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科学与技术》试题题库及答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科学与技术》试题题库及答案

科学与技术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科学是技术发展的 -------- 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它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_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4.现代化学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____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5.宇宙的年龄大约在----------------- 亿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工业革命是于( )发生的。

A. 20世纪中叶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 D.21世纪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B.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C.非晶态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和贮氢合金D.半导体陶瓷、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8.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蛋白 B.酶C.细胞 D.氨基酸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B.星系兰移C.星系黄移D.星系绿移10.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

A.臭氧层破坏 B.火山爆发C.洪涝灾害 D.沙尘暴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核裂变12.材料13.基因工程14.计算机病毒15.自然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6.什么是科学?17.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

五、论述题(共30分)l8.新技术革命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理论2.科学发现3.原子核聚变4.定量5. 150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B 7.A 8.D 9.A 10.A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原子核裂变,一般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块,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

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科学与技术试题_0507

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科学与技术试题_0507

1 5 3 3
其中心思想可以表述如下: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发展”这种发展应是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产、 , 生活和发 展, 以及他们对于物质、 能量、 信息和文化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 公平”这种公平体现在代际之间用公平的原则, , 去使用和管理属于
试卷代号 :11 17
座位号 二 巨 」
中央广播电 视大学2 4 05 0 -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0 开放本科” 期末考试
小学教育专业 科学与技术 试题
20 0 5年 7月 题 分 号 数






评卷人
一、 填空题( 每空 1 共 1 分) 分, 0
1 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1 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7 . 6 1 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 1 为代表的“ 实验工厂” 时代。今天, 科学已经进人了
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 “ 原始原子” 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 中, 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 宇宙从密到稀、 从热到冷、 不断膨胀, 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 这一关 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 宇宙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宇宙处在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 短到以秒来计, 称为“ 太 初第一秒” 。刚刚诞生的宇宙是极其炽热、 致密的, 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 高密的状态, 当时除 氢核一一质子外, 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 只有由质子、 中子、 电子、 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
成为热平衡状态下的“ 宇宙汤” 。

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科学与技术试题_0607

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科学与技术试题_0607
1细胞学说 . 2原子核聚变 . 3定量 . 4分子生物学 . 5恒星 .
6 I tl 0 4 . e 4 n 0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核电站
7酸雨 臭氧层破坏 .
( 答对其中两个 即可得分)
海洋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1 21 2
4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 . A 海洋扩张 .
c .海底扩张
5在现代社会, . 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 A .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较轻
B 资源浪费、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已有好转
C .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已基本扭转 D 资源浪费、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其中和
发展 ; 研
4D . 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标志着
5宇宙 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 , 6 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 . 7全球 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 、 .
和 星云 。
的诞生
11 26


评卷人
二、 选择题( 每题 2 共 1 分) 分, 0
1新技术革命是于( . A. 2 0世纪中叶 C 1 . 9世纪初
l 一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 填空题 ( 每空 1分, 1 共 0分)
{ 一 }
1 1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 . 9
论和
、 学讲化 科
2 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 . 原子核衰变、 原子核裂变和 平利用核裂变能的设施是 3 现代化学的特点是 : . 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 ; 研究力法由定性 向 究对象 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 研究结果 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试卷代号 :1 1 17
; 1 , 匕三到 煞 , 1 1

中央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说明:试卷号:1171课程代码:01007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参考答案: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

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参考答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

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

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

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4)能再生。

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

(5)节约能源。

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6)长寿命。

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15.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

参考答案: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电大本科重点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习题及答案

电大本科重点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电大“开放本科”科学与技术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科学是技术发展的 -------- 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它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_34发展;567A.BCD8.A.蛋白 B.酶C.细胞 D.氨基酸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B.星系兰移C.星系黄移D.星系绿移10.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

A.臭氧层破坏 B.火山爆发C.洪涝灾害 D.沙尘暴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核裂变12.材料13.基因工程14.计算机病毒15.自然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617l812.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13.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14.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15.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6.答(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汪确会的影响(10分)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对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成果可以概括为“3C如革命和“3A”革命。

“3C”革命是指通信、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技术革命,它们将人类社会推向了划时代的信息社会。

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科学与技术试题_0501

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科学与技术试题_0501
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 的浪潮。2 0世纪下半叶 , 以微电子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和新 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已经拉开帷幕 , 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 、 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
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 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
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 , 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 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五、 论述题( 3 共 0分 ) 要点一 :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 人类 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 发展演化 过程 中成长的, 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 又不断地用 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 、 利用地球环 境。人与 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 : 一方面 , 人依赖于 自然界 , 另一方面 , 人又要从 自然界独立 出来 。地球环境是唯一适合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场所, 早期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 必须适
1 0 27
因此, 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 物质生产力=( 即: 劳动者+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管理十 ……)科 。显然, 高技 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要点二 :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 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 , 8 导致了人类 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 世纪 7 年代, 9 0 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
)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 .大陆扩张
D .大气扩张
C .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已基本扭转 D, 资源浪费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得 分 评卷人 三、 名词解释 ( 每题 4分, 2 共 0分 )
1核力 .
2 基因工程 . 3 计算机病毒 . 4 星系 . S 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 得 分

2023年电大本科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2023年电大本科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科学与技术试题2023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科学是技术发展旳 -------- 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旳手段,它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2.高新技术一般是具有突出旳社会功能及极高旳经济效益,以最新旳-----------_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旳技术群。

3.原子能释放旳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4.现代化学旳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措施由定性向____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成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5.宇宙旳年龄大概在----------------- 亿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工业革命是于( )发生旳。

A. 20世纪中叶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 D.二十一世纪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B.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C.非晶态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和贮氢合金D.半导体陶瓷、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8.蛋白质旳基本构造单位是( )。

A.蛋白 B.酶C.细胞 D.氨基酸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旳根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旳丰度、宇宙旳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B.星系兰移C.星系黄移D.星系绿移10.全球重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

A.臭氧层破坏 B.火山爆发C.洪涝灾害 D.沙尘暴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核裂变12.材料13.基因工程14.计算机病毒15.自然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6.什么是科学?17.简述电力革命旳意义。

五、论述题(共30分)l8.新技术革命旳意义表目前哪几种方面?试卷代号:117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及评分原则(供参照)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理论2.科学发现3.原子核聚变4.定量5. 150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B 7.A 8.D 9.A 10.A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原子核裂变,一般是指一种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旳碎块,并释放出能量旳现象。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科学与技术》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而且每一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温习、作业和考试起着超级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刻。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科学与技术》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科学是技术进展的 -------- 基础,技术是科学进展的手腕,它彼此依存、彼此渗透、彼此转化。

2.高新技术一般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_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4.现代化学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进展;研究方式由定性向____进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进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进展。

5.宇宙的年龄大约在----------------- 亿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工业革命是于( )发生的。

A. 20世纪中叶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 D.21世纪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B.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C.非晶态合金、形状经历合金和贮氢合金D.半导体陶瓷、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8.蛋白质的大体结构单位是( )。

A.蛋白 B.酶C.细胞 D.氨基酸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B.星系兰移C.星系黄移D.星系绿移10.全世界要紧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科学与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 )相互作用。

A.地磁力 B.分子力C强力 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的最小功能单位。

A.细胞 B.蛋白质
C.氨基酸 D.遗传物质
3.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 )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细胞培养 D.细胞膜嫁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

A.星系 B.星空
C.星云 D.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声
C.光 D.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__ 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__ 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
12.纳米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4.物质生产力与高科技的关系式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五、论述题(共30分)
1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试卷代号:1 17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C 2.D 3.A 4.A 5.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理论
7.生物技术8.信息技术9.大陆漂移10.“可持续发展”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

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

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

(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

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

(3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

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3分)
(4)能再生。

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

(2分)
(5)节约能源。

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2分)
(6)长寿命。

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

(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7.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

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

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15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

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

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

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