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第2课时)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 熔化和凝固 (4)

教学设计第3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会查熔点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通过熔化、凝固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具: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问题:(1)物质存在哪三种状态?(2)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2.3 熔化和凝固举例巩固(1)师介绍长江源头是谷拉丹冬雪山的冰雪熔化形成的等事例(2)学生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投影:活动二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39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熔化和凝固 课件(共18张PPT)

三、熔化和凝固
三 熔化、凝固的应用 熔化是____吸__热过程,凝固是____放__热过程. 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都需要___吸__热___,生活中常利 用熔化吸热来___制_冷____;相反,液体在凝固时需要___放_热____.
三、熔化和凝固
应用示例
类型一 熔化和凝固现象
例1 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 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熔__化____后___凝__固__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 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间2)图向像试,管得中出放冰入熔碎化冰过,程根的据特加点热是过_程_需_中_要_记_继录__续的_吸_数_热_据__画、出_如__图_温_丙度__所保__示持_的_不_温_变_度__—.时 (3)实验中在记录温度的同时,还观察到冰和蜡由固态变化为液态的状态变化过 程______不__同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 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不_正__确_____(选填“正确”或 “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____空_气__中__的__水__蒸_气__液__化______形成的.
三、熔化和凝固
类型三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例3 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熔_化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 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___放__出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解析] 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过程,该过程是吸热的; 在石板上用糖浆绘画,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糖画”就做好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 苏科版 第二章第三节 2.3熔化和凝固 课件(23张ppt)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有熔点和
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凝固(放热)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作业:完成课时作业本相应习题. 要求:字迹工整,表述科学.
A
B
C
D
反馈练习:
3.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D )
A.松香 B.沥青 C.玻璃 D.海波
4.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D )
A.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液化 B.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汽化 C.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熔化 D.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凝固
•玻
•橡
•塑
•蜂
璃
胶
料
蜡
熔 点 介 绍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熔点是固态与液态的分界点. 熔点影响因素:压强 杂质 思考:灯丝为什么用钨制成? 因为钨丝熔点高.
[活动]:冰、石蜡的凝固实验 不同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你的猜想是什么?
低
水
温 浓
盐
水
石蜡
晶体在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在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化特点:蜂蜡(非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熔化过程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熔化过程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熔化曲线
物理学中将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相同点: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非晶体熔化曲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ppt课件-熔化和凝固

探究固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 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凝固的特点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 称为它们的凝固点。 (2)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3)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4)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热。 (5)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松香
沥青
(4)固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晶体的熔化图象 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t温/℃ B
t温/℃
D C
A
t/min
晶体凝固的图象 非晶体凝固的图象
t温/℃ A
B
C
D t/min
t温/℃
t/min
固相
不同点
体同
点 熔 温度变 点化
图象
5.蜡是__非__晶__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蜡烛燃烧时流出烛“泪”, 这是___熔__化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吸__热__(选填“吸热”或 “放热”)。 6.金属镓的熔点较低,为29.78℃,夏天将固态镓放在手心,它很快熔化成了 液态镓,这个过程中镓___吸__热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不变 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像海波那样,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 变,这个温度称为它们的熔点。像这样具有确定熔化温度的 固体叫作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明矾、冰等都是晶体。
(3)像蜂蜡那样,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 度就会不断升高,即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 叫作非晶体。沥青、松香、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2.3熔化和凝固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会看到水管冻裂的现象,这是由于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体积膨胀导致的。
同样,在夏天,我们吃冰淇淋时,冰淇淋会在嘴里熔化成液态。
这些现象都是物态变化中熔化和凝固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现象。
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熔化的概念,指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
(2)讲解凝固的概念,指出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现象。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熔化和凝固(共15张PPT)

物
即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质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
分
吸热,温度就会不断上升,
类
即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P40一些固体的熔点
实验证明:物质的凝固是熔 化的逆过程
固态 液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凝固点:固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 松香、玻璃、石
晶 体 属 有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蜡、沥青 无
吸收热量 温度升高
体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
的
温度降低
区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别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
物质三态:
气态
液化
汽化
液态
固态
熔化:物质由 固态变为液态 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 液态变为固态 的过程
下图物质状态如何变化?
思考: 1、物质的熔化与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2、所有的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相同吗?
探究冰和烛蜡的熔化特点
进行实验: 1.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 变化规律 2.探究烛蜡熔化时温度 的变化规律 3.记录数据库
放出热量
热
熔化、凝固的应用:
熔化、凝固的应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时12间/min 烛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由上述探究活动可知: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___持__不___变_, 需要_吸__热_ 。 烛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___高__,需 要_吸___热_。
固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2(无答案) 苏科版

熔化和凝固一、【学习目标】1、了解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的区别。
2、通过探究液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联系生活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习重点】:探究水的熔化特点。
【学习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三、【自主学习】1、冰熔化时,温度,需要(吸热/放热)。
(2)石蜡熔化时,温度,需要(吸热/放热)。
2、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晶体有,而非晶体则没有。
3、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不相同)四、【合作探究】(一)探究水的凝固特点回顾: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课件演示水的凝固实验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表格液体不同点相同点有无凝固点熔融状态的晶体熔融状态的非晶体注意: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它的过程与熔化恰恰相反,学习是可与熔化过程类比进而得出熔融状态的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及图像。
(二)、了解一些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请再课本对应表格处归纳三点(三)生活中的凝固现象:举例1、 2、讨论交流:WWW第一题,思考在寒冷的北方适宜用那些液体?五、【达标巩固】1.下列事例违背科学原理的是()A.坐在汽车前排的人要系上安全带B.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以上安全线C.用普通铁锅将水加热到120℃D.在阳光下,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2.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风吹过,人便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B.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升华要吸热C.物体的温度高,是因为它具有较多的热量D.运载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比热容大3. 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_____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4.水的凝固点是0℃,当环境温度为0℃时,水可以是________体,也可以是______体。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 熔化和凝固 (2)

教学设计第3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树立规范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小学常识中已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请回忆是哪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这些状态是一成不变的吗?(学生回答:不)那这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逐步进行探究。
二、学习新课:1、固体的熔化。
(1)概念与问题。
师:你们见过水结成冰和冰化为水的现象吗?(预)生1:见过。
冬天,北方的河面会结成冰。
春天,河面的冰会化为水。
生2:冬天的夜晚,地面上的积水会结成冰。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冰会融化为水。
生3:将水放入冰箱里后,水会结成冰。
将冰取出冰箱后,冰会融化成水。
师:这些事例说明什么?(预)生1:物质既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也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
生2: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温度有关。
师:你能用以上结论分析课本图4—1所示的火山喷发的现象吗?(预)生:岩石在高温下可以成为液态,而当温度降低时则变成了固态。
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下面我们用实验进行探究一下。
(2)实验与思考。
①器材及实验装置介绍。
准备两套课本图4—2实验装置,分别安放在讲台左右两端。
一套做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另一套做松香熔化实验。
注意介绍器材的使用方法。
分另请两组学生(每组4人),上台实验,并对学生进行分工(报时、搅拌、读数、记录),其它同学注意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熔化和凝固(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三、学习与交流:
1、熔化: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
2、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
学生回答
四、典型题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2、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3.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B、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
C、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D、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4、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熔化过程中要热。
5.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 )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五、达标检测:
1、固体物质分成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有熔点, _____没有熔点。
2、冰的熔点是__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__。
3、在冰、石蜡、萘、沥青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晶体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7、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A、固态 B.液态 C. 固液并存 D. 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熔点相同;
B、一小块铜和一小块铝的熔点相同;
C、一小块铜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一小块铝和一大块铝的凝固点相同。
9、对冰水混合物均匀加热,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温度才能升高。
1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晶体:()
A、冰
B、食盐
C、海波
D、松香
11、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图A2-4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______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______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______
六、教学反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