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五十六篇

合集下载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习题精选八十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习题精选八十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习题精选八十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其:还是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确实C、刑人如恐不胜胜,胜利D、沛公起如厕如: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C、自此以后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众闻则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C、若以此说往/以亏人愈多D、其不仁兹甚/若知其不义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其还也②以其无礼于晋B、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①嘉为先言于秦王②良曰:“长于臣。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加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⑧/②③⑥/④/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晋军函陵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D、夜缒而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与“君子喻于义”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而今安在哉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持千金之资币物C、沛公居山东时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第三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主备人:何艳娥 授课者:黄飞贞
【学习目的】 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 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 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 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 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 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 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 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执中”应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应成为君子的自觉追求,而内心 的“执中”就是仁。孔子还以“射”来作比喻,说明“中庸”, 认为“射”的“中”与“不中”的关键在自己主观方面,己心正 则己身正,己身正在则矢无不正,射无不中。
【小结】:仁是内在修养,礼是外在标准,仁是前 提,礼是目的,二者之联结,便是中庸之道
【原文8】
【本课重点文言知识积累】
个别字词补充解释: 1. 是知也, 2. 必不得已而去 3. 人能弘道 4. 足食,足兵 5. 则远怨矣 6. 不舍昼夜
“知”通”智”, 智慧 聪明 去掉 使……光大 使……显耀 使……充足 使……远离 舍弃
▪ 过也,人皆见之 ▪ 其何以行之哉
代词 ,代他 助词,不译 又如” 如之何 ”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名词, 诚信 信用
民无信不立
动词, 信任前置
▪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例: 不知吾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其何以行之哉 夫晋,何罪之有 唯利是图
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是不知怎么 (对待他)了.”(或:我拿他也没有办法了)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 Word版含答案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背景扫描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坚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

2019整理先秦诸子选读1-26课全册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2019整理先秦诸子选读1-26课全册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总览】《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语录体是其文体的基本特征。

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篇幅短小。

《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但语录体并不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观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单元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翻译其中重要文段。

2.通过学习选文,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学习并借鉴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方法。

【学法指导】1.孔子所处的时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论语》中一些词语和语言特点与我们今天的用法区别较大,这就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查阅资料,并借助《古代汉语词典》,弄清词语含义及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2.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论语》的思想内涵,并跟我们自身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多作相关性的思考。

比如学习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学说,我们要省察自己有哪些做到了,有哪些还没有做到;学习了孔子关于“学”的思想,我们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看看孔子思想在这一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吸收。

【导引梳理】本单元共有七课,每一课基本上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的选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五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从中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人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当仁,不让于师》既表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表达了孔子的很多观点。

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改变之;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高洁操守,经受住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等。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

”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子路又)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啊?”(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

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

(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4.【原文】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

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

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汇总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汇总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
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 文志》 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 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 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论:编纂。语:言论。
其他: 问津:渡口 而谁以易之:改变 以杖荷蓧 : 奚自 :何,哪里
本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中心内 容是什么?
假如天下政治清明,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 活动中去了。
当时人们怎么认为?
鉴赏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的人物形象. (语言,行动以及细节等) 隐士 明知故问(巧妙)
鉴赏子路以及孔子形象.
孟子在《孟子· 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 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 这”。 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决定了他的 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 而之”,最终他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 理想主义者。你是怎么认识的?
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礼乐崩坏”,天下大乱的时代 : 各个国家为了利益,杀伐扰攘战 火不熄。一个只相信武力的时代 里,失去了武力便失去了继续生 存的权力。孔子的呐喊和呼吁虽 然有时还有一些零碎的呼应,然 而这种呼应相对于战马的长鸣声、 金戈的相交声、统治者胜利后那 狰狞的笑声,太过微弱渺小了。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 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 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 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 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 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 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五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见”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仪封人请见B、使子路反见之C、见其二子焉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以奉养无主C、以五百岁为春不足为外人道也D、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皆出于此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夫晋,何厌之有?B、引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复驾言兮焉求?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特殊句式类型和“真州逐之城门外”相同的一项是( )A、为巡船所物色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夫晋,何厌之有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示例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而莫之夭阏者。

A、都督阎公之雅望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今臣亡国贱俘D、乐夫天命复奚疑【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B、叶叶相交通C、共事二三年D、进退无颜仪【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虚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A、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

B、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C、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和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D、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答案】:【解析】:第10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

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

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

先是,父旅殡在远。

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缞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

而珽日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

大为时贤所叹。

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

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汭率水军十万援于鄂。

珽入言曰:“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汭性刚决,不听。

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兵尽溺,汭亦自沈于江,一如所料。

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

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

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

寻以本官监曹州事。

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

珽在任期岁,众庶以宁。

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

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

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珽驰往,以伺察之。

珽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

行袭欲使人代受诏,珽曰:“东首加朝服,礼也。

”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

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珽,代掌军府事。

及庶人友珪篡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

内讨之日,军士大扰,珽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

珽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搢绅所称。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B、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C、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D、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下列对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B、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于上古时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等。

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珽聪明有才学。

24岁就进士及第,他工于辞赋,在太祖征讨刘守文时应召起草檄文,挥笔立就,深得太祖赏识。

B、李珽为人孝悌。

母亲去世时,先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还安放于外地,因家贫,他就和弟弟李琪一起冒着风雪四处求人,最终让父母合葬。

C、李珽治民有方。

他在曹州任职时,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这是之前十几任官员都未曾做到的。

D、李珽见识过人,有谋略。

征讨淮寇时准确判断局势;太祖让他出任许州留后,他亲近安抚将吏,并解除了冯行袭的后顾之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珽日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

大为时贤所叹。

②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答案】:【解析】:第11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南楼行状归有光李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

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

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

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

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次,求铭于里之长者。

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吾子弗吾拒也。

将为子言其略,子其文之。

”余唯唯,不敢辞。

宪卿呜咽流涕泣曰:“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

赘城中杜氏。

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

家居垂三十年,专以不肖为念。

延致师友,惟力所及。

见邑中豪俊与俱,即大喜。

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

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

为人忠实无他肠。

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

或舆迎至家。

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

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

’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

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即归也。

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

’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痼疾也。

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

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

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

今日不肖获上进,冀少息肩,而背弃矣。

呜呼!吾与子言若是者,吾悲而弗详也。

”余闻而伤之。

余始与宪卿游,见其丰仪俊清,衣裳整洁,皎然不染尘埃。

时相过从,谈笑竟日,醴膳丰嘉,不索而具,宪卿一无所经意。

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

宪卿以去岁发解南都,府君及见其成,亦足慰矣。

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欲稍加撰次次:编纂B、将为子言其略略:概况C、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省:探望D、醴膳丰嘉,不索而具具:齐全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求铭于里之长者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B、比其没也比去,以手阖门C、尽以与诸父能以足音辨人D、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②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李南楼“以不肖为念”,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述。

【答案】:【解析】:第12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对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横道杀伤。

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俗材因其微过其孰能讥之乎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⑥行苟离俗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