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4届松江高中文言文阅读题

24届松江高中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小重山章良能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①。

雨余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②,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注释】①抽簪:拔出像玉簪似的花蕾。

②迟迟:和舒貌。

12.下列对本词语言风格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A.含蓄蕴藉B.冲淡平易C.清新明快D.简洁凝练13.下列对上阕的词语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春事深”暗含双关,既言眼中春意之浓,又言心中情意之深。

B.“已抽簪”妙用比喻,传神写出芍药抽出状如美人玉簪的花蕾。

C.“碎鸣禽”用语精微,着意点染雨后风中鸟雀呼晴的纷繁鸣声。

D.“迟迟日”运用叠词,描摹春日时光缓缓流逝,寄托伤春之感。

14.全词对景遣怀,情感跌宕起伏,极有思致,试结合有关内容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范纯仁,字尧夫,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

父没,始出仕,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

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

②知襄邑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知庆州。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

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

使者至,已无所负。

③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

”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

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

”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

章良能《小重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章良能《小重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章良能《小重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小重山章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余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注]章良能:南宋词人,晚年曾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参政知事等官职。

1.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2.有人认为此词下阕的抒情妙在“起伏摇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描写了暮春季节柳荫浓重、百花盛开的景色。

小栏杆围着的红芍药已经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雨后初晴,风软烟淡,鸟鸣之声细碎;春日迟迟,偶有浮云飘过。

(3分)表达了诗人对暮春之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2分)2.诗人先抒发感慨,不要为往事而沉吟,要趁着眼前的美好春光和身闲自在,登临览胜,一快胸襟;但登临之后却又触景伤神,心情转向惆怅,年少登临时那种豪情壮怀,却已随流光而消逝,无从寻觅。

(4分)诗人面对春光将尽之景,登临后百感交集,先自劝自慰,后自感自叹,一种岁月催人老,壮志未酬之情溢于言表。

(2分)参考译文柳色春花明丽清新,春意已深。

小花栏里的红芍药,已经露出了尖尖的小小花苞,如同美人头上的美丽饰物。

雨后的春风,更显得温柔轻盈,到处响着各种鸟雀宛啭的迎接春天的歌声。

太阳缓缓升起,晴空中尚有一点乌云。

以往的事情,再也不必回顾思索。

趁着美好的春景,赶快去大好河山好好游览。

旧日游玩过的迹印,如今处处都可找寻。

但无处可寻的,就是一颗少年时的心。

【赏析】:《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是由南宋章良能创作。

词写春日感怀,上阕写春景,芍药抽簪,鸣禽声声,日色迟迟而带一分阴,韵味隽永;下阕抒情,不沉吟往事而择晴日登临,在大自然中放松情绪,实长寿秘诀。

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

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

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惟有少年心是一篇抒情散文,各位,一起看看下面小编整理的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请看: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惟有少年心昝圣骞(1) 整理书柜时,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

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

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

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

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

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

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

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

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

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

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

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

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

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

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

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

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

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

爱国诗人陆游阅读答案

爱国诗人陆游阅读答案

爱国诗人陆游阅读答案【篇一: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txt>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

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

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

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

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

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

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

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

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

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2012届九年级语文练习精品

2012届九年级语文练习精品

2012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复习卷(一)语文卷一、积累运用。

(34分)1、古诗词默写。

(10分)①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③,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④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新境界的两句诗是:,。

⑥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化,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诗句是:“,。

”⑦“诗以言志”,有许多古诗词名句展示了作者的个性,请写出李白在《行路难》中反映他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两句诗是:,。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信仰,如同一支在黑夜里寂寞.()燃烧的蜡烛,即使全世界一片黑暗,而且它仍然有继续燃烧下去的理由。

信仰,像极了地表下运动的火焰,尽管我们肉眼看不见它内心的期待,但是在地表的重压下它没有停止奔腾。

当经过岁月风云的洗礼,地表chóng()山峻岭的锻打,总有一天它会找到突破口,在火焰喷涌而出的一刹那,炽.()热的岩浆在天地之间矗立一块绝美的丰碑,上面写着:信仰因爱而璀càn()!二、填空题(共7分)6.背诵、默写(4分)(1),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3)具体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一个句子是:,,。

(4)有人说《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作者柳宗元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7.名著积累(3分)根据提示写出人物的名称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限10字之内)(1)他是一位连鲁智深都钦佩不已的英雄好汉,一直安分守己,委曲求全,但最后却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

他是,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2)他是一位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报,后以“行者”身份行走江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3)他是一位下层小吏、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但却不容于黑暗的官场,最终被逼上梁山,却成了决定梁山命运的人。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

2024高考分类训练:名校模考古诗词鉴赏精编(附答案解析)1.(2024年2月湘豫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园中归戏作①陆游醉里来寻涧上花,已飘残雪散余霞。

曲生②也解欺人老,风伯无端妒物华。

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

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③送日斜。

【注】①此诗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春,诗人时年63岁,在严州任上。

②曲生;酒的别称。

③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次句看似写雪飘霞散的自然环境,实则是表明涧上花凋残的景象。

B.颔联中“欺”和“妒”运用了拟人手法,风“妒”物华暗示出花凋残的原因C.颈联指出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看到有蜂蝶相伴,感到不遗憾。

D.尾联写诗人游园归家后,伴着夕阳,在东窗下几案边阅读《黄庭经》。

【答案】C【解析】C项“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理解错误,应该是诗人有与蜂蝶相伴的童心。

(2)有人说,此诗虽题为“戏作”,却反映了希望与现实的矛盾。

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诗人希望在春天看到美丽的涧上花,但花此时已被风吹得凋残。

②诗人出行赏景过程中,因年老不胜酒力,且在患有眼疾的情况下遭遇风沙,难以继续出行。

③诗人美好的希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回到家中读道家经典自慰。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言三首(其一)陆游济剧人才易,扶颠力量难。

为谋须远大,守节要坚完。

气与秋天杳,胸吞梦泽宽。

方知至危地,自有泰山安。

【注】①本诗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诗人已七十七岁,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济剧:治理繁杂的事务。

剧,纷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寓言”指有所寄托的话,诗人虽年迈仍不忘国事,希望有人扶持艰危。

B.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指出担负繁重事务相对较易,国救颠危国运最是艰难。

C.颔联中,诗人分别从才、德两个方面展开议论,对心中的人才提出了要求。

语文:中考专题—文学类作品阅读复习(一)

语文:中考专题—文学类作品阅读复习(一)

例子:《惟有少年心》 惟有少年心》
1.阅读原文第 阅读原文第4-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 阅读原文第 段 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3)敬畏红字 ) (1)勤做笔记 ) 从第六段中“提炼” (从第六段中“提炼”的) (2)当众朗读 ) (从第七段中“提取”的) 从第七段中“提取” (4)画简笔画 ) (从第九段中“组合”的) 从第九段中“组合”
语文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 (一)语文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 的雨线下,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 的雨线下,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 充满诗意的忧伤。关闭了语文, 充满诗意的忧伤。关闭了语文,或许我们失去的不仅 仅是后花园的那盏灯, 仅是后花园的那盏灯,还有对内心快乐和幸福的感知 与把握。在一个母语缺失的地方,思维停止, 与把握。在一个母语缺失的地方,思维停止,思想风 思路堵塞,即使科学的杂草成片成片地疯长, 干,思路堵塞,即使科学的杂草成片成片地疯长,空 虚的生命能传播的也仅仅是沼泽的死寂和家园的颓圮。 虚的生命能传播的也仅仅是沼泽的死寂和家园的颓圮。 已故诗人海子咏叹: 到我的花园里漫步吧。 已故诗人海子咏叹:“到我的花园里漫步吧。这里有 最朴实的文字, 最朴实的文字,一如散落在草原上的星星般的小小兰 这里有最温柔的文字,一如娇艳欲滴的玫瑰; 花;这里有最温柔的文字,一如娇艳欲滴的玫瑰;这 里有深刻反省自己、 的文字, 里有深刻反省自己、解剖自己 的文字,一如铁骨铮 铮的长满了尖锐长刺的灌木;这里还有最严谨的、 铮的长满了尖锐长刺的灌木;这里还有最严谨的、表 达深沉的爱与恨的文字,一如沉稳的梧桐, 达深沉的爱与恨的文字,一如沉稳的梧桐,播撒一地 的绿荫……” 的绿荫

第一节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农安县202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网上阅卷模拟练习语文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地上,一层落花如雪()枝上,千树万树,仍旧如雪,不过有些稀疏。

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______,梨花如海,俨然一片______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纯洁而安静。

扒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小雨,我______地走进树林。

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

越往深处,枝与花越浓蜜,时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幽香。

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

丛丛梨花,在风雨中互相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色,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惟恐惊动了一个个漂亮的梦。

1. 语段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俨然(yǎn)B. 晶莹(jìng)C. 绽放(zhàn)D. 笑靥(yè)2. 语段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稀疏B. 浓蜜C. 花瓣D. 触摸3. 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浑然一体银装素裹小心翼翼B. 浑然天成色彩缤纷如履薄冰C. 浑然一体色彩缤纷如履薄冰D. 浑然天成银装素裹小心翼翼4. 下面关于语段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写梨花美景。

B. “梨花”“一片”“触摸”“美丽”等词语的词性都不相同。

C. “拂面擦身”“散珠碎玉”“颗颗粒粒”“悬坠欲滴”等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D. 语段中第①句括号处应该用分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
导读: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1) 整理书柜时,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

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

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

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

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

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

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

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

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

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

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

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

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

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

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

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

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

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

但有多少次。

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

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

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

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

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

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

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
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

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

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

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

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略有删改)
9.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3分)
(1) ▲ (2) ▲ (3)敬畏红字(4) ▲
10.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

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

(3分)
11.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

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

(4分)
12.为什么。

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

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4分)
13.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4分)
答案:9.勤做笔记当众朗读画简笔画
10.因为我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1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

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12.因为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找到了一种创作的快乐,给枯燥的读书生活带来了乐趣。

或:因为我能忙里偷闲,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偷偷找乐,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13.因为我失去了儿时的天真,失去了少年的期盼与梦想,失去了孩童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所以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就无从寻觅了。

【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
1.阅读《惟有少年心》文章并解答(附答案))
2.《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3.《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
4.《惟有少年心》昝圣骞阅读理解附参考答案
5.《等》阅读答案
6.等阅读及答案
7.《等》阅读答案
8.等阅读答案
上文是关于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
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