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唐代传奇小说)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6分)A.疏,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奏章,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意思相同。

B.图,打主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图”意思不相同。

C.遗,送,与《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遗”意思不相同。

D.咸,都,与《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咸”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蒙有忧患意识,他深知关羽作战勇武,历来觊觎东吴,其军队驻扎在长江上游,日久必定对东吴不利,于是谋划对其动手。

B.吕蒙治军严明,他严令部众不得冒犯百姓,索取钱物,还下令将城中府库的财宝贴上封条,并不启用,只等孙权来后再作处理。

C.吕蒙将关羽设置在江边的哨兵尽数捕获,并严密封锁消息,关羽对此毫无所知,还在带兵回奔南郡时多次派人向吕蒙询问消息。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大意失荆州”这一历史事件,关羽因轻信陆逊对他的推崇,而把南郡守军陆续调往樊城是他“大意”的表现之一。

【注】①爱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

材料二:陈选自幼端悉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

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

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

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

以母丧离任,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

士民号泣而送,为立生祠。

久之,进按察使,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因多所平反,囹圄..为空。

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

二十一年语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摇户六十人添办方物。

选持语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

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刺使臣欲入贡,私市易。

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

眷憾选甚。

(节选自《明史·陈选传》)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非也A人B臣觐君C服D视其品E秩F于G御史H何居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夺情,指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但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柳公权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柳公权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柳公权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柳公权,字诚悬。

年十二,工辞赋。

元和初,擢进士第。

李听镇夏州,表为掌书记。

因入奏,穆宗曰:“联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拜右拾遗。

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

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文宗复召侍书,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

从幸未央宫,帝驻辇.,曰:“朕有一喜,边戍赐衣久不时,今中春而衣已给。

”公权为数十言称贺,帝曰:“当贺我以诗。

”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

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

”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

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

”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

”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

是日,帝命中官..自南内送女还旼家。

其忠益多类此。

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点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年八十八。

公权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

通音律,而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

”其书法结体劲媚,自目一家。

(《新唐书•柳公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B.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C.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D.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辇,指天子车驾,辇也可用作天子、天子所居的宫廷的代称。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诙谲绮丽的传奇小说第4课李娃传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诙谲绮丽的传奇小说第4课李娃传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李娃传“传奇”的意思是传述奇事,本是唐代裴铏写的小说集的名称,后代指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

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的正式形成。

它逐渐脱离鬼神志怪而转向人事之奇,开始讲究文辞的华美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唐代传奇依其性质分为艳情、侠义、神怪三类。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本,都是我国古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娃传》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适度的剪裁、铺叙,精细地描绘出许多唐代生活场景,更通过荥阳生与李娃的结合,表现了一对社会地位贵贱不同的青年男女,经历千辛万苦,赢得爱情幸福的主题,具有强烈的反对、讽刺门阀制度的意义。

《刘东山》告诉人们,“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夸海口”,夜郎自大,目空一切必吃大亏。

小说语言精练,娓娓道来,似话家常。

《婴宁》的主人公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一个“异类”,她天真烂漫,憨态可掬,如同还未受过社会世事“点化”的婴儿一般。

她不受礼仪规范的限制和束缚,连女性的一些基本性质如羞涩、温柔等也大大地淡化了。

作者反复突出她的“爱花”“爱笑”,蕴涵深意。

《虬髯客传》篇中故事情节和两个主要人物红拂、虬髯客均为虚构,主旨在于表现李世民为真命天子的必然性,由此宣扬唐王朝统治的合理性。

描写人物颇为精彩,红拂的勇敢机智,虬髯的豪爽慷慨,刻画尤为鲜明突出,文笔亦细腻生动,艺术成就在唐传奇中属于上乘。

《劳山道士》记叙了王生上劳山学道术,不堪其苦,半途而废,临走前师父教他穿墙道术,最终碰壁的故事。

它告诉人们,好逸恶劳学不到真本领,投机取巧也只有碰壁的下场。

唐传奇已经不是六朝笔记小说的粗陈梗概,简作记录,它已经小说味十足了,因而阅读和鉴赏时,要重视人物形象的把握,要探求承载的社会内容,还要探究形象塑造的方法、跌宕情节的设置。

第4课李娃传蚕妇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注]者,不是养蚕人。

【注】罗绮(qǐ):丝织品的统称。

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织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文言文《旧唐书孙思邈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旧唐书孙思邈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

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

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

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

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

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

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

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

经月余,颜貌不改。

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B.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C.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D.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一种成人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并赐以字,以示成年。

阅读商三官一文

阅读商三官一文

阅读《商三官》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商三官故诸葛城有商士禹者,士人也。

以醉谑忤邑豪,豪嗾家奴乱捶之,舁归而死。

禹二子:长曰臣,次曰礼。

一女曰三官。

三官年十六,出阁有期,以父故不果。

两兄出讼,经岁不得结。

婿家遣人参母,请从权毕姻事。

母将许之。

女进曰:“焉有父尸未寒而行吉礼?彼独无父母乎!”婿家闻之,惭而止。

无何,两兄讼不得直,负屈归,举家悲愤。

兄弟谋留父尸,张再讼之本。

三官曰:“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

天将为汝兄弟专生一阎罗包老耶?骨骸暴露,于心何忍矣!”二兄服其言,乃葬父。

葬已,三官夜遁,不知所往。

母惭怍,惟恐婿家知,不敢告族党,但嘱二子冥冥侦察之。

几半岁,杳不可寻。

会豪诞辰,招优为戏。

优人孙淳,携二弟子往执役:其一王成,姿容平等,而音词清澈,群赞赏焉;其一李玉,貌韶秀如好女,呼令歌,辞以不稔,强之,所度曲半杂儿女俚谣,合座为之鼓掌。

孙大惭,白主人:“此子从学未久,只解行觞耳。

幸勿罪责!”即命行酒。

玉往来给奉,善觑主人意向。

豪悦之。

酒阑人散,留与同寝。

玉代豪拂榻解履,殷勤周至。

醉语狎之,但有展笑。

豪惑益甚。

尽遣诸仆去,独留玉。

玉伺诸仆去,阖扉下楗焉。

诸仆就别室饮。

移时,闻厅事中格格有声;一仆往觇之,见室内冥黑,寂不闻声。

行将旋踵,忽有响声甚厉,如悬重物而断其索。

亟问之,并无应者。

呼众排阖入,则主人身首两断;玉自经死,绳绝堕地上,梁间颈际,残绠俨然。

众大骇,传告内闼,群集莫解。

众移玉尸于庭,觉其袜履虚若无足。

解之,则素舄如钩,盖女子也。

益骇。

呼孙淳研诘之。

淳骇极,不知所对,但云:“玉月前投作弟子,愿从寿主人,实不知从来。

”以其服凶,疑是商家刺客,暂以二人逻守之。

女貌如生,抚之,肢体温软,二人窃谋淫之。

一人抱尸转侧,方将缓其结束,忽脑如物击,口血暴注,顷刻已死。

其一大惊告众,众敬若神明焉。

旦以告郡。

郡官问臣及礼,并言不知;但妹亡去已半载矣。

俾往验视,果三官。

官奇之,判二兄领葬,敕豪家勿仇。

异史氏曰:“家有‘女豫让①’而不知,则兄之为丈夫者可知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阅读答案1阅读《赵普》一文,完成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3)读之竟日( )(4)普明日复奏其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熟悉;②曾经;③整天;④第二天。

2.①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的事务,他学问不多。

②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3.赵普刻苦读书;赵普奏荐人才。

4.不设标准答案,能表现他勤奋刻苦、有耐心决心、以天下事为己任、超人的毅力惊人的意志,语言精练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2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训练(唐代传奇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使君■ 康骈乾符中,有李使君出牧罢归,居在东洛。

深感一贵家旧恩,欲召诸子从容。

有敬爱寺僧圣刚者,常所往来,李因以具宴为说。

僧曰:“某与为门徒久矣。

每观其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

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李曰:“若朱象髓、白猩唇,恐未能致;止于精办小筵,亦未为难。

”于是广求珍异,俾妻孥亲为调鼎,备陈绮席雕盘。

选日邀致。

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

及至冰餐,具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蘖吞针。

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饪为谢。

明日复见圣刚,备述诸子情貌。

僧曰:“前者所说岂谬哉!”既而,造其门而问之曰:“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谓丰洁,何不略领其意?”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法。

”僧曰:“他物纵不可食,炭炊之餐,又嫌何事?”乃曰:“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炭’,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

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难食。

”僧拊掌大笑曰:“此则非贫道所知也!”及巢寇陷洛,财产剽掠俱尽。

昆仲数人,乃与圣刚同窜,潜伏山谷,不食者至于三日,贼锋稍远,徒步将往河桥。

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

僧囊中有钱数百,买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膏粱之美不如。

僧笑而谓之曰:“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堪与郎君吃否?”皆低头惭,无复词对。

(选自《剧谈录》)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召诸子从容从:随从B.穷极水陆滋味穷:尽,全C.李莫究其由究:搞清楚D.既而,造其门而问之曰造:造访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李因以具宴为说/某与为门徒久矣B.常馔必以炭炊/但以失饪为谢C.每观其食/李莫究其由D.以脱粟为餐而卖/僧笑而谓之曰3.下列各句表示的意思不是描述权贵子弟前后对待饭菜截然不同的态度的一句话是()A.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B.每观其食,穷极水陆滋味C.腹枵既甚,膏粱之美不如D.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堪与郎君吃否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使君想要对权贵感恩,邀请其子来吃饭,被和尚圣刚好意劝阻,这是故事情节的第一次波折。

B.虽说有和尚的劝阻,李使君还是动员全家人精心准备了美食,可是却遭遇权贵子弟的冷遇,他们几乎没有吃。

故事情节再起波澜。

C.圣刚和尚后来还是探究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这几个子弟认为李使君家人烧菜的程序不当,所以不吃。

D.最终,当黄巢起义军攻下洛阳,权贵家失去全部家产后,其子弟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食。

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

5.断句和翻译。

(1)用“/”号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谓丰洁,何不略领其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韦陟■ 段成式韦斌虽生于贵门,而性颇厚质。

然其地望素高,冠冕特盛,虽门风稍奢。

而斌立朝侃侃,容止专严,有大臣之体。

每会朝,未尝与同列笑语。

旧制,群臣立于殿庭。

既而遇雨雪,亦不移步于廊下。

忽一旦密雪骤降,自三事以下,莫不振其簪裾,或更其立位。

独斌意色益恭,俄雪甚至膝。

朝既罢,斌于雪中拔身而去。

见之者咸叹重焉。

斌兄陟,早以文学识度著名于时。

善属文,攻草、隶书。

出入清显,践历崇贵。

自以门第才华,坐取卿相。

而接物简傲,未尝与人款曲。

衣服车马,尤尚奢侈。

侍儿阉竖,左右常数十人。

或隐几搘颐,竟日懒为一言。

其于馔羞,尤为精洁,仍以鸟羽择米。

每食毕,视厨中所委弃,不啻万钱之直。

若宴于公卿,虽水陆具陈,曾不下箸。

每令侍婢主尺牍,往来覆章。

未尝自札,受意而已。

词旨轻重,正合陟意。

而书体遒利,皆有楷法,陟唯署名。

常自谓所书陟字,如五朵云。

当时人多仿效,谓之“郇公五云体”。

尝以五彩纸为缄题。

其侈纵自奉,皆此类也。

然家法整肃。

其子允,课习经史。

日加诲励夜分犹使人视之若允习读不辍旦夕问安颜色必悦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令立于堂下,或弥旬不与语。

陟虽家僮数千人,应门宾客,必遣允为之,寒暑未尝辍也。

颇为当时称之。

然陟竟以简倨特才,常为持权者所忌。

(选自《酉阳杂俎》)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门风稍奢稍:稍微B.斌立朝侃侃侃:刚直C.善属文,攻草、隶书属:撰写D.必遣允为之遣:遣送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性颇厚质/而书体遒利B.群臣立于殿庭/若宴于公卿C.未尝与同列笑语/或弥旬不与语D.有大臣之体/即遽使人止之3.下列各句表示的意思不是描写韦陟、韦斌兄弟俩“接物简傲”的一句话是()A.地望素高,冠冕特盛,虽门风稍奢B.独斌意色益恭,俄雪甚至膝C.或隐几搘颐,竟日懒为一言D.其于馔羞,尤为精洁,仍以鸟羽择米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斌虽然生在显贵的人家,然而他的禀性却很耿直厚道。

B.有一次上朝,刚好遇上下大雪,韦斌一直站在雪中,直到朝会结束后,才从雪中拔脚走回去。

C.韦斌像其哥哥韦陟一样,两人很早就以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与知识见识,而闻名于当世。

D.韦陟竟然因为他高傲恃才,常常为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所忌恨,有宰相之才,却无法当上宰相。

5.断句和翻译。

(1)用“/”号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日加诲励夜分犹使人视之若允习读不辍旦夕问安颜色必悦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食毕,视厨中所委弃,不啻万钱之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三事以下,莫不振其簪裾,或更其立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芸辉堂■ 苏鹗元载造芸辉堂于私第。

芸辉香草名也,出于阗国,其香洁白如玉。

入土不朽烂,舂之为屑,以涂其壁,故号芸辉。

而更以沉香为梁栋,金银为户牖。

内设悬黎屏风、紫绡帐。

其屏风本杨国忠之宝也。

其上刻前代美女妓乐之形,外以玳瑁水晶为押,络饰以真珠瑟瑟。

精巧之妙,殆非人工所及。

紫绡帐得于南海溪洞之帅首,即绞绡类也。

轻疏而薄,如无所碍。

虽当时凝寒,风不能入;盛夏则清凉自至。

其色隐隐,或不知其帐也,谓载卧内有紫气。

其余服玩奢僭,率皆拟于帝王家。

芸辉堂前有池,以文石砌其岸。

中有苹阳花,亦类于白苹,其花红而且大,如有牡丹。

更有碧芙蓉,香洁菡萏,伟于常者。

载因暇日,凭栏以观。

忽闻歌声清亮,若十四五女子唱焉,其曲则《玉树后庭花》也。

载惊异,莫知所在。

及审听之,乃芙蓉中也。

俯而视之,闻喘息之音。

载大恶,遂剖其花,一无所见。

因秘不令人说。

及载受戮,而逸奴为平庐军卒,人故得其实。

载龙髯拂,紫色如烂椹。

可长三尺,削水晶以为柄,刻红玉以为环钮。

或风雨晦暝,临流沾湿,则光彩动摇,奋然如怒。

置之于堂中夜则蚊蚋不能近拂之为声则鸡犬牛马无不惊逸若垂之于池潭则鳞甲之属悉俯伏而至;引水于空中,即成瀑布长三五尺,而未尝辄断;烧燕肉薰之,则焪焪焉若生云雾。

厥后上知其异,载不得已而进内。

载自云,得之于洞庭道士张志和。

(选自《杜阳编》)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更以沉香为梁栋更:更加B.如无所碍碍:阻碍C.及审听之,乃芙蓉中也审:仔细D.厥后上知其异厥:那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出于阗国/率皆拟于帝王家B.金银为户牖/削水晶以为柄C.载因暇日,凭栏以观/因秘不令人说D.俯而视之/而逸奴为平庐军卒3.下列各句表示的意思不是描写元载家里奢华建筑或摆设的一句话是()A.其上刻前代美女妓乐之形,外以玳瑁水晶为押,络饰以真珠瑟瑟。

B.紫绡帐得于南海溪洞之帅首,即绞绡类也。

C.中有苹阳花,亦类于白苹,其花红而且大,如有牡丹。

D.或风雨晦暝,临流沾湿,则光彩动摇,奋然如怒。

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载在自己的宅院里建造了一座厅堂,因为刷墙壁用的涂料是来自远方的于阗国的涂料芸辉而得名。

B.住的用具,元载的紫绡帐因冬暖夏凉而令人惊讶,其余的东西如服饰、古玩、用具,也都特别的奢华。

C.一次,元载忽然听到清亮的歌声,像十四五岁的少女唱的,唱的歌曲是《玉树后庭花》,后来发现歌声来自水中荷花。

D.元载有一把龙髯拂尘,颜色绛紫,像熟透了的桑椹。

最后被皇帝收缴了。

5.断句和翻译。

(1)用“/”号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置之于堂中夜则蚊蚋不能近拂之为声则鸡犬牛马无不惊逸若垂之于池潭则鳞甲之属悉俯伏而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色隐隐,或不知其帐也,谓载卧内有紫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载大恶,遂剖其花,一无所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