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新)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
阅读第5段从文中找出“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的理由。
四、精讲点拨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因为该句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点明人类无节制第开采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的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有严重的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3.介绍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目标达成预测
课前延伸环节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精巧:精细Leabharlann 妙。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重点
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认识自然、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敬畏自然》。

(2)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自然,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敬畏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敬畏自然》。

(2)掌握课文中所阐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然,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如何使学生真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敬畏自然》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敬畏自然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然。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阐述课文中的观点。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敬畏自然的意义和重要性。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敬畏自然观念的认识。

6. 互动环节:(1)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教师点评互动环节,总结课堂教学。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敬畏自然的理解。

2. 课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加深对敬畏自然观念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敬畏自然的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鲲(kūn)鹏 斥鴳(yàn)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精巧 咫尺 狼藉 呐喊 佳肴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或抽读、X读。
2、思考: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课文最后一段。明确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第11课 敬畏自然
章、节
第三单元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重点
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的确,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让他变的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但是,当我们陶醉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时,你是否觉得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呢?
2、作者简介
严春友,师X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3、文章介绍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介绍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四、合作研讨,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

11 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观点。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拔法。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音乐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梳理文章结构.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观点。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拔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音乐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展示目标“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不必违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敬天,人类才可自救!请读严春友的《敬畏自然》。

二、自学释疑1、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蓬蒿咫尺狼藉混淆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解释下列词语:狼藉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2、多媒体播放有关人类征服自然的图片,如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三、训练操作1、教师泛读课文,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意。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从根本上纠正“征服自然”的理念,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1* 敬畏自然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2.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3.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2.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材料。

2.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本文。

3.学生自主质质疑解惑。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理解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严春友(1957~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有关敬畏自然的语句,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深邃:深奥。

映照:照射。

断言:很肯定地说。

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死气沉沉:形容气氛不活泼生动。

胜任:能力足以担任。

混淆:混杂,界限模糊。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宣称: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声称。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不过尔尔:不过这样罢了。

尔尔,这样罢了。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

现指无法想像,难于理解。

不自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

莫,不,不能。

测,揣测。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伦,类。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

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表露。

色,脸色。

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沾沾,自得的样子。

敬畏:又敬重又畏惧。

资本:比喻谋取利益的凭借。

狼藉斑斑: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敬畏自然》教案(优秀7篇)

《敬畏自然》教案(优秀7篇)

《敬畏自然》教案(优秀7篇)《敬畏自然》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速读、自主、合作、教师讲解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展示有关大自然的优美图片,无论是春花、夏雨,还是秋雨、冬雪,都是美好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却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坏的图片)面对美丽而又正遭破坏的大自然,有一个作家清醒地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二、新授课(一)检查预习,掌握下列词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鹏斥安鸟(yan)蓬蒿(hao)咫尺(zhi)狼藉(ji)相形见绌(chu)美味佳肴(yao)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不过尔尔:不过这样。

(二)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1、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知识2、理解题目及文体敬: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畏惧之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

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畏惧”,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

11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应该敬畏。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咫尺(zhǐ)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茼蒿。

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谈话导入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板书课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交流学习效果(一)学习第一、二段。

1.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2.交流学习效果::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

(理由:A.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B.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C.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2.交流学习效果: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新)11《敬畏自然》教学目标:1介绍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统一的道理,加深学生对自然的重新认识,践行环保意识。

2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认知分析课文,锻炼身体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一就是认知“敬畏自然”的内涵,二就是认知文中富于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二、读准字音理解词义:①敬畏②蓬蒿pénghāo③精致绝伦④不自量力⑤相形见绌chù⑥咫尺zhǐ⑦深邃suì⑧狼藉斑斑⑨混淆xiáo三、学习课文1、阅读课文,参照同步练,找到每一自然段中抒发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驳斥“打败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表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小自然所剥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小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至学说生命,表示宇宙就是存有生命的,人类固然就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有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真的就是兄弟关系;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2、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1、人类为自己获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够断言那些瓦砾斑斑的矿坑不能就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是危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1(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拔法。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音乐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梳理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观点。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不必违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敬天,人类才可自救!请读严春友的《敬畏自然》。

二、自学释疑
1、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蓬蒿咫尺狼藉混淆
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解释下列词语:狼藉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
2、多媒体播放有关人类征服自然的图片,如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
三、训练操作
1、教师泛读课文,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意。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从根本上纠正“征服自然”的理念,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学生精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

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3、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从人类“征服自然”谈起。

第二部分(2----7段),本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2----5段),比较人类智慧和大自然智慧;
第二层(6----7段),进一步阐述了人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三部分(8----10段),论述宇宙的生命。

第四部分(11段),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四、反馈矫正
默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混淆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五、延伸迁移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学了这篇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举出事例加以说明?
六、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从智慧到生命,又进了一层,最后得出结论“敬畏自然”。

七、效果测试
解释词语:
鲲鹏看待斥鴳一般
八、作业
1.画出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宇宙有哪些让我们敬畏的自然现象。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课文结构;
过程与方法: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观点。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点拔法品味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蓬蒿咫尺狼藉混淆
二、自学释疑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其体裁是什么?
议论性的散文
三、训练操作
1.跳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可以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①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③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④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①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②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③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④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2、师生共同体会语句运用的修辞,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例: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
的生命。

“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理解:拟人。

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理解:同3)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反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7)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8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理解:同7)
3、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本文语言的形象性。

4、教师引申: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义的修辞手法。

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四、反馈矫正
1、从修辞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2)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3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五、延伸迁移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六、师生小结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人类在自然面前该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力量?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七、效果测试
对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导“敬畏自然”的观点,自己持什么态度?赞同呢?还是有其他观点?
八、作业
1. 积累词语,摘抄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人与宇宙之迷”的手抄报。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