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徒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驻马店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1. (6分) (2016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术共同体,是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学科内部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学术集团,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它的形成与发展,往往能够将一个时代的学术推向高峰。
考察两宋时代的学术发展,两宋士人学术共同体的昌盛便不可忽视。
因宋代道学发达,或可名其为道学共同体。
道学共同体是由宋代部分持共同价值观、道德立场和学术取向的儒家形成的团体。
道学家与汉唐儒家不同。
汉唐儒家多致力于寻章摘句、解释经典,虽然在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方面贡献颇多,但在学术与思想方面颇为缺乏创造性。
而宋代道学家以继三代绝学,挽日下世风,兴仁义道德,正己心人心,开万世太平为己任,穷究天理人性,讲求修身之道。
道学家与宋代其他儒家亦有三个明显区别。
就仕途而言,道学家往往两栖于学堂与官场,存庙堂之志,而以学堂为主;游离于政治,而对政治不忘。
因此,他们与身居庙堂之儒有不同的立场与思考问题的角度。
就价值取向而言,道学家更趋向向内追求和终极追求。
他们对己追求居敬,自诚致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他们的终极追求则希望实现道德完满,以及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圣贤境界,并因这种追求而不与现实妥协。
就理论而言,道学家更趋于哲学化。
这与他们的价值取向相关联。
在向内的追求影响下,他们从事学术探索时都从诚意正心、居敬持正出发,不求闻达,潜心求索;而在终极关怀的影响下,他们都试图构建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
这也是两宋道学大家都是哲学大家的原因。
道学共同体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社会方面,“隋、唐外竞虽力,而风俗日即于奢淫,士习日趋于卑陋”,故而收拾人心,修齐治平,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共识。
制度方面,北宋自太祖起便重视文治,政治一般出于有学术涵养、有理想抱负的士大夫之手,宽松的政治制度,也为道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警惕曹操墓“有经济〞“没文化〞庞贝2013年1月13日,带队考察“曹魏高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通过12位专家联合考察,从考古学上可以初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
虽然这还不算是最后的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已经足以让围绕着曹操墓进展的争论暂时画上句号。
本应该单纯的考古发现,却逐渐开展成社会公共事件,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尤其受到各方质疑,其中原委值得当地政府深思:终究是什么,使得发现曹操墓这一原本再好不过的消息,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近些年来,文化古迹因其对于扩大所在地区的知名度,以与对于旅游收益的直接促进,而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
出于这个原因,各地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甚至没有文化资源就去“制造〞文化资源,以至于李白等文化名人的故里,为多个地区所激烈争抢,几乎演变为一场闹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之当地在开掘曹操墓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与时,而当地政府又急于流露出开发曹操墓这一旅游资源的意图,多种条件的结合,最终使得各方的怀疑声空前高涨。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再到经营文化资源,都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开展++主动权的一种表现。
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思路已经无法延续,而经营城市的思路在房价被过度推高的情况下,也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这就使得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陡然加重了分量。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要规范进展,既有利于经济的开展,也有利于文化古迹的保护,肯定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在野蛮拆迁中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3年1月6日,该故居已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这种变化源于文化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是地方政府开展经济思路上细微转变的一种表现。
在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这种不够一方面表现在对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另一方面,如此表现在开发和经营时的牵强。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明代花鸟画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
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
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也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
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自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
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山水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沈周与文征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
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硕果。
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征明,花鸟、山水兼擅。
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浇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
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
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A.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②群臣怪之③此其志不在小④越国以鄙远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素善留侯张良⑦吾得兄事之⑧项伯杀人,臣活之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⑩秦兵旦暮渡易水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行李之往B.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倚柱而笑C.①君为我呼入②窃为大王不取也D.①因击沛公于坐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4.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此亡秦之续耳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
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A.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答案】C【解析】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钩连潦倒地崩山摧群山万壑B.峥嵘谪居冲波逆折篮田生玉C.咨嗟惘然扪参历井海誓山盟D.崔嵬整顿司马青衫杜鹃啼血二、语言表达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既然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把物质的生命延续到理想的长度,那么,①,使这有限的生命历程更有意义。
人的一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朴素的真理。
的确,②,那也就很不容易了。
很多人常常哀叹人生苦短,却不知道人生的长短并不是只以寿命来衡量的。
要知道,人的生命通过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才能从有限到无限,人生的内涵也才能从简单到丰富。
所以,③,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有价值。
2.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北京北海公园的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不超过50字。
三、其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省识(shěng)崔嵬(wéi)荻花(dí)环珮(pèi)B.朔漠(shuò)惘然(mǎng)悯然(mǐn)江渚(zhǔ)C.栈道(zhàn)嗟叹(jiē)商贾(ɡǔ)钿头(diàn)D.翠幄(wò)两靥(yàn)朱拓(tuò) 蹉跎(cu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2023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美丽《诗经》《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
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
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
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
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警惕曹操墓“有经济”“没文化”庞贝2013年1月13日,带队考察“曹魏高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通过12位专家联合考察,从考古学上可以初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
虽然这还不算是最后的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已经足以让围绕着曹操墓进行的争论暂时画上句号。
本应该单纯的考古发现,却逐渐发展成社会公共事件,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尤其受到各方质疑,其中原委值得当地政府深思:究竟是什么,使得发现曹操墓这一原本再好不过的消息,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近些年来,文化古迹因其对于扩大所在地区的知名度,以及对于旅游收益的直接促进,而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
出于这个原因,各地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甚至没有文化资源就去“制造”文化资源,以至于李白等文化名人的故里,为多个地区所激烈争抢,几乎演变为一场闹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之当地在发掘曹操墓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当地政府又急于流露出开发曹操墓这一旅游资源的意图,多种条件的结合,最终使得各方的怀疑声空前高涨。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再到经营文化资源,都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种表现。
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思路已经无法延续,而经营城市的思路在房价被过度推高的情况下,也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这就使得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陡然加重了分量。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要规范进行,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古迹的保护,肯定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在野蛮拆迁中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3年1月6日,该故居已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这种变化源于文化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思路上细微转变的一种表现。
在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这种不够一方面体现在对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开发和经营时的牵强。
也就是说,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面临被拆迁危险的同时,有些文化资源却有被过度开发的危险。
例如少林寺等文化资源绝对属于优质资源,但如果过于商业化,对并不适用的经济手段强行套用,比如前段时间热传的要包装上市,就极可能使其沦为赚钱机器,致使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受到严重损伤。
这种“被经济”,其实恰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选自2013年1月16日《华商晨报》,略有改动)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虽然还不算是最后的盖棺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却还是足以让围绕着曹操墓进行的争论画上句号。
B.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面临被拆迁危险的同时,文化资源却有被过滥开发的危险。
C.近些年来,文化古迹因其对于扩大所在地区知名度上的好处,以及对于旅游收益的直接促进,而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
D.少林寺等优质文化资源的过于商业化,极可能使其沦为赚钱机器,致使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受到严重损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题3分。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
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
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
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
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己未,王师伐宋。
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
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
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
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
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
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
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
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
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
”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
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
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
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
”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
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
”饮以上尊马潼。
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
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
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
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
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
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祖次.桓、抚间次:驻扎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责:责令C.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按:抓捕D.询及民间利病.病:疾苦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3分)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④岁凶,发廪赈民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⑥询及民间利病A.①②⑥B. ②④⑤C. ①③④D. 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炳重情重义。
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B.赵炳处事尚宽。
评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是放解散。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
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观众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
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5分)译文:(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5分)答:9.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5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2)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4),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5),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6),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打完这盘台球(法国)都德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
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情况怎样了呢?那些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象在窥视什么东西。
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
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
为什么不进攻呢?还等待什么呢?原来是等候命令,而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可是总司令部并不远。
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一直伸展到正房的阶前。
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
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
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这就是军队为什么在那里等待命令的缘故。
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
打台球嘛!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
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
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
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
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
“留神!小伙子!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
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
”这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
这盘球打得真精彩。
象牙球滚来滚去,互相挨身擦过,两色交错着。
突然,天上闪过一发炮弹的火光。
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玻璃颤动。
大家都吓了一跳,焦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只有元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哈腰歪在台子上,正在琢磨一杆子“嘬球”的绝妙效果。
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嘬球的效果!……看!又是一片火光,紧跟着又是一片。
大炮一发跟着一发,一发比一发快。
副官们都奔到窗口。
莫非普鲁士人真的进攻了?“让他们攻吧!”元帅拿粉块擦着球杆头说,“该你啦,大尉。
”这时候骚乱更厉害了。
大炮的震撼声中,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排枪的连续不断的响声。
从一片一片的浅草地里,升起一大片镶着黑边的红云。
花园的尽头全部被照得通红。
总司令部里开始惊慌起来。
传令兵骑着马如飞地跑来。
大家都要求见元帅。
可元帅是见不着的。
我不是对你们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打完他那盘球吗?“该你了,大尉。
”不过大尉有点心不在焉了。
到底还是年纪太轻!你看他忘记了他玩的花样,连着打了两杆子好球,几乎要赢这盘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