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养殖模式

合集下载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19.12.24•【文号】农渔发〔2019〕28号•【施行日期】2019.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28号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是我国内陆渔业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水面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水域生态文明、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大水面渔业发展空间大幅萎缩,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亟需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根据大水面生态系统健康和渔业发展需要,通过开展渔业生产调控活动,促进水域生态、生产和生活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满足人民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为目标,有效发挥大水面渔业生态功能,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坚持绿色发展、合理利用。

充分发挥渔业的生态功能,科学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加强水域环境保护。

兼顾大水面在防洪、供水、生态、渔业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一水多用、多方共赢”,推进水域共享共用共治。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渔业资源禀赋、水域承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科学布局、分类施策,坚持“一水一策”,合理选择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式。

水库水产养殖规划方案

水库水产养殖规划方案

水库水产养殖规划方案引言水库作为人类的重要水源地和防洪调水设施,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灌溉水资源。

而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库水产养殖在水资源利用上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旨在提出水库水产养殖的规划方案,以促进水库水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调研分析在制定水库水产养殖规划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调研分析,以全面了解水库的水文地理条件、水生态环境和水产资源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水库水质状况:水质是否适宜水产养殖,是否存在污染源,是否有修复水质的可行性。

2. 水库的生态环境:水库的水生态系统是否完整,有无农田面积可用于养殖,水草和水体是否适合养殖。

3. 当地水产资源:分析当地水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确定在水库中适合养殖的优势品种。

4. 市场需求:了解周边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走势,为养殖规模和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二、规划措施1. 水质净化与修复水库是水产养殖的基础,而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养殖开始之前,需要采取一系列净化和修复措施,以保证水库水质的健康与稳定。

- 加强污染治理:对水库周边的污染源进行修复和整治,加强农田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管理,减少污染物的进入水库。

- 生态修复:在水库周边植树造林,建设湿地保护区,促进水库生态的恢复和养殖环境的改善。

2. 品种选择与养殖模式根据当地水产资源和市场需求情况,选择适合养殖的优势品种,并依据品种的特点确定养殖模式。

- 优势品种选择:根据水库水质条件、水温和水深,选择适应性强的优势品种,如鲤鱼、鳜鱼和虾类。

- 养殖模式:可采用环流式、网箱式或池塘式养殖模式,根据水库特点和养殖品种的需求进行选择。

3. 养殖管理与技术支持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需要加强养殖管理和技术支持。

- 养殖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包括投放数量、饲料投喂、疾病防控和水质监测等,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水库承包养殖经营方案

水库承包养殖经营方案

水库承包养殖经营方案水库承包养殖是指在水库内进行养殖活动的经营模式。

下面是一个水库承包养殖的经营方案:1. 环境评估和规划在进行水库承包养殖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环境评估,确定水质、水温、氧气含量等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养殖。

同时,根据水库的布局和深度等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养殖区域以及养殖品种的种植密度。

2. 种植品种选择根据水库的水质和养殖区域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

可以考虑鱼类、虾类、蟹类等。

同时还需考虑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条件。

3. 养殖设施建设根据养殖品种的需求,建设相应的养殖设施。

包括养殖池塘、排水系统、通气系统、过滤系统等。

确保设施能够提供良好的养殖条件,保证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发育。

4. 饲料供应和管理确保养殖品种的饲料供应充足和质量稳定。

可以选择自行生产饲料或与饲料生产商合作,根据需要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

同时,要做好养殖管理工作,包括控制养殖区域的水质,定期检查和清理设施,防止疾病传播等。

5. 疾病防控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

可以采取灭菌处理、定期消毒、定期体检等措施,预防和控制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生。

6. 市场销售在养殖过程中,要关注市场需求,并制定销售计划。

可以与农贸市场、超市、酒店等机构合作,建立销售渠道。

同时,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7. 持续改进和创新养殖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可以参考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和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水平。

以上是水库承包养殖的一个简要经营方案。

当然,具体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措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管理,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水库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

浅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

浅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摘要】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结合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生态理念的养殖模式。

本文首先从技术概述入手,介绍了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的基本概念。

随后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包括环保、高效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在湖泊选择与布局部分,探讨了如何选择适合养殖的湖泊以及合理布局养殖区。

接着介绍了甲鱼品种选择与培育、水质管理与环境监控以及饲料配给与营养管理等技术要点。

在展望了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前景,并强调了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的重要性。

最后讨论了生态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生态养殖技术才能取得长远发展。

【关键词】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湖泊、甲鱼、水质管理、环境监控、饲料配给、营养管理、发展前景、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概述甲鱼是一种受人们欢迎的食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则是一种有前景的养殖方式。

通过对甲鱼的自然生长环境进行模拟,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率。

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也可以保护当地水域环境,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传统的甲鱼养殖模式中,常常存在着水质不佳、饲料浪费等问题,而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生态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特点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湖泊,保障水质清洁和养殖环境卫生,减少养殖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确保甲鱼的生长环境健康和稳定。

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也是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特点,不断引入先进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

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重视甲鱼的品种选择与培育。

根据不同水域环境和生长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甲鱼品种,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培育工作,提高甲鱼的养殖效益和抗逆能力,确保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利润。

浅谈胡列也吐人工湖集约化养鱼可行性

浅谈胡列也吐人工湖集约化养鱼可行性
பைடு நூலகம்
【 关键 词】胡列也吐人 工湖 ; 集约化 养鱼
三 集 约化 养 鱼 的主要 类 型以 及胡 列也 吐 人工 湖 适合 的类 型
集 约化养 鱼的主要 类型有 , 池塘高 密度精养 、 普 通流 水养鱼、 循 环 现在 国际上先进 的养 殖技 术都是 向着集 约化方 向发 展 。 这 种养 殖 技 术可 以在 小面 积的水 面养 殖更 多的鱼 类, 产 生出更 多更 好地 经济效 流水 养鱼、 循环 流水养 鱼、 温 排水养鱼、 网箱养鱼、 大 水面网围、 网栏 精 养等 。 流 水养 鱼主要 是利 用天然 河流 或有水 流落差 的地 区的丰富水 资 益。 胡 列也吐人 工湖水面广阔, 水深 适当, 很适合搞集约 化鱼类养殖 。 源 进行 网箱、 拦 网或 池塘 高 密度养 鱼 。 这一 养殖 方式 对地 理环 境要 求 胡列 也 吐人 工 湖形 成 、 特 点 胡列 也吐 人工湖 上有 放水 闸, 下 有滚 水坝 , 能 形成微 流水 的 自 然 环 胡列也吐 人工湖始 建于一九九七年 , 形成于一九九 八年夏季。 胡 列 高。 也 吐人 工湖基础 是几个未 连接 的碱泡子 , 周 围是 湿地 、 芦 苇荡 。 胡列也 境 , 很适合进行 集约化养 殖。 网箱养鱼利用尼龙 纤维网衣金属 网衣 等材 正方形 、 圆柱 形等箱 体 , 设 置在海湾 、 湖泊 、 水库 、 江 河 吐人 工湖上 游是 额尔 古纳 河支流 高浪 河, 高浪 河水面 与人 工湖 水面落 料制 成长方形、
的主要 环境 因子如水 流、 水质、 溶氧 、 水温 、 光 照、 饵料 等进行人 工或半 湖泊环境 , 生长 迅速 。 自胡列也 吐人 工湖 建成以来 , 不 断地进行 鱼类放 白鲢 、 鳙 鱼、 草 鱼等 都放养 过 。 因为生长 周期长 , 越 冬环境 差 , 没有 人 工调 控 , 以提供 鱼类高密度 、 迅速 生长的水 环境 。 其措 施主要 包括流 养, 如果进 行集约 化养殖 , 投放 大规格 鱼种, 生 产周 期控制在 水、 水 质净化 、 增氧 、 控温 、 杀 菌、 全 价 配合 饲料 、 水 的循环 使用等 。 胡 产生出效 益。

库区水面养殖实施方案

库区水面养殖实施方案

库区水面养殖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面养殖是一种利用水域资源进行养殖的方式,其优势在于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对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为了有效推动库区水面养殖的实施,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库区水面养殖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库区水面养殖实施方案。

1. 选择合适的水域。

在进行水面养殖之前,首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水域。

水域的选择应考虑水质、水深、水流、光照等因素,以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

同时,要避免选择受到污染或其他影响的水域,确保养殖水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养殖品种的选择。

根据所选水域的特点和养殖需求,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

不同的水域适合养殖的品种也会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同时,还需考虑养殖品种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以确保养殖的可持续性和盈利性。

3. 养殖设施的建设。

养殖设施的建设是水面养殖的重要环节。

根据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确定养殖用具、网箱、浮筒等设施的数量和规格。

同时,要考虑设施的稳固性和耐用性,确保设施能够承受水域环境的影响。

4. 养殖管理与技术。

养殖管理与技术是水面养殖的关键。

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养殖环境的监测、饲料的配给、疾病的防控等方面。

同时,培训养殖人员,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确保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养殖环境的保护。

水面养殖应注重养殖环境的保护,避免养殖活动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和周边环境,避免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同时,加强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促进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

6.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养殖完成后,需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工作。

开拓销售渠道,推广养殖产品,提升养殖品牌知名度。

同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库区水面养殖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水域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模式

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模式

影响扩大,湖泊水库生态系统完整性丧失、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湖泊水库渔业潜力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很大影响,传统湖泊水库渔业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发展的需求,亟需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走出一条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二、主要任务(一)开展大水面资源环境评估、功能定位与预警对全国5000亩以上的大型天然宜渔水体开展自然环境、渔业资源、渔业方式等调查,分析渔业资源变动的主要驱动机制和受控因素,建立大水面生境和渔业资源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渔业资源禀赋、水域承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对不同湖泊水库渔业明确功能定位和理清发展思路。

建立和完善大水面渔业资源环境智能化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为湖泊水库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二)研究渔业资源增殖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在满足湖泊水库水域功能区划要求的基础上,依据食物网模型、生物能量学模型、网箱养殖条件和网箱养殖容量评估方法,开展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评估和网箱养殖容量评估,发展大水面渔业资源增养殖。

开展湖泊水库水生生物资源及其栖息生境调查,建立湖泊水库水生生物物种、基因资源库和信息数据库。

通过多生态位种类人工放流、多营养级渔获定额捕捞、珍稀土著鱼类人工繁育与栖息地修复、外来物种防控等技术手段,调整优化鱼类群落,恢复大水面生物多样性和完整性,实现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三)研究水域水质调控与生态修复技术根据湖泊水库水域渔业功能定位,按照水域承载力开展适宜的放养种类、放养量、放养比例、捕捞时间和捕捞量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实现以渔抑藻、以渔净水。

开展典型湖泊水库水域主要经济性鱼类和珍稀土著鱼类生境需求及选择策略研究,实施“三场一通道”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阐明生境受损和资源衰退主控因素,研发渔业水域人工生境营造与人工鱼巢构建技术。

合理布局网箱网围区,定量研究养殖生物的运动、集群、摄食、排泄等行为生态特征,推进网箱残饵粪便收集等环保设施升级改造。

大湖网箱暂养河蟹技术 - 养殖技术

大湖网箱暂养河蟹技术 - 养殖技术

大湖网箱暂养河蟹技术-养殖技术张泳涛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武汉430070“秋风响,蟹脚痒”,大湖养殖的河蟹一般在9月中下旬就可以开始捕捞,并尽量在水温低于10℃之前捕完。

但此时的蟹黄、蟹膏还没有发育成熟,蟹肉质感也欠佳;同时,此期河蟹集中上市,市场供应量较大,价格偏低。

因此,可以将河蟹起捕进行暂养,强化培育,以利育肥增重,提高品质,适时销售,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笔者现将大湖网箱暂养河蟹技术介绍如下。

1水体选择湖泊水质总体较好,暂养的区域,应选择靠近岸边、交通便利、底质平坦、有微流水可以躲避大风浪的地方。

2网箱铺设网箱一般采用钢筋或竹木结构,根据需要,支架规格可选择2.0m×1.5m×1.2m;内衬硬质聚乙烯网片,网目2cm;箱盖一侧留1个宽0.5m的活门;竹木结构的在4个下角可以坠以钢筋,这样由于箱体的自重,可以很稳当的抵御一定风浪。

网箱放置前要先用漂白粉消毒,再取出悬挂晾晒。

网箱可露出水面0.2m左右放置,放置好后应在箱体内放一些用石灰水消毒过的水花生,以便为河蟹提供栖息附着的环境。

网箱之间用铁丝或尼龙绳相连,并编号记录,间隔2m左右。

3河蟹放养刚捕捞上来的河蟹在暂养前要认真挑选,要求体质健壮、附肢完整、蟹体洁净、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活动正常、反应灵活)。

体质不好的河蟹若高密度暂养死亡率会很高,应及时销售。

入箱前,还要将河蟹按雌雄以及不同的商品规格分开(),再投入编号网箱暂养,便于查对管理。

暂养前,应将河蟹在5%的食盐水中浸泡消毒5min左右,再放入网箱中。

网箱是河蟹日常攀爬栖息的地方,网目密度过高有时容易折断河蟹附肢,容易造成河蟹损伤、死亡。

短期的暂养,可以每个网箱投放80kg左右的河蟹;如暂养时间达1~2个月,则密度应降低,每箱50kg左右成蟹;软壳蟹行动能力较差,放养密度较硬壳蟹要低,应单独分箱暂养。

4日常管理在暂养期间,河蟹的促肥增重非常重要,要对河蟹进行科学投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白鲢养殖新模式
2012-02-26 21:32:51 作者:来源: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浏览次数:82
大湖泊、水库主养花鲢模式
一次放种,两次捕捞花鲢鱼种为每尾0.3斤~0.6斤左右,每亩放70尾左右,1.2斤~1.5斤左右的每亩放50尾左右,7月份~8月份开始捕捞大的,剩下的10月~12月捕捞,每亩配放白鲢20尾~30尾,放一定量的鲫鲤底层鱼,放养鱼种时间:在春节前。

一次放种,年底捕捞花鲢鱼种放养量为每尾0.3斤~0.6斤的鱼种每亩120尾~150尾左右,养到年底捕捞。

每亩配放白鲢20尾~30尾,放一定量的鲫鲤底层鱼。

中型精养水体主养花鲢模式(100亩~1000亩的精养水体)
白鲢、花鲢与吃食物鱼的比例为1:1。

一方面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产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可控制蓝藻水华,花鲢鱼种规格每尾0.5斤左右、每尾1斤左右、每尾1.5斤和每尾0.3斤~0.5斤左右的白鲢鱼种各40尾左右,7月份开始捕大留小。

放一定量的鲫鲤底层鱼。

吃食鱼投食按一般方法投。

(精养鱼池参照此方法)
以养殖花鲢为主。

放花鲢鱼种每尾0.3斤~0.5斤、每尾1斤左右、每尾1. 5斤左右各50尾左右,放每尾0.3斤左右的白鲢30尾左右,另放一定量的鲫鲤底层鱼,从7月份开始,把握市场行情,捕大留小。

总产量在每亩500千克以上。

渔肥的选择
选用现代生物有机复合肥,除含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均衡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多种有机质、肽类、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等,不但营养丰富、全面,而且还能肥水、改水、控水,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适合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花鲢喜食的浮游生物,为花鲢的高产养殖提供了保证。

肥料投入方法:底肥正常施足。

3月施1次发酵好的粪肥每亩300千克,施一次氨基酸肥水膏,4月份开始施氨基酸生物有机肥,每亩4千克左右1米水深。

在晴天上午每5天~7天用肥一次,6月中旬施一次粪肥每亩300千克,7月、8
月、9月配合适当磷氮肥,11月施一次保镖肥;全年用肥30次左右。

施肥效果以保持水体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标准。

目前鱼用肥料种类主要有复合肥、混合肥、复合混合肥、有机混合肥、生物有机肥。

有些有机混合肥是在无机混合肥中添加有机物(如鸡粪)配制而成。

真正的生物有机肥是将高能有机物接种特定菌群,在特定人工条件下发酵分解,再添加一些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特定酶制剂、微量元素等配制而成。

有些厂家将有机混合肥冒充高效生物有机肥,对于养殖花鲢是达不到高产目标的。

水质控制问题
主养花鲢需要每升水含有30毫克以上生物量的肥水,使用氨基酸生物有机肥,所含成分丰富,功能多样。

水不够肥,花鲢食物不足,生长速度会减慢,水过肥会出现微囊藻,恶化水体环境,花鲢的生长速度也会减慢,且品质下降,出现异味,须科学施肥。

病害防治
做好池底、水体消毒杀虫后放鱼苗。

3月~4月左右进行一次鱼镜检,如有虫则使用杀虫剂,杀灭寄生虫。

第1次杀虫在4月30号前完成,用量约为200升左右原药,第2次,视具体情况而定;第1次消毒与杀虫剂配合,在4月30号前完成,选用二氧化氯可二溴海因原粉,用量约1500千克。

出血病预防:要据历年发病规律,使用1次~2次,第1次在7月1号前完成,用量为200升原药,第2次,在8月10号左右,视具体情况而定。

来源摘自《中国渔业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