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习俗礼仪
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礼仪

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礼仪印尼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风俗禁忌和礼仪对当地人来说非常重要。
在旅行印尼时,尊重和遵守当地的风俗禁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
以下是一些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礼仪的例子:1.尊重宗教信仰:印尼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因此在游览宗教场所时需要特别注意。
请遵守宗教礼仪,如适当的着装和遵守静默规定。
对于清真寺,非穆斯林参观者通常被禁止进入,请尊重这一规定。
2.使用右手:在印尼,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因此,请使用右手进食、交接物品和进行任何需要使用手的活动。
尤其是在触摸别人的物品或传递物品时,务必使用右手。
3.衣着得体:印尼人非常注重衣着的得体和礼仪。
尽量避免穿着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以免冒犯当地人。
在游览宗教场所时,女性应该遮盖头部,穿着长袖和长裤或长裙。
4.污染食物:印尼人认为食物是神圣的,因此请勿把食物碰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让食物触及地面。
同时,尊重别人的食物偏好和食物禁忌。
5.对长辈的尊重:在印尼,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
当和年长者交流时,使用适当的称谓和礼貌用语。
同时,尽量避免直接和长辈发生眼神接触,这被认为是不恭敬的行为。
6.不要点头:在印尼,点头表示不同意或不理解。
因此,在交流中,我们可以使用微笑或表示认同的其他方式,而不是通过点头来回应。
7.拍照时尊重:在拍摄照片时,尊重当地人的隐私和宗教场所的规定。
有些地方禁止拍照,或者需要支付摄影费用。
在拍摄人物时,提前获得他们的同意,并尽量避免拍摄儿童。
需要注意的是,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和群体可能有不同的风俗禁忌和礼仪。
因此,在旅行印尼时,最好事先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并通过尊重和遵守这些习俗来体验当地的文化。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友好的态度,以获得更深入的旅行体验。
巴厘岛风俗礼仪知识

巴厘岛风俗礼仪知识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旅游胜地,以其美丽的沙滩、奇特的文化和热情的人民而闻名于世。
了解巴厘岛的风俗礼仪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还可以尊重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
下面是一些关于巴厘岛风俗礼仪的知识。
1.艾卡特艾卡特是巴厘岛居民向神灵献上的一种祭祀。
它通常包括向神灵献上食物、鲜花、香烛等,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艾卡特祭祀通常在家庭庙宇和寺庙中进行,而在巴厘岛的庆典和节日中,艾卡特祭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巴厘人的服饰巴厘岛的居民以华丽的服饰而闻名。
男性通常穿着印度尼西亚传统的宽松衣服称为"kain kamben",而女性则穿着名为"kebaya"的华丽上衣,搭配上由丝绸制成的长裙。
这些传统的服饰通常在家庆典、婚礼和庙会等场合穿着。
3.巴厘人的头巾巴厘人通常会戴着一种名为"udeng"的头巾。
这种头巾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和颜色,在巴厘岛的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男性通常会随着场合的不同来选择不同颜色和款式的头巾,而女性则较少戴头巾。
4.宣誓与鞠躬巴厘人在见到对方时通常会微笑并鞠躬示意。
在进行正式场合的问候时,他们会将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并稍微弯腰。
这种问候方式显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5.巴厘传统节日巴厘岛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著名的是农历新年庆祝活动,称为"Nyepi"。
在这一天,巴厘岛全岛停止一切活动,包括交通、娱乐和工作。
居民们会在家中守望,进行冥想和祷告。
6.寺庙参观巴厘岛有许多美丽的寺庙,是游客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但是请注意,在参观寺庙时,要穿着得体并尊重当地的风俗和宗教习惯。
女性应该避免穿着短裙和暴露的服装,同时要记住不要触摸寺庙的神像或猴子等动物。
7.禁忌巴厘岛有一些文化禁忌,你需要注意。
例如,当你与巴厘人合影时,不要放手臂在别人的肩膀上,因为这被认为是不尊重的。
此外,在参观寺庙时要避免指指点点,因为这也被视为不尊重。
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礼仪

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礼仪禁忌:1、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
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2、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头上的任何一部分,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
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2、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度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3、不跟身份悬殊的人进餐印度、尼泊尔人很重视身份。
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属阶级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饭;尼泊尔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阶级划分,在其国内,对“身份”的重视,超过了一切。
4、买酒有时间限制在泰国有个规定,凌晨2时以后不准再买酒,否则会被警察处以罚款。
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星期五、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为禁酒日,在这些天就是神通广大的人也休想买到酒。
5、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罪恶滔天”。
有些不明利害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纪念照而被刑罚。
对想带回去的佛像纪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为在信奉佛教的国家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旅游的风俗禁忌1.印尼人民很注重礼节,所以要经常将礼貌用语,诸如“请”,“你好”,“谢谢”等挂在嘴边,不过这个去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吧。
2.印尼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忌吃猪肉等反刍动物,忌喝酒(大部分)。
印度尼西亚习俗文化介绍

印度尼西亚习俗⽂化介绍印度尼西亚习俗⽂化介绍印度尼西亚(INDONESIA)或简称印尼,国⼟总⾯积1904443平⽅公⾥。
印度尼西亚北与马来西亚、⽂莱相连;西北隔着马六甲海峡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望;东北隔着苏拉委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邻;东与巴布亚新⼏内亚连接;东南与澳⼤利亚相对;西南与西⾯是辽阔的印度洋;东⾯与北⾯是浩瀚的太平洋。
印度尼西亚俗称“千岛之国”,是世界上拥有岛屿最多、⾯积最⼤的群岛国家。
(⼀)着装印度尼西亚⼈的民族服装,⼀般是着上⾐,下⾝围纱笼(⼀种长围裙)。
⼥的上⾐是对襟长袖,没有⾐领,下⾝是围⾊彩艳丽的沙笼。
男的上⾐是有领对襟长袖,下⾝是围带格图案的沙笼。
⼥的⼀般要配带丝绸的披肩,男的头上包扎各式头⼱,或带⿊⾊⽆边⼩礼帽。
平时男⼥都喜欢穿拖鞋或⽊履。
由于天热,印尼⼈⼀般不喜欢穿袜⼦。
男⼈扎的头⼱,料⼦也很讲究、⽽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
扎的⽅式随各地⽽异,扎成四⾓形、三⾓形或圆形。
头上戴的⽆边⼩⿊⾊礼帽,通常是⽤平绒布制作,颜⾊发亮。
按印尼⼈的习惯,男⼈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帽,表⽰已长⼤成⼈,要讲究礼仪了。
(⼆)饮⾷印尼地处热带、不产⼩麦,所以居民的主⾷是⼤⽶、⽟⽶或薯类,尤其是⼤⽶更为普遍。
⼤⽶除煮熟外,印尼⼈喜欢⽤⾹蕉叶或棕榈叶把⼤⽶或糯⽶,包成菱形蒸熟⽽吃、称为“克杜巴”。
不过,印尼⼈也喜欢吃⾯⾷、如吃各种⾯条、⾯包等。
印尼⼈吃饭不⽤筷⼦,⽽是⽤勺和叉⼦,有时也喜欢⽤⼿抓饭。
抓饭时,先把⽶饭盛在盘上,然后⽤右⼿指将饭捏成⼩团,送到嘴⾥⼀⼝⼀⼝地吃。
饭桌边上要放⼀碗清⽔,边抓饭、边不时⽤⼿沾沾清⽔,以免使⽶饭沾粘在⼿指上。
喜欢⼿抓饭的⼈,觉得这样吃很开胃。
饭桌边上要放⼀碗清⽔,边抓饭、边不时⽤⼿沾沾清⽔,以免使⽶饭沾粘在⼿指上。
喜欢⼿抓饭的⼈,觉得这样吃很开胃。
(三)住房印尼⼈的住房,城市和农村不⼀样,城⾥的住房⼀般是现代式建筑,⽽农村则随各族和各地的习惯,⽽建造不同式样的住房。
印度尼西亚风俗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风俗习惯及礼仪文化一、国名渊源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
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
19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
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仪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
1928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
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小岛组成,素称为“千岛之国”。
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
三、主要概况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190.4569万平方公里。
人口1.6694亿(1986年)。
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26个一级行政区(省),399个二级行政区(县),县以下分乡和村。
首都雅加达。
货币为“盾”。
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四、社交习俗印度尼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印尼”是个“千岛国”,百性崇拜敬养蛇;伊斯兰教为国教,信仰忌讳特别多;民族种类很复杂,大小共有一百个;探亲访友有讲究,未曾进屋鞋先脱;相识先要送名片,不然必会受冷落。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
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
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
印尼出差注意事项

印尼出差注意事项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经济最为繁荣的国家之一,因此很多商务人士会选择前往印尼进行出差。
然而,在前往印尼出差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是需要了解和遵循的。
下面是一些在印尼出差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文化礼仪:印尼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以伊斯兰教徒为主。
因此,在与印尼人打交道时,应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避免对宗教进行质疑或与之相冲突的行为。
此外,也要尊重长辈和上级,并注意身体接触的限制,尽量避免与异性进行过多的身体接触。
2.商务礼仪:在商务场合,建议穿着正式的西装,尤其是在与政府官员和高层管理人员会面时。
商务会谈前通常进行一些社交活动,如茶话会或餐饮招待,这是了解对方并建立信任的重要环节。
在交谈时,避免过于直接和冷淡,印尼人更喜欢保持友好和谐的氛围。
3.时间观念:印尼人对时间有相对宽松的观念,因此在商务会谈和预约安排上可能会存在延迟的情况。
作为访客,要有耐心和宽容,不要过分强调时间,而是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4.商务当地合作伙伴:在印尼展开商务活动时,建议找到可靠的当地合作伙伴。
这样可以帮助处理当地市场的文化和法律问题,同时获得更好的商务机会。
你的当地合作伙伴可以提供有关当地行政程序和交际礼节的指导。
5.普通话和英语:印尼是一个拥有多种语言的国家,所以最好事先了解对方所使用的语言。
虽然印尼语是印尼的官方语言,但在商业领域和旅游行业,英语被广泛使用。
如果你会一些普通话,也可以更顺利地与商务伙伴交流。
6.安全和健康:在印尼出差期间,保持个人安全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前往印尼的一些农村地区或穆斯林主导地区,可能会面临一些特殊的文化和宗教约束。
此外,印尼是一个地震多发和火山活跃的国家,因此在出差前要了解目的地的安全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印尼出差是一项需要谨慎和了解当地文化的任务。
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取得商务成功的关键。
遵守当地的商务礼仪和时间观念是促成商务合作的重要因素。
印度尼西亚商务礼仪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商务礼仪与禁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
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
19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
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仪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
1928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
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小岛组成,素称为“千岛之国”。
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
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190.4569万平方公里.人口1.6694亿(1986年)。
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26个一场行政区(省),399个二级行政区(县),县以下分乡和村。
首都雅加达。
货币为“盾”。
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印尼"是个“千岛国”, 百性崇拜敬养蛇;民族种类很复杂,大小共有一百个;探亲访友有讲究,未曾进屋鞋先脱;相识先要送名片, 不然必会受冷落。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
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
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
他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
他们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的地方还设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
印尼风俗攻略范文

印尼风俗攻略范文印尼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了解印尼的风俗是在当地旅行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
下面是一份简单的印尼风俗攻略,希望对你的印尼之旅有所帮助。
1.问候礼仪:在印尼,人们非常重视问候和尊重对方。
当你见到印尼人时,记得用双手合十并微微鞠躬,这是一种传统的问候方式。
同时,用过去式和现在式来称呼对方比较礼貌,比如“Sudah makan?” 是问候对方是否吃过饭。
2.信仰和宗教:印尼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主要信仰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和印度教。
因此,要对当地的宗教和宗教习俗保持尊重。
在进入清真寺或寺庙时,记得脱鞋并保持安静。
3.家庭与礼尚往来:印尼人非常重视家庭和社交关系。
他们热情好客,喜欢邀请朋友到家中作客。
如果你被邀请到印尼人的家里,记得带上一些小礼物表示感谢。
同时,记得要离开的时候向主人道别,并主动邀请他们到你的家做客。
4.用餐习惯:印尼人通常用右手进食,左手被认为是不洁净的。
在用餐时,记得把手放在餐桌上,不要把手放在腿上,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另外,在吃饭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噪音,避免吸吮或者用筷子敲打碗。
5.礼物和赠送:在印尼,送礼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文化习俗。
无论是生日、节日还是特殊场合,送礼是一种表示友好和关怀的方式。
一般来说,送一些小而精致的礼物,比如糕点、水果或小装饰品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6.服装:尽管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但在一些宗教场合和正式场合,人们需要着装得比较庄重。
女性应该避免穿着暴露的衣服,最好穿长裙或长裤。
男性则应该穿长裤和衬衫,并避免穿着短裤或拖鞋。
7.参观寺庙和景点:在印尼,有一些宗教寺庙和文化景点是非常值得一游的。
然而,当你参观寺庙或景点时,应该尊重当地的规定和习俗。
比如,在一些寺庙里,需要脱鞋并穿着合适的服装。
8.拍照礼仪:在印尼旅行时,你肯定会遇到许多美丽的风景和有趣的人。
但是,在拍照时要尊重当地人的隐私和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活动,最好于9月至次年6月进行,7、8月多放假。12月至次年2月阴雨连绵。每年假日不同,宜于旅行前查问清楚,注意饮食卫生,别喝生水。
海关规定,入关可携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1公斤。酒1瓶未开,1瓶已开。进出口印尼币限2500runiahs,外币不限,先报数额,出关时可携出。
计程车小费10%,饭店经常已在帐单中附加10%小费,其他服务各给100~200rupiahs小费即可。
1945年8月17日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jakarta),华人称“椰城”。位于爪哇西北,人口660多万,是东南亚最大的城某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也是亚洲南部与大洋洲的航运中心,印度尼西亚是物产丰富的国家,胡椒、木棉、锡产量均居世界第二,有“金鸡纳霜大本营”、“千岛之国”、“火山之国”、“南洋翡翠”的美称。我国与印尼已于1990 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
与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印尼人搭火车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如果自己那份食物先送到,他一定向对方打个招呼:“我们一起来,如何?”对方就回答:“谢谢您,请用吧”。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赤膊露背,以表示圣洁。客人走进沙shao’shu’min’zu的居凹区,必须大叫大喊,否则被认为来意不善。
东南亚诸国的人民,一般说来都平易近人,和印尼人相处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脸,不要提起黛比夫人(日本有名的交际花,后嫁原总统苏加诺)。印尼人最喜欢笑,心情舒坦就笑,顺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他们也喜欢开玩笑,他们甚至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上的一种礼貌。在印尼,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商人,在彼此初次相识时,应马上把自己的名片送给对方。不然,休怪对方冷眼相待。
与印尼商人打交道,应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双方交往是很有帮助的,印尼人不喜欢别人问他的姓名。一个种族繁杂的国家,其人民的风俗习惯也悬千差万别的,例如苏门答腊人通常喜欢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宁愿打地铺,印尼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深交,讲旧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商人客户或朋友,虽然也客客气气,甚至谈得相当的投机,那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里话是不轻易掏出来的。所以与印尼人交往,一两次见面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的。要着眼于将来,应把印尼商人当作你的朋友,充分责现出你的真诚,才能获得他的信赖。
印度尼西亚习俗礼仪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度尼西亚(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部,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有“千岛之国”的盛名。各岛热带风光迷人,爪哇岛有著名的“花园城某地”茂物,巴厘岛以“世外桃源”闻名于世。人口1.8亿,88%的居民信奉其他宗教。宫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流通英语。
加深与印尼人的交情,还必须记住的一点是,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在印尼人家中作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厅的摆设布置也是很讲究的。到印尼人家中作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为与印尼人交往的一个诀窍。商业谈判,如果能选择在印尼人的家中进行,那是最好不过的事,这可以消除主客之间的隔阂,交易洽谈的效果更佳。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在印尼,其他宗教习俗的影响很大,目前,在全国各岛屿上,共有清真寺和小礼拜寺36.9万多座(据《印度尼西亚百科全书》),仅雅加达一地就有清真寺1000多座,小礼拜寺4000多座。1978年,在雅加达某地中心落成的伊斯蒂拉尔清真寺是东南亚最大、最华丽的清真寺,可容纳10万余人。在印度尼西亚,有些清真寺不准进入,得严守当地规矩。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国家,气温高,雨量充沛,金鸡纳霜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金鸡纳霜90%产自爪哇岛(pulau java),该岛也是世界上出产金鸡纳霜最多的岛屿,金鸡纳霜,也称奎宁,是热病,尤其是疟疾的特效药,为热带地区的必须品。“奎宁”一词出自印加语,原产于南美。金鸡纳霜从秘鲁传到爪哇,其中颇具周折。目前,印尼的金鸡纳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2%,印尼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此树的生长。
印尼对于观光游客来说,是个好去处。岛屿众多,风光秀丽,值得一游。一般说来,东南亚地区的民族都很好客,当你前往访问某个家庭,有时候会遇到对方正在吃饭,在这种情况之下,印尼人一定会说:“来,跟我们一起吃饭”。邀你吃饭时,你不必客气。你若客气推辞,他们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莫抚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