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小儿复苏

合集下载

婴幼儿心肺复苏.

婴幼儿心肺复苏.

20 mg/kg IV/IO (0.2 ml/kg)
0.01 mg/kg IV/IO (0.1 ml/kg 1:10000 ) ; 0.1 mg/kg ET (0.1 ml/kg 1:1000 ) ; 最大剂量:
缓慢注射 成人剂量: 5-10 ml 3-5分钟可以重复使用
1 mg IV/IO; 10 mg ET 葡萄糖 Glucose 利多卡因 Lidocaine 硫酸镁 Magnesium sulfate 纳洛酮 Naloxone 普鲁卡因酰胺 Procainamide 碳酸氢钠 Sodium bicarbonate 0.5-1 g/kg IV/IO
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


单人:按压/通气比 30:2 双人 :15:2
1个周期=30次按压+2次通气 1个循环=5个周期(2分钟)

若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按压者连续胸外按 压(100次/分),另一施救者以频率8-10次/分 给予通气 (每6-8秒1次)


脉搏<60次/分钟并有灌注不足的征象 时应做胸部按压 脉搏 ≥60次/分,不做胸部按压,但 没有自主呼吸或呼吸次数不足,给与 复苏呼吸12-20次/分(每3-5秒一次)
除颤适应症

心跳骤停的类型 1、VF和无脉性VT 2、心脏停搏 3、PEA(心电-机械分离) 电除颤仅对1有效,在2、3患者中无意义。
除颤程序
CPR AED 1
(能量 2J/kg)
AED3 (能量 4J/kg) 评价
CPR 30:2 ×5 (2′) 评价
CPR 30:2 ×5 (2′)
(能量 4J/kg)
注意事项 监测心电图 快速静脉/骨髓注射 监测测心电图和血压; 注意注射速度(当出现灌注节律时更 应减慢速度); 当与其它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同时 使用时,应咨询心脏专家的意见。 有机磷中毒时可以用更大的剂量

新生儿、小儿、成人心肺复苏术培训课件(最新医院专业版)

新生儿、小儿、成人心肺复苏术培训课件(最新医院专业版)

9、检查评估:首轮做5个周期的30:2,历
时2分钟(〔18+5+1秒〕×5),然后医 生检查病人呼吸和颈动脉搏动,评估基础 生命支持的抢救效果(评估时间10秒); 如果仍然没有呼吸、脉搏,说明徒手心肺 复苏ABC三步曲失败,
应即刻进入第四步
D——电击除颤。
除颤监护仪
9)医生继续徒手心肺复苏,从胸外 心脏按压开始,30:2做够5个周期, 待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2分钟以后, 再去检查病人呼吸、脉搏和心电图, 证实自主呼吸与心跳恢复,心肺复 苏成功。
范、温柔,一步做到位(病人
下颌、耳廓之间的联线与地面
保持垂直)。
7、口对口人工呼吸(B):
单人操作立即由医生口对口通气二 次,用时5秒钟(缓缓吹气各2秒、中间 换气1秒)以看到患者胸部起伏为人工呼 吸有效指标,只要一看见胸廓抬起,便 可停止吹气。
(考试时用球囊面罩通气)
口对口吹气方法
• 保持气道开放,救护人用放在病人前额的手的拇 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翼,以防气体从鼻孔逸出。
• 救护人先深吸一口气,用双 唇包严病人口唇四周,再缓 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同时观 察病人胸部起伏。 • 吹气完毕,救护人松开捏鼻 手指,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准 备进行下次操作。
面罩球囊通气方法
采用左手“E—C”手法固定、扣紧氧气面罩, 右手使用简易呼吸器捏皮球通气二次,用时5秒 钟(缓缓吹气各2秒、中间换气1秒);以看到患 者胸部起伏为人工呼吸 有效指标,只要一看见 胸廓抬起,便可停止吹 气;每通气两次后,护 士将氧气面罩稍微移开 病人面部,但仍然保持 开放气道的头后仰姿势。
3、如患者无意识,启动基础生 命支持(BLS):高声呼救“快 来人呐、准备抢救!”。
4、摆放体位:将患 者取仰卧位,置于地 面或硬板上,去掉枕 头、解开衣服。

小儿心肺复苏-完整版

小儿心肺复苏-完整版

小儿心肺复苏的特点
婴儿初级生命支持(BLS),双人施救步骤:
1.检查婴儿是否有反应和呼吸。2.如果患者无反应 、无呼吸或仅喘息,让第二名施救者启动应急 反应系统并获得AED(或除颤器)。3.检查婴 儿的肱动脉脉搏(不超过10秒)。4.如果没有 脉搏,或者即使给予足够的供氧和通气,心率 仍然<60次/分钟,并伴有灌注不足的体征,马 上开始胸外按压并进行按压通气。(比例为 30:2)。当第二名施救者到达并可以进行CPR 时,采用15:2的按压-通气比。5、如果可能,使 用AED(或除颤仪)。
值得关注的临床急诊
1. 心跳呼吸骤停 2. 呼吸心跳不规则、过度 3. 血压下降 4. 体温不升 5. 经皮氧反复或持续下降 6. 极度烦躁或严重抑制 7. 抽搐持续未止 8. 颅内高压未被认识 9. 血气提示严重紊乱 10. 极度腹胀
必须争分夺秒,延迟抢救等于杀人
复苏成功要点
VT/VF 尽速除颤
小儿心肺复苏的特点
一般认为很多婴儿和儿童在发生心脏停搏前先出 现呼吸停止和心动过缓。如果这些儿童在发生 心脏停搏前接受到迅速的CPR,他们存活率很 高。
如果施救者离开呼吸停止和心动过缓的患儿去启 动应急反应系统,患儿可能发展为心脏停搏, 并且生存的机会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如果单 人施救者发现无呼吸或仅喘息的无反应患儿, 应该先给予5个周期的CPR,然后再启动应急反 应系统。
小儿心肺复苏特点
对于新生儿,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为呼吸因素导 致的,复苏程序应当为A-B-C顺序,除非已知是心脏 原因导致的。推荐的按压/通气比仍然是3:1,因为 通气对逆转新生儿窒息性心脏骤停很关键,高按压/ 通气比值可能会减少分钟通气量。
尽管对窒息型心脏骤停患者(包括大部分儿童)实 施通气结合胸外按压的CPR很重要,但为了更容易 培训,仍推荐C-A-B顺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 工呼吸)。理论上讲,这样最多只延迟了18秒的通 气时间(如果有两个救援者在现场,延迟的时间会 更短)。

小儿心肺脑复苏整理版

小儿心肺脑复苏整理版

小儿心肺脑复苏现代心肺复苏术(CPR)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并于1966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起召开了第一届全美复苏会议上,将CPR技术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后又经过多次修订。

80年代将脑复苏推向复苏前沿,即目前所称的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CR)。

最新的《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于2005年在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上制定,本次修订是由数百名世界著名复苏方面的专家经过认真论证、详细评估后才得以著成,并在循环杂志上发表,新指南发表必将对我国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儿科心跳呼吸骤停的流行病学与成人不同,成人心跳骤停多为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紊乱造成的,小儿呼吸心脏骤停多由于气道阻塞和缺氧,先引起呼吸骤停,继而心搏骤停,从小儿呼吸心脏骤停的发生年龄来看,3-6个月小婴儿心脏骤停多见于窒息,呼吸道阻塞和婴儿猝死综合症,1-5岁多有心脏疾患,呼吸系统疾患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引起,7-8岁多为意外事故,特别常见于外伤。

儿童心肺骤停的病因如下:1、呼吸系统疾病:上气道阻塞(异物、反流、喉痉挛、喉水肿等)、下气道疾病(继发于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的疾病)2、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呼吸肌麻痹。

3、中毒与药物过敏:麻醉性抑制剂、镇静剂、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毒、青霉素过敏。

4、循环系统疾病:休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律紊乱。

5、婴儿猝死综合征。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肿瘤、脑疝。

7、创伤和意外:窒息、溺水。

8、代谢性疾病:酸碱和电解质紊乱。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心脏骤停常有如下临床表现:1、突然出现昏迷,部分患儿有一过性抽搐;2、瞳孔扩大;3、大动脉搏动消失;4、心音消失及心动过缓;5、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6、心电图显示等电位和极缓慢心律。

临床上迅速而准确的诊断依据是:1、突然出现昏迷。

中国新生儿复苏流程

中国新生儿复苏流程

中国新生儿复苏流程引言:新生儿复苏是一种急救行为,旨在恢复婴儿在出生后出现的心肺功能。

正确的复苏流程和准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新生儿生存和幸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新生儿复苏的流程,以确保及时高效地进行急救。

一、评估环境:1.安全评估:复苏环境应该是一个安全的场所,以保护婴儿和急救者的安全。

2.无菌评估:应判断环境是否无菌,以减少感染风险。

3.设备评估:检查婴儿复苏所需的设备是否齐全、工作正常。

二、评估婴儿:1.判断意识状态:观察婴儿是否有任何意识反应,如有责任感或醒目的反应,刺激他们或者大声呼喊他们的姓名。

2.检查呼吸:仔细观察婴儿的胸部起伏、口唇颜色等,判断婴儿是否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

3.检查脉搏:在婴儿颈侧动脉处,轻轻触摸婴儿颈搏,评估婴儿有无脉搏。

4.评估肤色:观察婴儿的肤色,苍白、发绀或其他异常颜色表明婴儿可能需要复苏。

5.估计婴儿年龄:根据婴儿出生时的特征,评估婴儿的年龄。

三、呼叫急救:四、开展初级复苏程序:1.初级复苏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开放气道:将婴儿放在背部,并轻轻向后仰头部,以确保气道通畅。

(2)辅助通气:如发现婴儿没有自主呼吸,可采用面罩给予氧气,每分钟插管20-30次,每次插管时间1秒。

(3)胸外按压:如婴儿没有脉搏,应进行胸外按压,每分钟进行120-150次,每次按压深度约为压缩胸廓1/3至1/2(4)接触急救人员:急救人员抵达时,应告诉他们婴儿的情况和所进行的复苏措施。

五、开展高级复苏程序:1.高级复苏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进行气管插管: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气管插管,以确保婴儿能够正常呼吸。

(2)给予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婴儿使用适当的药物,以提高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

2.如果一系列复苏措施无效,可以考虑停止复苏,宣布婴儿死亡。

六、记录复苏过程:在复苏过程中,记录每个步骤和给予药物的时间和剂量,以便后续参考和评估。

结论:新生儿复苏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医疗急救行动,需要专业的操作和高效的团队合作。

新生儿复苏知识点

新生儿复苏知识点

新生儿复苏知识点当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那第一声啼哭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然而,有时宝宝出生后可能会面临呼吸、心跳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及时进行新生儿复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新生儿复苏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新生儿需要复苏。

新生儿在出生前后,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

比如,胎儿在子宫内可能会缺氧,分娩过程过长或过短,羊水被胎粪污染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复苏。

那么,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需要复苏呢?这需要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进行评估。

出生后,要立即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呼吸、心率等。

如果新生儿皮肤青紫或苍白,没有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低于100 次/分钟,就需要立即启动复苏程序。

新生儿复苏的第一步是保持体温。

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暖台上,头部稍微垫高,以减少热量散失。

因为低温会加重新生儿的病情,影响复苏效果。

接下来是清理呼吸道。

用吸球或吸管轻轻吸除新生儿口、鼻、咽中的黏液和羊水。

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损伤新生儿的呼吸道黏膜。

建立呼吸是关键的一步。

如果新生儿没有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可以进行正压通气。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复苏气囊和面罩,按压的频率一般为 40 60 次/分钟。

在进行正压通气时,要观察新生儿的胸廓是否有起伏,以确保通气有效。

如果正压通气 30 秒后,新生儿的心率仍低于 60 次/分钟,就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按压的位置在胸骨下 1/3 处,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 3:1。

在复苏过程中,要时刻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复苏措施。

药物治疗在新生儿复苏中也是必要的。

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

但药物治疗通常是在经过充分的通气和按压后仍不见好转的情况下才使用。

同时,团队协作在新生儿复苏中也非常重要。

参与复苏的人员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高效地完成各项操作。

另外,复苏后的护理也不能忽视。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正常呼吸或呼吸不足,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

因此,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首先,当发现新生儿窒息时,应立即将新生儿放置在平坦的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然后,用手指捏住新生儿的鼻孔,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1.5秒,每次呼吸后应观察新生儿的胸廓是否有起伏,确认呼吸是否有效。

其次,如果新生儿仍未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找准心脏按压位置,即新生儿胸骨下缘正中线,然后用两指进行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120-140次,按压深度约为1.5厘米。

同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直到新生儿呼吸、心跳恢复正常。

最后,如果新生儿仍未复苏,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生接手。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工作至关重要,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提高应对窒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Ⅰ期心肺复苏——婴幼儿复苏术

Ⅰ期心肺复苏——婴幼儿复苏术

婴⼉和⼉童现场⼼肺复苏术与成⼈做法基本相同。

以下只简单介绍特殊之处。

1. 判断意识婴幼⼉对语⾔如不能反应,可以拍击其⾜跟部或捏掐其合⾕⽳,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2. ⼈⼯呼吸婴⼉以头部轻轻后仰畅通呼吸道,以⼝对⼝、⿐吹⽓为宜。

注意:开放⽓道时,头不可过度后仰,以免⽓管受压,反⽽影响⽓道通畅。

3. 触摸肱动脉判断有⽆脉搏婴⼉因⼀般较胖且颈部短粗,颈动脉不易触及,可以⽤触摸肱动脉来判断⼼跳是否存在。

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和肩之间。

抢救者⼤拇指放在上臂外侧,⾷指与中指轻轻压在内侧,即可感觉到脉搏
4. 按压的部位婴⼉按压部位应在两*连线的中点与胸⾻正中线交叉点的下⽅⼀横指处。

⽤两个⼿指进⾏按压
5. 按压的⽅法按压时,抢救者可⽤⼀只⼿的⼿掌垫在患⼉的背部,由于头的重量和双肩稍垫起,头会⾃然后仰。

⼉童则⽤⼀只⼿掌根做胸外⼼脏按压,按压其胸⾻中1/3段。

6. 按压频率与⼈⼯呼吸⽐例婴⼉胸外⼼脏按压频率应⼤于100次/分。

婴⼉和⼉童的单⼈和双⼈抢救的按压与吹⽓的⽐例为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1
新生儿复苏
2
新生儿窒息的定义
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因素引起气体交 换障碍,在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 规律呼吸,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的状态。
3
多少新生儿需要复苏?
约10%的新生儿出生时需要一些帮助来开始呼 吸,约1%新生儿需要复苏。虽然大部分新生儿都 不需要复苏,但因新生儿众多,因此有一定数量 的新生儿需要复苏。
4.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⑴快速评估和 初步复苏;⑵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⑶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 胸外按压;⑷药物和(或)扩容。
6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 责是照顾新生儿。
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11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三、复苏的步骤
(二)初步复苏(温、位、吸、擦、刺激)
4.擦干:快速擦干全身,拿掉湿毛巾。 5.刺激:用手拍打或用手指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 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正压通 气。 有关用氧的推荐:建议县以上医疗单位创造条件在产房添置空氧混合仪以 及脉搏氧饱和度仪。无论足月儿或早产儿,正压通气均要在氧饱和度仪的 监测指导下进行。 足月儿可用空气复苏;早产儿开始给30%~40%的氧,用空氧混合仪根据氧 饱和度调整给氧浓度,使氧饱和度达到目标值。如暂时无空氧混合仪可用 接上氧源的自动充气式气囊去除储氧袋(氧浓度为 40%)进行正压通气。如果有效通气90s心率不增加或氧饱和度增加不满 意,应当考虑将氧浓度提高到100%。
4
新生儿复苏指南(2011年北京修订)
▪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年7月第14卷第7期)
1 第一部分: 指南目标和原则 2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3 第三部分: 正压通气特殊复苏情况 4 第四部分: 复苏后监护 5 第五部分: 早产儿复苏需关注的问题
5
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
10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三、复苏的步骤
(二)初步复苏 (温、位、吸、擦、刺激)
1.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如用预 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等。对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 重儿(VLBWI),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 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后继续 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
7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此评估-决策-措施的基本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见图1。 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呼吸、心率、氧饱和度。
评估
措施 ←───── 决策
图1 复苏的基本程序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 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8
2.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吸引: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出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娩出
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清理分泌物,先口咽后鼻腔。过度吸引 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迟。应 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s),吸引器的负压不应超过100mmHg (1mmHg=0.133kPa)。 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当羊水有胎粪污染时,无论胎粪是稠或稀,新 生儿一娩出先评估有无活力:有活力时,继续初步复苏;如无活力, 采用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
的新生儿可用2~3次30~40cmH2O,以后维持在20cmH2O。 ⑵通气频率40~60次/min(胸外按压时为30次/min)。 ⑶有效的正压通气应显示心率迅速增快,以心率、胸廓起伏、呼吸音
及氧饱和度来评价。
13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三、复苏的步骤
(三)正压通气
⑷ 如正压通气达不到有效通气,需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是否有 气道阻塞(可调整头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或气囊是否漏 气。面罩型号应正好封住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过下颌。
▪ 复苏的步骤见流程图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三、复苏的步骤
▪ 2011国内新生儿指南流程图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415-419)
9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三、复苏的步骤
(一)快速评估
▪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 ▪ 1.足月吗? ▪ 2.羊水清吗? ▪ 3.有哭声或呼吸吗? ▪ 4.肌张力好吗? ▪ 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 在场。
2.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 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 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 渡。
3.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降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 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 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 的院内复苏领导小组。
⑸ 经30s充分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in,可逐步减少 并停止正压通气。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min,须继续用气 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施行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 如心率<60次/min,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脉搏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应放在导管前位置(即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 间表面)。在传感器与仪器连接前,先将传感器与婴儿连接,有助于最迅速地获 得信号。
12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三、复苏的步骤
(三)正压通气
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充分的正压通气。 1.指征: ⑴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 ⑵心率<100次/min。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⑴通气压力需要20~25cm H2O (1cmH2O=0.098kPa),少数病情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