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检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复习课件】【张】

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 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南半岛→马来半 岛→马六甲海峡→孟 加拉湾沿岸→印度半 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东汉
班超经营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发明时间:西汉
改进:东汉蔡伦改进 造纸术、“蔡侯纸”
时间:东汉末年 成就:《伤寒杂病论》、治未病理论 地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圣”
西汉建立和 重鼓视励“ 人秦以民亡德致化力教民农训”业,生废产除;严刑苛法;
结果: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革命首创精神。
允许措北方施少:数民让族士内迁兵,还缓和乡民族矛盾。 把作铸用务币 :权经农收济;归恢中复将央和奴,发统展婢一,释铸社造会放五局铢势钱稳定
“文景之治”
大起义 建把立铸领者 币导:权刘收人秀归:(中光央陈武,胜帝统)一、铸吴造五广铢钱
。时间:前206-前202年 双方:项羽和刘邦
路线:长安 → 河西走廊 → 西域 → 中亚、西亚 → 欧洲(大秦)
目的:争夺帝位
9内促年容进,: 了王传汉过莽说朝建程中与立黄西:新帝域朝在到之,汉间陈西武的汉建帝相灭约互立亡了30解00与年往的来史,事密前胜切期、了汉:吴与陈广西域的联系;
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刘邦
秦朝灭亡 (前207年)
内容: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事
路线:长安 → 河西走廊 → 西域 → 中亚、西亚 → 欧洲(大秦)
秦末农民 背重景视时: “间西以汉德:后化前期民朝”2政,09腐废年败除;严刑苛法;
西意域义地: :点汉中代国:人历大把史今上泽天第乡甘一肃次阳农关民、大玉起门义关,以革西命,首也创就精是神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2019年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小雪同学对中国古代医学非常感兴趣,她上网查阅资料时搜集到如下信息:“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据此判断,信息中的“他”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2.“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开始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3.秦汉时期的科技发明成果中被纳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造纸术B.中医治疗学C.麻沸散D.《九章算术》4.后世将刘秀建立的政权称为“东汉”的原因是()A.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B.刘秀起兵于东方C.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D.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5.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
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百家争鸣D.休养生息6.徐州龟山汉墓出土了一枚能表明墓主姓名(刘注)及身份的龟钮银印(见下图)。
印章字体不是汉朝时广泛使用的隶书,而是()A.小篆B.草书C.楷书D.行书7.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该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丹经》C.《本草纲目》D.《金刚经》8.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了一张蔡伦的纸,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
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蔡伦的纸最早出现在()A.西汉以前B.西汉初期C.西汉末期D.东汉时期9.我国“皇帝”的称号开始于()A.秦国B.秦朝C.西汉D.三国10.想一想《丝绸之路图》,指出其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①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②④①③11.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12.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20春,郯城县期中)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据此判断,主父偃高度评价材料中“秦皇帝"哪一方面的历史功绩( A )A.统一全国B.初创郡县制C.首创中央集权制D.推行郡国制2.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D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嬴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D.秦国主要依靠嬴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嬴政3.(2020,顺德区期末)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C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4.“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一水利工程是( C )A.白渠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5.(2020,胶州市期末)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为“残酷无道”提供佐证的是( B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沉重③秦朝灭了六国④秦朝严酷的刑罚⑤焚书坑儒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6.(2020,孝义市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
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B )A。
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D.刘邦、项羽起义7.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A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建立了张楚政权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汉高祖刘邦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
七年级上册历史题目第三单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测试一、选择题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人是()A.夏启B.秦始皇C.项羽D.刘邦2.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3.右图是一件珍贵文物“秦始皇诏文权”,权身刻有秦始皇廿六年诏书14行篆文,诏文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从材料中可以知道的历史信息有()①“权”是秦朝通用的货币②秦朝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③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④秦朝开始进入“铁器时代”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4.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暗指()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5.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据此可知,这一农民战争()A.启迪了后世反封建的抗争精神B.使农民起义成为社会发展主流C.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斗争6.“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此,汉武帝()A.分封诸侯B.广设郡县C.实施“推恩令”D.设立刺史制度7.“文景之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
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B.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汉文帝和汉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有很大的关系8.《史记·平准书》曾记载,汉武帝巡行全国时所用赏赐,帛一百多万匹,钱、金以亿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
下列对于其历史功绩表述错误的是( )A.统一了文字——小篆B.统一了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秦朝时,一位来自国都的商人到山西购进一批优质小米,这位商人在交易时需要使用哪种货币进行支付( )A.铲币 B.刀币C.圆形方孔钱 D.五铢钱3.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 “天下苦秦”的表现不包括( )A.战乱频仍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5.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之一,深受大众的喜爱,其棋盘中间是“楚河、汉界”。
汉的建立者是( )A.项羽 B.屈原C.刘邦 D.陈胜6.中国古代史上有四大治世,其中第一个便是汉朝的“文景之治”。
这一治世局面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B.统治者提倡节俭、以身作则C.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D.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7.“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华伦发明“麻沸散”8.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使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富足。
下列关于刘秀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元25年称帝,重建汉朝,定都长安B.注重对官吏的监督和惩处贪官污吏C.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9.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准?“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是在什么状况下提出的?起到什么作用?
(3)“上”实行了这些措施后,消灭了什么局面?
24.(本题13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进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
14.C
【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实行中心集权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所以答案选C。
15.A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信息提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故历史老师应当姓秦。A符合题意;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不合题意;夏朝之后是商朝朝,西周奴隶制王朝。C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A.平定“七国之乱”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权
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本题3分)汉武帝时,为了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谁的建议?
A.主父偃
B.董仲舒
C.孔子
D.张骞
9.(本题3分)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班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开发南疆
材料一: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复习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太尉
皇帝
丞相
郡
县
御史大夫
三.材料3。廷尉李斯议日....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始皇
日:“......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1中 “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秦王完成“扫六合” 的任 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16.“(公元25年)九月,赤眉人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
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B )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
注: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选B。
17.右图漫画形象的反映了中后期政治的特点是( D )
12.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那些措施( B )
①“推恩令”的实施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盐铁专卖 ④开凿灵渠 ⑤北击匈奴
A. ①②③④ B. ① ② ③ ⑤
C. ② ③ ④ ⑤ D. ①②③④
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题目中的① ② ③ ⑤ ,不选④,因为开凿灵渠 是秦朝时期的事情。
15.如图所示的历史事实,根据所学事实 结合图片内容,写出一个主题( D)
A.北方民族的内迁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 海上丝绸之路 D.丝绸之路的影响
注:根据图片中“西域”“中原”“丝绸”等文字信息可 知,该图与丝绸之路有关。丝绸之路的开通,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传播中华文明 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化。选项A、B与图片 无关;图片中的路线是从“西域”到“中原”,选项C 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设计说明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节课主要以汉武帝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及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的努力,认识到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影响。
3.学会正确评价汉武帝。
4.理解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主题。
重点难点重难点:“推恩令”的实施、尊崇儒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料:《汉武大帝》(电视剧)。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经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几代皇帝的努力,西汉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我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繁荣的背后,却暗藏着危机。
汉武帝即位后,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二、预习检查1.汉武帝为什么要巩固大一统王朝?2.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了哪些措施?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过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汉武”是谁吗?他在位时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教师讲述:大一统不仅是指疆域上的“大统一”,更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诗词为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削弱地方势力(政治方面)1.“推恩令”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的内容,思考汉武帝即位初期面临的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