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礼: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多与餐桌礼仪:餐后打包有讲究汇编
中国餐桌礼仪规范常识

中国餐桌礼仪规范常识中国餐桌礼仪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国人的家教和社交素养。
了解和遵守餐桌礼仪规范不仅可以体现自己的修养,还可以在社交场合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下面将从进餐前、进餐中、进餐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餐桌礼仪规范。
首先,在进餐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进餐前应先洗手,保持餐具的清洁卫生。
进餐前不宜过量饮水,这样可以给食欲留有一定空间。
在进餐前应先等待主人席次,主人首先端起筷子开始进餐,其他客人才可以开始用餐。
在用筷子之前,应先打开餐巾,将餐巾摆在膝上。
进餐的过程中,有礼貌地询问周围人要不要夹菜,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其次,在进餐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用餐的过程中,应保持端庄得体,不大声喧哗。
在夹菜时,应保持干净卫生,尽量不把汤、酱汁等滴到桌上。
用筷子夹菜要轻轻夹起,避免发出响声或将菜从筷子上滑落。
夹菜时,不要碰触其他客人餐盘中的菜。
在品尝热菜时,应小心吹气,避免烫伤。
用餐时要保持姿势端正,不要侧身喝酒或食用菜肴,这样会给人一种不懈怠的感觉。
最后,在进餐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进餐结束后,应在主人示意之下起身。
离开餐桌时,应把椅子推至原位,并整理好个人物品。
如有需要,请向主人表达感谢之意。
临走前,可以向主人致意道别,表示感谢。
在宴会结束后,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打算离去,不要拖延时间。
如果所在地非常拥挤,应保持秩序,不要让身体接触到其他人。
离开时,应礼貌地与主人告别,不要慌张地匆忙走掉。
总之,中国餐桌礼仪规范是一门重要的礼仪学科,学好和遵守这些规范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交能力。
在进餐前、进餐中、进餐后等各个环节,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恰到好处,得体而得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交场合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与人交往得体而得心应手。
同时,也能够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中国餐桌礼仪(15篇)中国餐桌礼仪11、入座礼仪入座时,请客人先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的座位上。
2、进餐礼仪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
进餐时不要打嗝,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节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的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再餐桌上剔牙,如果剔牙,记得用纸巾挡住自己的嘴巴噢。
3、离席礼仪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总之,和客人长辈等众人一起吃饭时,作为主人公和晚辈的我们要使他们感到轻松愉悦,并营造出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
中国餐桌礼仪21三长两短做法: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
这种做法是被认为大不吉利的。
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
所以从小就要教会小孩子在饭桌上把筷子摆放整齐。
2仙人指路做法: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国人眼里叫“骂大街”。
同样,用筷子指着别人也是不礼貌的。
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中国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
3品箸留声做法: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
许多小朋友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含着筷子玩,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宜过分苛责,但也应该提醒告诉孩子正确的餐桌礼仪,培养孩子从小的好习惯。
因为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
4击盏敲盅做法:在用餐时拿筷子敲击盘碗。
不少孩子在吃饭时喜欢拿筷子敲着玩,孩子不知情,大人可要注意了...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
中国传统用餐礼仪有哪些_饮食礼仪_

中国传统用餐礼仪有哪些中餐,论饭菜品种之丰富,造型之精美,烹调之复杂,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中国传统用餐礼仪,更凸显出大国风范。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传统用餐礼仪。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传统用餐礼仪:宴饮礼仪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
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谢,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现代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
当然,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
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就坐时,先请客人入座上席。
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中国传统用餐礼仪:进餐礼仪进餐: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汉族人在元朝以前,多是分餐制,即每个人吃饭都有一个“案”,案上有食物和餐具,一时间传为佳话的“举案齐眉”中的案,就是指吃饭时使用的案。
元朝之后,游牧民族共餐制的习俗在中原地区推行,逐渐改变了分餐的传统。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
”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现代中式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菜,但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中国有的地方人认为,用饭时犯了禁忌会惹来衰运。
例如,不要把筷子插在装满米饭的碗里。
餐桌礼仪吃完自助餐请别打包

餐桌礼仪:吃完自助餐请别打包
分餐:自助餐实行的是“分餐制”。
取菜前每个人应准备好自己的餐具、食盘。
取菜时,应用公用的餐具将食物放入自己的食盘内,不要用自己的餐具取菜。
自取:在取食品的时候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只取自己的!有些好客的主人看到好菜(诸如大虾之类)不禁会多取一些给同桌的其他人,反而令同伴尴尬。
至于中餐中的劝酒劝吃的做法,也可暂时停用一次,改日请吃涮羊肉时再举杯不迟。
适量:参加自助餐会,应遵循“多次少取”的原则,取食时要量力而行,每次取餐少取一点,品尝之后,如感觉不错可以再取,反复去也不会引起非议,当然前提是吃完盘内的食物再去,避免“多吃多占”。
打包:无论如何都不要将自助餐打包,外带食物回去,即便是不用付费的内部自助餐会也要遵守这一点。
其实,自助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商务活动功能,与其他客人进行交往才是首要的事情,吃东西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中国传统餐桌礼仪_饮食礼仪_

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我国的餐桌经过几千年的流传,那么你们知道中国最传统的餐桌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餐桌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中国传统餐桌礼仪“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 礼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着饮食活动,饮食礼仪应运而生。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而毫无疑问,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最为发达、最为完备的。
早在《周礼》中,就有一系列的职官分掌各种饮食诸礼。
孙中山先生也曾“以饮食为证”,论及“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
这种社会活动必然就会产生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文化里,其实不仅讲求饮食规格,甚至连菜肴的摆设这种细节都有规则,《礼记•曲礼上》说:“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脍炙处外,酰酱处内,葱渫处右,酒浆处右。
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
”就是说,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殽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
饭食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靠右手方。
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
葱渫等伴料放在旁边。
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
如果要分开陈设干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这套规则在《礼记•少仪》中也有详细记载。
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
”“尊客之前不叱狗。
让食不唾。
”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不可以当着客人的面叱责狗;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在用饭过程中,更有一套详细的要求。
《曲礼上》云: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
中国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中国餐桌礼仪汇总中国餐桌礼仪1用餐俗例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
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
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
由于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着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
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
中国饮食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_饮食礼仪_

中国饮食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已有千年,我们应该详细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礼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饮食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饮食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圆形餐桌一直是中国人用餐时的首选。
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需要注意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此为一大忌。
要等到所有人到齐后方可开始进餐--即使有人迟到也是需要等的。
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了。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
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
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
米饭一般不会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
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
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
骨头和壳类放在骨盘中。
堆放的盘子如果骨头过多,必须及时用干净的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
也有可能会提供刀叉,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
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
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
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上。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
为此,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先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中国餐饮的礼仪

中国餐饮的礼仪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餐饮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注重餐桌上的礼仪,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更是传承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餐饮的礼仪吧。
一、宴请礼仪在中国,宴请客人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
宴请时,主人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餐厅、菜品和酒水等。
在宴请客人过程中,主人应该起到组织者和照顾者的角色,注意细节,使客人感到舒适和尊重。
二、就座礼仪在中国餐桌上,就座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主客之间的座位是有讲究的。
主人应该安排客人就座在主位,而自己则坐在次位。
此外,在坐下之前,应该等待主人示意才可就座。
在就座之后,需要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要大声喧哗或者过于放松。
三、用餐礼仪中国餐饮文化强调节俭、文雅和尊重。
在用餐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
首先,需要等待主人示意开始用餐,不要过早动筷。
其次,使用餐具时,要注意用餐姿势,不要摆弄碗筷,更不要将筷子插在饭中。
在吃饭时,我们应该慢慢品味,不要狼吞虎咽。
最后,吃完后要记得用纸巾擦嘴,保持口器整洁。
四、敬酒礼仪中国人敬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
在敬酒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些礼仪细节。
首先,敬酒时要举杯,对饮。
其次,敬酒时要用右手握杯,左手托杯。
在敬酒时,要尊重对方的意愿,不强迫对方喝酒,也不要喝得太多。
最后,在敬酒结束后,可以用红酒杯敬主人一杯,表示感谢和敬意。
五、送客礼仪在中国,送客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行为。
当客人离开时,主人应该起身送客,并且表达对客人的感谢之意。
送客时,主人可以亲自开门,或者在门口和客人一起道别。
同时,主人可以适当地送一些小礼物给客人,以示心意和感谢。
中国餐饮的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它让人们在用餐过程中更加懂得尊重他人、注重细节。
在现代社会,餐桌上的礼仪更是成为了人们展示自己修养和品味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传承中国餐饮的礼仪,让这一瑰宝继续闪耀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礼: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多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这反映出饮食文化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中国人不但热衷饮食,而且还很讲究饮食礼仪。
虽然他们有时说话声音较大,给人以吵闹的印象,但在他们的餐桌背后,隐藏着多种礼仪。
两年前,我初到青岛时,邀请营业额超过1亿元的重要客户参加一年一度的庆功宴。
我一心想表达对一位客户的重视,于是再三要求他坐在主座上。
他脸上露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但最终还是坐在了上面。
等到结账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坐在主座的他把账结了。
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哪里”非常重要。
主座一定是邀请人,即埋单的人。
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
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
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
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座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
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座位安排并非简单的分配座位,而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喝酒也讲究礼仪。
中国人习惯众人一起倒酒,一起饮酒,一边说着“干杯”、“祝你身体健康”等话语,一边共饮。
此外,中国还保留着吃饭的方法、上菜的顺序等多种礼仪。
很多韩国人到中国后都会问:“有必要追求这么复杂的礼仪吗?”但为了了解中国,应首先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中国人的“关系”就源自于请客吃饭当中。
第1 页共2 页
餐桌礼仪:餐后打包有讲究
时下,去饭店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吃不了的饭菜舍不得浪费,打包回家是常有的事。
然而,你是否知道,哪些食物适合打包?打包回家后该怎么食用?这可都是有讲究的。
鱼和海鲜
鱼和海鲜的营养丰富,也是大肠杆菌繁殖的温床。
在20℃左右的温度下,经过6小时,1个大肠杆菌就会繁殖出1亿个。
所以,把剩鱼或海鲜带回家后必须彻底加热,还应另加些酒和葱、姜等作料,不仅能保鲜,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蔬菜
这类食品不宜打包,因为烧熟的蔬菜含有亚硝酸盐。
过夜的蔬菜经一夜盐渍,亚硝酸盐含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主食
主食易被细菌污染,细菌的毒素即使经高温加热也不易分解破坏,所以,淀粉类食品最好在4小时内食完,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
否则,即使从外观看,食物并未腐败变质,也不可食用。
注意事项
1.凉拌食物由于烹调后已放置一段时间,不适于打包。
2.打包的菜肴要迅速放在冰箱中,而且应尽快食用,切勿放太久。
3.打包熟食品进入冰箱前须凉透,否则食物带入的热气引起水蒸气凝集,能促使霉菌生长,导致整个冰箱肉食品发生霉变。
4.冰箱中放置的打包熟食品取出后必须回锅。
冰箱内的温度只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不能彻底杀灭它们。
第2 页共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