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合集下载

2023年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优秀12篇)_1

2023年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优秀12篇)_1

2023年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优秀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优秀12篇)心得感悟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我们仨读书笔记赏析及感悟_简爱读书笔记

我们仨读书笔记赏析及感悟_简爱读书笔记

我们仨读书笔记赏析及感悟_简爱读书笔记《我们仨》是杨绛的散文随笔集,记录了她和丈夫钱钟书、儿子钱理群三人的生活琐事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也有许多感悟。

读书笔记:1. 成长与教育杨绛夫妇非常注重儿子的教育,他们为了给钱理群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特地购买了大量的书籍。

他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他们给儿子树立了榜样,教育他们要努力学习、坚持不懈。

这让我深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和正确的引导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2. 爱情与婚姻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生活在物质上并不富足,他们过着简朴而平凡的生活。

但他们的爱情却是那么纯净和执着。

他们互相信任、支持和关爱,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

通过他们的婚姻,我领悟到爱情的真正意义,不是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内心的默契和包容。

3. 钟爱读书杨绛一生钟爱读书,她把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读书既是娱乐也是学习的方式。

她在书中寻找安慰和智慧。

她的读书态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感到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专注和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赏析:1. 平凡生活中的幸福《我们仨》以一种平凡的方式展示了作者一家人的生活。

他们虽然没有名利和财富,但他们却从中体验到了真正的幸福。

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每一个平凡而细微的日常,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并不在外界的物质条件,而在于我们的内心态度和对生活的感悟。

2. 真实而坦诚的写作风格《我们仨》以一种真实而坦诚的方式记录了杨绛一家人的生活,没有华丽的修饰和虚伪的掩饰。

作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点滴,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深入思考。

这种写作风格也告诉我,在写作中要保持真实和坦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感悟:1. 人生不必追求虚无缥缈的名利和财富,真正的幸福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平凡的幸福感。

2. 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正确的引导能够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

3. 阅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并从中获得智慧和慰藉。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19篇)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19篇)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19篇)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一要我来说,先生的这部作品是谈不上伟大的!因为它毕竟只是一部甚为简单的回忆录!或许用“动情”来形容更为贴切!对,是这样的,这是一部绝对的动情之作!是一位已达九十二岁高龄的老人,面对着丧夫逝女的巨大悲痛,在床榻前完成的动情之作!先生以她那纯朴的语言将读者们拉入到她的生活中,感受她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对夫妻,一个女儿,构成了先生的一家!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但是,这也是一个悲情的家庭!起先,我并不这么觉得,只是在读完整部作品后,我才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总结了一下,这种悲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该说,先生的一家始终颠沛流离,从国外辗转到国内,而后在国内又不断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时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这一路上,饱受了太多的心酸痛楚,而这又是常人所无法体谅的!第二,我该说,先生并没有一个快乐的晚年!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当先生与丈夫钱钟书还在世的时候,他们那被先生喻为“此生唯一杰作”的可爱女儿便因病先离他们而去!一年后,丈夫钱钟书又离先生而去!此后,在这个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独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个年过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悲痛的!我们虽能想象的出,但我们绝不会理解出先生的痛楚!!!最后,我得说明一下!先生的《我们仨》是指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先生与丈夫都叫女儿为“阿圆”)还有先生自己杨绛!而我为何要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呢!其实是这样的,我看完这部小说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我看到很多的读者都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想必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着这个传统,称杨绛女士为先生,同样,也是为了表达我的崇敬之情!还有,作品中有一段写的极为动情,也倍为伤感,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乐乐地一起过日子。

杨绛的我们仨读书笔记及感悟

杨绛的我们仨读书笔记及感悟

杨绛的我们仨读书笔记读完《我们仨》才知道,有时候的知足常乐,是只有对拥有的当下知足,才能保持常乐。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杨绛的我们仨读书笔记及感悟,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杨绛的我们仨读书笔记篇1淡淡然读完杨先生的《我们仨》,终了也是淡淡然,再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心上又绽了几个血泡”这么一个百岁老人一生又该绽起多少血泡,看着血泡一个个变大,最后喷薄而出,留下的可能才是痛苦之后的温情。

让我记起《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一段话“当一种强大的压力把一个人压得忍无可忍时,他就会立刻调动他全部体力和意志进行垂死挣扎,企图掀翻这个重压,由于这个道理,痛苦达到最高—潮之后,退潮时往往会给人带来喜悦和勇气”。

这生离死别带给杨先生的除了深秋的悲凉,还有什么?《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

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日子。

她不曾想把人生描绘的多么壮丽,多么缤纷,却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她爱着她的丈夫,女儿,她有着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热忱,那份牵挂。

然她的不同,除了书本,除了学生,除了家庭,其他的纷纷扰扰均与她绝缘,他的文字里透出来的尽是黑白底色,年轻时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闺秀,到老年时候的沉着坚毅。

在这片田地里,你何处去寻找市侩气息?又有什么比这无声的坦然更有重量。

了不起的,是她在浪涛滚滚尘世间,瘦弱身躯下投出的坚毅,视野的宽广,对知识的渴求,对任务的负责,对丈夫的肯定,对女儿的宽容,只在其内心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不计名利,不求富贵,书香四溢,如入芷兰之室!女人当有对生活如此之真诚,又何如收获不了安然的晚年?这个暑假,我读了杨绛的《我们仨》、《洗澡》等一些著作。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优秀8篇)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优秀8篇)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优秀8篇)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1《我们仨》是杨绛女士的自传作品,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她与先生钱钟书以及女儿钱媛一家三口的温馨生活。

这本书让我深感触动,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我们仨》以杨绛女士的视角和笔触,讲述了钱钟书和钱媛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

书中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生活场景,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二、深入分析1.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书中描述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和谐与幸福。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爱和关怀,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上,家庭成员之间都能够相互支持和帮助。

这种家庭氛围让人感到温馨和舒适。

2.家庭成员的个性与特点: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钱钟书是一位学识渊博、深沉内敛的学者,钱媛则是一位活泼开朗、善良热心的女孩。

杨绛女士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家庭成员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3.家庭成员的成长与变化:书中描述了家庭成员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变化。

钱钟书和钱媛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们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能够勇敢面对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三、个人观点读完《我们仨》后,我深感触动。

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

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给人带来无尽的温暖和支持,让人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前行。

同时,书中的人物形象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的力量。

四、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我们仨》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馨生活,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的力量。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它打9分,1分扣因为在描述钱钟书先生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时,可能觉得有些沉重或痛苦,但整体而言,这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对家庭、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2《我们仨》的读书笔记在深入阅读《我们仨》之后,我被这本书深深地打动了。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以及平实的语言,让我们走进杨绛与钱钟书的生活世界。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我们仨》读书笔记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生活﹒读书﹒新知)出版年:页数:165简介:杨绛阅读日期: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主题我们仨是一部回忆录,只不过不同于普通的回忆录或歌功颂德、自我标榜(就如当初的朴槿惠自传,哄得我一愣一愣,无比崇拜,只因那句“嫁给自己祖国的女子”),或自我忏悔(卢梭忏悔录)。

这部回忆录分为三部分。

第一、二部分是用梦境的形式追忆一家三口在驿道上互相失散的过程,先是一步步踏上驿道,而后相聚于驿道,再相失于驿道。

从今所谓的家已不复是家,只是留宿的客栈了。

第三部分以平实的语言追忆了一家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经受过的或暖和或悲怆的旅程。

感悟:最初崇拜杨绛并非由于她的作品和才华,而是她的人格魅力,特殊是她翻译的那首她当做座右铭践行一生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第二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预备走了。

后来从杂志报纸知道了一些关于她和钱钟书老先生伉俪情深的故事,只知她是钱老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直至今年延续读了她的作品《我们仨》《洗澡》《干校六记》等对她的了解才多一些,钦佩和爱戴之情也愈浓烈,愈加爱慕她。

只是《我们仨》其次部分我读得不太真实,想得不太明了。

为什么要用梦的方式来描述三人相失的过程?特殊是阿圆离世前杨先生做的梦,梦里钱老让阿圆回她自己家里去,阿圆又说“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

爸爸叫我回自己家里去。

”梦醒后杨先生赶到西山医院时阿圆已经去了。

还有后来杨先生去医院看钱老时俩人的对话,让我有点身处云里雾里的感觉,彻低分不清晰哪是现实哪是梦境。

不过我知道一个完善的三口之家在驿道上失散了,说“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强疼痛还是削减疼痛呢?我算不清。

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今不见。

”读到这段时忽然想起爷爷离世的情景。

爷爷肠癌晚期痛得死去活来。

有时候看着他疼痛的样子我恨不得自己去替他受罪,所以无数亲戚说“早走一天是解脱”,理智告知我他们说的没错,可是感情告知我,他活在世上就是我爷爷,可是他若不在了,我和爷爷的缘分这辈子就尽了,我从今再也没有爷爷了,于是我愈胆怯失去他。

我们仨好句摘抄及感悟

我们仨好句摘抄及感悟

我们仨好句摘抄及感悟1.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感悟:生活中那些小小的快乐,真的能被无限放大呀!就像我那次只是买到了喜欢很久的冰淇淋,就开心得像拥有了全世界一样。

2.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感悟: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脆弱,就如同那绚烂的烟花,转瞬即逝。

就好像我和好朋友曾经那么亲密无间,却因为一些小事慢慢疏远了。

3.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感悟:这种思念是多么深沉啊!就像我离开家乡后,常常一个人想念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4. “我们三人又相聚了。

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

”感悟:和对的人在一起,真的无需多言。

就像我和闺蜜见面,哪怕只是静静坐着,也觉得特别安心。

5. “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感悟:这是多么细腻的情感啊!就如同每次和爸妈分别,我都磨蹭着不想离开。

6.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

”感悟:过去的真的回不去了呀,真让人无奈又感慨。

像我曾经错过的机会,现在想想真的好遗憾。

7. “钟书与世无争,甘心当个零。

”感悟:能有这样的心境多难得啊!不像有些人总是争强好胜。

我也希望自己能更淡然一些。

8. “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

”感悟:确实是这样呢,有时候保持距离并不是骄傲,只是不想将就。

就像我对不喜欢的人,真的不想多接触。

9.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感悟:这种离情好让人伤感啊!就如同毕业时和同学们告别,那一条条走过的路都充满了回忆。

10.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感悟:那种迷茫的感觉真的很强烈。

就像我有时候也会迷茫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我的观点结论:《我们仨》里的这些句子真的很有感染力,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生活的真谛。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赏析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赏析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赏析1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是特别喜欢的作家,我读过她在近百岁的高龄完成对于生命的灵魂的思考的这本书《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然我感悟很深。

今天我要谈的是读完《我们仨》这本书的感想,算是个人的总结。

《我们仨》这本书主要叙述了杨绛以及钱老一家人的一些故事,表现出的是亲情。

杨绛的风格就是特别擅长将零零碎碎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整串美丽的“珍珠”。

如数家珍般,从容道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但她极少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这些事情,让读者自然而然的想象和理解,而她想要表达的主题也会在我们读完之后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就像这篇书中写的那样,从她的那个“梦”开始,讲述了一家人的离合聚散,我们跟着这个“梦”读完了整本书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梦”代表着一家人一起走过人生旅程的温馨。

所以我说,杨老的作品是一种享受,读《我们仨》是一种享受,她能很好的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领悟人生的真谛。

同时,《我们仨》也让人了解到杨老的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她的坚持是为了让这段美好记忆得以延续,但思念却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

这本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暂,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更显得人生的特别意义。

人生中注定会有聚散分离,只是早晚的问题,但是到最后这些美好的记忆都会泯灭在尘埃中。

想到这里,我更加觉得亲情的弥足珍贵,不要等到失去再后悔莫及,何不在一家人齐整整的时候,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尽情的释放到老才会更加珍惜的时光。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赏析2中学的时候,我就听说过钱钟书与杨绛的名字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没有阅读过一本,包括《围城》。

近期心情多有不佳,于是不断阅读,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杨绛先生,以及她写的《我们仨》。

这本书我是在微信阅读中看完的(通常我只看纸质版,但这次微信阅读居然给了我一周的会员权利,让我可以随时在微信阅读),阅读过程中得知小帅以及她的朋友也在看这本书,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妙: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于是你会发现,你身边有许多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我们仨》读书笔记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三联书店(生活﹒读书﹒新知)
出版年:2003.6
页数:165
作者简介:杨绛
阅读日期:2016.03.14-2016.3.22
关键词:钟书;我;阿圆;我们仨
价值:9分:打这么高是因为实在太崇拜杨绛,太喜欢《他们仨》了,质朴的文笔下流淌着浓浓的情意。

以前喜欢辞藻华丽的文章,读来颇觉酣畅淋漓,就如享受肥甘厚味,有种大快朵颐的感觉。

而今再读却觉得那些文章有点油腻,不知不觉间开始喜欢朴实的语言,犹如一泉清水,咕嘟咕嘟冒着小泡,沁人心脾。

目录: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驿道
(二)古驿道上相聚
(三)古驿道上相失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主题
我们仨是一部回忆录,只不过不同于一般的回忆录或歌功颂德、自我标榜(就如当时的朴槿惠自传,哄得我一愣一愣,无比崇拜,只因那句“嫁给自己祖国的女子”),或自我忏悔(卢梭忏悔录)。

这部回忆录分为三部分。

第一、二部分是作者用梦境的形式追忆一家三口在驿道上相互失散的过程,先是一步步踏上驿道,而后相聚于驿道,再相失于驿道。

从此所谓的家已不复是家,只是作者留宿的客栈了。

第三部分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追忆了一家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经历过的或温暖或悲怆的旅程。

感悟:
最初崇拜杨绛并非因为她的作品和才华,而是她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她翻译的那首她当做座右铭践行一生的诗: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后来从杂志报纸知道了一些关于她和钱钟书老先生伉俪情深的故事,只知她是钱老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直至今年
连续读了她的作品《我们仨》《洗澡》《干校六记》等对她的了解才多一些,敬佩和爱戴之情也愈浓烈,愈加喜爱她。

只是《我们仨》第二部分我读得不太真切,想得不太明白。

为什么作者要用梦的方式来描述三人相失的过程?特别是阿圆离世前杨先生做的梦,梦里钱老让阿圆回她自己家里去,阿圆又说“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

爸爸叫我回自己家里去。

”梦醒后杨先生赶到西山医院时阿圆已经去了。

还有后来杨先生去医院看钱老时俩人的对话,让我有点身处云里雾里的感觉,完全分不清楚哪是现实哪是梦境。

不过我知道一个完美的三口之家在驿道上失散了,作者说“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

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读到这段时忽然想起爷爷离世的情景。

爷爷肠癌晚期痛得死去活来。

有时候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恨不得自己去替他受罪,所以很多亲戚说“早走一天是解脱”,理智告诉我他们说的没错,可是感情告诉我,他活在世上就是我爷爷,可是他若不在了,我和爷爷的缘分这辈子就尽了,我从此再也没有爷爷了,于是我愈害怕失去他。

所以离别拉得长到底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自己也无答案,但我知道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是真的。

钱老临终前对作者说得最后一句话大概是“绛,好好里(好生过)”。

每每读到这句心上又绽出几个血泡,添了几只饱含热泪的眼睛。

会忍不住想起爷爷临终前拉着奶奶的手一个劲流泪,
一遍遍重复说道“我走了你怎么办?”的模样。

爷爷是典型的西北硬汉。

我从未见他掉过眼泪。

可是在临走时面对最牵挂的人竟哭得不能自已,而让我更为意外的是他最不舍最牵挂的不是儿女,竟是他的老伴。

那个陪他经历风风雨雨的老人。

这让我对“夫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夫妻并不只是“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式的浪漫,而是实实在在的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相互陪伴。

作者在第三部分回忆了和钟书相识、相恋、出国读书、阿圆出生,回国为生计奔波。

里面有苦有乐,但更多是快乐,因为只要“我们三人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

而我们仨的人生旅程中,最为快活的当属出国留学那段日子。

在牛津时,“我”独自占据临窗的单人书桌,可以随意取阅架上的书,读不完的书还可留在桌上;我们一起散步“探险”;一起和朋友玩文字游戏,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我们一起学做饭,一起谈诗背诗,日子好不快活后来阿圆出生,读书笔记.“我”在医院里,钟书打翻了墨水瓶,染了房东家桌布,弄
坏了门轴,然后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而“我”会说“不要紧,我会修”,所以钟书在感激之余,对“我”说得“不要紧”深信不疑。

后来又童心未泯给“我”和阿圆画花脸。

正是“我”如此宽容,如此珍惜的缘故,才得以让钟书质朴的心性保存如此完好。

归国之后一家奔波于生活,聚少离多,解放后一家人才得以
长久团聚。

那些日子清苦也快乐,因为“我们仨还未失散”。

只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圆去世。

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

从此仨人失散了。

读完《我们仨》,忽然对家有了新的定义,有了亲人家才是家,亲人失散,所谓的家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摘抄:
1.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2.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
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3. 其实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
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

我还在寻觅归途。

一一杨绛《我们仨》
4. 我们三人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

5.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

他现在
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这我愿意。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

但是我陪
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6.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
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个平和而恬淡的学者家庭,一个简单而丰富的人生长梦: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7. 钟书与世无争,还不免遭人忌恨,我很忧虑。

钟书安慰
我说:“不要愁,他也未必能随心。


8.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

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

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9. 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
遭非议。

钟书和我就以此自解。

10.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

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

非但不唱,还不爱听。

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11.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

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

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

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

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12. 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

13.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14. 我喊他,没人应。

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

15.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16.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17. 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

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这我愿意。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

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8.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19. 我爱读诗,中文诗,西文诗都喜欢,也喜欢和他一起谈诗论诗。

我们常常一同背诗。

我们发现,我们如果把某一字忘了,左凑右凑凑不上,那个字准是全诗最欠妥贴的字,妥贴的字有黏性,忘不了。

20.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