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富,全球超级新贵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没落读书笔记
失落的致富经典阅读笔记

失落的致富经典阅读笔记一、古代财富思想人们对财富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追求,这些思想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也体现了人们对财富的认知和态度。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里的“道”,指的是正当、道德的手段和方法。
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但必须以道德为基础,不能违背伦理道德。
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认为财富应该用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他主张通过教育、法治和公正来管理国家,从而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
这种思想对西方哲学和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犹太教和基督教也有关于财富的独特见解,犹太教认为,财富是上帝的恩赐,应该用于造福人类。
基督教则强调财富的用途应该是为了实现上帝的旨意,帮助他人。
这些思想都为古代人提供了关于财富的重要启示。
古代财富思想揭示了人们对财富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道德经》:无为而治与财富积累古代哲学家,其思想影响深远,其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修身治国之要典。
“无为而治”是其核心理念之一,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去发展。
这一理念在政治上的应用,即为政府应减少干预,让百姓自由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财富积累方面,《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即不积累财富,让财富自然增长。
这一理念强调了经济发展中的自然性和可持续性,反对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和盲目扩张。
通过“无为而治”,人们可以专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财富积累。
《道德经》的“无为而治”理念并非完全排斥财富。
它强调的是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违背道义,不损害他人利益。
财富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生活的助力,而不是累赘。
《道德经》的“无为而治”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财富积累有着重要的启示。
读书笔记--沃尔玛

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自传)读书笔记沃尔玛经营之道启示录——读《富家美国-沃尔玛创始人自传》十年风水轮流转。
进入新世纪,稳扎稳打的传统零售业龙头沃尔玛终于登上了世界首富之位。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Wal-Mart Stores, Inc.)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
小店起家的沃尔玛,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并且位居全球500强企业榜首。
在中国,沃尔玛赢得了许多奖项:由《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亚洲领先跨国企业” ;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颁发的“中国零售业最佳雇主” ;由《财富》中文版颁发的“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 ,等等。
在这本书中,沃尔顿细数了从白手起家到创造财富神话的历程。
有起有落,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这四十年的长期经营中,形成了自己的经营之道。
掩卷深思,沃尔玛的成功是有其必然的,在它的经营理念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主要为以下3点:一.低价促销——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是沃尔玛公司的宗旨。
对于每个人来说,挣钱不容易,花钱要仔细,而沃尔玛正是符合了顾客的这种需要,天天平价,始终如一。
沃尔玛想尽一切办法从进货渠道、分销方式以及营销费用、行政开支等各方面节省资金。
很多供货商会抱怨沃尔玛将价格压的过低,然而这种低价的策略却赢得了更多的顾客,使得供应商不得接受低价,以此可以获得大的销售量。
沃尔玛的这种低价销售策略扩大了其销售市场,可以使不同的人群都可以在超市中获得自己的所需,销售量的巨大,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何乐而不为?沃尔玛的低价理念,和沃尔顿的经历有关,从小就懂得节约每一分钱,把每一分钱用在有用的地方。
“我们重视每一分钱的价值,因为我们服务的宗旨之一就是帮每一名进店购物的顾客省钱。
每当我们省下一块钱,就赢得了顾客的一份信任。
”因此,在购货过程中,讨价还价不仅是为了顾客,更是为自己的公司讨价还价,节省每一分钱。
国富论读书笔记_1

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读书笔记1英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
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
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
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
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
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人对《国富论》并不陌生,但多将它看作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经济学说而束之高阁,除了高校经管类学生被导师要求阅读之外,普罗大众看过这本书的估计不多。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
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
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
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读富甲美国有感

读富甲美国有感每次拜读名人的传记心里总会生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一方面觉着激进愤慨似有一腔热血充盈胸膛,另一方面却又感觉同样生而为人,过去几十年的光景却又如此不同,而未来注定更加不同。
我一直以为世界五百强的第一名应该是苹果公司,没想到竟然是沃尔玛。
意外总是给人一种惊喜,这或许也是我和这本书的一个缘分,才让我认认真真看完这本书后,心生如此多的感慨。
重视每一分钱说来奇怪,山姆.沃尔顿作为沃尔玛的创始人,一个世界五百强之首的CEO应该是个富甲一方的豪商,可本书第一章开始确实围绕着“省钱”二字展开。
可能是跟山姆从小的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有关,让沃尔顿先生很珍惜每一分钱的价值,不论是在创业阶段,还是摆脱债务的包袱,到后来的“世界五百强”,他绝对不浪费一分钱,因为他觉得那是愚蠢的行为。
创业初期,他经常要去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出差,为了省钱,住旅馆时总是和其他人挤在一起,即便是他成为富豪之后,差旅首选也仅限于Holiday Inn等,Renaissance之类的豪华酒店基本不在沃尔顿的名单上。
那台1946年产老式福特车载着他跑遍了阿肯色州和相邻几个州大大小小的城镇,开拓店面、进货等等。
他没有用企业赚来的钱去维持奢华的生活,相反,他把这些钱全部用来扩张店面。
而且他还把这种“节省”的好习惯,放到经营理念中,秉持着“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运用薄利多销的原则而创业成功。
但是节省并不等于吝啬。
他把所有员工当做合伙人,让所有为沃尔玛的成功而辛勤努力过的人们,得到应有的回报。
不论是基层员工,还是高层员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重要,因为可以他们那里获得收益良多的信息。
中国古语有言——“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人最难可贵的是,贫困时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富足时不铺张浪费,豪车名表的攀比。
对个人来说也一样,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实现财务自由。
可是,非理性消费和攀比心态让实现财务自由变得遥遥无期,相信我,大部分人将钱花在了吃喝玩乐上,追求一时的享受,换来无尽的空虚。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900字范文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900字范文吴军是理性占90%,感性占10%的一个作者。
“科技的进步,不可能通过房地产泡沫,或者股市泡沫来实现。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候,涌现了大量在人类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发明家:爱迪生、贝尔、福特、莱特兄弟。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产生了垄断,大量的工业巨子洛克菲勒、卡内基、杜邦兴建了实业帝国。
而中国的富豪榜有几个是像贝尔、福特那样的发明家,又有几个是像洛克菲勒、卡内基这样的实业家呢?国内的人们似乎不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实业来获取财富,所以这也是中国诞生不了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的原因吧!而曾经圈圈阅读过的某位作家的观点: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美联储、控制世界及该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神秘家族的内容,被吴军澄清,时至今日,这个家族对世界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
浪潮之巅里提到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联合体——GE 公司,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行业,而我们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创新产品上。
行业与产品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这个著名公司由大家熟知的通用电气公司为起点,到如今发展成为一个涉及整个能源和工业工程相关行业到制造品类齐全的家电,以及是全球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生产商,它的发动机用于波音747/767,空中客车很多系列,以及美国第四代主力战斗机F35。
上世纪70年代起,GE抢先投入巨资开发核磁共振机。
GE的核磁共振机才是真正高端的设备,而西门子和安捷伦(原来的惠普)相比就要低一个档次,而日本品牌可能又要再低一个档次。
其他类似GE的世界知名企业,它们的兴衰也在书中一一提及。
上册主要介绍了IT业的发展浪潮,从AT&T公司,IBM 公司,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等与IT业相关的著名公司,这些公司的故事都非常精彩。
下册涉及了风投、投资银行、金融危机等,被普及了许多知识,有许多内容都是补了我这个文科生的盲点。
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66.3万字。
有人问吴军为什么能写出那么生动的文章?吴军的回答是一感谢中学的语文老师要求他用朴实的文风表达自己的体会。
霸权之后读书笔记

霸权之后读书笔记大国崛起读后感500字左右,不要太深奥《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样化的视野,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
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
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到了16世纪出这个人口只有150万的国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
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弊端,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效微弱。
在众多国家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
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
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巨富与我们观后感

巨富与我们观后感咱先说说这巨富们吧。
好家伙,那一个个真的是富得流油。
他们住着大得像城堡一样的房子,开着那些超级酷炫、贵得吓人的豪车,感觉钱在他们手里就跟纸似的,可劲儿花。
就像片子里讲的那些超级富豪的生活方式,那简直是我们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世界各地买房产,今天在巴黎有个小别墅,明天就在夏威夷弄个度假庄园。
但是呢,这片子可不仅仅是在给咱展示巨富们的奢华生活,让咱羡慕嫉妒恨的。
它背后揭示的东西可就有点扎心了。
咱普通人和这些巨富之间的差距啊,那可不是一星半点,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他们越来越富,我们呢,感觉在原地踏步甚至有时候还往后退。
比如说那些大公司的老板,他们的财富增长速度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可我们普通打工者呢,工资涨得比蜗牛爬还慢。
我就想啊,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这片子也给了一些答案。
那些巨富们掌握着各种资源,他们有资本去做各种投资,开各种公司,赚更多的钱。
而我们普通人,每天忙忙碌碌,就为了那点工资,还得还房贷、车贷,养孩子,压力山大啊。
而且巨富们的一些商业手段有时候也让人觉得不太公平。
他们会利用各种规则漏洞,或者通过一些手段挤压小公司、小商贩的生存空间,这就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在他们手里。
这片子也不是让我们看完就灰心丧气的。
它其实也在提醒我们一些东西。
咱虽然不能一下子就变成巨富,但也不能就这么甘心被拉开这么大的差距啊。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关于理财、关于抓住机会的东西。
就像那些白手起家的富豪,他们当初也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他们能做到,说不定我们也可以呢。
虽然咱可能成不了那种超级巨富,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舒服点,多存点钱,还是有可能的。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一、国富论创作背景、作者介绍。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对后世的影响甚至大于同年的发生的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那一年,英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蒸汽革命”使得工业迅速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想要更大自由的决心。
当时的英国重商主义盛行,政府大力发展本国的出口事业限制进口。
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英国工业迅速发展,国内的原材料短缺,也需要更多渠道去消化国内过剩的产品。
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做出了系统性的批判,主张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壮大提供了理论指南。
《国富论》诞生的年代,正资本主义社会萌芽这个历史交替的阶段。
值英国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萌芽这个历史交替的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性自由大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
封建贵族拼命打压资产阶级的势力,因为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不论是在经济上风行重商主义还是在政治上限制资产阶级在国会中的代表名额,都是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打压的手段。
面对压迫,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的代言人来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势力的执政的政治基础。
于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为不二之选。
成为了对抗封建残余势力的一把无形利剑。
亚当·斯密在受过良好的中学教育后,1737年进入格拉斯大学,1740年升入牛津大学。
在格拉斯大学他喜欢的是数学和自然哲学( 物理学)。
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还碰到了对他一生都影响巨大的道德哲学教授弗朗西斯·哈奇森,他所教授的伦理学、法学和经济学为他在这些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尽管牛津的教师没有引起亚当·斯密的兴趣,但图书馆里储量颇丰的藏书,却赢得了他的青睐。
在这里,他不仅广泛地阅读了希腊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以及法语文献,而且还阅读了许多当代哲学著作,其中包括他的苏格兰同乡大卫·休漠新出版的《人性论》。
在此期间的1759年,亚当·斯密出版了《道德情操论》。
这部书一出版在伦敦立即就获得了成功,并为亚当·斯密在英国以及欧洲大陆都赢得了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富,全球超级新贵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没落
读书笔记
导读: 巨富,全球超级新贵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没落读书笔记在Google图书中,与rich相关的大概有1.67亿条记录,而搜索poor,则有惊人的2.45亿条记录。
这是否说明了,相对于对富豪生活的好奇,人们更关心贫穷问题呢?答案也许并非如此,至少克里斯蒂娅?弗里兰在她的新书《巨富》中认为,人们好奇富豪的生活,同时也会为穷人担忧,而如果同时谈论二者,可能引申出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则仍然属于禁忌。
正如书中所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逐步放大了。
如今,“社会最大的收入差距不在于1%的富人和其余99%的人之间,而存在于最富的0.1%与1%之间。
”富人们形成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自己的文化甚至社会形态,而与穷人们完全割裂。
因此,无论是贫困问题还是收入不平等现象,这些“顶级富豪”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极。
本书的副标题为“全球超级新贵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没落”,从侧面说明了其关注的并非仅是简单的富豪八卦,而是从“全球超级新贵”这一极出发,去分析、探讨“其他人没落”的原因。
任何一个富豪家族崛起的背景都离不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书中,作者以马克?吐温的小说《镀金时代》来形容当前“超级新贵”
们诞生的时代背景。
她认为,与工业革命带来的“第一次镀金时代”不同,如今,世界进入了一个“双生镀金时代”。
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历着西方社会经历过的工业革命;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加速进入了新技术革命,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数倍于此前的工业革命。
作者对此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工业革命是将西方经济从马的速度加速到汽车的速度,那么当今的变革是将世界经济从平信的速度加速到电子邮件的速度”。
处于“双生镀金时代”的两个世界,有共同之处也有更多的差异:印度、中国等“金砖四国”成为新的市场和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反过来,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庞大的需求。
两个世界互相强化,同时这种关系也必将导致分配上的不平等。
与过去依赖权利和资源发迹的富豪们不同,技术革命中兴起的是那些能够“响应变革”的知识型“巨富”,从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到硅谷的互联网新贵,乃至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中也在这种巨大的变革中涌现了很多富豪。
不过,作者也对这些顶级富豪以及他们所形成的小生态圈提出了担忧:除了在收入差距上越来越深的鸿沟外,富豪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闭门”,这种“闭门”现象就如同企业的“护城河”,无关于道德或者意识形态,而是富豪们用来保护自己财产、地位乃至安全的一种本能。
但事实上,这种“闭门”进一步的扩大收入差距以及文化差距,会影响社会政治体制。
也许,精英“巨富”们并非会故意破坏他们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经济体制,但是群体意识存在短视和盲目的特
点,这种促进新技术发展并创造巨大财富的“包容型”社会,有可能被富豪们的“文化闭门”所打破,最终破坏了社会繁荣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