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餐桌礼仪常识
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

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中国是一个讲究餐桌礼仪的国家,餐桌礼仪是中国餐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
1.尊重主人和长辈在中国,餐桌上一般有主人和来宾之分。
主人通常坐在餐桌一端,而来宾则坐在主人两旁。
餐桌礼仪的第一条就是要对主人和长辈表示尊重。
当主人和长辈举杯时,要起立向他们碰杯。
同时,在用餐过程中要注意主人和长辈的需求,并尽量避免比他们先吃或先喝。
2.吃饭要安静在中国餐桌上,吃饭时要保持安静。
不应该发出吵闹声,不应该大声讲话或嘲笑他人。
尽量避免在用餐过程中产生嘈杂声音,以避免影响其他人的用餐体验。
3.不玩手机现代社会中,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中国餐桌上,玩手机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当与他人共进餐时,应将手机静音或关闭,并将其放在一旁。
这样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也更好地与周围人进行交流。
4.不挑食在中国餐桌上,挑食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应该尽量尝试各种食物,尊重主人和年长者的劳动,在食物品尝之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即使对其中一种食物不感兴趣,也不应该公然表示厌恶。
5.小心使用筷子筷子是中国餐桌上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时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使用筷子时应注意自己的动作要轻柔,不要发出嘈杂声音。
其次,用筷子夹取食物时不要过分用力,以免食物滑落或杂乱地碰撞到其他食物。
最后,用完筷子后要将其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插入食物中间或垂直放置在碗中。
6.尊重席间文化中国餐桌上有许多席间文化需要遵守。
例如,不能夹起两根筷子像插在地面上的蜡烛一样放置;不能用筷子直接指着别人;不能通过击杯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等等。
尊重这些席间文化可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并体现出自身的教养。
总之,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人们不仅享受美味佳肴,更注重人际关系和交流。
通过遵循这些基本礼仪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中国餐桌文化,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和好客。
中餐饭桌礼仪常识8篇

中餐饭桌礼仪常识8篇中餐饭桌礼仪常识 (1) 举办中餐宴会一般用圆桌,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有主次之分。
宴会的主人应坐在主桌上,面对正门就座;同一张桌上位次的尊卑,根据距离主人的远近而定,已近为上,已远为下;同一张桌上距离主人相同的次位,排列顺序讲究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在举行宴会时,各桌之上均应有一位主桌主人代表,作为各桌的主人,其位置一般应以主桌主人同向就座,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人就座。
每张桌上,安排就餐人数一般在10人以内,并且为双数,人数过多,过于拥挤,也会照顾不过来。
在每张餐桌上位次的具体安排上,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每张桌上一个主位的排列方法。
每张餐桌上只有一个主人,主宾在其右手就座,形成一个谈话中心。
2、每张餐桌上有两个主宾位的排列方法。
如主人夫妇就座于同一桌,以男主人为第一主人,女主人为第二主人,主宾和主宾夫人分别坐在男女主人右侧,桌上形成两个谈话中心。
如果遇到主宾身份高于主人时,为表示尊重,可安排主宾在主人位次上就座,而主人则坐在主宾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宾左侧。
如果本单位出席人员中有身份高于主人者,可请其在主人位就座,主人坐在身份高者左侧。
以上两种情况也可以不做变动,按常规予以安排。
中餐饭桌礼仪常识 (2) 座位在中餐上也有讲究,我国一般以左为尊,如果有大长辈的话,应当让其做主座位,其余长辈在依次坐下,根据亲疏来进行分坐。
如果你是宴请的人,最好选择一家合适档次的地点,客人也能大致的知道该点什么菜,不过一般这时候都是主人去点菜,客人也只是象征性的点一到两个菜而已。
如果你是被宴请的人,记住不要在点菜是显得过于主动,可以适当的点一到两个菜,要做到心中有数,点菜的时候最好问清楚其他人是否有忌口,最好点一个价格适中,又都较为适合的菜,当然,如果你们同行的人关系好的话也就不用在意这么多。
我国在讲究吃的同时也比较讲究吃相,在用餐的时候要注意文明礼貌,不要劝菜,可以适当的说一说这个比较好吃,让他可以尝尝等话,至于吃或者不吃则由别人自己决定;第二便是不要随便给别人夹菜,一两次还可以接受,反复多次便会让人产生反感的情绪。
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6篇)

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6篇)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通用6篇)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篇1一、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对门口的为上座,一般是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安排)。
二、进餐时,先请客人中长者动筷子。
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喜欢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
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
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
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餐桌礼仪常识9篇

餐桌礼仪常识9篇餐桌礼仪常识 1食用面包的礼仪放置面包的位置一定是置于主菜的左侧。
如果一开始就有面包,要知道在餐具左侧的面包是属于你的。
涂抹奶油时,要使用个人的奶油刀,如果没有附上奶油刀,则可使用料理用刀。
必须注意不可独占共用的奶油刀。
如果选择的如法国面包一般的面包时:食用时可用左手拿面包,再用右手把面包撕成小块,然后用左手拿着小面包,而用右手涂抹奶油。
要注意的是把面包撕成小块后再涂奶油。
离席的礼仪在用餐的过程中,如果您需要暂时离开,那么请注意餐具餐巾的摆放方式,以免引起服务生的误会。
在中途离开时,要把刀叉放在餐盘内,呈八字形摆放,刀口向内;把餐巾叠放在座位上。
如果您已经用完餐了,您可以按照刀右叉左的顺序,将刀叉并排纵放在餐盘里,或者按照刀上叉下的顺序,将刀叉并排横放在餐盘里,刀口向内,叉齿向下;然后把餐巾叠好放在桌上。
繁复的餐具使用规则“左手持刀,右手持叉”这基本的西餐规则其实也不是全程适用: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从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而美国人则切割后,把刀放下,要用右手叉食物送入口中。
就餐时,取用刀叉的顺序由外向里的。
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排放在盘内,表示已经吃完;如果还要继续进餐,则摆成八字形或交叉摆,刀口向内。
吃鸡或者龙虾时,向主人示意后可以用手撕开吃;或者可以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
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叉边下切,以免滑开,同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撞击盘子发出声音。
喝汤时的基本原则是右手持汤匙,左手拿叉。
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
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
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而舀汤的方式是从里向外舀。
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会显得粗野。
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
较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再吃。
用手拿着吃西餐西餐中也有需要用手来拿的食物,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用手拿着吃,就跟着主人做。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吃饭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中国是礼仪之邦,餐桌上的礼仪也很有讲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餐桌上的礼仪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1【做客时】1、忌主动要求添菜添饭;2、忌移转酒樽或将酒洒出来,从风水上讲,这代表日后会有讼诤之事发生;3、吃鱼时忌主动把鱼翻转过来,俗谓“客不翻鱼”;4、忌站起身夹远处的菜;5、菜盘忌食空食光;6、席间忌脱衣松裤带;7、忌谈论饭菜不好;8、忌不道别就离席而去。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2饭桌上的文化,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
在老北京,不一样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构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饭。
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资料的饭桌文化。
“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构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构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
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取、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光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取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餐礼仪,文化习俗,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当然不会再有“梁鸿孟光举案齐眉”那样的日子,但也还是终于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供大家参考。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篇1饮食礼仪知识1、入座礼仪桌席上的位置很是讲究,从桌位入座情况并可知晓此人的辈分及重要程度。
座次是根据“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先邀请宾客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入座时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切勿先不动筷子,也不要起身走动,更不要制造异响,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2、进餐礼仪有贵客到来时,主人及宾客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3、布菜礼仪每上一道新菜,都需等长辈、宾客先行动筷,表示对他们尊敬,如若要给宾客或长辈布菜,最好使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4、进食礼仪“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喝茶礼仪知识赏茶主人为体现对你的重视,给你献上一款好茶时,主人会先给你赏茶,这时,作为客人的你,需要对茶叶做个简单的点评。
闻香主人洗茶后会给客人公道杯闻香。
客人需双手接过公道杯,闻香后你也要做出简单的点评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别把公道杯拿在嘴边边闻边说话,你得将公道杯传递给下一个人或者归还主人后再说话,否则说话时你的口气和唾液溅到公道杯中,影响了他人闻香不说,看起来也很不舒服吧。
中国的饭桌礼仪

中国的饭桌礼仪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更是丰富多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饭桌礼仪:
1. 入座次序:中国餐桌通常按照年长者或地位高者先入座,年轻人或地位低者要等他们入座后再入座。
2. 筷子的使用:用餐时,筷子是最主要的工具,需要正确使用。
筷子不可直接插在饭中,不能用筷子敲碗或线碗,更不能把筷子放在碗的两侧,因为这些都有不吉利的寓意。
还需要注意不要把食物夹在筷子中间,不要用嘴巴碰到筷子的另一端。
3. 倒酒:在中国的宴会上,倒酒是一种常见的礼仪。
如果你是主人,你需要为客人倒酒。
而作为客人,你也可以向主人倒酒表示尊敬。
倒酒时要用右手持酒瓶,左手托酒杯,先倒给长辈或地位高者,然后再顺序倒给其他人。
4. 称赞食物:在中国餐桌上,客人们会对主人所做的菜肴给予实在的评价。
但是,不要直接说这道菜非常好吃,也不要说这道菜非常难吃,而应该说这道菜独特的味道如何,口感如何,这样能更加恰当地传递你的感受。
5. 禁忌:在中国的餐桌上也有些禁忌需要注意。
首先,不能从筷子头部吹气,因为那是墓主人的口气。
其次,不要翻动鱼头,因为这象征着船翻人亡。
再者,在餐桌上不要直接谈论死亡或者哀伤的话题,因为这种话题很不吉利。
以上仅是一些简单的中国饭桌礼仪,对于不懂的朋友,如果可以先多观察一下别人的行为举止,再慢慢学习掌握,相信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中餐就餐礼仪常识6篇

中餐就餐礼仪常识6篇中餐就餐礼仪常识 (1) 1桌次排列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布置菜肴、酒水。
排列圆桌的尊卑次序,有两种。
第一种,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
这种,又可以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
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
这里所讲的远近,是以距离正门的远近而言。
第二种,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
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
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时,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状要基本一致。
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过大或过小。
为了确保在宴请时赴宴者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请柬上注明对方所在的桌次、在宴会厅入口悬挂宴会桌次排列示意图、安排引位员引导来宾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张餐桌上摆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2位次排列宴请时,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别。
排列位次的基本技巧有四条,它们往往会同时发挥作用。
技巧一,是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技巧二,是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
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技巧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应根据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技巧四,是各桌距离该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讲究以右为尊,即以该桌主人面向为准,右为尊,左为卑。
另外,每张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数应限在10人以内,最好是双数。
比如,六人、八人、十人。
人数如果过多,不仅不容易照顾,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据上面四个位次的排列技巧,圆桌位次的具体排列可以分为两种具体。
它们都是和主位有关。
第一种:每桌一个主位的排列技巧。
特点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宾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个谈话中心。
第二种:每桌两个主位的排列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常识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
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
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
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
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
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
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
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
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
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
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
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
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
一顿饭不会
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
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
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
方人不同。
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
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
去油腻。
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
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
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