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蹄”下的“鲜花”——国民政府时期五月纪念述论

合集下载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以记叙为主,结合议论和抒情的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2.理解本文在线索的确定、段落的衔接和首尾的呼应上都作周密安排的结构特点。

3.了解五烈士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崇高形象,学习鲁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设想]1.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不仅要突出单元教学重点,而且还要起示范教读的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可分步进行:先让学生初读,从总体上把握全文五部分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研读,抓住课文的某些重要的局部,就“夹叙夹议”和周密安排结构这两个要点进行重点讲析;最后组织复读,总结规律,从更高层次上把握课文的总体。

2.本文内容博大精深,且同本单元其他两篇课文比较,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相异之处,根据单元教学整体性的要求,教学本文时既应从整体出发,大胆取舍,突出重点,不追求面面俱到,又要抓住文章的个性,避免在教学中以共性掩盖个性。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夹叙夹议的写法和周密安排的结构特点,而其个性是写人记事,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五个人;写的不是一件事、一个场面,而是许多琐细的事情。

3.由于当时文网森严,鲁迅先生在文章中不得不采用隐晦曲折的笔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解题;初读全文;研读第一部分。

(早读时间:听录音;概括五部分段意。

)[讲读过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又一篇纪念柔石、白莽等五位青年革命作家的悼文。

在这篇悼文中,鲁迅深情缅怀了烈士们的光辉业绩,愤怒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表明了鲁迅先生无比愤慨、英勇抗争的精神。

鲁迅怎样叙写五烈士的光辉业绩?怎样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

二、背景介绍。

让学生阅读课文注解①,然后教师补充介绍五烈士被秘密枪杀后,国内外民众、特别是鲁迅先生无比气愤、英勇斗争的有关史实:鲁迅得知五烈士牺牲的确切消息后,当即吟成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沉痛哀悼了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革命战友,并满腔愤怒地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五卅运动 读后感

五卅运动 读后感

五卅运动读后感
五卅运动,又称五卅惨案,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

当时,上海学生为声援北京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然而,游行过程中,英国巡捕竟然向无辜群众开枪射击,导致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就是五卅惨案。

这场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各地纷纷举行罢工、罢课、示威游行,形成了一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卅运动的影响和意义深远。

首先,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

其次,五卅运动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觉醒,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此外,五卅运动还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才,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顾五卅运动,我们不禁为那些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先烈们感到自豪。

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尊严的历史篇章。

然而,时至今日,五卅运动的精神仍具有现实意义。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革,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五卅运动中的爱国精神,勇于担当民族大义;要发扬五卅运动中的团结精神,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卅运动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尊严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

我们当代青年要时刻保持民族意识,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同时,我们还要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五卅运动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为
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

五一五事件的影响有哪些

五一五事件的影响有哪些

五一五事件的影响有哪些五一五事件是日本1932年以海军少壮军人为主举行的一次法西斯政变,那么你了解五一五事件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五一五事件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战之后,日本的经济获得短暂的春天后开始不景气,经历了十几年的经济大萧条,日本政府经济上落后,民众普通对政府不满,军方的势力开始抬头并又失控的局势。

五一五事件发生于1932年的5月15日,导火线是日本政府签的限制海军规模的海军条约,这引起了很多基层海军军官的不满,11名年轻的海军军官刺杀了时任日本首相犬养毅。

五一五事件的影响巨大,虽然11名叛乱人员道警局自首,并被以军法起诉,但是日本军方却利用这个机会大肆煽动舆论并利用法庭审理传输他们的军法主义思想,要求改革政府和经济。

最终这11名叛乱人员得到了众多日本民众和民间势力的支持,所以最后法庭不得不从轻处理。

五一五事件的影响使得军队势力更加的猖狂,而由于经济不景气日本的民众也开始倾向于军方,于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时代来临。

另外五一五事件的影响对中国也有着噩梦般的意义,由于被刺杀的首相犬养毅和中国的关系很好,特别是他和孙中山的关系很不错,而且他反对日本军方侵略满洲,他遇害后,日本的内阁政府完全被军方控制,这也加速了日本“伪满洲”国的建立的步伐,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不归路。

五一五事件的影响是让日本的政党内阁宣告结束并且加速了日本迈向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步伐。

五一五事件的背景五一五事件是一起首相被杀的法西斯政变事件,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了后续的政变,日本也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甚至后来发动中日战争都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那么,五一五事件的历史背景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会爆发这次事件呢?在一战之后,日本就开始变成一个世界列强,出口业虽然繁荣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就不景气了。

之后,日本的处境更是不堪,先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随后1927年金融危机,两年后更是世界级的经济恐慌,全国十分萧条,因为经济的原因人们不再支持当时的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军方势力再度抬头。

鲁迅先生笔下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是那一事件

鲁迅先生笔下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是那一事件

鲁迅先生笔下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是那一事件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军警向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开枪射击,用大刀砍杀,当场打死47人。

死者中有共青团员8人。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女生刘和珍、杨德群和燕大的女生魏士毅等在这场运动中牺牲。

在死难烈士中,有7个是中学生,最小的年仅13岁。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

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大沽口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点燃了中国民众的怒火。

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立即掀起了抗议活动。

八国最后通牒消息传出后,群众的愤怒到了极点,提出“似此横暴,于斯以极,此而不争,国亡无日,望我同胞,共起反抗,以制凶顽,用雪国耻”。

3月17日下午,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京总工会等200余团体的代表,在北京大学三院召开紧急联席会议,定于18日上午10时在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并推举李大钊、李石曾、顾孟余、徐谦等13人组成主席团。

会后,代表分成两路,一路由共产党员王一飞、安体诚率领去外交部请愿。

另一路由共产党员、北京学生联合总会党团书记陈毅率领,去国务院请愿。

结果赴国务院请愿代表与临时执政府卫队发生冲突,致使多人受伤。

3月18日,天低云暗,清晨,中共北方区委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又召开紧急会议,检查国民大会准备情况,赵世炎、陈乔年等分别报告群众的组织和发动情况,拟定了标语口号,以及游行路线。

上午10时,北京总工会、总商会、学生总会等140多个团体,和北大、清华等80余所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共计3万余人(另有10万人、5000人之说),冒着风雪,来天安门广场举行“抗议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

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天请愿受伤代表的血衣,旁边写着“段祺瑞铁蹄下之血”8个醒目的大字。

大会首先由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代表徐谦报告开会宗旨。

继由顾孟余、王一飞等报告并发表演说。

李大钊在会上慷慨演说,号召大家用“五四精神”、“五卅热血”,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惩办大沽口事件的罪魁祸首。

五月的故事

五月的故事

龙源期刊网
五月的故事
作者:钱珍赐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6年第05期
坦坦荡荡晴晴朗朗的是五月的天空;花花绿绿红红火火的是五月的大地;把生命唤醒将希望收获的是五月的季节;描七彩画卷奏急管繁弦的是五月的日子。

五月有一个迷人的故事。

故事中有几多动人的情节。

五月是中国的。

五月是世界的。

“五一”劳动节是壮美的开端,芝加哥城的那场风暴,第一次打出时代的大旗,擂响无产阶级进军的鼙鼓;“五四”青年节是壮观的发展,天安门前的青春热血,染红了五月的鲜花,澎湃成反帝反封建的石破天惊的呐喊;“五·五”马克思诞辰是壮阔的高潮,自从马克思的名字在黑夜中闪烁成金子般的主义,世界便充满了生机,人类便充满了希望;“五卅”运动是壮烈的结尾,
一把把高举的铁锤砸碎手上的镣铐,敲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呵,五月!繁花似锦的五月,鸽哨洗亮的五月,风风光光的五月,今天,你又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让我们把五月的美景嵌进明天的窗口……。

纪念五卅运动的诗歌

纪念五卅运动的诗歌

纪念五卅运动的诗歌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每年五月三十至,
五卅运动纪念日。

八十五载前中国,
帝国工厂盘剥肆。

日本纱厂罢工誓,
沪上正红被打死。

工人学生抗暴行,
上街举行大威示。

租界警察逮捕使,
万多群众求放释。

英国巡捕令开枪,
震惊全国惨案滋。

中共中央会紧致,
罢课罢工与罢市。

抗议凶残大屠杀,
反帝怒火全国志。

事过境迁沧桑史,
天翻地覆新旧时。

奥运世博主轮次,
笑傲神州乾坤峙。

思想汇报:五卅运动

思想汇报:五卅运动

思想汇报:五卅运动引言概述:五卅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民主运动,发生在193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罢工抗议日本侵略的事件。

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民主运动和抗日战争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五卅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一、背景:1.1 上海租界的特殊地位:上海租界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受到多国势力的控制,外国资本家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工人处于剥削和压迫之下。

1.2 经济危机的加剧:1930年代是中国经济危机的时期,国内外形势动荡不安,工人生活水平下降,劳动条件恶化。

1.3 日本侵略的加剧: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日益加剧,上海成为日本侵略的重要目标,工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二、经过:2.1 工人罢工爆发:193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在国际情势的影响下,发动大规模罢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抗议日本侵略。

2.2 示威游行和冲突:工人们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废止不平等条约和保护国家主权,与日本侵略者爆发冲突。

2.3 运动失败和牺牲:五卅运动虽然激烈,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许多工人被捕、杀害,运动领导者被捕或流亡。

三、影响:3.1 民众觉醒和团结:五卅运动唤起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意识和民主觉醒,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组织。

3.2 国际舆论的关注:五卅运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

3.3 抗日意识的提高:五卅运动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的仇恨和抵抗意识,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四、启示:4.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五卅运动表明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外敌的侵略。

4.2 民主自由的追求:五卅运动呼唤民主自由的追求,强调人民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和国家主权的保卫。

4.3 历史教训的警示:五卅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痛苦经历,提醒我们珍惜和平,警惕外部势力的侵略。

五、结语:五卅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爱国精神和民主意识却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史进程。

烽火燃烧的岁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烽火燃烧的岁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烽火燃烧的岁月游路遥法学0902班200961120230 5月9日是俄罗斯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的日子,同样是在65年前,在广褒的华夏大地之上一场耗时将近8年的抗战也将迎来最后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小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长达8年之久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线战场以国共两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最终胜利告捷。

回溯这些过往的岁月,怎能不令人群情激奋?1840年英国舰船的一声炮响振聋发聩,轰开了古老中国尘封了百年的大门。

这一声炮响也引来了无数如狼似虎的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古老中国沉睡着的病弱的躯体。

放眼望去,凋零的天朝上国的焦土之上树立的尽是异邦的旗帜,那一页页的书卷尽是写满屈辱的丧权条约。

这之后纷至沓来的,是长枪短炮后面贪婪邪恶的似豺狼虎豹的侵略者。

星移斗转,风云变换。

丧权辱国之下,仁人志士以无谓的革命精神撑起了一片变革的天地。

我们知道,先是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发起了长达十余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而后,在19世纪晚期义和团运动再度掀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于此同时,在救亡图存的浪潮下,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相继发生给陈旧的王朝带来了最后的进步曙光。

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翻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可是,随后的军阀混战与侵略者的进一步掠夺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而背离了革命的路线。

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再次领导下火红的华夏热土再起革命的烽火,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北伐战争的相继爆发,力争民主与自由的呼声席卷全国。

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中共的积极领导与参与下,中国的工人运动与红色道路走向了新的高度。

可是,汪精卫与蒋介石等反动派的背离革命方向,再次把中国革命的车轨引向歧途。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n g t h e An t i —J a p a n e s e Wa r , Ma y h a s b e c o me a n i mp o r t a n t c u l t u r l a f a c t o r i n t h e mo b i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w a r a n d ma d e a p o s i t i v e
‘ ‘ 铁 蹄 ” 下的 “ 鲜花 "
国 民政 府 时期 五 月 纪 念 述 论
王 春 亮
( 山 东大 学 历 史文化 学 院 , 山 东 济南 2 5 0 1 0 0 )

要: 五 月在 中华 民族斗争 史上具有特殊 的地 位。许 多重要 的事件都刻 写于此 月, 它有“ 纪念 月” 之
“ 五 月 的鲜 花 开 遍 了 原 野 , 鲜 花 掩 盖 着 志 士 的 鲜 血
… …
” 正如 这首 广 为 流传 的歌 曲《 五月 的鲜 花 》 所显 示
c o n t i r b u t i o n t o t h e v i c t o y r a n d t h e n a t i o n a l r e v i v 1. a , I 1 l e Ma y Dr e a m p o u r e d w i t h t h e b l o o d o f p e o p l e r e p o s e s a n a t i o n a l v i s i o n o f
W ANG Ch un —l i a ng
( S c h o o l o f H i s t o r y a n d C u l t u r e ,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a n 2 5 0 1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t h e n a t i o n s t mg  ̄ e , Ma y n a me d Me m o i r a l Mo n t h h a s a v e y r s p e c i a l s t a t u s , i n w h i c h m a n y i m -
胜 利 与 自强 憧 憬 。
关键词 : 五 月梦 ; 国耻 ; 民族认 同; 民族复兴 ; 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 : K 2 6 2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6 0 5 X( 2 0 1 5) 0 2 - 0 0 8 9 - 0 8
F l o we  ̄ Gr o wi n g u n d e r Ha r s h Op p r e s s i o n Ma y Me mo da l i n Na t i o n a l Go v e r n me n t
称。五 月的记忆层层 叠加 , 以耻感 为基调 , 蕴含着 深刻的 民族 内省 , 以争取 民族独 立与 自由为依 归。鉴 于 五月所具有的 巨大政 治能量, 国民政府 对五 月记 忆进 行 了有意识的规训 。在抗战期 间 , 五 月也成 为抗 战动
员的重要文化 因素 , 为抗战胜利和 民族 复兴做 出了积极 贡献。 国人 用鲜血 浇筑的 “ 五 月梦” 寄 寓 了民族 的
p o r t a n t e v e n t s h a v e b e e n c a r v e d . Th e me mo y r f o Ma y i s s u p e i r mp o s e d l a y e  ̄, t h e k e y n o t e o f i t i s t h e s e n s e o f s h a me , a n d i t c o n .
e n o r mo u s p o l i t i c l a e n e r g y p o s s e s s e d b y Ma y , t h e g o v e r n me n t o f Ku o mi n s h d i s c i p l i n e o n t h e me mo y r o f i t . Du r -
t a i n s a p r o f o u n d n a t i o n l a i n t r o s p e c t i o n, f i n a l l y i t h a s a t h e me o f i f g h t i n g f o r t h e n a t i o n l a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a n d f r e e d o m. Gi v e n t h e
v i c t o y r a n d s e l f—r e l i nc a e.
Ke y wo r d s : t h e Ma y d r e a m; n a t i o n a l h u mi l i a t i o n; 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 n a t i o n a l r e v i v a l ; n a t i o n a l s p i i r t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