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得 地的用法
“的、地、得”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及练习
一、使用方法
1、“的”,用在名词前
2、“地”,用在动词前
3、“得”,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
二、给“的、地、得”找到正确的家。
1、我家门前有棵高大()树。
2、运动场上,运动员们跑()飞快,都想取得最后()胜利。
3、妈妈做()红烧排骨可真美味,馋()我直流口水。
4、公园()景物可真多、真美呀!
5、春天,暖暖()太阳照在身上可真舒服!
6、妈妈狠狠()瞪了我一眼。
7、听了这个消息,全班同学高兴()跳了起来。
8、周围一片漆黑,小明独自走在路上,吓()浑身发抖。
9、奶奶轻轻()抚摸着我()脑袋说:“我的孙子长大了!”
10、小明蹑手蹑脚()走了过来,伏在妈妈耳边说:“妈妈,我爱您!”。
的、地、得用法

1、“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我的太阳,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1】“的”——用在名词前,就是用在一个“事物的名称”前面(的+名词)【2】“地”——用在动词前,动作、表情、状态的词前(地+动词)【3】“得”——用在动词后面,其后往往还有个形容词(动词+得)【1】“的”字口诀——“什么样的东西”【2】“地”字口诀——“怎样地动”【3】“得”字口诀——“动得怎么样”“的、地、得”的练习(1)(蓝蓝)的天空(宽阔)的海洋(金黄)的田野(美丽)的情景(优美)的歌曲(高高)的山峰(绿油油)的草地(甜甜)的微笑(清脆)的歌吟(2)匆匆地(去)悄悄地(走)甜甜地(笑)拼命地(跑)痛快地(叫)慢慢地(爬 ) (开心)地说(奇怪)地问(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慢慢)地落下(精心)地保存(3)(玩)得开心说得(好)跑得(快)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
3、再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得)清楚、明白。
的,得,地,的用法

的,得,地,的用法
1.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呀!比如说“美丽的花朵”,这里的“美丽的”就是在形容“花朵”这个名词呢。
你想想,要是没有“的”,直接说“美丽花朵”,是不是感觉少了点啥呀!
2. “得”通常是表示程度或结果哟!比如“跑得快”,“快”就是“跑”的程度呀。
就好像说你开心得跳起来,这“得”就强调了开心的那种程度呢!
3. “地”呀,它是用来修饰动词的呢!比如“欢快地跳舞”,“欢快地”就是形容“跳舞”这个动作啦。
这不就像是给动词穿上了一件合适的衣服嘛!
4. “的”字用处多呀,很多形容词后面都跟着它呢,像“可爱的小猫”“聪明的孩子”,多形象啊,这不是能让我们更清楚知道说的是什么嘛!
5. 看看“得”字多么重要呀,像“吃得饱饱的”“睡得香香的”,要是没了“得”,那可就表达不出那种感觉啦,对吧?
6. 再想想“地”字哦,“悄悄地说话”“静静地等待”,让动词一下子就活灵活现了呢,是不是很有趣呀!
7. 总之呀,“的”“得”“地”用法可不能乱用哦,不然说出来的话可就别扭啦!就好像拼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才完美一样呀!我们一定要把它们用对呀,这样我们的表达才会更准确、更生动呢!。
的地得的用法

学会“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用法
它的一般结构形式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例句:我们的祖国、红红的苹果、尊敬的老师、可爱的妹妹、清澈的小溪、热闹的大街。
二、“地”用法
它的一般结构方式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例句:开心地笑、小心地看、用力地打、轻轻地拿、吃力地爬、认真地读。
三、“得”用法
它的一般结构方式为:动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例句:吃得少、走得很快、看得仔细、说得头头是道
补充:有的形容程度时,如“很、真、太”,往往也用“得”。
例句:扫得很干净、讲得太棒了、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的、地、得用法

探寻语文知识的奥秘 ——区别的、地、得
“的、地、得”的概念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 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 上的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
修饰词+”的 ”+名词 修饰词+”地 ”+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的、地、得用法例句
记得复习
04
再见
练习答案: 猛烈(的)北风 胜利(地)到达 惨痛(的)教训 愤怒(地)声讨 鲜艳(的)红旗 勇敢(的)战士 迅速(地)前进 耐心(地)说服 丰富(的)经验 热烈(地)庆祝
巨大(的)变化 积极(地)参加 分析(得)透彻 服务(得)周到 广泛(地)阅读 描写(得)生动 贯彻(得)及时 毕生(的)精力 观察(得)仔细 感动(得)流泪
的、地、得用法例句: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猛烈( )北风、胜利( )到达、 巨大( )变化、积极( )参加、 惨痛( )教训、愤怒( )声讨、 分析( )透彻、服务( )周到、 鲜艳( )红旗、勇敢( )战士、 广泛( )阅读、描写( )生动、 迅速( )前进、耐心( )说服、 贯彻( )及时、毕生( )精力、 丰富( )经验、热烈( )庆祝、 观察( )仔细、感动( )流泪
的 得 地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1、“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我的太阳,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
“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
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
例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总结:“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的地得”的用法

疼___直叫唤
仔细__温_看馨提示:填字的伟时大候_可_以_祖按下国暂停按钮哦
填完之后再按播放键继续
珍贵___教科书 扫___真干净
乐___合不拢嘴 用力___踢
修饰词 名词
形容词 补充说明
敬爱_的__总理
仔细___看 珍贵___教科书 乐___合不拢嘴
疼_得__直叫唤
伟大___祖国 扫___真干净 用力___踢
三个好朋友
咕
游 戏 规 则
“三个字 :的、”地、得
的
用法
的 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
“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 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如: 红色的国旗 清新的空气 喝水的时候
漂亮的笔盒 他的铅笔 外面的大雨
地 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
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 怎么样。
乐___合不拢嘴
动词 说补充明
扫_得__真干净
用力___踢
形容词 补充说明
乐_得__合不拢嘴
修饰词 动词
用力_地__踢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如: 小声地说 高声地喊 认真地写
急匆匆地跑 仔细地看 开心地笑
得 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
“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如: 跑得飞快 洗得真干净 疼得直叫
的,得,地的用法与区别

的,得,地的用法与区别一、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中词语的使用更是语言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汉语中,有许多词语看似相似,但实际上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其中一个经常困惑学习者的问题就是“的”、“得”和“地”的用法与区别。
本文将从语法、意义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来解析这三个词的差异。
二、“的”1. 作为助词在汉语中,“的”作为助词出现最为频繁,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a) 表示所属关系:王明的书。
b) 修饰量词或数词:三个小时的时间。
c) 表示间接宾语:他吃的苹果是红色的。
d) 连接修饰性成分:我喜欢吃汉堡的那家店。
2. “的”与名词连用构成形容词当“的”与名词连用时,可以构成形容词短语,表示具有该名词特征或性质:a) 美丽的花朵。
b) 高大的建筑。
3. “的”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在一些句子中,“的”可以起到连接作用,连接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a) 他是可爱的。
b) 这个故事很感人的。
三、“得”1. 表示程度、结果和方式“得”通常表示某种程度、结果或方法,并且常与动词连用。
例如:a) 跑得快。
b) 你做得很好。
2. 在“得”字后使用形容词补语当“得”后面跟着一个形容词补语时,表示主语经过动作后所达到的状态或结果:a) 喝得累。
b) 吃得饱。
四、“地”1. 作为副词性成分“地”在古汉语中是副词性成分,修饰动词,表示以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进行某个动作:a) 斩首杀敌地冲去。
2. 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地”已不再充当独立的副词,而是同样可以与名词、形容词等结合使用。
a) 高兴地啃着苹果。
b) 慢慢地走过去。
五、三者的区别1. 功能不同:“的”主要用于构成修饰词短语,表达具有某种特征的名词或连接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得”表示程度、结果和方法,并常与动词连用;“地”原为副词,现在可与名词、形容词等结合使用。
2. 位置不同:“的”通常紧跟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得”一般出现在动词后面,表示程度或方式;“地”一般出现在动宾短语中名词和动宾短语之间,在古汉语中具有程度副词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地、得”口诀儿歌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的、地、得”口诀儿歌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