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选读 默写检查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附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2、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
3、《论语•卫灵公》中,“,”句子是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
5、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6、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
7、《<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短处并改正的句子是:“,”。
8、《<论语>为师矣。
9、在《<论语>十二章》中, “,”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
《<论语>十二章》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而不仁,如乐何。
5、朝闻道,夕死可矣。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政之。
8、温故而知新,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同步专练】《我欲仁,斯仁至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预习

我欲仁,斯仁至矣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第四》【注释】(1)尚:超过。
(2)矣:同“也”,表示停顿。
(3)盖:大概。
【译文】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谁能花一天的工夫在仁德上用力吗?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
大概有这样的人,我不曾见到罢了。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第四》【注释】(1)处:安处。
(2)去:背离。
(3)恶乎:于何处。
(7)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8)违:离开。
(9)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剧之时一定守着仁。
造次,匆忙,仓促。
(10)颠沛:颠仆困顿。
【译文】孔子说:“财富与权贵,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能安处。
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能背离。
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连吃完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离开过仁德。
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第六》【注释】(1)博施:广泛地给与。
施,给与。
(2)济:救助。
(3)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这件事。
意指何止是仁。
(4)病:有所不足。
(5)达:通达,有所实现。
(6)能近取譬:能就近取譬相喻,了解自己与他人。
譬:比喻,比方。
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每日一练(统编版) 解析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18练《论语》十二章一、易错字填空《〈论语〉十二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于言,就有道而正(),可谓好学()()。
”(《论语·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何?人而不仁,如()何?”(《论语·八佾》)(3)子曰:“朝闻道,()死()()。
”(《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于义,小人喻于()。
”(《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文胜质则史。
()()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乎?死而后(),不亦()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也。
”(《论语·子罕》)(9)子曰:“()者不惑,仁者不(),勇者不()。
”(《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为仁()(),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子曰:“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斯语()。
”(《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于人。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答案】慎、焉、也已、礼、乐、夕、可矣、喻、利、焉、也、野、史、文质、弘、重、已、远、篑、往、知、忧、惧、惧、由己、其目、视、听、言、动、事、矣、者乎、恕、施、兴、观、群、怨、迩、于二、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教育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教育用)
介绍
本文档旨在为教育场景下的学生提供《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
的训练材料。
通过阅读《论语》的选段,并进行默写和理解性问题
回答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对《论语》内容的理解能力和默写能力。
使用方法
1. 将本文档提供的选段《论语》分发给学生。
2. 学生可以先阅读选段,并标记其中的重点内容。
3. 学生进行默写:在规定的时间内默写选段的内容。
默写过程中,学生应尽量准确地回忆选段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4. 学生完成默写后,可以自行检查答案,并核对自己的回忆情况。
5. 学生回答理解性问题:根据选段内容,回答文档中提供的理
解性问题。
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的内涵和思想,提
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选段示例
选段一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窮,天禄永终。
”
问:这个选段中,尧对舜说了哪些话,有哪些含义?
选段二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问:这个选段中,孔子对于国家领导者的要求是什么?他希望领导者能做到哪些方面?
目标
通过进行《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希望学生能够:
- 提高对《论语》内容的理解能力。
- 提高默写能力和对细节的观察力。
-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本文档中的选段示例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求编写相应的选段。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文笔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文笔用)一、背景介绍《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对《论语》的选读和理解性默写训练,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文笔用。
二、训练目的本次训练旨在通过选读《论语》并进行理解性默写,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笔用。
通过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写作能力。
三、训练内容和方法1. 选读内容:根据教师指示或自行选择《论语》中的相关章节进行阅读。
2. 理解性默写:根据所选章节的内容,进行理解性默写。
默写时,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和思想,并注意语句的结构和用词的准确性。
3. 互评讨论:可以将默写的作文互相交换,进行互评和讨论。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对比,相互研究、改进文笔用。
4. 教师辅导:教师可以进行辅导和点评,指出学生文笔用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关的写作技巧和指导。
四、预期效果通过《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文笔用),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文笔:通过默写训练,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写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培养思辨能力:学生通过对《论语》中的思想进行理解和输出,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深入理解文化:通过选读《论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五、总结《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是一种有效提升文笔用的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和默写《论语》的内容,学生能够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并且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教师的辅导和互评讨论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能够在文笔用上取得显著的进步。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品德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品德用)
引言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之言行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选读《论语》,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对培养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对《论语》的理解和记忆,进行理解性默写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训练目的
- 提高学生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 加深学生对孔子思想和品德教育的认识
-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考能力
训练内容
1. 选择《论语》中经典的篇章或段落,每次训练选取1-2段进行默写
2. 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先看一遍选定的篇章或段落
3. 停止阅读后,要求学生默写出他们记得的内容,包括言辞和语境
4. 检查学生的默写内容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5.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其中的道理和思想,提高认识水平和品德
修养
训练要求
- 在默写过程中,学生应该尽量准确地表述出原文的内容和意
义
- 强调对言辞和语境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文字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训练效果评估
- 根据学生的默写准确性和理解深度进行评估
-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检查和交流,提高互动和研究效果
-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结论
通过《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
思想和教诲,并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论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也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品
德教育,构建和谐的社会。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默写练习(六)

《论语》高考篇目背诵默写检测班级姓名《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1.道之以德,,。
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3. 故远人不服,。
,。
4. 其身正,;其身不正,。
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6. 八佾舞于庭,,!7. 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8.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9.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10.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11. 弟子,,,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13. 老者安之,,。
14. 志士仁人,,。
15.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16.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17.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18. ,;知者动,仁者静;,。
19. ,。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20.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2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22.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23.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5.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答案: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7.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8.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0.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1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重难点篇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原文再现——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2.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理解性默写精选——1.【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2.【2023年江苏南京六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3.【2022年河南郑州荥阳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
《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
”
子曰:“,,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
,。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吾恐季孙之忧,,。
”
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
《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
”
颜渊曰:“回虽不敏,。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孔子曰:“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刑罚不中,。
,。
君子于其言,。
”
《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已而已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仕无义。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班级姓名
《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
子曰:“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
颜渊曰:“,。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
子曰:“,,。
”
《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
子曰:“志士仁人,,。
”
子曰:“,小人喻于利。
”
子曰:“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子曰:“饭疏食,饮水,,。
不义而富且贵,。
”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
子曰:“,;知者动,仁者静;,。
”
曾子曰:“,。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
子曰:“,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
子曰:“,不以人废言。
”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
”
《论语》背诵默写检测(三)
班级姓名
《论语》选读11《诲人不倦》
子曰:“,。
,则不复也。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
《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
颜渊喟然叹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
”
《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
鼓瑟希,,,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选读14《中庸之道》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
”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
子曰:“,小人同而不和。
”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
子曰:“乡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