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0课老人与海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本文是怎样突出表现桑地亚哥这一硬汉形象的? 答:在桑地亚哥这一“硬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品主要使用了 反衬的手法,借助对立面的强大来烘托主体性格之顽强。桑地亚哥的刚 毅顽强,是借助于海上风浪之大、环境之苦和鲨鱼的迅猛进攻来烘托 的。文章用了大量篇幅着力渲染鲨鱼的凶狠和残暴,如那贪婪的星鲨, 在“饥饿的时候,它们会去咬桨或者舵”,“趁海龟在水面上睡觉时就 把它们的腿和前肢咬掉”等。同时海上的风浪也给老人保护自己的猎物 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从天上的积云和卷云中预测到将会刮一夜的风之 后,桑地亚哥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海上 ,“风在不住地吹”“白浪滔 天”,他却与鲨鱼群搏斗。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反衬的笔法,将桑地亚哥 这一硬汉的形象写得光彩夺目的。
【适用话题】 “信念”“执着”“坚强”“生活的强者”等。
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路上放了一把松了弦的弓,问来去匆匆的路人, 他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路人答不上来,柏拉图回答说:“如果你老是把 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 能顶用。”
位于甘肃北部的各尔禅寺,以前寺院里的树木经常被狂风摧折,有 的居然连根拔起。后来,僧人们想了一个办法,每当风暴来临之际,他 们就把预先准备好的沙袋全部摆放到树杈、树枝上,有的还在树的根部 堆上几个大沙袋,把整个树身稳固起来。这样一来,任凭再强烈的风 暴,树木也不会被摧折,更不会连根拔起。
2.熟悉作品 《老人与海》(整部小说)的故事梗概
渔民圣地亚哥老了,运气也糟透了。接连84天,他天天出海,却又 天天空船而归。他的老伴死了,以前跟他打渔的小孩曼诺林也在父母的 强迫下,到其他船上帮忙去了。但曼诺林很尊重老人,每次见老人回 来,总要走下岸去,帮他收拾钓丝、渔叉什么的。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

4.词语辨析
【油然而生、情不自禁】 两个词语都与“感情”有关,不同之处在于:“油然而生”指感情自然而
然地产生,程度较浅;而“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程度较深。比 如: ①一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的爱国之情就会油然而生。②她很快 就进入了角色,看到动情之处,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两个词语都含有“一下子怎么样”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恍然大悟”
指的是道理、原因的知晓方面;“豁然开朗”指的是空间中“由狭窄幽暗一下 子变为宽敞明亮”。比如:①听完魔术大师的揭秘,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 个酒壶是一个特殊的道具。②火车穿越隧道后,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朗读后回答以下问题的答案。 1.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精神状态如何?莎莉文到来之后, 海伦的心理有了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1.了解海伦的事迹既精神品质;通过自读,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整 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重点) 3.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作为盲哑人对生 活的独特感悟。(难点) 4.理解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学习海伦热爱生活、好学敏 思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核心素养)
幸运地是,她遇到了给她“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在莎莉文的帮助 下,海伦学会了说话、阅读、写作并进入了哈弗大学。凭着顽强的毅力,她掌握了 英、法、德等五国语言,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59年,联 合国发起了“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4年,她被美国授于“总统自由勋章”, 1965年,她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海伦也因此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认识一下给海伦“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第10课 《老人与海》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八分之一
文文学字作和品形具中象体的可见 八分之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下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 字。
隐藏与显露
有人说,人生在世,要时时注意不要太锋芒毕露,要懂得隐藏; 也有人说,是金子就要发光,当仁不让,何需隐藏呢?是呀,“藏” 还是“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觉得,要看时机,当 “藏”则藏,当“露”则露。前者是一种睿智,是韬光养晦;后者 是一种策略是宝剑出鞘。 (中心论点)
比较阅读,体悟文化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 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说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露出海面的八 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落花生》里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 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 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⑤作者在这些强和弱、得和失、生和死的极端对比中,展现人类的命运, 当弱小的人类面对极端困顿的绝境,究竟该何去何从?老人用自己的故事告 诉每一个人。
任务二:厘清矛盾对立
从语言、动作、白描、反衬、内心独白等方面,分析“硬汉”桑地亚哥的内涵,赏析海明威 写作的艺术特色。
文本
“硬汉”的内涵
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 表现了老人的自信勇敢、临危不
绑着刀子 短棍 短棍、舵把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

走近作者
Helen Keller (1880-1968)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
家、社会活动家。 一岁半,海伦·凯勒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
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 了痛苦的深潭……
17岁,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 学府——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 业,还掌握了英、法怎样的地位?
试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
1.“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
重新塑造生命、 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2.“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 安妮•莎莉文老师 ,她 再塑了 海伦•凯勒 的生命。
3.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生命的原貌是 什么样子的?
绝望、愤慨、苦恼、迷惘、恐慌、黑暗、没有爱…
字面: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内容: 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 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 快乐和自由”。
意义: 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3.海伦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生。同学 们你认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那些因素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0
海 伦 · 凯 勒
再 塑 生 命 的 人
导入: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干 手观音》成为晚会亮点。精美的舞蹈把 人们带进了一个视觉天堂。
同学们知道吗?该舞蹈的所有演员 都是聋哑演员,他们听不到音乐的旋律, 他们娴熟的动作、高深的表演都是在四 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进行的。舞蹈结束 时,主持人携四位哑语教师走上舞台, 教现场观众重复学习一句手语“爱是我 们共同的语言”。
成功人士。请同学们联系自己 的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 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 残疾人的事迹。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简介

欧·亨利简介欧·亨利(O. Henry, 1862-1910),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
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
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
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
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写作。
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
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欧·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时间内创作了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其唯一一部长篇,作者通过四五条并行的线索,试图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在写法上有它的别致之处。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小说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各有独立的内容。
《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
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
他曾以骗子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
作者企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的骗子,成功的骗子。
欧·亨利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
高中历史:从传奇到小说 教案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从传奇到小说试题【自主学习】一、传奇与话本1、唐代城市的发展造就了城市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适合普通民众口味的文学形式。
把佛经故事用通俗、生动的方式向大众宣讲,被称为“_____”,讲唱的故事称为“_______”。
传奇是____________的通称,它是文人创作的虚构故事,以_______为特色。
唐传奇标志中国小说渐趋成熟,对后世______、______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宋代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_______阶层兴起,文化娱乐活动活跃。
宋代的说书叫“______”,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叫“________”,内容有佛经故事、历史故事、爱情小说等,塑造许多_________角色。
二、明清小说1、明清工商业城镇兴起,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______作用。
由话本脱胎而来的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文学主流。
2、明清通俗文学出现了“四大奇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篇小说集“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深受青睐,_________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传统的________思想开始淡化。
3、明清文人们对现实进行了敏锐的观察和犀利的批判,写出了反映社会危机,批判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现实主义作品,如____________的《红楼梦》、____________的《聊斋志异》、____________的《儒林外史》。
答案一、1、俗讲,变文,唐人小说,言情,小说,戏曲2、市民,说话,话本,小市民二、1、推动,章回体裁小说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商人,轻商4、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典型例题解析】例1(2003江苏卷考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
第10课《竹节人》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正面描写
用心装饰竹节人 斗竹节人时有趣、快乐、投入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排比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竹节人打斗的精
彩场面,句式工整,有气势。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拟声词 渲染了斗竹节人场面的热烈气氛。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 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 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 了“我” 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竹节人
“竹节人”是一种用竹子做出的玩具,五十多年前, 它曾风靡一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让我们的目光 随着作者的笔触,去探寻属于他们那代人的幸福和快乐!
作者简介
范锡林 笔名雪凌。 1950 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80 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集 《避邪铜钱》《灶王爷和他的朋友们》《金爪小神鹰》等 20余部及《范锡林少年传奇小说》。
化为乌有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掠夺。 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也说 忘其所以。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们”小时候的玩具 都是自己做的,当时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词语积累
念念有词 别出心裁 大步流星Βιβλιοθήκη 忘乎所以 技高一筹 暴露无遗
多音字学习
fènɡ( 裂缝 ) 缝 fénɡ( 缝补 )
近义词
新鲜——新奇 鏖战——_激__战_ 前功尽弃——_功__亏__一__篑__ 挖空心思——_绞__尽__脑__汁__ 别出心裁——_独__具__匠__心__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0课《竹节人》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0课《竹节人》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课前解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厘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1)从小到大,你都玩过哪些玩具?最喜欢什么玩具?(2)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你们的不太一样,我们一般都会自创玩具,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制作乐趣无穷的玩具。
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玩具图片)最后定格在“竹节人”。
(3)有同学玩过吗?一位叫范锡林的作家,对这个玩具是情有独钟。
这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趣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师板书课题:竹节人生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
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
作者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训练
1、唐宋八大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你认为 “文以载道”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有 多大? 3、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是在哪类作品中?反 映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4、“文以载道”的精神是什么? 5、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苏轼 和辛弃疾有哪些代表性词作? 6、明清小说有哪些突出成就?试举例加以说明?
意义: 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活跃文化、 表达心声
三国演义
明 清 小 红楼梦 说 的 出 现
水浒传
西游记
返回上级
《斩鬼传》 《八仙得道》 《封神演义》 《后西游记》 《金莲仙史》 《绿野仙踪》 《女仙外史》 《上古秘史》 《双凤奇缘》 《搜神后记》
2、明清小说的出现
背景:大批工商业城镇的兴起,通俗文学的蓬
明清小说有哪些突出成就? 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明清小说突出成就首先表现在数量繁多。长篇以《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白话小说为代表, 短篇以白话“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 言》)、“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文言 《聊斋志异》为代表。 其次,明清小说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 义》)、神魔小说(如:《西游记》)、世情小说(如:《红楼梦》)、 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侠义公案小说(如《水浒传》)等。 再者,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对封 建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红楼梦》 通过描写封建贵族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 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第四,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平高超,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 绘、语言的运用等各方面。如在明清长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像 诸葛亮、关羽、曹操、武松、鲁智深、宋江、孙悟空、猪八戒、范进、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实质:树立儒学权威,重整社会秩序,推动政治改革
韩
愈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 为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 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卒赠礼 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 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 甚众。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 愈,一返之古。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 格之变亦自愈始焉。
第10课 文以载道
一、唐宋八大家 1、古文运动的兴起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65-66页,分析思考解决 以下问题:
何谓古文?何谓古文运动?背景如何?代表 人物是谁?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什么 意义或作用?
1、古文运动的兴起
古文就是古典散文,古文运动提倡的是不拘形
式、言之有物的实用文章。
背景
客观上:内忧外患 主观上:文人士大夫强烈的忧患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 理论依据:传统儒家思想
1、古文运动的兴起
代表人物及主张
思想主张 代表作 代表 人物 韩 (1)为文要“有补于世” 愈 (2)提倡散体文,平时、 柳 宗 元
简洁 (3)强调作家本人的思 想、气质、和品德修养 以及文章的表达情感功 能和社会批判功能。
影响
2、古文运动的发展
时期?背景?代表人物?主张?
欧 阳 修
2、古文运动的发展
》 》 》 》 》 》 》 》 》 》 》
《喻世明言》 《智囊全集》 《次柳氏旧闻》 《封氏闻见记》 《汉末英雄记》 《历代崇道记》 《连城璧外编》 《女聊斋志异》 《魏郑公谏录》 《初刻拍案惊奇》
1、话本的出现
背景
市民阶层的兴起
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
适合群众: 城镇市民
话本内容:故事、小说等
农村
听音乐回答问题?
音乐来自哪部电视 剧的片头曲?揭露了什 么社会现象?反映了什 么问题?
第10课 文以载道
山东省滕州一中 杨列昌
山东省滕州二中 耿欣
学习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 生了解掌握“文以载道”的背景、 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以及影响,同时掌握其中的古文运 动、话本和明清小说所承载的文以 载道的作用。
人士大夫面对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希望文学为 政治改革服务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以及作品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 有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紧迫感、责 任感、时代使命感。同时认识到一定的思想文 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
学习目标
美育方面
“古文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精美的古 诗词脍炙人口,明清时期文人们还把日常 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到小说的视野,真 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全景。涌现出来的文 学作品被搬上舞台、银幕,作品中的人物 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给人以美得享 受。
勃发展 成就涌现:四大古典名著、短篇小说集 效果特点:深受青睐,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 的对象
说明了什么?
2、明清小说的出现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 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这些 代表性的作品的出现反映了什么?体现了 作者的什么思想?
如何评价?地位如何?
小结:
导致古代小说演变的原因 是什么? “文以载道”中的“道”的 含义是什么?本节是怎样体现 的?
学习目标
能力方面
通过视频“唐宋古诗词”的朗诵作为引 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创设 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 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 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 表达能力。透过逐步推想,深化学生对 史实的理解。
学习目标
德育方面
通过“文以载道”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封建文
5、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苏轼和辛弃疾有哪些代表性词作?
答案提示:词曲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的原因 有: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 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 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 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加上,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 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苏轼的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 月几时有》等。辛弃疾的代表作有《菩萨蛮· 书江西造 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
学后记
时期:北宋
背景
客观上:内忧外患
主观上:复兴儒学呼声高涨
蝶恋花 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文 中 体 现 了 什 么 精 神 ?
。
2、古文运动的发展
人物:“三苏”、曾巩、王
什 2、明清小说的出现 背景如何?代表作有哪些?发展如何? 怎样体现“文以载道” 精神的?
《 《 《 《 《 《 《 《 《 《 《
十 石 唐 唐 无 杏 艳 因 珍 朝 大
二 点 摭 阙 声 花 异 话 珠
野 唐 佥 传
楼 头 言 史 戏 天 编 录 舶 载 载
安石、欧阳修
“文道合一”
代表人物及主张
主张 “复古明道”
影响:形成“唐宋八大家”
2、古文运动的意义如何?
3、古文运动的意义:
文风朴实
散体文得到发展 造就散文家 增强作家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现
实性 影响后世
二、话本和明清小说(古文运 动的延续)
1、话本的出现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 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 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 之人争奔走焉。
文中体现了哪位作者的什么精神?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 到50岁。 他的散文风格自然流畅,幽深明净。他一生 创作丰富,议论文、传记、寓言、游记都有佳作。 议论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寓言多用来讽刺时 弊,想象丰富、寓意深刻、言语尖锐;传记散文 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略带夸张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