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合集下载

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11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11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11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

但我感到,在外敌入侵时,除了军队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结束后,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暂作休整。

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但日本侵占了满洲,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二战”揭开大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

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国居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

反而,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

终于,希特勒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看,这就是骨气的力量!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

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

那么,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紧。

因而,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如此残酷。

正是因为这残酷,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在这试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

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阿诺德·汤因比曾这么评价这本历史巨著。

笔者在读完书后,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表达对一国的情感,而是体现了对人类发展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之精髓,让人获益匪浅。

首先,先谈一下这本书的阿诺斯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美国历史学家,曾获得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荣誉。

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世界,但他其他优秀著作(如《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等等)也同样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23日去世,笔者此次阅读的是第七版,也是目前最新的一版。

为什么要出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作者在本书的致读者一文中这样说道:“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古语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往今来,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向前转动,史学都没有停滞不前。

世界在变,史学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以期能做到反思过去与展望未来。

《全球通史》是一部在“全球史”潮流中的奠基杰作,它最早出版于19世纪70年代,一经问世便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畅销于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不断更新版本,多个国家的历史教材也纷纷从中引用摘录。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本书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呢?很多人觉得史书难读,认为其过于乏味枯燥,所有叙述不外乎将历史从古至今、循规蹈矩地记录下来,因此只有一些学者或专业学生愿意深入阅读之中,这就降低了书的阅读传播效果。

但是这本《全球通史》不同,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受众。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部好的史书,始终不应该脱离现实,能够用历史知识给当下以反思借鉴,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1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

但我感到,在外敌入侵时,除了军队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结束后,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暂作休整。

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但日本侵占了满洲,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二战”揭开大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

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国居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

反而,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

终于,希特勒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看,这就是骨气的力量!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

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

那么,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紧。

因而,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如此残酷。

正是因为这残酷,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在这试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2有人说读史就是在读故事,其实本是如此,我们以后来人审判的视角去看待前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客观,最大程度的理性也只是保持个人逻辑上合理。

在不能完全客观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去评判历史,以现代人的思维和眼光去对前人品头论足是没有意义的,唯一应该做的是多思考。

汲取其中的养分为己所用,对个人、时代、社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给人这样的感觉,正如书中所言,每个时代都要编写自己的历史。

《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6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6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球通史》读后感1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

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还有的一个明显就是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两者都很深入。

全球通史给予我这样一直以为是中国人独大的古代世界的历史观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世界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世界,全球史观破除我们心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的优越感,这种史观的形成告诉每个民族和个体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员,每一民族和个人都在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贡献而已。

像书中所写的四大文明中,中国也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想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毕竟是一个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人。

在他的全球史观里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发展与国内的观点似乎有出入。

特别是中国古代,对于内容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办法进行考证。

但是思维和研究历史的逻辑确实充满了傲慢。

任何要写全球史的没有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写的全球史都是缺陷。

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华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人类的高度,写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读后感2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不过读的有点囫囵吞枣。

因为看的入迷,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想翻开下一页历史,到翻完最后一页我还想再看下一页。

全球通史3千字读书笔记(精选9篇)

全球通史3千字读书笔记(精选9篇)

全球通史3千字读书笔记(精选9篇)全球通史3千字读书笔记篇1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全球通史》是美国历史学家、教育家亨利·亚当斯的著作,该书以全球视角,全面阐述了从公元前3500年到20世纪末的世界历史。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强大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亨利·亚当斯以人类文明的演进为主线,将世界历史编织成一幅宏伟的画卷。

他对历史的评价和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各种事件和人物。

书中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对于全球化的探讨。

亨利·亚当斯强调了全球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他以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数据,展示了全球化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例如,他详细描述了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以及伊斯兰教的传播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这些内容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当然,这本书也有其不足之处。

例如,亨利·亚当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解释可能存在偏见或主观性。

此外,书中的语言较为学术化,可能对非专业读者来说稍显晦涩。

总的来说,《全球通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历史著作。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还能启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珍视我们的共同遗产和未来。

全球通史3千字读书笔记篇2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

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5篇认真品味全球通史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全球通史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篇1)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

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还有的一个明显就是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两者都很深入。

全球通史给予我这样一直以为是中国人独大的古代世界的历史观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世界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世界,全球史观破除我们心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的优越感,这种史观的形成告诉每个民族和个体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员,每一民族和个人都在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贡献而已。

像书中所写的四大文明中,中国也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想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毕竟是一个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人。

在他的全球史观里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发展与国内的观点似乎有出入。

特别是中国古代,对于内容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办法进行考证。

但是思维和研究历史的逻辑确实充满了傲慢。

任何要写全球史的没有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写的全球史都是缺陷。

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华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人类的高度,写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篇2)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不过读的有点囫囵吞枣。

全球通史大学的读书笔记5篇

全球通史大学的读书笔记5篇

全球通史大学的读书笔记5篇全球通史大学的读书笔记范文(1)读完《全球通史》这本书,感觉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史观。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从西方的角度带领我们漫游史前到21世纪的历史。

虽然全书有很多西方的主观意识,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依然是现阶段最好的世界通史简介。

第一阶段,即从史前到公元元年。

史前时期即原始社会时期,此时人类刚刚由猿人进化而来,已经可以使用工具。

这个时期的世界地形已经完全成型了。

人类,开始从黄河流域,两河流域等地区开始诞生。

随后人们为了获得食物开始狩猎,采得食物,采集文化出现。

随着食物的短缺原始人类开始聚集在一起生活,自此人类部落诞生,新石器时代到来。

有了村庄和部落,人类开始长时间的定居在一个地方,但是原始的采集与狩猎满足不了因为定居而大大增长的人口。

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可是限制于生产力,不能够在一个地方一直耕作,刀耕火种的方式在部落中被广泛应用。

这样便在人口的不断迁移中传播农业,发现各种各样的种植物。

扩大生产,人口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这是最初的部落文化。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转动,文明之火出现了。

公元35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一个部落完成了从石器时代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转变。

城市中心,制度,文字,社会阶级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标志。

在文明条件下,人类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各种新的生产技术的出现,灌溉技术,冶金技术,风力,水力的利用,车轮的出现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被称作古典文明,即我们所知的四大文明古国。

这些古典文明国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他们便不在满足自身范围的地方?开始向外探索,这样丝绸之路出现,各个文明古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业上的,文化上的交流。

例如佛教便是在这一时期从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

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前三千年,人类社会的大体已经形成了,国家,制度,文化,宗教都已经诞生了,这是人类从野蛮到开化的一次飞跃。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人口对技术与制度的推动,技术和制度对人口的反作用下。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大全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大全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大全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大全(4篇)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阿诺德·汤因比曾这么评价这本历史巨著。

笔者在读完书后,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表达对一国的情感,而是体现了对人类发展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之精髓,让人获益匪浅。

首先,先谈一下这本书的阿诺斯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美国历史学家,曾获得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荣誉。

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世界,但他其他优秀著作(如《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等等)也同样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23日去世,笔者此次阅读的是第七版,也是目前最新的一版。

为什么要出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作者在本书的致读者一
文中这样说道:“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古语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往今来,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向前转动,史学都没有停滞不前。

世界在变,史学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以期能做到反思过
去与展望未来。

《全球通史》是一部在“全球史”潮流中的奠基杰作,它最早出版于19世纪70年代,一经问世便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畅销于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不断更新版本,多个国家的历史教材也纷纷从中引用摘录。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本书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呢?
很多人觉得史书难读,认为其过于乏味枯燥,所有叙述不外乎将历史从古至今、循规蹈矩地记录下来,因此只有一些学者或专业学生愿意深入阅读之中,这就降低了书的阅读传播效果。

但是这本《全球通史》不同,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受众。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部好的史书,始终不应该脱离现实,能够用历史知识给当下以反思借鉴,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

《全球通史》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对21世纪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整个人类的未来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启发。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西方在近几个世纪来的主导地位,而民主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又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因此,自然有很多史学书籍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来叙述历史。

二战后,美国崛起并与苏联形成了两极对抗的冷战局面,看似毫无硝烟的世界,却暗流涌动,局部战争不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迅速发展,东亚各国逐渐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变成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也更加明显。

世界多极化趋势难以逆转:
世界格局的变化也促成了史学观念的改变,《全球通史》则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全球史观——的代表作。

二战后,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试图以一种全球观念来解释历史,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和那些较为狭隘的史学观念,认为应该用一种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去评价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

“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等等,是他们常用的口号。

在读本书时,读者能明显感受到作者中立、客观的态度,它不以国籍、意识形态、个人观点来评判历史发展。

但人无完人,只要生活在现实社会,总会受到世俗客观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也不例外。

编者在前言部分也直言道,可能是西方中心论的余毒所致,读书笔记.虽然他不认为西方文明比东方文明高端,但是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东方论”的影响。

他始终不敢给现代文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他意识到此前的说法明显忽略了东方文明对于三大革命的历史贡献,所以感到了一种道义上的不安、踌躇。

一直以来,人们从课本中学到的历史,都带有一种本国的视角,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于本国与外国的历史带有一种潜意识的偏向情感。

这虽然会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但是却不够客观。

例如上课时老师提到过的“各个国家对1840年中英之间的
战争的命名”问题:在中国它被称之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因为我们认为这是英国试图用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国门而引起的一场非正义性质的侵略战争;但它在英国却被称之为中英战争,这一说法明显是想掩盖其侵略中国的实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国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态对于历史的客观评价有着决定性影响。

英国人将“鸦片战争”称之为“中英战争”:
中日的关系亦然,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日渐猖獗: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等,甚至妄图将钓鱼岛划为己有。

这些对历史篡改的行为,正是基于他们对于自身所犯的罪行没有根本的反省和认识,所以试图以掩盖他们不光彩的历史,而这不仅会使日本的年轻一代认识不到本国所犯的错误,还严重伤害了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情感,这种行为必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和唾弃。

因此,客观地记述历史既是对过往的尊重,也是对现世的负责。

另一方面,它给我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历史视角。

高中课本基本上是按照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分别来介绍的,这样我们对于特定时期的历史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而,这也导致我们对于同一时期的中、西方的时空概念不甚明确,虽然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横向对比,但还是更加注重纵向的叙述。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过往的世界缺少一种全局性的认识。

《全球通史》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宏大的、世界性的视角,它在叙述时将整个世界联系了起来,减少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向读者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人类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新兴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成为了世界主宰,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使自己陷入新的困境。

在作者看来,“人类应该去寻找一个“伦理罗盘”(即当盲目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在全球泛滥时,让人类尽量避免成为“经济动物)来引导技术的发展”。

刚去世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曾三番五次地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警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

2016年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顶级围棋大师李世石;今年3月1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发生了世界上首例无人驾驶汽车撞人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不安。

人工智能的利弊该如何权衡?
这些不禁让人们担心起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彻底将人取代?可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与人类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人工智能发展的透明度如何监督、法律条文如何规定、人工智能造成失业问题等等,都将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人们无法否认整个社会始终在前进着,也无法改变这样的趋势,人类只能不断地弥补缺口。

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现在到了对现存的惯例和制度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

尽管现在充斥着不少关于人类未来悲观论的言论,但是斯塔夫里阿诺斯仍然抱有一种乐观的态度。

现代人拥有两个祖先们没有的武器——飞速发展的科技和人权意识的觉醒,它们或许可以带领人们奔向自由王国。

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人类未来的命运终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取决于人们如何将把所学到的,借鉴的知识与智慧付之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