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药药方

合集下载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治疗干咳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常见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干咳多由肺燥、肺热、肺阴虚等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干咳的处方,但请注意,实际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1. 清肺润燥汤- 药材:桑白皮15克,地骨皮10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贝母10克,甘草5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早晚两次温服。

2. 养阴清肺汤- 药材:生地黄15克,玉竹15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3. 桑菊饮- 药材:桑叶10克,菊花10克,桔梗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

- 用法:将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温服。

4. 百合固金汤- 药材:百合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麦冬15克,贝母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5. 银翘散- 药材: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6. 二冬膏- 药材:天冬15克,麦冬15克,蜂蜜适量。

- 用法:将天冬、麦冬煎煮后,加入蜂蜜调匀,制成膏剂,每日服用。

7. 润肺止咳散- 药材: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5克。

-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用温水送服。

8. 养肺汤- 药材:沙参15克,玉竹15克,百合15克,麦冬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在使用这些处方时,应注意个人体质和病情的差异,以及药材的剂量和煎煮方法。

此外,干咳的原因复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喉痒、干咳是常见的症状,常常给人带来不适和困扰。

在中医的治疗中,有许多传统的方子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方子。

1. 梨膏糖水。

将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冰糖,加水煮沸,待梨熟烂后取汁,待温后服用。

梨性味甘凉,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喉痒、干咳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 雪梨百合汤。

取新鲜雪梨1个,百合30克,冰糖适量。

将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块,与百合一同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最后加入冰糖煮至溶化即可。

这款汤品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对于喉痒、干咳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 桔梗石膏汤。

桔梗10克,石膏30克,甘草5克。

将桔梗、石膏洗净,与甘草一同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30分钟,待温后服用。

这款汤品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喉痒、干咳等症状。

以上方子均为中医传统经典方子,对于缓解喉痒、干咳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但在服用中药时,仍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子,并遵医嘱用药。

希望以上方子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祝大家早日康复!。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一)咳嗽草药单方:1.鲜萝卜500克,洗净,带皮切丝,绞汁内服。

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喉痒咽干。

2.佛耳草五钱,水煎服。

用于治疗咳嗽痰多,不发热。

3.枇杷叶(去毛)一两,老桑叶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每日分两次服。

用于治疗喉痒咳嗽较剧,痰多黏稠。

(二)祛痰及镇咳药:1.氯化铵(10%):口服每次5至10毫升,每日三次;或用片剂,每次0.5至1克,每日三次。

用于咳嗽、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尿毒症患者禁用。

2.复方甘草合剂: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

用于一般咳嗽,若咯痰不畅,可加入氯化铵。

3.咳必清:口服每次12.5至25毫克,每日三次。

用于剧烈咳嗽,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效果更佳,多痰及心力衰竭病人禁用。

4.磷酸可待因:口服每次15毫克,每日三次。

一般情况下不宜应用;若咳嗽剧烈,影响呼吸、饮食及睡眠,而且痰液不多者,可暂时使用;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者应禁用。

5.敌咳: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

可使痰液变稀,用于一般咳嗽。

(三)中医辨证施治:1.燥火咳嗽:干咳,口唇咽喉干燥,舌边尖色红,宜清燥润肺。

桑叶三钱,杏仁三钱,枇杷叶三钱(去毛),麦冬三钱,北沙参三钱,水煎服,每日分上、下午服,2.风热咳嗽:咯痰不爽快或干咳,口干,咽喉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宜清热化痰。

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连翘三钱,薄荷一钱(后下),芦根一两(去节),水煎服。

3.风寒咳嗽:头痛、鼻塞或流清涕,咳嗽痰稀,怕冷或有发热,舌苔薄白,宜疏散风寒。

杏仁三钱,紫苏三钱,前胡三钱,制半夏三钱,桔梗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每日分上、下午服。

4.痰湿咳嗽:咳嗽痰吐白沫,喉中漉漉作声,甚至气急不能平卧,宜化痰平喘。

炙麻黄一钱半,光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焦白术三钱,川朴二钱,云茯苓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中成药:1.宁嗽露:每次15毫升,每日三至四次。

2.半夏露:每次二食匙,每日服三至四次。

止咳中药配方大全

止咳中药配方大全

止咳中药配方大全止咳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

中药中有许多可以有效止咳的药材,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止咳中药配方。

1.川贝炖梨。

川贝炖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止咳食疗方,它主要由川贝、梨和冰糖组成。

川贝性平,味甘、苦,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梨性寒,味甘、酸,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的作用。

将川贝、梨和冰糖一起炖煮,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2.百合炖雪梨。

百合炖雪梨也是一种常见的止咳食疗方。

百合性寒,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雪梨性寒,味甘、酸,有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将百合、雪梨和冰糖一起炖煮,对于治疗咳嗽有一定的效果。

3.款冬花茶。

款冬花茶是一种中药茶,主要由款冬花、枇杷叶、桔梗、甘草等药材组成。

款冬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枇杷叶性寒,味苦、涩,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桔梗性平,味苦、辛,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甘草性平,味甘、苦,有益气养阴、止咳化痰的作用。

将这些药材一起煮水泡茶,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4.川贝雪梨汤。

川贝雪梨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食疗方,它主要由川贝、雪梨和冰糖组成。

川贝性平,味甘、苦,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雪梨性寒,味甘、酸,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将川贝、雪梨和冰糖一起煮水饮用,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5.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汤是一种中药汤剂,主要由沙参、麦冬、枸杞子、川贝、杏仁等药材组成。

沙参性平,味甘、淡,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麦冬性平,味甘、微苦,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枸杞子性平,味甘、苦,有滋阴补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川贝性平,味甘、苦,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杏仁性平,味甘、苦,有润肺止咳、化痰止咳的作用。

将这些药材一起煎煮,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总结,中药配方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止咳有着独特的疗效。

但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配方,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有很多,不同的方剂对应不同的咳嗽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治咳嗽中药方剂的详细介绍:
1.桑菊饮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等。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热咳嗽,症见咳嗽频繁剧烈,咽喉干燥疼痛,痰粘稠或呈黄色,不易咳出,流黄鼻涕,口渴、头痛、乏力等。

1.止嗽散加减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等。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咳嗽迁延不愈或愈后复发,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2.桑杏汤加减
组成: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栀子、梨皮等。

功效:润燥生津,止咳化痰。

主治:干咳、呛咳不断、喉痒、咽痛、唇鼻干燥等。

3.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

功效: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湿咳嗽,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痰多黏稠或质稀,色白或灰,咳声闷重,胸中憋闷等。

4.桑白皮汤加减
组成:桑白皮、黄芩、贝母、杏仁、半夏等。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热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黄黏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等。

以上是常见的治咳嗽的中药方剂,但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加减和调整。

同时需要注意中药治疗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疗效,并且要注意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的调理。

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药方

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药方

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药方
导语
慢性咳嗽是一种持续出现超过8周的咳嗽症状,给患者的生活
和工作带来不便。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应用的
潜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药方,用于治疗慢性咳嗽。

药方一:川贝止咳汤
【组成】川贝母10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甘草5克,
黄连5克,生姜3片。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取5克,用开水冲服,
每日3次。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痰多、
咳嗽频繁的慢性咳嗽患者。

药方二:桔梗润肺汤
【组成】桔梗30克,生地30克,麦冬10克,黄芩10克,浙
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蜜炙甘草5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

【功效】此方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咳嗽伴
有咯痰症状的慢性咳嗽患者。

药方三:逍遥散
【组成】金樱子10克,杜仲15克,黄精15克,淫羊藿15克,山莨菪15克,枸杞子15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

【功效】此方具有补肾壮阳、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咳
嗽伴有肾虚阳痿症状的患者。

结语
中药治疗慢性咳嗽是一种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然而,患者
在使用中药药方时应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药方
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本篇
文章对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药方能提供帮助。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咳嗽的中药方案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咳嗽的中药方案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咳嗽的中药方案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除了西药治疗外,中药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中药对咳嗽有着较好的疗效,并且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咳嗽的中药方案。

一、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片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口服制剂,主要由板兰根、连翘、野菊花等中草药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作用,对于治疗风热型的咳嗽具有较好的效果。

使用该药方案时,成人可口服2-3片,每日3次;儿童酌量减半。

使用时注意遵医嘱,避免过量使用。

二、川贝枇杷膏川贝枇杷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糖浆剂,主要由川贝母、杏仁等草药制成。

其主要功效为润肺止咳、化痰平喘。

适用于治疗痰湿型的咳嗽,特别适合干咳无痰、痰稠难咳的患者。

成人每次口服10-15ml,每日3次;儿童酌量减半,使用时遵循标准剂量。

三、当归止咳糖浆当归止咳糖浆是一种由当归、川贝、桔梗等草药制成的配方,具有补血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虚劳咳嗽、肺燥干咳等症状。

成人每次口服15-20ml,每日3次;儿童酌量减半。

使用时注意用量的控制,不宜过量。

四、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片剂,主要由黄连、板蓝根等中草药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适用于湿热嗽痰、痰黄稠厚的咳嗽。

成人每次口服2-3片,每日3次;儿童酌量减半。

使用时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

总之,中药在治疗咳嗽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但是,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注意用量的控制,不宜自行增减剂量。

同时,如果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治。

治疗咳嗽的中药方案因人而异,应根据不同的病情、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

此外,中药虽然疗效较好,但并不排除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总之,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咳嗽的中药方案是治疗咳嗽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剂量,遵医嘱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损害。

倪海厦治疗感冒咳嗽的经方医案

倪海厦治疗感冒咳嗽的经方医案

倪海厦治疗感冒咳嗽的经方医案倪海厦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他在治疗感冒咳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他的经方医案中,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方剂可以缓解感冒咳嗽的症状,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例子。

1. 方剂一:川贝雪梨糖水【方剂组成】川贝母、雪梨、冰糖。

【配伍原理】川贝母有清热化痰的功效,雪梨能润肺止咳,冰糖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服用方法】将川贝母研成细末,雪梨削皮去核,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放入川贝末和冰糖,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此方剂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润肺止咳,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

2. 方剂二:柴胡桂枝汤【方剂组成】柴胡、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配伍原理】柴胡具有解表解表的作用,桂枝能温里解寒,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和大枣有助于药物的煎煮和增加口感。

【服用方法】将柴胡、桂枝、甘草、生姜、大枣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再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此方剂能够解表散寒,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3. 方剂三:苏子附子丸【方剂组成】苏子、附子、桂枝、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配伍原理】苏子能温肺止咳,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桂枝、干姜、甘草、人参、白术有助于调和药性和增加药效。

【服用方法】将苏子、附子、桂枝、干姜、甘草、人参、白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制成丸剂备用。

【功效】此方剂能温肺止咳,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寒咳症状。

4. 方剂四:三拗汤【方剂组成】苏子、半夏、生姜。

【配伍原理】苏子有温肺止咳的作用,半夏能化痰止咳,生姜有辛散寒的作用。

【服用方法】将苏子、半夏、生姜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制成药丸备用。

【功效】此方剂能温肺化痰,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

通过倪海厦的经方医案,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感冒咳嗽的治疗非常有心得。

这些方剂在临床中经过验证,对于缓解感冒咳嗽的症状非常有效。

然而,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这些方剂时,最好还是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和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