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首饰2

合集下载

汉服配饰知识点总结大全

汉服配饰知识点总结大全

汉服配饰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头饰1. 凤冠:凤冠是古代女性的一种头饰,形状如同凤凰展翅的造型,是古代皇室或贵族女性最常见的头饰之一。

凤冠的装饰通常由珠宝、彩色宝石以及金银制品组成,造型高雅华丽,展现出尊贵典雅的气质。

2. 花簪:花簪是古代女性常用的一种头饰,通常由金银、珠宝、玉石等材质制成,花簪的形状多样,有的是花朵形状,有的是飞禽走兽的造型,花簪搭配汉服,可以为整体造型增添一丝娇美风情。

3. 钗子:钗子是一种类似发簪的头饰,也是古代女性常用的饰品之一,钗子的种类繁多,有的是金属制成,有的是玉石镶嵌,有的是彩绘装饰,钗子的款式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汉服款式和场合进行搭配,增加整体的美感和时尚感。

二、首饰1.耳环: 古代女性常戴的一种首饰,一般分为轻便的日常款和华丽的宴会款。

在戴耳环时,要注意选择与发型、服饰相协调的款式和颜色。

2.项链: 项链是一种颇具女性魅力的首饰。

对于配汉服来说,一条精美的项链可以有效修饰颈部线条,并且使整体造型更加精致。

3.戒指: 戒指是一种常见的首饰,可以是金银制品,珠宝、玉石等,不同的戒指款式可以搭配不同的风格和汉服款式,增加整体造型的层次感和风格感。

三、腰饰1.绶带: 绶带是古代男女常佩戴的一种腰饰,通常运用在明制、挑腰带上当作腰间的饰物,有的还会在腰间加挂一些金银饰品,以突出腰部的线条美感。

2. 腰封: 腰封是古代男性常用的一种腰饰,一般由丝绸、布料制成,可以通过不同的打法和搭配方式,展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格。

四、袜饰1. 鞋钩: 鞋钩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袜饰,可以通过不同的款式和材质,来提升整体的气质和风格。

2. 脚环: 脚环是古代女性常用的一种袜饰,通常由金银、玉石、珠宝等材质制成,脚环的种类繁多,可以通过搭配不同的款式和颜色,来提升整体的美感和风情。

五、其他1. 手镯: 古代女性戴手镯是一种展现女性魅力的手饰,不同材质和款式的手镯可以为整体造型增添不同的风情。

2. 绣花巾: 绣花巾是古代女性常用的一种饰品,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图案和绣花工艺,来为整体造型增添一丝娇美和精致的韵味。

古代饰品材料种类

古代饰品材料种类

古代饰品材料种类
1、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2、簪:由笄开发而来,是古人用来挽定发簪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3、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挽住头发,也可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4、华胜:即花胜。

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鬓上或缀于额前。

5、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

6、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

7、扁方: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

8、凤冠:是最为华贵精美的古代女子头饰,以龙凤为主。

首饰 古诗

首饰 古诗
(5)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曹植《洛神赋》
(6)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珠离掌》唐·薛涛
(7)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珠》唐·李峤
(8)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槽夜压葡萄碧,石溜寒泉响凌历。水精壶中澂琥珀,醉呼酒星下瑶席。赵崇嶓《进酒行》
(10)翠簨叩冰,银管嘘霜,瑞露满锺频釂。醉归深院重歌舞,雕盘转、珍珠红小。蒋捷《花心动·春入南塘》
(11)宝琢珊瑚山样瘦。缓髻轻拢,一朵云生袖。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欧阳修《蝶恋花》
(12)孤根蟠屈浸冰壶,蛰裹阳和发朽枯。雪树鳞封寒水玉,月梢颔吐夜明珠。黄庚《梅龙》
首饰 古诗
(1)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有所思》
(2)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答陈拾遗赠竹簪》
(3)舶载海奴镮硾耳,象驼蛮女彩缠身
(4)珠华萦翡翠,实叶间金琼。剪葆不似制,为花如自生。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但令云髻插,蛾眉本易成。《咏步摇花诗》

春秋战国时期首饰饰品

春秋战国时期首饰饰品

1.头饰(1)笄是固定发髻的用具,原始社会普遍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实物,用木笄、玉笄、竹笄等。

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便视为成人,如已许嫁便可梳髻插笄。

如未许嫁,到20岁时也要举行笄礼。

女子成年叫及笄。

(2)梳篦是梳理头发的用具,也把梳篦插在头发上作装饰,春秋战国梳篦的形状,背部呈圆弧形,身部有对称纹饰。

山西侯马出土春秋时人纹陶范中女子的头上插着双角形篦,其背部作弯角形,与商周的梳篦背上缘近乎平直,背正中有突起物不同。

故也有人认为是角形冠。

春秋战国时期的实物,有河南淅川春秋墓的玉梳、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墓的竹梳、湖北江陵拍马山和四川青川战国墓出土的木梳等。

庐芹斋《中国古玉展览目录》所载两件战国玉梳的形状也如此。

再往后,梳的形状就向扁长而低的形状变化,梳齿也更多了,更便于使用。

2.耳饰玦小型的玦是古代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耳饰,春秋战国的玉玦,有圆形缺口素面无纹的,有雕琢成纹饰的,有呈柱状加缺口的。

中山国战国墓出土有夔龙首黄玉玦一件,广东曲江石峡墓出土有圆廓外4个半月形突饰的玉玦,玦的外形有呈柱形的,有呈椭圆形孔不居中的,有上宽下窄椭圆的。

湖南耒阳市一处距耒水600米的山坡上的春秋时越人墓出土水晶玦一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径19.5厘米的大玦,那是一种佩玦而非耳饰,象征决断。

如《白虎通》所说:“君子能决断则佩玦。

”《史记》记叙楚汉相争,在鸿门宴上,范增要楚霸王杀刘邦,几次用眼睛盯着项羽,并三次举所佩玉玦向项羽示意,项羽没有理会。

说明秦汉时期仍有在腰间佩玦的习惯。

1983年在河南光山县宝相寺春秋早期黄君孟墓出土龙纹玉玦一双。

战国时期的耳坠制作已很精美。

3.颈饰颈饰是原始社会就很普遍的装饰,春秋战国时代的颈饰出土不少,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颈饰,其中一件系由许多不同形状的〓组成,其余为〓形器及一小系璧。

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绿松石1518粒,均有穿孔,大小不一,装一盒中,又有穿孔骨珠139粒。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设计历史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设计历史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设计历史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珠宝首饰设计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玉为贵”一直是中国人民重视的文化传统,而珠宝首饰则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设计和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社交和仪式活动中的重要装饰品。

本文将从设计历史和代表作品两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演变和发展。

一、设计历史1、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100年)新石器时代是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历史上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天然石头、贝壳、骨头等材料进行雕刻、打磨和串联,制作出了各种首饰和装饰品。

这些首饰多以简单的线圈和几何形状为主,例如吊坠、耳饰、手镯等,风格简约实用,却透着原始而迷人的气息。

商周时期是中国珠宝首饰设计的一个关键时期。

人们开始大量采用玉石、铜、银、琥珀等贵重材料进行设计,并且增加了许多图案和花纹。

商周时期的珠宝首饰风格以饱满、厚重、有纹理的线条为特点,如厚重的勾线式耳环、精美的鸟纹玉器等。

秦汉时期珠宝首饰的设计和制作技艺飞速发展。

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首饰作品,如:“黄金蟠龙璧”、“翡翠凤鸟玉佩”等。

这些首饰大量采用黄金、银、铜和玉石等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古代金属文明的水平。

在设计上,秦汉时期的珠宝首饰通常以动植物为主题,纹饰生动、逼真,形象鲜明。

4、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珠宝首饰设计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珠宝首饰作品,如“两个彩云金饰件”、“翡翠鸟兽玉带坠”等。

唐宋时期珠宝首饰的主要特点是精美、华丽,花纹和宝石的运用更加熟练和灵活。

例如,唐朝的珠宝首饰多采用金和珐琅为主要材料,艳丽、浓重的色彩,寓意吉祥如意。

明清时期的珠宝首饰设计与唐宋时期相比,更加注重工艺和品质的提高。

珠宝首饰的款式大多以民族文化和传统花卉为主题,如“黄金文房四宝”、“珐琅耳坠”等。

在明清时期的珠宝首饰设计中,金的使用逐渐增多,纹饰更加工整精细。

古代首饰的雅称

古代首饰的雅称

古代首饰的雅称
在古代,首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美化外表的装饰品,更是身份、地位、财富和文化的象征。

各种种类的古代首饰,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雅称。

1. 玉佩
玉佩是古代中国崇尚玉文化的表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首饰之一。

玉佩的雅称有“玉珂”、“玉璧”、“玉环”等,都带有一种庄严、华贵的气息。

2. 金冠
金冠是古代贵族们常戴的头饰,具有高贵、尊贵的象征意义。

金冠的雅称有“金章”、“金冕”、“金绦”等,都是带有皇家气息的称谓。

3. 玛瑙链
玛瑙链是古代阿拉伯地区的流行首饰之一,有时还被用来做沙漠民族的护符。

玛瑙链的雅称有“玛瑙项链”、“玛瑙佩饰”等,都具有神秘、神圣的意味。

4. 珠串
珠串是古代印度贵族常戴的首饰,也是佛教徒常用的念珠。

珠串的雅称有“珠链”、“佛珠”等,都带有一种内敛、清净的气息。

5. 绿松石耳环
绿松石耳环是古代土耳其地区流行的首饰之一,它代表着自由、勇气和智慧。

绿松石耳环的雅称有“天然绿松石耳钉”、“手工绿松石耳环”等,都带有一种自然、原始的感觉。

以上是古代首饰的一些雅称,它们代表着不同文化和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现代,虽然首饰的种类更加繁多,但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改变。

时样金钗压鬓云 明代女性首饰

时样金钗压鬓云 明代女性首饰

在女性的成长中,发髻和首饰被视为是重要的象征物,女子的绰约风情常常有赖首饰展现。

但有趣的是,其中首饰经由专门指向男性首服再到专供女性佩戴的语义变迁。

在生活中,岁时节令,女性都佩戴什么样式的首饰?藉由首饰又表达了女子的哪些情怀与心思呢、那些曾经金光闪耀、光彩夺目的首饰展现出的是女性含蓄、感性、细腻、温情的生活魅力。

时样金钗压鬓云明代女性首饰董进笔名「撷芳主人」’长期专注于中国古代服饰史研究,著有图说明代宫廷服饰 还魂记——明清小说服饰考证 Q 版大明衣冠图志等发髻和首饰是古代女性装束中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古人将之视作女性成长 中的重要象征物,-«•中华古今注》云:「自古之有髮,而吉者系也,女子十五而笄,许嫁于人,以系他族,故曰髻而吉,榛木为笄,笄以约发也。

」唐段成 式《髻鬟品> 中记录了从先秦到唐代的 各种发髻 <如喷,:4努、分涔®、|»]心髯、笑荇努、 半翻髻、双擐望仙髻、回鹘髻、闹扫妆髻、抛家髻、倭?!«等等 >。

宋代以后,女子的发髻渐趋简约,头上风情多赖首饰展现。

到了 明代,已婚妇女主要以金、银丝或马尾、 蔑丝 <竹蔑劈的细丝)、头发等编成的鬏 髻作为身份标志,鬏髻上插戴的各种样式的簪钗,经过不断发展,演变为具有一定规则的首饰组合,每一件都有专门的造型、名称以及佩戴位置,统称为「鬏髻头面」。

全套头面华丽隆重,插戴繁琐,一般用在正式而喜庆的礼仪或社交 场合中,与女性的吉服搭配。

《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写白娘子前往 李员外家贺寿,十分打扮上着青织金衫儿,下穿大红纱裙,戴一头百巧珠翠金银首饰」,即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明代在节令、婚礼、寿诞等特定场合穿着的吉服,通常会装饰应时应景或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南京陕西道御史孟一脉给明神宗的上疏中说:「遇圣节明金丝鬏髻高九厘米直径一一厘米无锡博物院藏202丨年珩’、明 94明人绘唐白云夫人像(局部)安徽博物院藏95紫禁城lorbidiltJnl’ii,则有寿服,元宵则有灯服’端阳则有五毒吉服,年例则有岁进龙服。

中国古代首饰名称

中国古代首饰名称

中国古代首饰名称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 有笄、簪、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扁方、梳篦等。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

“弁”为古代冠名。

“冕”即皇冠。

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

用来固定发髻的笄叫“鬠笄”。

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

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簪: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

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

钗与簪主要区别在于簪是作成一股,钗则作成双股。

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

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

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

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钿: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扁方: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

清代贵族妇女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

装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发髻使其不散落下来。

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最初是把真头发分成两把,依靠扁方来固定。

到了晚清“两把头”改成青缎制作,安在头顶上,这时与“两把头”与真头发连接梳成头座的工具也是扁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