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毫米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精推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床长2()铅笔长15()二、设问导学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

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5毫米有多长?生:1分米有多长?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一)、认识毫米(1)猜测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2)讲解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平时用的直尺(幻灯片播放),这上面除了我们认识的1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小格一小格的)师:小博士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板书)出示毫米定义(3)感知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卷尺和测绳五.学习时间:一课时六.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一、自主学习我能填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我知道1米=()厘米3、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5米=()厘米认识毫米: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21-22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什么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3、读教材第21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对学
1.两人结对子互批复习导入的题目并互相说一说。
群学
1、小组内同学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 )小格,1小格就是1( ),1厘米里面有( )个1毫米,得出1厘米=( )毫米。
2.我们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展示一:群学第一题。
展示二:群学第二题。
一、课本第22页“做一做”第一题填一填,第二题量一量。★
1.第一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2.课本第22页“做一做”。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二、课本第25页的第7题。★★
三、课本第24页的第5题。★★★
教学难点:
我会估测方法。








展示及
困惑
复习导入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我知道1米=( )厘米
3、我能填:2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独学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2、我用直尺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一学时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学习内容
课本第21页例2及22页“做一做”。
学习目标
1.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我能学会估测意识和能力。
3.我能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北京版 (4)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北京版 (4)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北京版 (4)1. 前言在本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知识,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际测量和练习,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掌握。

2. 学习目标•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和特点;•能够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掌握长度单位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内容3.1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1. 什么是分米?分米是长度单位,是“米”的一百分之一,用符号 dm 表示。

1dm=0.1m。

2. 什么是毫米?毫米也是长度单位,是“米”的一千分之一,用符号 mm 表示。

1mm=0.001m。

3.2 长度测量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对长度的测量是经常用到的。

我们可以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工具要摆正,零点要对准;2.读数要准确,眼平视;3.精确读数后,再进行单位转换。

3.3 长度单位的转换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常用的长度单位转换如下:1.毫米、分米、厘米、米之间的转换关系:–1 mm = 0.1 cm = 0.01 dm = 0.001 m–1 cm = 10 mm–1 dm = 10 cm–1 m = 100 cm = 10 dm = 1000 mm2.实际问题的单位转换。

例如:•如果一辆车速度是60千米/小时,求这辆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解: 60千米/小时= 60 × 1000 ÷ 60 ÷ 60 = 16.67米/秒•如果一条铁轨长5000毫米,求这条铁轨的长度是多少分米?解: 5000 ÷ 10 ÷ 10 = 50分米4. 课堂练习4.1 单选题1.分米是“米”的_______。

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D)万分之一2.毫米是“米”的_______。

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D)万分之一3.1 cm = _______ mm。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间的换算。

[学习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自学课本第21、22页。

2、预习检测。

(1)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2)1米=()厘米。

(3)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厘米,当我们需要量的比较准确时,可以用()作单位。

二、深入学习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1)1厘米中间有()个小格,一个小格就是()毫米。

(2)1厘米=()毫米。

(3)3小格就是()毫米,7小格就是()毫米。

(4)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2、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生活中()、()、( )的长度接近1毫米。

(2)数学书的厚度是()毫米。

三、迁移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1)一只蚂蚁长约3()。

(2)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2、完成课本22页“做一做”。

3.1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3.1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3.1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的概念,知道1毫米等于多少厘米和多少米。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准确地测量和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3.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mm,1毫米等于0.1厘米,等于0.001米。

2. 尺子的使用: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通常有直尺和卷尺两种。

直尺用于测量直线距离,卷尺用于测量曲线或不规则形状的长度。

3. 线段的测量和画法:使用尺子可以准确地测量和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的概念,尺子的使用,线段的测量和画法。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准确地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然后引出毫米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毫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毫米等于0.1厘米,等于0.001米。

然后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演示与练习: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和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毫米进行测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毫米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毫米进行实际测量,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千米、分米等,并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毫米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毫米 分米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毫米  分米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本周习惯:认真、谨慎、细致、耐心编号:B001课型:新授课课时:1 主备人:张丽小主人姓名:【学习目标】:1、我了解毫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1毫米有多长。

2、我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我能用毫米做单位来进行测量。

【时间预设】:温故知新:5′学海探秘:10′展示交流:10′小试身手:10′达标检测:5′学习流程教与学一、温故知新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2、我会测量:(1)()厘米(2)我的数学书有多长、多宽、多厚呢?我来估一估。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通过测量,我发现了()。

(3)查阅资料:有没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呢?通过自学我知道了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还有。

二、学海探究1、仔细观察尺子,数一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小格。

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毫米2、体验1毫米:1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组内交流预展三、小试牛刀我会观察:(P22做一做,在书上完成)四、达标检测1、我会量(P24第2题):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在书上完成。

2、先估计,在测量教室粉笔的长:估计()厘米测量()厘米()毫米我的文具盒的长:估计()厘米测量()厘米()毫米3、2厘米=()毫米40毫米=()厘米《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本周习惯:认真、谨慎、细致、耐心编号:B002课型:新授课课时:1 主备人:张丽【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分米(重点)。

2、我学会分米与米、厘米等之间的关系(难点)【时间预设】:温故知新:5′学海探秘:10′展示交流:10′小试身手:10′达标检测:5′学习流程教与学一、温故知新1、我已学的长度单位有()、()、()。

2、1米=()厘米1厘米=()毫米二、学海探秘自主学习课本23页完成下面各题1、直尺测量课桌的长和宽我以()为一段进行连续测量,共测量了()次,所以课桌的长()厘米、宽()厘米。

导学毫米的认识导学案.doc

导学毫米的认识导学案.doc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主备人:复查人:审核人:年月日班级姓名课时第()课时(共课时)课题毫米的认识课型自学跟踪课(新授课)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会运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长度单位“毫米”的认识;会用毫米做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学习难点会用毫米作单位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厚度)。

学习流程学习内容准备阶段习旧引新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我能用手比出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我可以不用直尺,凭感觉描出2厘米长的线段:()用尺子量一量我描的线段:比2厘米()。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疑问难关于毫米我还想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阶段自主合作1.拿出一把尺子:%1找出1厘米的长度;%1数一数:1厘米之中有()小格;%1这样的任意一小格长度是1()。

%1我知道了厘米和毫米有这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我能举出生活中“带有1毫米”的物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在下列尺子的不同位置上标出三处1毫米的长度。

|l 1 Illi 11 l|l 1 Illi 1 H|l 1 mi 1 ll|l 1 Illi ill|ll mi lll|l illO 1 2 3 4 53•估一估,量一量数学书长度数学书的宽度数学书的厚度估一估量一量测量物体时要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4.小组交流。

1.两人一组检查自学成果,交流自学内容,并解决问题;2.小组长主持组内或组间共同探讨解决对学中的重点问题;3.小组长带领组员明确展示任务,确定本组展示的方案。

解疑答惑(展示交流)1 .问题梳理:组长组织把本组的共同困惑问题梳理并记录;2.小组依次展示汇报;3.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精讲点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达标检测:
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教材第5页第2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擦长5()(2)教室长10()
(3)玻璃厚5()(4)铁皮厚2()
3、读教材第3页并思考: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
用作单位。
我的发现:(我是这样想的:)
探究二: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C卡的厚度是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小热身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我知道1米=()厘米
3、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
5米=()厘米
新知天地
探究一: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提高题:
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整理导学案
1、对照学习目标,完成的在“学习目标”中打上√。
2、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要提醒自己的话用红笔写在右栏里。
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0要对准物体其中的一端
课题:认识毫米
主备人:审核人:学生姓名:小组:
课题
认识毫米
课型
新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难点
培养估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