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对数模型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对对外贸易影响

合集下载

试析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

试析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
技术水平落后限制了中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
能源消耗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之一,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环境污染严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问题,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 大威胁
资源短缺:中国部分资源储量不足,对外依存度高,如铁矿石、稀土等资源大量依赖进口
技术创新:企业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和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
汇报人:abc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需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产业 升级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中国加入WTO后,面临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技术落后导致产业附加值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的限制,使得中国产业升级更加迫切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大中国产业升级的难度
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产业升级,从而对就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对外贸易带动了劳动力需求,提高了就业质量。 对外贸易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力素质。 对外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在业升级改造
培育新兴产业和高 技术产业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提高产业集中度
PART THREE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速产业升级步伐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促进技术引进和吸收 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速技术溢出和扩散效应
资源消耗:对外贸易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加剧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出口加工型产业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保护:对外贸易可能影响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应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环境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后,对外贸 易规模迅速扩大,中 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 易国之一。

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4)二、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2.1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背景 (6)2.2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现状 (7)三、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 (8)3.1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外延 (9)3.2 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途径 (11)四、自贸试验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11)4.1 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2)4.2 实证分析结果 (13)五、自贸试验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14)5.1 加强政策引导 (15)5.2 优化产业布局 (17)5.3 提升创新能力 (18)六、结论 (19)6.1 研究结论概述 (20)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1)一、内容概括优化产业结构:自贸试验区鼓励新型业态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型升级,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自贸试验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吸引了大量创新资源和人才,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业链完善:自贸试验区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完善了产业链布局,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效能。

开放型经济的深化: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国际合作机遇。

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实施,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1.1 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成为了国际间促进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网络节点之一,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为本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探索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从而推进自身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不仅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字产品贸易限制与全球价值链升级

数字产品贸易限制与全球价值链升级

数字产品贸易限制与全球价值链升级作者:鲁慧鑫郭根龙冯宗宪来源:《商业研究》2022年第04期內容提要:通过构建多产品企业模型研究数字产品贸易限制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考虑进口需求弹性,计算出数字产品贸易限制指数,探究数字产品贸易限制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渠道,得出以下结论:数字产品贸易限制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的影响显著为负,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前向和后向参与度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新数字产品的贸易限制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消极影响大于旧数字产品;产品类型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产品中间品的贸易限制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的消极影响最大,其次是数字产品资本品和数字产品消费品;数字产品贸易限制通过降低出口产品质量、降低进口产品质量和降低新产品出口的渠道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数字产品贸易限制;全球价值链;新产品;产品质量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2)04-0009-12收稿日期:2021-07-05作者简介:鲁慧鑫(1993-),女,山西长治人,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郭根龙(1967-),男,山西柳林人,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财政金融;冯宗宪(1954-),男,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基于低碳绿色发展的一带一路区域产业链研究”,项目编号:19AJY001;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山西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0113。

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国际贸易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突出表现在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

数字贸易将数字产品和服务嵌入全球价值链,由此带来的贸易、投资等经济效应,驱动着全球价值链的调整。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旨在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并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然而,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网络安全问题和技术壁垒。

为了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并应对挑战,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数字化战略,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以及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合作共赢。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企业出口;竞争力;机遇;挑战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还有助于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升级和转型。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文章的结构。

第二章为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内涵和关键要素等。

第三章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竞争力、市场份额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四章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重点探讨了网络安全问题和技术壁垒等方面的挑战。

第五章为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建议,从数字化战略、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合作共赢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第二章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产品、生产、运营、管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进化和改造的过程。

数字化转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数据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手段,实现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转型和创新。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兼论金融危机对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冲击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兼论金融危机对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冲击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兼论金融危机对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冲击杨新铭内容提要: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以股息和红利为代表的现代金融产品收益还不是财产性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中居民收入和人力资本积累情况是决定其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明显下降,受冲击最大的是高收入、高学历群体。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 金融危机 分位数回归一、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城镇居民群体特征 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天津城镇社会经济调查2007、2008年家户调查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

该调查按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样本,样本量为1500户,每年更换1/3样本户。

经整理,2007年有效个人调查样本数量为3424个,2008年有效样本为3717个,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特征、经济活动状况以及收入支出构成等。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对该数据进行筛选后,最终分别获得2007年和2008年符合条件的样本264和379个。

尽管2007年和2008年的数据样本存在差异,但由于是程度的城乡差距缩小。

让农民从农业种植业中获得更多的益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在这方面有两项措施值得考虑:设法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及增加种植业补贴的范围和力度。

我们已有研究证实,现已进行的种粮直补对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补贴的力度较小且仅仅集中在粮食作物上,所以其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还不够显著,在“十二五”期间可以考虑提高粮食作物直补幅度,或者将补贴范围扩大到整个种植业。

注:①本文写作过程中,吴太昌研究员在工资制度及其经济史案例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邓曲恒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并参与讨论,何伟帮助进行了部分计算工作并参与讨论。

此外,朱玲、李实、赵人伟、杨春学、蒋中一都曾提出各种有益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②见李稻葵等(2009),白重恩、钱震杰(2009),李扬、殷剑锋(2007)。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探究-金融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探究-金融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探究-金融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内容提要:后危机时代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文章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两方面展开:首先,采用间接测算法估测1997 ~ 2013 年人民币境外存量,并以此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其次,运用协整方法分析我国GDP 规模、国际收支项目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等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文章结论是:GDP 规模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稳步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促进作用,而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因此除了稳步发展国民经济和逐步完善汇率改革以维持人民币币值坚挺外,有序调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境外存量;国际收支;协整分析。

一、文献综述。

货币国际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区域到世界逐步演进的过程。

自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人民币逐渐为周边国家接受和使用,由此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9 年4 月我国开始推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改革政策,不仅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也促进和扩大了人民币在境外尤其是周边国家的流通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期。

但是与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核心的美元以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英镑、欧元和日元等货币相比,无论是从货币流通规模、范围及影响力还是从人们持有该货币的信心程度衡量,人民币与其均有较大差距,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对资本项目宽入严出的管制措施,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多年保持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对外流出,这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本文基于现有文献,以国际收支结构为研究视角,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力求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现今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测度的主要参考变量为人民币境外存量,测算方法分为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

半对数模型中的扩大效应与缩小效应

半对数模型中的扩大效应与缩小效应

半对数模型中的扩大效应与缩小效应在经济学和统计学中,半对数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这种模型中,因变量取对数,而自变量可以是对数或者非对数,半对数模型常用于探究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在半对数模型中,我们经常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扩大效应与缩小效应。

扩大效应与缩小效应是指在半对数模型中,自变量的增加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俗地讲,扩大效应表示自变量的增加会加大对因变量的影响,而缩小效应则表示自变量的增加会减小对因变量的影响。

对于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了解自变量的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对于制定政策和预测效果至关重要。

在半对数模型中,自变量的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是通过回归系数的解释来得到的。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则增加这个自变量会导致因变量的增加,这就是扩大效应;反之,如果回归系数为负,则增加自变量会导致因变量的减小,这就是缩小效应。

而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对这些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变量的影响。

在经济学研究中,半对数模型的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常常被用来分析政策的效果。

在一项关于最低工资政策的研究中,经济学家可能会使用半对数模型来研究提高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分析最低工资的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评估提高最低工资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对经济整体的影响。

了解最低工资的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达到更好的就业和经济效果。

除了应用于政策研究外,半对数模型的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还可以用于市场营销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在研究产品价格对销量的影响时,我们可以使用半对数模型来分析价格的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

通过了解价格的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定价策略,以实现最大化利润。

消费者行为研究中也可以使用半对数模型来分析广告投放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广告的扩大效应和缩小效应。

环境污染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半参数工具变量模型的分位数回归估计

环境污染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半参数工具变量模型的分位数回归估计

EXPERIENCE区域治理环境污染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半参数工具变量模型的分位数回归估计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左思静摘要:半参数模型既含有参数分量,又含有非参数分量,比单纯的参数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性和灵活性。

但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数据往往含有内生变量,如果忽略内生变量的影响,则会造成估计有偏。

因此本文针对含有内生性解释变量的半参数回归模型,使用了基于工具变量的半参数模型的分位数回归估计探究了环境污染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选取年降水量作为工具变量。

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正向的影响,即环境污染越严重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城市的对外开放度越大,则城乡的贫富差距越大,当开放地达到一定程度时,此趋势将会趋向缓和。

关键词:半参数模型;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内生变量中图分类号:O2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9-0014-000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也逐渐成长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而经济的发展必定离不开工业的发展,那么环境污染势必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因此,有关于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如何维护平衡,是近些年所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

近些年来,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禁塑令”等多种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表明了如若不加以控制,环境问题将会愈来愈严重。

此外多项国家政策的出台也说明了国家在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解决环境污染也是刻不容缓,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势必会助力我国经济发展势如破竹般节节顺利,同样生态环境失衡也必将阻碍经济的发展。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都必须同步跟进,无论谁落下了脚步,对国家乃至世界的损害都是无法抹灭的,因此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之间存在的关系刻不容缓。

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一热门话题,也引得许多学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

譬如陈华文和刘康兵[1]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其结论表明了经济增长初期会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在通过响应国家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的方法后,发现后期的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污染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