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合集下载

二叔丁基二环己基-18-冠-6的合成及其对锶的萃取

二叔丁基二环己基-18-冠-6的合成及其对锶的萃取
=<L405+.-S5.-O9.-G105-%&%O9S%<%^82<%T4.-9.-O"#?)))%S54-.! !<L05%%&%/(+0&1.,L041-01.-2G105-%&%O9%W-4Z1,7489%/L041-01.-2G105-%&%O9%/S54-.%E1/14#=))#"%S54-.
!!随 着 国 内 外 核 科 学 技 术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升 %核 动 力 装 置 和 反 应 堆 的 数 量 不 断 增 加+?,%这 些 核 动力装置及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放 射 性 废 液+#,)@)L,是 反 应 堆 中#=IW和#=@U+的 核 裂 变 产 物 之 一 %是 一 种 半 衰 期 长 达 #J'@.&具 有 高 释 热 性 和 强 放 射 性 的 高 毒 性 核 素+=>I,%其 在 高 放 废 液 中 所 占 的 放 射 性 份 额 较 大 %若 将@)L,分 离 出 来 %可 有 助 于 把 高 放 废 液 变 为 中 低 放 废 液 ) +", 此 外 %分 离 出 来 的@)L,在 衰 变 过 程 中 所 放 射 出 的 低 能 )射 线 %不 仅 在 医 疗 领 域 中 可 作 为@)L,敷 贴 器 治 疗 病 变 组 织 %还 能 在 航 天 领 域 中 作 为 抗 干 扰性强和工作准确可靠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 热 源 ) +D, 因 此 %若 能 通 过 有 效 手 段 将 其 从 高 放 废 液 中 分 离 出 来 %可 产 生 较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应 ) +J,
! ! 收 稿 日 期 #)##>?#>)I!修 订 日 期 "#)#=>)!>#D !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大 科 学 装 置 联 合 基 金 项 目 #W?@=#??D$!四 川 省 科 技 厅 重 点 研 发 项 目 ##?NFAB!)=!$ ! ! " 通 信 联 系 人 晏 敏 皓

四川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研究

四川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研究

四川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研究摘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各单位进行开发与研究活动的基础条件,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

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四川省R&D经费基本情况,并比照全国的现状对四川省现阶段的R&D经费投入特征做出剖析,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R&D经费;四川省;投入规模;投入强度;投入结构一、全国R&D经费现状(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

R&D经费是R&D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资源。

增加R&D经费投入已成为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二)R&D经费投入规模变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数据及R&D普查公报,从1995-2011年,全国R&D经费的支出规模呈稳步提升的态势,每年投入额逐步增加,增长趋势也越来越快。

2000年以前,我国R&D经费变化相对平稳,2000年以后R&D经费支出呈现猛增趋势,说明我国对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三) R&D经费投入强度变化R&D经费投入强度是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即R&D/GDP。

这一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的一项重要指标,反映着该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

从全国水平来看,R&D经费投入强度在近15年来正在逐渐加大,从1995年的0.57%持续上升到2011年的1.84%,R&D经费的投入强度年均增长0.08%,增长势头保持良好。

二、四川省R&D经费投入的基本情况(一)投入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四川省2011年的R&D经费投入额达294.1亿元,投入额相较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较为靠前,但年增长率并不稳定,波动较大,经历上升下降不断循环的过程。

200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0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0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3-10-20 08:55 200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03年10月20日2002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快速增长。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稳定增加,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新的历史最高水平。

一、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和使用情况2002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2938.0亿元,比上年增加348.6亿元,增长13.5%。

2002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2671.5亿元,比上年增加359.0亿元,增长15.5%。

按科技活动人员计算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8.3万元,比上年增加近1万元。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17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支出620.2亿元,增长14.4%;高等学校支出204.2亿元,增长23.1%。

企业、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66.9%、23.2%和7.6%。

分支出用途看,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支出为6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占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的24.5%;固定资产购建支出为72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总支出的27%。

分地区看,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超过100亿元以上的有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山东、辽宁、浙江和四川,共支出1818.7亿元,占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的66.7%。

二、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02年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1287.6亿元,比上年增加245.2亿元,增长23.5%,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1.23%。

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12.4万元,比上年增加1.5万元。

分研究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7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246.7亿元,增长33.4%;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967.2亿元,增长20.6%。

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

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

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10 点击次数:231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在区域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进一步规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依据《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条例》,并参照《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中心是企业设立的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其主要职能:1、开展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战略技术、产业发展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2、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在本企业的推广应用工作;3、行业相关技术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工作,本企业技术改造、科研与关键生产设备购置、重大产品构思等重要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咨询、分析工作;4、负责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负责骨干科技人才的引进、使用、工作支持与培训等;5、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专利申报、维护等工作;6、企业科技活动管理与科技资源整合、利用等工作。

第三条为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对我省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经济实力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第四条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地方税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负责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

四川省经委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牵头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

第二章认定第五条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企业自愿申请认定。

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4月30日。

第六条申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企业年销售额在1.5亿元以上。

2、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省内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科技活动:指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

为核算科技投入的需要,科技活动可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

在本次清查中,工业企业只统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及其成果应用两类活动,就企业而言对应通常讲的技术开发活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在工业企业开展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中,较为普遍的和大量的活动属于试验发展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

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等。

工业领域的试验发展包括以下四类活动:1、为研制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实质性改进,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研制和检测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制造及安装,购置原材料、元器件、零配件、辅助材料,样机试验和检测、建立和运行试验车间(中间试验),论证鉴定等活动。

RD主要指标解释(新)

RD主要指标解释(新)
18.研究水稻远缘杂交和 民源植物基因导入引起水 稻变异机理
19.汽液平衡热力学研究 方程式的建立
真菌霉素,亚硝胺对人胃、食管 等上皮的致癌作用机理研究
研究水稻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及 其遗传变异规律
某些化工产品的分离过程中各组 汽液平衡关系的确立
食管上皮重弃增生的阻 断性治疗
培育水稻高产、优质、 多抗新品种、新组合
• R&D统计涵盖了对R&D活动各个阶段所投入的 资源和产出进行的测度,基于各国的不同情况, 对其指标内容也有不同的解释。
什么是科学技术活动
• 经合组织(OEC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 科技活动有相似的解释,但UNESCO的含义更为广泛,其 中还包含了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根据《关于科技统计国际 标准化的议案》的原则,对科学技术活动解释为:与各科 学技术领域(即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 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研究与发展 (R&D)、科技教育与培训(STET)及科技服务 (STS)。
在上述条件中,创造性和新颖性是研究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产 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运用科学方 法则是所有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特点。而研究水平、任务的来 源(国家或省级)和研究中所采用的技术,均不是构成研究与 发展(R&D)活动的基本因素。
基础研究
• 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 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 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 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 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 形式。
企业等,以及相关活动,如对政府和其他机构现行政策、 计划或工作的分析评价、一般运作或执行的咨询等。 5. 软件开发,如没有科学或技术上的进步,则不能纳入。 6. 对R&D活动的间接管理、服务和辅助工作。

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5年11月23日2014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1]之比)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398.5亿元,增长10.2%;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003.6亿元,增长9.8%。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7%、10.8%和84.5%。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增长8.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增长4.8%。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

分产业部门[2]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7个,这7个行业的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比重为61.1%;研发经费在100亿元以上且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了规上工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大类有10个(分行业情况详见附表1)。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最多的6个省(市)为江苏(占12.7%)、广东(占12.3%)、山东(占10%)、北京(占9.7%)、浙江(占7%)和上海(占6.6%)。

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

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

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2010年11月22日根据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1](以下简称高等院校)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2009年全国有高等院校2305个,其中开展R&D活动的高等院校1354个,占58.7%。

一、R&D人员情况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有R&D人员50.9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4.8万人,占88.0%;女性16.5万人,占32.3%。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27.5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22.5万人年,占81.8%。

R&D人员全时当量比2000年增长72.8%。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1.3万人年,占41.0%;应用研究人员14.1万人年,占51.3%;试验发展人员2.1万人年,占7.7%。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2.2倍和1.6倍,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与2000年持平。

按东、中、西部地区分,东部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14.4万人年,占52.4%;中部地区7.3万人年,占26.7%;西部地区5.8万人年,占20.9%(分地区情况详见表1)。

二、R&D经费情况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R&D经费468.2亿元,是2000年的6.1倍,年平均增长22.3%。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145.5亿元,占31.1%;应用研究经费250.0亿元,占53.4%;试验发展经费72.6亿元,占15.5%。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8.2倍、6.3和3.8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262.2亿元,占56.0%;企业资金171.7亿元,占36.7%;国外资金4.8亿元,占1.0%;其他资金29.5亿元,占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2011年1月10日为全面掌握我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1](R&D,以下简称R&D)活动情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2]。

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

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3]的法人单位。

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各类研究开发机构以及R&D活动产出等情况。

按照全国统一安排部署,由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和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共同组成了四川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四川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

经过全省各级科技统计人员的艰苦努力,全省R&D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并已通过国家验收,现将四川省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一、R&D人员情况2009年全省R&D人员12.5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6.8万人,占54.6%;女性人员3.1万人,占24.9%。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 8.6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5] 4.9万人年,占56.8%。

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1.4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0.9万人年,占11.0%;应用研究人员1.7万人年,占20.1%;试验发展人员5.9万人年,占68.9%。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2.3倍、1.3倍和1.4倍。

二、R&D经费情况2009年全省R&D总经费214.5亿元,是2000年的4.8倍,年平均增长19.0%。

R&D经费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52%,比2000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13.1亿元,占6.1%;应用研究经费63.0亿元,占29.4%;试验发展经费138.4亿元,占64.5%。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12.7倍、12.8倍和3.6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104.4亿元,占48.7%;企业资金103.8亿元,占48.4%;国外资金0.4亿元,占0.2%;其他资金5.9亿元,占2.8%。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2.0亿元,占43.2%;制造业R&D经费77.1亿元,占35.9%;教育26.7亿元,占12.5%(详见表1)。

按市州分,成都、绵阳和德阳三市R&D经费185.1亿元,占86.4%,其中成都市108.3亿元,占50.5%,绵阳市54.6亿元,占25.5%,德阳市22.2亿元,占10.4%(分市州情况详见表2)。

三、R&D项目(课题) [6]情况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3.5万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7.0万人年,项目经费145.5亿元。

按社会经济目标[7]分,工商业发展项目经费51.6亿元,占36.8%;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14.5亿元,占10.4%;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5.7亿元,占4.0%;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项目3.7亿元,占2.6%;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2.8亿元,占2.0%;其他项目61.9亿元,占44.2%。

四、研究开发机构[8]情况2009年全省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1461个。

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5.7万人,是2000年的2.3倍;其中博士和硕士1.4万人,占24.1%。

机构R&D经费156.3亿元,是2000年的4.7倍。

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153.1亿元,是2000年的2.1倍。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58个,占4.0%;农业科学领域119个,占8.1%;医药科学领域101个,占6.9%;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1107个,占75.8%;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76个,占5.2%。

表1 2009年分行业R&D投入情况表2 2009年各市州R&D投入情况注释:[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

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 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联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3]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4]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

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

例如:有2个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年)和3个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年),则R&D人员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5]研究人员指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6]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7]按社会经济目标分组不含工业企业立项经费不足10万元的项目。

[8]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2011年1月10日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R&D及相关活动主要指标公布如下:一、开展R&D活动企业[2]分布情况2009年,全省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84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4%。

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324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2.2%。

在开展R&D活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81个,占9.6%;其他内资企业695个,占82.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2个,占2.6%;外商投资企业47个,占5.6%(详见表1)。

表二、R&D投入情况2009年,工业企业R&D人员5.8万人,是2000年的1.9倍;其中女性1.2万人,占21.3%。

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4万人年,是2000年的2.1倍。

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81.8亿元,是2000年的6.8倍,年平均增长23.8%;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3] 0.47%,比2000年下降0.28个百分点。

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73.3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0.77%,比2000年提高0.17个百分点。

在工业企业R&D经费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R&D经费32.4亿元,占39.7%;其他内资企业45.6亿元,占55.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6亿元,占2.0%;外商投资企业2.1亿元,占2.6%。

按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77.1亿元,占94.3%(详见表2)。

表2 按行业分R&D经费情况按市州分,成都、绵阳和德阳三市工业企业R&D经费56.7亿元,占69.4%;其中成都市工业企业R&D经费25.5亿元,占31.2%;绵阳市工业企业R&D经费17.3亿元,占21.2%;德阳市工业企业R&D经费13.9亿元,占17.0%(分地区情况详见表3)。

三、R&D项目情况2009年,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6976项,项目人员全时当量3.5万人年,项目经费55.7亿元。

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4]分,开发全新产品的项目经费占58.4%,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项目占20.2%,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占5.6%,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项目占4.9%,节约原材料项目占3.2%,技术原理研究项目占2.7%,减少环境污染项目占2.4%,其他项目占2.6%。

按项目来源分,企业自选的项目经费占75.7%,国家科技项目占11.5%,地方科技项目占6.5%,其他企业委托项目占3.4%;其他项目占2.8%。

按项目合作形式分,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占67.6%,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占14.1%,与国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占9.7%,与境内其他企业合作项目占4.2%,与境外机构合作项目占1.6%,其他合作形式项目占2.3%。

四、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情况2009年,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829个,是2000年的1.5倍。

机构人员6.1万人,是2000年的2.1倍;其中博士和硕士5350人,占8.8%,比2000年提高4.9个百分点。

全年机构经费105.3亿元,是2000年的8.3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