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专项施工方案(1)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1)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1)

开化城关(独山)至江西(白沙关)省际公路改建工程

A2合同段

(K14+722—K14+900)

浙江国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开化县城白公路改建工程A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制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枧坑畈隧道起止桩号:K14+722~K14+900,长178m,其中明洞段长10m,暗洞长168m,隧道位于低山区,地表地形为斜坡,坡度约为20~35°,山体植被较发育,以杉树、灌木等为主。局部山体表面强分化岩石出露。

本隧道平面线性位于直线段内,纵面K14+775.044之前桩号位于R=7000、T=75.044的凹型竖曲线段内;K14+775.044至K14+836.75桩号位于2%的上坡段,K14+836.75之后桩号位于R=5500、T=63.250的凸型竖曲线段内。

围岩级别:V级42m,IV级74m,III级62m。

施工方法:暗洞按新奥法(NATM)施工,V级围岩采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IV级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III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法。通风采用机械通风,照明采用高压钠灯型隧道专用灯具,分级控制。出洞口偏压段隧道施工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基本原则,并及时反馈量测资料,适时调整偏压处理方案。隧道施工遵循总原则是:疏排水、少扰动、管超前、短开挖、弱爆破、快喷锚、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

二、施工方法

(一)、隧道开挖及相应开挖支护

1、洞口段施工

洞口挖方根据洞口地质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并依据地

质情况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确定边、仰坡坡度、支护方式。

(1)、洞口开挖方法:洞口开挖原则以尽量减少洞口刷坡,争取早进洞的原则,进行因地制宜开挖:

(1)截水沟:首先在开挖边线外5米施工截水沟,确保仰坡不受坡顶的水流冲刷。

(2)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逐段开挖,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运输,装载机辅助平整场地,在开挖土方的同时进行截水沟和排水沟的开挖和施作。开挖后人工修整边、仰坡,清除可能滑塌的表土和灌木,视土层情况及时进行边坡防护。

(3)石方开挖:石方开挖遵循减小对围岩振动的原则,尽量采用机械开挖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自卸汽车配合装载机装运,不能用机械开挖的岩石必须采用爆破开挖时,采用松动爆破,严格控制装药量。接近边、仰坡的开挖石方,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维护边、仰坡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修整,排除危石,并进行防护。

(2)、边、仰坡防护方法:洞口边、仰坡防护根据地层的稳定程度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

(1)覆盖层表土全风化岩层(Ⅵ级围岩)部分:开挖坡率1:1~1:1. 5,喷砼层厚20cm+双层钢筋网(2×φ6~15×15cm)+Ф22钢筋砂浆锚杆(长3.5m,间距1.5×1.5m)。

(2)强风化岩层(Ⅴ级围岩):坡率1:0.5~1:1.0,喷砼层厚15cm+双层钢筋网(2×φ6~15×15cm)+Ф22钢筋砂浆锚杆(长3.5m,间距1.5×1.5m)。

(3)中风化岩层(Ⅳ级围岩):坡率1:0.3~1:0.75,喷砼层厚10cm+单层钢筋网(φ6~15×15cm)+Ф22钢筋砂浆锚杆(长3.0m,间距

1.5×1.5m)。

边、仰坡防护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喷砼料按施工配合比拌合,喷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砂浆锚杆施工确保锚杆长度和配合比满足设计要求,灌浆饱满,钢筋网严格按设计施工,并与锚杆焊接牢固。

(3)、管棚施工:

(1)钻进并顶进长管棚钢管,一次顶进长度30m以上,如洞口段Ⅴ级围岩小于30m,则一次性打入。

(2)本设计采用C25混凝土套拱做管棚固定端,套拱在明洞外轮廓线以外,紧贴掌子面施作.套拱内埋设三榀18号工字钢,工字钢与管棚钢管焊成整体。

(3)管棚施工应先打有孔钢花管,注浆后再打无孔钢管,无孔钢管可作为检查管,检查注浆质量。

(4)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钢管接头应错开。

管棚注浆按固结管棚周围有限范围内土体设计,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

注浆采用分段注浆。

(1)注浆参数: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

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

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 终压2.0MPa

(2)注浆前应先进行注浆现场试验,注浆参数应通过现场试验按实际情况确实,以利施工。

洞口施工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基本原则,并及时反馈量测资料,适时调整偏压处理方案。

开挖采用光爆技术,炮眼取1.0~1.5m(破碎地段采用预留光爆层施工),每循环开挖前测量检查上一循环的开挖情况,及时处理欠挖量。开挖后根据不同的围岩类别按设计要求并结合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离开挖面不>4m),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洞身开挖

(1)、洞身开挖及相应开挖支护方法:

洞身开挖(V级围岩)根据“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方针指导施工。开挖采用光爆技术,炮眼取1.0~1.5m(破碎地段采用预留光爆层施工),每循环开挖前测量检查上一循环的开挖情况,及时处理欠挖量。开挖后根据不同的围岩类别按设计要求并结合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离开挖面不>4m),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V级围岩地段开挖与初期支护

V级围岩地段围岩条件较差,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紧支护”原则施工。施工程序为:工作面放样-搭设工作台-钻机安设-钻孔-安设钢管及注水泥浆液-洞身开挖(导洞法)-初喷-架设钢拱架-锚杆-第二次喷混凝土-下一循环.

洞口段打大管棚(Φ108×6mm,间距40cm)。洞口采用25号砼套拱做管棚固定墙,套拱内埋设三榀18号工字钢,且与管棚焊成整体。开挖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开挖预留变形量10cm,开挖断面不相致(围岩浅埋、偏压或断层带区段和一般地段要分别对待)。洞内开挖后按设计参数及时安设钢支撑、进行锚喷支护。初期支护参数为:Φ25mm中空锚杆(长3.5m,纵横间距0.5×1.0m),25cm厚C20号喷砼+18号

工字钢(间距75cm)+ΦR6双层钢筋网(15×15cm);V级围岩偏压段在偏压侧45°打入Φ42mm小导管(长4.5m,纵横间距0.5×1.0m),25cm 厚C20号喷砼+18号工钢(间距50cm)+ΦR6双层钢筋网(15×15cm。

IV级围岩地段开挖与初期支护:

IV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开挖预留变形量为6cm。视围岩情况必要时在拱部采用钢拱架预支护。施工时采用短进尺,每循环进尺2.0~3.5m,开挖后及时进行支护。初期支护参数为:地质条件不良而有必要时在拱部设14号工字钢(间距100cm),Φ25×5mm中空锚杆(长3.0m,纵横间距1.0×1.2m),15cm厚喷砼+ΦR6钢材(15×15cm)。

III级围岩地段开挖与初期支护:

III级围岩地段围岩条件较好,施工时采用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每循环进尺控制在3.5m以内。开挖预留变形量为5cm。光爆参数根据岩体情况适当调整,确保光爆效果。

初期支护参数为: Φ25中空注浆锚杆(长2.5m,纵横间距1.2×1.2m)+10cm厚20号喷砼+ΦR6钢筋网(15×15cm)。

(2)、洞身开挖

隧道开挖总体上拱部采用光面爆破(周边眼间距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65cm以内),边墙部采用预裂爆破,以最大限度保证周边岩体的完整性,减少超挖,提高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针对Ⅴ、Ⅳ级围岩和Ⅲ级围岩,分别采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上下台阶法和全断面法施工。

(1)、台阶法施工

采用上下台阶施工,设临时仰拱,台阶长度视情况控制:V级0.5~1m、IV级:1.0~3m,遵循“短开挖、强支护、快衬砌”的原则,在上断面支护保证岩体稳定的条件下,再进行边墙扩大及底部开挖,开挖进

尺一般控制在2.5m左右,并严格控制爆破药量,保证光面爆破效果,凿岩用气腿式风钻配合自制凿岩台架,爆破用2#硝铵炸药,非电导爆管分段起爆,周边光爆眼用光爆药卷配合导爆索,用同段雷管起爆。用1台ZL-50装载机装碴,10T自卸汽车运碴。初期支护及时跟上。开挖完毕后根据量测信息及早施作砼内层衬砌,确保稳定与安全。

(2)、全断面法施工

采用全断面开挖,爆破进尺控制在3~3.5m。施工中严格控制爆破药量,保证光面爆破效果,凿岩用气腿式风钻配合自制凿岩台架,爆破用2#硝铵炸药,非电导爆管分段起爆,周边光爆眼用光爆药卷配合导爆索,用同段雷管起爆。用1台ZL-50装载机装碴,10T自卸汽车运碴。初期支护采用系统锚杆与挂网喷砼相结合,及时跟上。

3、锚喷支护施工

锚喷网支护利用作业平台紧跟开挖进行施工。

用气腿式凿岩机钻眼。钻孔直径为锚杆直径的1.8倍以上,选择钻孔直径为ф40~ф42mm。

在成孔后随即锚固锚杆,安装完成后不能随意敲打锚杆。

隧道喷砼采用湿喷法施工。砼喷射机型号为HPC-V型。

喷射施工前,首先清除岩石粉尘及墙脚地面堆积碎石,用高压风、水冲洗后再喷。检查机具、风、水、电等管线路并试运转,对于作业区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混合料随拌随喷。掺有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超过20min,超过者作废弃处理。

喷射作业按墙、拱分段、分层,由下而上螺旋进行。若有断面较大的凹洼处,应先喷平凹洼处。

喷射时先供水、风,再供料;结束后先关料,后停风、水。喷头尽

量垂直于受喷面,喷嘴距离喷面为0.6~1.2m,喷头不停地螺旋移动,使喷层厚度均匀。若喷射中突然中断,将喷头迅速转离受喷面,以防高压风、水冲洗尚未终凝的喷砼层。

挂设钢筋网时,使钢筋网保护层不少于3cm。每片钢筋网长2.3m,宽1.5m左右。钢筋网片搭接长度不少于15cm。钢筋网与锚杆及锚定装置联结牢固。

为控制粉尘,喷射作业系统的水压保持在0.3mpa以上,喷头风压在0.25mpa左右。同时,砂子的含水率保持在4~6%。

4、小导管施工

根据设计,部分支护加强段开挖采用超前小导支护。

1、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要求,用全站仪以控制网为坐标把锚索孔位置准确放在挡墙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cm。

2、搭设工作台:工作面同时用二台钻机钻孔,为保证钻机安设的稳定,工作台必须坚固,采用Φ48钢管和建筑脚手卡扣紧固,并设立剪力撑和斜撑,工作台上设安全防护栏,上铺4.0cm木板。

3、钻孔

①为确保锚孔深度,实际钻孔深度要求大于设计深度0.3m,以消除孔内残渣对孔深的影响;

开孔时风量要小(慢速钻进),待钻进20cm后可以增大风量至正常钻进。如遇岩石层位变化时要用小风量慢速钻进,防止孔轴线偏移过大。

钻孔过程中应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现场记录,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时,应采用跟套管的钻进技术,以使钻孔完整不坍。如遇坍孔,应立即停钻,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待水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省道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一期工程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省道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一期工程项目部 二O一七年八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贯通区间内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贯通区间设计支护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贯通区间地质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施工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贯通总体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贯通总体施工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开挖工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超前地质预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监控量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现场贯通安全控制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水土保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文明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应急预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塌方的征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应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845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加快隧洞工程项目的建设,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本标段由1+050-3+750全长2700m,其中隧洞进口段桩号为1+050-1+250,长 200m,隧洞洞身段为1+200-3+750,全长为2550m,断面为马蹄形,3.4×3.4m,Ⅴ类围岩,全断面衬砌。衬砌方式:一次支护是在围岩表面格栅拱架支护挂钢筋网、系统锚杆、喷射C20砼20cm厚,永久支护C25钢筋砼衬砌,厚0.40m,在顶拱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施工期安全监测;三条施工竖井(支洞)及临时辅助工程等组成。 二、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高速公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专业版)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1、XX隧道概况 XX隧道位于淅川县西簧乡低山区,与209国道相邻,交通便利。隧道总体走向呈南北向曲线布置。隧道大埋深约117米,采用小净距(测设线间距:进口中24.87米,出口中16.92米),其中左线起始桩号为K29+730~K30+252,长522米;右线起始桩号为RK29+745~RK30+265,长520米。 设计时速80km/h,采用灯光照明,自然通风,设置1处人行橫通道,属中隧道。 隧道左线平面位于R=1785的圆曲线上,纵坡为-0.360%/850;隧道右线平面位于R=1520的圆曲线上,纵坡为-0.356%/864.893。 进口左右线洞门均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左右线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 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Ⅳ、Ⅴ级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沿软弱构造面产生整体滑动、坍塌、洞内冒顶,因而隧道工程施工是本标段的关键工程项目。 2、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组织各工序的施工(见图2-1施工方案框图)。施工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短进尺、强支护、少扰动、弱爆破、勤观测、早封闭”的施工原则,紧凑施工工序。

图2-1隧道施工方案框图 施工进洞前先作好洞顶截水沟等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渗入开挖面影响明洞边坡和成洞面的稳定,按照设计要求做好仰坡的开挖,仰坡加固及防护。隧道洞口段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采用辅助施工方进行超前支护,尽可能较少对岩体的扰动。 洞口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洞口段Ⅴ、Ⅳ级围采用台阶分部法开挖施工,洞身段Ⅴ级围岩采用超短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根据地质及地段情况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先行洞开挖面距后行洞开挖面不小于40m,采用自制凿岩台架配合气腿凿岩机打眼,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采用预裂爆破技术,以最大限度保护围岩稳定性,减少超挖量,提高初期支护的承载力。初期支护:Ⅴ级围岩段采用工字钢拱架挂钢筋网喷锚联合支护,Ⅳ级围采用格栅钢拱架挂钢筋网喷锚联合支护,Ⅲ级围岩采用喷锚支护。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风钻打眼,人工安装锚杆,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 施工中由测量组负责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做好洞口浅埋段地表下沉观测、洞内监控量测工作。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下坡施工,洞内50m或100m设置集水井,抽水机抽水。 采用无轨运输,正洞、行车横洞使用侧翻装机及挖掘机装渣,人行横道用小型装载机装渣,全部采用自卸汽车运渣。 软弱围岩地段二次衬砌紧跟开挖,一般地段按监测信息尽早衬砌,按仰拱、铺底先行,拱墙紧跟的顺序施工。

隧道施工流程及方案

隧道施工流程及方案 3.1、总体施工思路 3.1.1、掘进方式:本身隧道拟从隧道出口向进口方向单面掘进。 3.1.2、施工安排:施工顺序安排主要考虑本合同段所处地理位置、工期要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各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施工,尽量安排轮流作业,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质量、安全与工期目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隧道施工顺序 土方开挖初期支护隧道防水二次衬砌隧道排水隧道路面隧道装饰 3.3、隧道施工方案、方法 隧道起点桩号为K11+200,终点桩号K12+910,全长1710m,线位走向北西,均位于直线上,隧道纵坡为人字坡:进口段为+2.8%,其余为-1.0%的下坡。隧道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锚、网、喷砼作为初期支护手段,在洞口段及隧道各级围岩参数详见: 隧道各级围岩衬砌长度表 隧道名称线位 衬砌级别长度(m) 合计(m)明洞S4 S3 炉山隧道隧道长度10 155 **** **** 3.3.1、隧道施工方法 隧道拟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勤量测、勤支护、早成环的方式进行施工,并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和适当调整设计参数。 3.3.2、隧道施工前准备 隧道属全线控制工程,施工准备应本着“高速、高效、充分”的原则进行,抓紧组织施工人员进驻,机械设备进场,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完成施工图审查复核,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完成线路控制桩交接及复测。

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进行风土民情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尊重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图、施组和规范进行学习考核。 3.3.3、洞口工程 3.3.4洞口土石方开挖 隧道采用台阶式及端墙式洞门,施工前应做好洞口仰坡防护措施。 隧道洞口土方用挖掘机挖装,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进行开挖,台阶高度2-4m,台阶成型后,在其上搭建施钻平台进行超前支护施工。遇孤石难以人工开挖时采用预裂爆破成块状,再由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渣。严禁掏底取土或使用大爆破,施工应尽量减小对原地层的扰动。洞口开挖工序流程如下: 边坡及仰坡放样→砌筑截水沟、排水沟→边坡仰坡清表→开挖最高级边坡、仰坡→检查坡度及稳定情况→搭设简易钻孔工作架、安装卷扬机→钻孔→安装系统锚杆→挂设钢筋网→喷射砼→开挖下一级边坡、仰坡(进入下一个循环)→测量放样定出洞的轮廓→钻孔→安装系统锚杆及锁口锚杆→喷射砼→锚喷支护成品验收→准备进洞。 开挖过程中注意事项: (1)隧址附近降雨较多,在土方开挖前要做好洞口排水系统; (2)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不留后患; (4)洞口施工避开降雨期和融雪期; (5)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6)开挖中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9)开挖中对地层动态进行监控量测,检查各种处理措施的可靠性。 3.3.5、洞口边仰坡施工 1)、洞外截水沟 洞外截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设置于边仰坡坡顶外5m处,开挖前按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使截水沟位置精确合理;开挖采用人工开挖,由中间向

隧道贯通方案1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3) 4 隧道贯通方案 (4) 4.1贯通面的选择及贯通误差估算 (5) 4.1.1洞外控制测量 (11) 4.1.2 洞内控制测量 (11) 4.1.3 横向贯通误差估计 (11) 4.2 贯通前的施工方案 (13) 4.3 实际贯通误差测定 (16) 4.4 贯通误差调整 (16) 4.4.1 平面贯通误差调整 (16) 4.4.2 高程贯通误差调整 (16) 5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7) 5.1洞身开挖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7) 5.2洞身开挖质量保障措施 (17) 6 安全与环保措施 (17) 6.1 隧道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7) 6.2环境保护 (19)

帕隆2#隧道控制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本工程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境内,它东起波密县通麦镇以西约恰路1.5公里,沿途跨越易贡臧布,经排龙乡,西至林芝县境内的105道班。第三标段帕隆2#隧道位于林芝县排龙乡境内,桩号为K4101+108至K4103+195。隧道为2087米的单线隧道。 隧道平面设计线路为圆曲线加直线加圆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50m、680m,圆曲线长度分别为988.369m、296.806m;直线长度为1032.909米。进口设计高程设计为2086.000米,出口设计高程为2033.040米,纵坡为-1.596%至-2.641%,隧道纵向高差为52.96米。 2、编制依据 ①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⑤105道班第三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⑥项目已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以及在其它同类工程施工中取得的成熟经验。 3、编制目的 隧道控制测量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阶段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建筑物的位置符合规定,不侵入建筑限界,以确保运营安全。 4、控制测量设计思路 为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本着先总体后碎步的原则,在隧道沿线建立一精密的控制网,覆盖所有隧道,使之总体受控,以便根据它进行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本项目是在每隧洞口布设三个GPS定位网点,在洞外GPS定位网的基础上,根据洞口施工情况于洞

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

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置 某部承建的某线路总体为北南走向。本合同段区内有隧道1座(广石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起迄桩号右线 隧道采用分离式断面,左、右隧道平面设计线之间距离约为33m,左右线均在平曲线内。左线平曲线要素:交点JD1桩号K413+957.827,α=左33°22′31.8″,R=1400m,T=509.97m,L=995.517m。右线平曲线要素:交点JD1桩号K414+007.037,α=左33°16′51.4″,R=1400m,T=508.711m,L=993.207m。 全隧道纵断面部分位于竖曲线内,右线变坡点桩号K414+150,高程H=351.745,i1=2.438%,i2=1.0%,R=16000m,T=275.075m,E=2.365m;左线变坡点桩号K414+150,高程H=351.745,i1=2.438%,i2=1.0%,R=16000m,T=275.075m,E=2.365m; 2.地形地貌 隧道区处于一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区,山体连绵起伏,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基岩全强风化层厚约10~15m。沿隧道轴线,洞身最高点高程约为485.2米左右,隧道入口标高约为351.0米左右,相对高差约为134米,隧道出口标高约为342米左右,相对高差为143米,隧道山体走向比较紊乱,大致呈南北向。微地貌发育,主要有山间冲洪积小盆地及山间冲沟,局部有地下水出露,隧道出洞口附近发育一小水沟,常年流水。隧道洞身山间冲沟发育,泉水出露,主要为山间洪水和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隧道入口处为山间冲洪积盆地,地形呈阶梯状展开,微起伏,主要为水稻田和藕塘,地面标高变化范围为345.0~360.0米。 隧道出口处地貌类型为高岗地地貌单元,左右幅均处于山坡脚下,地面标高变化为350~380米左右,宽约10~150米左右,左右幅为山体坡脚形成的高岗地,岗地呈长垅状,植被发育,地势陡峭,自然斜坡为40°左右。 3.气象、地震 本合同段路线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降水一般集中在4~6月份,多以暴雨形式集中降水,年降水量1124.6~2457.9mm;年平均气温15.5~24.2℃,七月平均气温24.6~30.4℃,一月平均气温4.6~7.6℃,极端最低气温-8.2~-10.9℃,极端最高气温39.8~41.8℃,无霜期224~335天。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本工程建设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高速公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西井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 西井隧道隧址位于山西省黎城县西井镇南山村,设计速度为80km/h,左线全长800米(ZK48+960~ZK49+760),其中:削竹式洞门10m,明洞8米;右线全长826米(YK48+950~YK49+776), 其中:削竹式洞门10m,明洞8米。西井隧道设计为一座标准间距分离式隧道,隧道进口线间距26.2米,出口线间距18.1米。最大埋深左线57米,右线55米。隧道左线平面线形依次为R-1400,A-550,R-∞;隧道右线平面线形依次为R-1350,A-530,R-∞。隧道左线纵坡为2%、-0.6%人字坡,右线纵坡为2%单向坡。 1.2 隧道地形、地质条件 ⑴、气象 隧址区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中南部及太行山主峰西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0.3°C。最冷月份在一月,最低气温-22°C;日平均降水量为54.7mm,最大降水量为126.8mm;最大冻土深度为104cm。无霜期110~180天。 ⑵、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无常年性地表水,降水稀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多以地表水排走,很少补给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控制。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水量一般较小,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表、地下水经流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水量贫乏,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小。 但雨季施工时,可能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渗入。 ⑶、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洞口段及左线ZK49+050~ZK49+100、右线YK49+050~YK49+120洞身段,主要为强风化及中风化片麻岩组成,受区域断层F3的影响,岩体完整性差,呈碎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自稳性较差。左线ZK49+100~ZK49+760、右线YK49+120~YK49+776洞身段,围岩主要为卵石及黄土组成,结构松散,成洞困难,Ⅳ级围岩占全隧的7.4%,Ⅴ级围岩占全隧的92.6%。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与方法

工程特点:××隧道全长185m,为双连整体式,段落从K261+440 ~K261+625,隧道位于垅岗坳谷区,沿丘陵山坡坡角带展布;一般埋深20-50m,最深100m。隧道穿越地区,大部分为硬砂岩,节理发育;岩体破碎,表层覆盖 1.0~4.0m的碎石亚粘土,围岩以Ⅱ、Ⅲ类围岩为主,施工难度较大,地下水为基层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贫乏。 由于本隧道为双连整体式隧道,施工时开挖向两洞相联,跨径较大,因此不能按正常的施工顺序开挖,我们采用三导洞正台阶上下半断面分部先墙后拱的新奥法施工。先将中隔墙超前导洞贯通,随后衬砌中隔墙,再分单洞施工。 一、洞口开挖 根据地势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口处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洞口开挖方量少)。为尽早进洞,我采用出口处为进洞口,洞口开挖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边开挖、边支护、边验收,防止危石坠落和岩面在外界影响下继续风化变质。在洞口接近设计边坡附近时,谨慎选择开挖方法。在洞口部位爆破根据开挖面形状选择光面,预裂或微差爆破方法,并采取适宜装药量,以保护洞口围岩稳定。同时,综合治理地下水和地表水,设置天沟,防止地表径流流向洞口。洞口边坡按图纸要求施工。 二、洞身开挖 综合大洋滩隧道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工程工期以及本单位的施工经历技术能力,装备情况,对于本隧道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开挖,参见隧道图。 开挖时间为T+1年2月15日~T+1年12月15日,共计10个月,因隧道开挖受天气影响面较小,有效工作日按250天计,平均每天进尺185×2/250=1.48m。

本隧道围岩基本上以Ⅱ、Ⅲ类为主,围岩自稳定性差,为确保开挖洞室稳定和安全,在施工中严格遵循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测量,早封闭的基本原则。 a 中隔墙导洞采用上下半断面短台阶(台阶长3-5m,进洞口处稍短)开挖,Ⅱ、Ⅲ类围岩拱部必要时进行超前预支护,开挖结束后按照设计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b 侧壁超前导洞,采取上下半断面短台阶开挖,台阶长度不大于3m,Ⅱ、Ⅲ类围岩拱部必要时进行超前预支护,侧壁导洞随开挖在外侧按设计随安装中空锚杆、压浆、钢拱架喷射砼,其余部分按导洞设计要求进行支护。 c 中部部分断面开挖,每次长度 1.2m,采用上下半断面正阶法施工,台阶长度3-5m。其中Ⅱ类围岩采用上半断面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按设计施工将外缘成形后安装中空锚杆压浆钢拱架喷砼,形成一个骨架体,再挖核心土。 1、超前管棚施工方法: 采用钻孔台车辅助施工,步骤如下: ①管件制作:管棚采用φ108普通钢管制作,管节长6-7米,管棚长12米,管棚需用管节联接套焊在钢管的两端接长,第一根钢管前端焊上合金钢片空心钻头,以防止管头顶弯或劈裂相邻管的接头前后错开,避免接头在一断面受力。 ②顶管作业:先将钢管安放在大臂上后,凿岩机对准已钻孔好的引导孔,低速推进钢管,其冲击力控制在18-20mpa,推进压力控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1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 项施工技术方案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刘家堡3#隧道全长180m,属黄土Ⅴ级偏压,开挖后拱顶部位易掉块。最大开挖断面为120m2,其初期支护采用喷锚、钢筋网及钢架联合支护形式,设计喷砼厚度25cm,钢架为I20的型钢钢架,钢架间距60cm。其超前支护形式设计采用φ42小导管,每根长,环向间距33cm,每环39根,纵向每一环。 2施工方案 开挖到DK246+710时,停止掌子面掘进,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3cm,全环39根,在中导加临时仰拱,预留核心土并封闭掌子面,同时紧跟仰拱和二次衬砌施工。当隧道剩余30m后,锁脚锚管由2根增加至4根,隧道剩余21m后钢架间距调整为。施工中仰拱距掌子面距离控制在20m以内,二衬距仰拱距离控制在15m以内。接近贯通时仰拱距下导不超过5m。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上、下导停止掘进,中导每(隔2榀)施作中槽超前支护,加强拱部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直至中槽贯通。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错开开挖,至全隧贯通,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3施工步骤 ⑴开挖至DK246+707时,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整修好开挖面,并做好临时支撑。网喷封闭掌子面,挂设 20×20cmφ8钢筋网,喷射C25混凝土10cm。

⑵施工仰拱至下导,施工二衬至下导距离不大于15m。 ⑶进口段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⑷施作超前大管棚套拱及30m长超前大管棚。 ⑸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出口拱部每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保证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每次开挖长度为一榀拱架间距,拱架间距不超过60cm,开挖后及时封闭,稳步向前推进。 ⑹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相错开挖,至全隧贯通。 (7)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4施工方法 双侧壁导坑开挖 施工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即先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护顶,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做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对余部采用二步或三步开挖。仰拱紧跟下台阶并及时闭合成环。采用该法施工时,在上、中、下各台阶形成一定的步距,而且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形成相互错开后,即可在各工作面按每循环进尺进行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时每循环进尺,各台阶步距控制在3m,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错开1m。 双侧壁导坑施工的主要工序如下,见图1: 1、①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做隧道超前支护;开挖1部左(右)侧导坑上部土方;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②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架设钢架及临时钢架,并架设锁教钢管,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隧道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74-94)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76-95)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5、六六高速第二合同段相关设计文件 6、有关国家、省、市、县安全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平菁一号、平菁二号、冷家坝、新坝隧道四座隧道,平菁一号隧道起讫桩左线为ZK50+742~ZK51+965,总长约为1223m;右线YK50+745~KY970, 总长约为1225m;平菁二号隧道起讫桩号左线为ZK52+192~ZK52+623,总长约为431m,右线YK52+616~YK52+600,总长约为411m;冷家坝隧道左线为ZK61+275~ZK61+538.22,总长约为263.26,右线为YK61+245~YK61+540,总长约为295m;新坝隧道左线为ZK63+185~ZK63+400,总长约为215m,右线为YK63+170~YK63+405,总长约为235m。净高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穿过剥蚀高中山峰丛沟谷地貌区,隧道围岩体地层由灰岩构成,隧道进出口部分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和中风化灰岩等构成。隧道区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发育强度为中等发育。本隧道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射砼湿喷工艺。

三、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图1。 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汤建元 副组长:戴俊锋、何中林、臧春雷 组员:杨云、王瑜、赵一远、方朝中、王颖韬 四、安全目标 全面贯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现“五零”。零死亡事故、零爆炸和火灾事故、零重伤事故,零交通运输事故、零重大设备事故。杜绝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全年轻伤负伤率控制在3‰以内。本标段创安全示范标准工地。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一、施工遵循原则 隧道施工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并严格按照“早进洞、晚出洞、工序紧跟、严守设计”组织施工。 二、施工顺序 花马峁隧道进口处于裴庄镇庙咀沟村,利用裴庄镇乡村道路从庙咀沟村修建便道至隧道洞口。花马峁隧出口,利用万庄村乡村道路从田塔村修便道至隧道出口,按照标准化要求,施工便道将全部采用20cm砂砾+20cm混凝土硬化处理,以保证雨季、冬季的正常施工。 隧道施工应从边仰坡至明洞出口桩号进行开挖,一边开挖一边进行边仰坡锚喷防护,明洞开挖至明洞隧底标高,进行仰拱砼浇筑和回填施工,施作套拱和管棚。主洞开挖的同时进行二衬台车的组装和调试,施作明洞衬砌和明洞后续工程。车行、人行横洞的施工排在主洞初支完成后40m左右进行洞室交叉口的施工,以不影响后续二衬的进度,附属工程在二衬完成紧跟施工,路面安排在二衬完成500m紧跟施作。 三、洞口及明洞段施工 1、洞顶截水沟 隧道施工前,先做好人员、机械、材料和场地的施工准备工作,然后进行边仰坡顶环形浆砌片石截水沟施工,将水排至远离

洞口的位置,防止雨水冲刷边仰坡危及隧道洞口安全,并在浅埋段地表埋置沉降观测桩。 2、洞口开挖 1)、施工准备工作结束后,测设隧道洞口位置,确定洞口段开挖边线,然后由上向下分层开挖,土层采用挖掘机开挖,采用装载机装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 2)、洞口方开挖 根据现场放样结合设计文件、现场地貌及地面构造物,按照设计的隧道洞口桩号及明洞长度先行施工,明洞开挖应先半幅开挖并及时完成,明洞仰拱及回填,每次开挖纵向长度为5m,不可全幅开挖或纵向一次性开挖和施工。施工中应及时进行边仰坡的防护施工,确保边仰坡的稳定。明洞开挖完成以及仰拱、仰拱回填施工完成后,应尽快进行明洞衬砌施工和明洞回填,以利于明洞边仰坡的稳定和暗洞开挖时对洞顶土体纵向位移和沉降的控制。 3、边仰坡防护 洞口边仰坡设计采用锚、网、喷支护,洞口段分层由上向下开挖时,边仰坡分段由上向下进行支护施工。开挖完成后进行坡面处理,然后按设计间距布置锚杆,铺设20×20cm的φ8钢筋网,之后采用湿喷工艺喷射砼10cm厚。 4、明洞施工 明洞段开挖至隧底标高,进行浇筑仰拱及仰拱回填(仰拱回

隧道施工方案45919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 (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 (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 (2)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级网观测及平差计算,以便于隧道进洞水准测量。 3、测量方法及措施 (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用自动按平水准仪施测,精度至毫米。 (3)洞内控制测量与地表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全站仪。 (4)具体要点:

岩前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实施方案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 岩前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五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 5、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 6、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我项目现有技术水平、机械装备能力及现场实际条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岩前隧道起迄桩号为左洞ZK30+535~ZK37+330,右洞YK30+550~YK37+335。左洞长6795米,右洞长6785米。隧道左、右线分别位于R=4500m的平曲线及缓和曲线上。纵坡设计采用人字,左洞纵坡为0.5%、-0.55%;右洞纵坡为0.5%、-0.6%。隧道主洞限界宽10.75m=0.75m(JL)+0.5(LL)+3.75×2(W)+1.0m(LR)+ 1.0m(JR),限界高5m;主洞隧道内轮廓净高7.14m。隧道洞身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 2、水文地质 隧址区经过路段无大中型水库和河流。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计算最大涌水量为10965m3/d。 三、现场施工情况 隧道采用钻孔爆破开挖、铲车配合出碴车运输,左、右洞双向掘进,同步施工。截止2014年7月15日,隧道进、出口进度如下: 根据目前进度推断隧道左洞贯通点约在ZK33+634.8右洞贯通点约在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 式版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加快隧洞工程项目的建设,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本标段由1+050-3+750全长2700m,其中隧洞进口段桩号为1+050-1+250,长200m,隧洞洞身段为 1+200-3+750,全长为2550m,断面为马蹄形,3.4×3.4m,Ⅴ类围岩,全断面衬砌。衬砌方式:一次支护是在围岩表面格栅拱

架支护挂钢筋网、系统锚杆、喷射C20砼20cm厚,永久支护C25钢筋砼衬砌,厚0.40m,在顶拱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施工期安全监测;三条施工竖井(支洞)及临时辅助工程等组成。 二、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xxx 三、安全目标 全面贯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现“五零”,零死亡事故、零爆炸和火灾事故、零重伤事故,零交通运输事故、零重大设备事故。杜绝发

隧道施工方案(新)

1.5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1.5.3隧道工程 本标段的隧道工程安排了7个施工队伍施工,任务划分遵照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隧道弃碴进行路基填筑。 隧道施工一队依次驻扎于灵川隧道出口、四分山隧道出口,配备100人,负责两座隧道的施工。 隧道施工二队驻扎于何寨隧道进口,配备120人,负责该座隧道的施工。 隧道施工三队驻扎于天马山隧道进口,配备150人,负责该座隧道进口的施工。 隧道施工四队驻扎于天马山隧道出口,配备150人,负责该座隧道出口的施工。 隧道施工五队依次驻扎于花园山隧道出口、驿板隧道进口配备120人,负责该两座隧道的施工。 隧道施工六队驻扎于尾岭隧道进口,配备150人,负责该座隧道进口的施工。 隧道施工七队驻扎于尾岭隧道出口,配备150人,负责该座隧道出口的施工。 1.7.1施工总体方案 隧道施工设置7个施工队,何寨隧道进口、天马山隧道的进、出口、花园山隧道出口、驿板隧道进口、尾岭隧道进、出口各安排一个施工队。花园山隧道出口、驿板隧道进口施工由一个施工队完成;灵川隧道出口、四分山隧道出口施工由一个施工队完成。 开工后,天马山隧道的进、出口、花园山隧道出口、尾岭隧道进、出口、灵川隧道出口、何寨隧道进口同时展开平行作业施工。四分山隧道出口待灵川隧道施工完成后展开施工,驿板隧道进口待花园山隧道施工完成后展开施工。 2.3施工进度安排 2.3.3隧道工程进度安排 隧道施工分为7个作业面展开,计划开工日期为2006年6月1日,完工日期为2008年5月2日,施工工期23个月。接触网预埋件、电缆槽、通风及照明等附属设施与隧道同步施工。 各个施工段的时间安排如下: 天马山隧道:2006-06-1至2008-05-12; 尾岭隧道:2006-07-03至2007-07-17; 何寨隧道:2006-06-1至2007-04-14; 灵川隧道:2006-06-1至2006-10-26; 四分山隧道:2006-10-27至2007-08-26; 花园山隧道:2006-6-1至2007-05-26; 驿板隧道:2007-05-27至2007-12-12。 四分山隧道工期安排: 总长:440m 明挖:37m 30d (包括洞口处理) 暗挖: Ⅳ级围岩地段195m 掘进70m/月84d 衬砌106 m/月

隧道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编制的基本内容

隧道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编制的基本内容 (可根据各标段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结构型式.................................................... 1.2技术标准.................................................... 1.3地形地貌.................................................... 1.4水文地质................................................... 1.5气候条件....................................................第二章编制说明.................................................. 2.1编制目的.................................................... 2.2编制依据.................................................... 2.3执行规范.................................................... 2.4编制原则.................................................... 2.5编制范围....................................................第三章隧道施工方案............................................. 3.1施工场地规划................................................ 3.2施工机械选择................................................ 3.3洞口边仰坡及截水沟施工...................................... 3.4进洞方法.................................................... 3.5明洞及洞门施工.............................................. 3.6暗洞洞身开挖................................................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地质描述 第一节概述 一、概述 二、线路段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三)、水文地质特征 区间地质描述 区间地质描述详见表7-1-1、表7-1-2;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7-1-3、7-1-4。。 一、科技路站 第三节补充地质勘察

第二章工程特点 第一节工程主要技术难点及对策 第二节工程的主要特点 一、交叉多,干扰大 集中体现在结构交叉多、工序交叉多、接口界面交叉多、专业交叉多、前期与后期交叉多,施工相互干扰较大。执行关键工期计划所发生的各规定部分的工期偏差,会影响其它作业。结构的多交叉,存在空间效应与体系转换问题。 二、地处市区,环境特殊 主要体现在地面建筑物密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文明施工要求严格,环境保护标准高。 三、任务重,系统性强 全部工程要求在33个月内完成。其中,盾构机需要引进,鉴定、安装、调试,前期试掘进进度会放缓,中间加快,出洞又会放缓,还要调头、转场,工序复杂,任务重。采用盾构机施工,这是隧道工厂化施工的模式,其系统性特别强,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匹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施工效率,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质量、速度。四、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地铁隧道主要穿越Ⅱ4、Ⅲ1层。Ⅱ4层以上主要为砂性土,其渗透性强,富水性好,围岩稳定性极差。Ⅱ4、Ⅲ1层水平分层,盾构机易磕头;且局部地区覆盖层过浅。施工中容易造成地面隆起或沉降。 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到位,将直接影响施工总体安排,影响主体工程能否按时开工,影响到工程开工后能否顺利进行,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我局中标后,迅速组成项目部开展各项工作。在最

隧道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中铁十七局长泰美宫至陈巷高速公路FA2合同段 (K7+640~K12+400) 隧道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七局长泰美宫至陈巷高速公路 FA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十月.漳州

目录 1、编制说明 (2) 2、工程概况 (2) 3、安全体系 (3) 4、风险策划和控制 (8) 5、针对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措施 (8) 6、应急管理 (18) 7、专项技术处理方案 (18)

科山隧道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为保证长泰美宫至陈巷高速公路FA2合同段科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和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订本合同段隧道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上述工程施工前,技术人员向班组长、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并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2采用的标准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程》 JTJ 076-95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42—9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本项目的合同、招投标文件、图纸等 2、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隧道进口位于长泰县枋洋镇后料村西南侧,出口位于长泰县科山林场东侧,左右线起止桩号分别为ZK7+855~ZK11+430、YK7+860~YK11+425,隧道左线长3575m,右线长3565m。为分离式特长隧道,出口端为小净距。左右线进出口端均为削竹式洞门。隧道净空,10.75×5.0 m;隧道共设4处行车横洞,5处行人横洞,隧道洞体围岩级别有Ⅱ、Ⅲ、Ⅳ、Ⅴ级。科山隧道为本合段隧道控制性工程。 隧道围岩级别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