折进行复位之前,对骨折做出有效的判断。

因此,X射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等都是检查骨折的常见方法,根据不同病情,应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诊断骨折,以及为进一步的复位、手术做准备,才能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折影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骨折影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骨折影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X射线X射线是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之一,在骨折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X射线检查可以对骨折做出初步的判断和大体定位,常用的检查部位包括四肢骨骼、脊柱、骨盆等。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医护人员需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1. X射线片的拍摄方向:X射线片的拍摄方向对于骨折的显示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包括正位片、侧位片、斜位片等,不同的拍摄方向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2. 骨折的表现形式:在X射线片上,骨折可表现为骨质的断裂、位移、变形、骨间隙等。

医护人员需要通过分析X射线片上的骨折表现,来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3. 判断骨折的准确性: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医护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剖学知识和骨折的特征,以确保对骨折的判断是准确的。

同时,在X射线片上可能存在一些伪影或者干扰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排除这些因素,以避免误诊。

4. 骨折的分类和描述:在X射线片上发现骨折时,医护人员需要对骨折进行分类和描述,包括骨折的部位、类型(闭合、开放)、方向、断裂程度等,以便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二、CT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断层扫描技术,能够在更细致的层面上显示骨折的情况。

在骨折的诊断中,CT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显示复杂的骨折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关节面骨折等,X射线可能无法全面显示骨折的情况,而CT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帮助医护人员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2. 三维重建:CT技术可以对骨折部位进行三维重建,从不同角度展示骨折的情况,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骨折的解剖结构和定位情况。

3. 判断骨折的累及范围:CT技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判断骨折的累及范围,包括骨折的大小、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等,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具有重要意义。

4. 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在骨折治疗的过程中,CT可以用于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促进骨折的有效愈合。

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骨折的影像学检查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分析骨折的类型、程度以及周围组织的受损情况。

在临床上,常用的骨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摄影、CT扫描和MRI检查。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检查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

首先,X线摄影是最基础、常用的骨折影像学检查。

它利用了X射线的穿透性,通过对患者身体特定区域进行X射线照射,再将经过身体组织吸收或散射的X射线形成的影像传输到摄像机上进行成像。

X线摄影能够清晰显示骨骼的形态、骨折的位置和程度,有助于医生准确确定骨折类型。

此外,X线摄影操作简便、费用较低,适用于骨折的初步筛查和日常随访。

然而,X线摄影的局限性在于无法观察到软组织和骨折的微细结构,对特殊类型的骨折(如螺旋骨折)显示效果较差。

其次,CT扫描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通过利用X射线的旋转扫描原理,结合计算机重建技术,获得包括骨骼和软组织的大量层面数据,可以提供更精确、全面的影像信息。

CT扫描在评估复杂骨折的情况下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复杂骨折的判断、手术规划和预后评估方面。

此外,CT扫描还可以用于评估骨折周围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是否受损。

然而,CT扫描辐射剂量较高,对患者有一定的辐射风险,且费用较高,不适用于日常随访。

最后,MRI检查利用了磁共振原理,可以清晰显示软组织的结构,对于评估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非常有价值。

MRI检查无辐射,安全可靠,适用于对特定部位的骨折进行详尽的评估和观察。

此外,MRI还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来提高对骨折周围血供和炎症反应的检测能力。

然而,MRI检查时间较长,对于不能长时间保持静止的患者操作困难,而且费用较高,不适用于常规筛查和日常随访。

综上所述,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摄影、CT扫描和MRI检查。

X线摄影是最基础、常用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初步筛查和日常随访。

CT扫描是评估复杂骨折的首选方法,提供更全面、精确的影像信息。

而MRI检查在评估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骨折的医学影像诊断
小议外伤骨折的医学影像诊断
目前平片、CT磁共振成像(MR)和骨扫描为诊断骨骼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互相补充[1] 。

平片的缺点是软组织对比差,只能根据间接征象推测, 另外就是结构
重叠问题,对头颅、脊柱、骨盆等病变显示不如CT。

对微小骨折
或损伤,对骨髓内的隐匿性骨折和生长性骨折,X 线和CT 检查很难发现,而MRI能早期发现,且对X线平片未能检出的没有移位或成角的骨折特别有用。

外伤患者作医学影像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有无骨折,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如果骨折漏诊,那可能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后果,也可能使外伤患者的纠纷更加复
杂化。

X 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凡疑为骨折
者应常规进行X 线拍片检查,必要时复查或进做CT 和MRI 检查,可有效防止骨折的漏诊。

随机抽取100 份外伤患者的X 线片,并调阅其CT 和MRI 片,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及2010 年100 份外伤患者的X 线片及CT 和MRI 片,年龄3~81 岁,大部分为中青年患者。

交通事故外伤患者较多,还有一部分因打架其他原因所致的外伤。

1.2 主要临床症状:全部患者都有明确的外伤史,不同程度
的局部疼痛、压痛、肿胀、淤斑、畸形、功能障碍、肢体异常活动和骨折断端的摩擦音,少数患者呈现休克。

1.3 影像表现:100 份外伤患者的X 线片,大部分骨关节正常,存在骨折漏诊的X 线片都有各种各样明显或不明显的X
线征提示骨折确实或可能存在。

对骨皮质皱折、成角、凹陷、裂痕,松质骨
骨小梁中断、扭曲或嵌插及儿童骨骺分离时骨骺的明显或不明显移位,干骺端少许骨折片及头颅、躯干及四肢长骨骨
中心线不
端相对不规则且重叠多的部位的X 线片,片质欠佳,是对准
骨折部位时,骨折X 线征均不明显或未能显示,而CT 和
MRI 片对上述骨折征较敏感,特别是MRI 片能发现隐性骨折。

2结果
100 份X 线片中最后确诊存在骨折的有45 份。

其中第1 次平片确诊有骨折的40 份,复查X 线片确诊有骨折的10 份,经过CT 进一步检查确诊有骨折的2 份,最后经MRI 检查确诊有骨折的1 份。

1 份X 线片提示存在极可疑骨折的患者既无X 线片复查片,也无CT 及MRI 进一步检查,未能得到进一步证实。

外伤骨折患者X 线首次平片漏诊率高,特别是头颅、躯干及四肢长骨骨端相对不规则且重叠多的部位。

3讨论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的折裂或粉碎。

翻阅2008 年及2010 年100 份外伤患者的X 线片发现头颅、躯干及四肢长骨骨端相对不规则且重叠多的部位的骨折容易漏诊,且以片质不
佳,骨折线不明显的骨折漏诊多,进一步复查或作CT 及MRI 检查,可有效防止骨折的漏诊。

笔者认为X 线首次平片骨折漏诊主要是骨折线在平片上有时难以发现,特别是投影体位不适时。

加之,主观上又不耐心全面细致地观察整张X 线片,骨折就容易遗漏。

平片的分辨力最高,但组织对比度差,它的主要缺点是很难区分软组织。

另外平片是平面投影,所成的影像是在视野内所有结构的重迭像,对头颅、脊柱、骨盆部位显示重叠[1] 。

这些部位形成的X 线解剖就相对较复杂,有些投照时不靠片的骨骼影像容易失真。

如无明显移位,片质不是很好或体位对骨折线的暴露又不是很适合时,就容易造成这些部位观察不佳,骨折线也难以发现,骨折就容易漏诊。

上述复查X 线片确诊骨折的有5
份,就说明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而CT 为横断面扫描,解决了结构重叠问题,对于头颅、脊柱、骨盆、胸部及四肢大关节的损伤,CT能发现X线平
片难以显示的骨折线、骨碎片和软组织出血、水肿[1] 。

上述100 份X 线片经CT 确诊有骨折2 份。

其中
1 份为胸部左第7 肋骨折,无移位;1 份为右膝胫骨髁间隆突小块骨折,平片未能发现(因临床申请投照部位为右小腿中上段,投照时X 线中心线肯定不是对准右膝),因右膝肿胀明显才进
步做CT 检查;1 份为第2 腰椎左侧椎断裂,平片未能显示,进一步做CT 检查才确诊。

隐性骨折,亦称骨挫伤, 为骨小梁微骨折,骨髓内沿折线出血,X 线照片不能显示骨折线。

隐性骨折多发生于松质骨内,骨折后2~3 周X 线片或CT 扫描有时可见
骨折裂缝。

MRI 可明确骨折线,T1 加权像为低信号, T2 加权像为高信号强度[1] 。

上述1 份经MRI 检查才确诊有骨折就为隐性骨折。

从随机
抽查的2008年及2010年100 份首次X 线平片骨折漏诊分析中也可以发现,骨折X 线平片漏诊也存在阅片医生的主观方面原因。

目前由于X 线平片的简单经济,同时显示骨结构最为清晰,空间分辨率最高,平片常常是外伤患者常规首选的物理检查,且可能成为大部分外伤患者的唯一检查。

影像诊断的选择,一般四肢骨干骨折,X 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

髋、膝大关节,骨盆等创伤,应进行常规CT 检查;四肢关节创伤,X 线平片表现阴性者,如局部疼痛症状明显不能缓解,应进行MRI 检查以防止漏诊。

CT
是断层图像,解决了平片结构重叠问题,组织对比度比平片有所提高,因此CT 在头颅、脊柱、骨盆及较不规则的四肢长骨骨端等部位用处较大,对这些部位的创伤CT 可更好地显示骨折情况
[1] 。

所以外伤患者这些部位的诊断应更多行CT 或MRI 检查,以减少骨折的漏诊,还可确诊平片的疑似骨折诊断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