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四产业的划分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合集下载

三四产业分类法名词解释

三四产业分类法名词解释

三四产业分类法名词解释
三四产业分类法是指对经济中各个行业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将经济活动分
为三个产业和四个部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三产业分类法将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
从事农业、渔业、林业和牧业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从事工业生产、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对物质进行加工和转化的经济活动。

第三产业是指从事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等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活动。

四部门分类法在三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第三产业分为第三产业商务部门和
非商务部门。

第三产业商务部门包括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住宿业等直接与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业。

非商务部门则包括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卫生等间接为其他行业提供服务的行业。

这种三四产业分类法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发展趋势。

它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演进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演进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演进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不同产业部门的相对
重要性和比例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以下是对几个与产业结构演进相
关的名词的解释:
1.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是指从事农业、林业、渔业和采矿业等
自然资源开发和初级生产活动的部门。

这些活动主要依赖自然资源
和原材料,是经济的基础。

2.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
能源供应等。

第二产业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提供各种产品和基础
设施。

3.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部门,包括商业、金融、交通、通信、教育、医疗、旅游等。

第三产业提供各种服务和非物质
产品,是现代经济的支柱。

4. 第四产业,第四产业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部门,如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第四产业以数字化、
智能化和创新性为特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影响。

5.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经济中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创新能力的产业转型的过程。

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可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通过改变不同产业部门的比重和结构来优化经济布局。

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经济效益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以上是对产业结构演进相关名词的简要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这些概念。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第一节产业结构概念与分类(9种)常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法、农轻重分类法、产业功能分类法、四次产业分类法、和中国统计部门的产业分类法。

一、基本概念产业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部门,小至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等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结构指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组合。

理解:第一,产业结构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第二,产业结构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即以某种标志将国民经济划分成若干个产业。

第三,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主要反映产业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程度和方式。

第四,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反映的是各类经济资源在各产业间的配置情况,如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之间的分布;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总产出在各产业间的分布情况,如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值、总产量和劳务、利税额在各产业间的分布。

二、产业结构分类(一)三次产业分类法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C.G.Clark)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而闻名,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法又称为克拉克分类法。

第一次产业包括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第二次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第三次产业包括: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公务、(其它公益事业)和其它各项事业(其中带括号的,是在三个产业归属问题上有争议的行业)。

第一次产业是广义的农业;第二次产业是广义的工业;第三次产业是广义的服务业。

(二)标准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10个大项——中项——小项——细项。

大、中、小、细共分四级,且各大、中、小、细项都有规定的统计编码。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全章 分课时)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全章 分课时)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难点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和主要的优良畜种。

新课教学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11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
12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一)整体性: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国民核算体系应该全面反映经济循环的主 要数量方面;在制定具体核算方法时,也应充分运用“宏观思维”,从 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保证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内部一致性。Biblioteka 同层次上的合并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在国
民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合并,旨在强调本国与国 外的金融往来;在机构部门层次上的合并,可 以突出资金剩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融 资关系,并强调金融部门的中介作用;此外, 在金融机构子部门层次上的合并,还可以进一 步反映各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
24
加总: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金融资产与金
15
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
初次分配: 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 (如生产企业发放工薪、上缴生产税、提取折旧和分配利润等),初分 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 再分配: 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 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利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 和救济金,企业或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缴款、政府的社会保险付款, 以及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侨汇等;再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 门的“派生收入”。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 融中介以及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 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 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 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8

第四 产业共生理论基础

第四 产业共生理论基础
1.共栖、互利型产业共生
2.寄生型产业共生
3.偏利型产业共生 4.附生型(异生型)产业共生 5.混合型产业共生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1.共栖、互利型产业共生
基本特征
产业间的链接比较稳定;
蒸汽、电
产业地位平等,共同生存,
缺一不可; 系统中没有明显的主动、被 动产业之分; 物质在这种共生关系中进行 近似封闭的循环再利用。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江苏产业集群
江苏省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不少产业还停留 在模仿、低价竞争阶段,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 不强。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尽管具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集群和初步建立了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但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尤 其是在物流服务业方面供需不畅等原因,未能成为创新型产 业集群一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 江苏省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促进形成 和扩展专业化的区域市场,集中形成核心产业,众 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组成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 同时催生和吸引流通业和其他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 区内集聚,形成生产、销售、服务相互衔接的专业 化区域市场,从而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 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 共生单元— 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的单 体,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 基础。 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 共 生 界 面
共生模式—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
的形式。
共生环境—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
2)以物流标准化为辅助手段 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包装的配合性;集装与装卸机具、装
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集装与仓库站台、 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乃至仓库建筑(净高度、门高、门宽、通 路宽度等)的配合性;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 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如运输设备的载重、有效空间尺寸等的配合 性;集装与末端物流的配合性: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等。做好了 以上的配套工作,信息就好传达顺畅,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

国民经济学论文三大产业

国民经济学论文三大产业

国民经济学论文三大产业国民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的学科,主要包括三大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这三大产业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

第一产业是指以农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包括农、牧、渔、林等农业活动。

在过去,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但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产业是指以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工业化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产业是指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为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之,三大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综合发展三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第一产业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需要适应农业生产的结构优化和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的推动,增强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在制造业、建筑业等方面起到支柱作用,引领经济结构不断升级。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主要产业 农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农作物包括 粮食作物 和 经济作物 。 2.粮食作物以 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 为 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 饲料 和 工业原料。 3.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
中国的主要产业 粮食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小麦 , 居民的主食是 面食 ; 2.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居民 的主食是 大米 。 3.南北方粮食作物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一线。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由于行 业整体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创新动力,平均利润率仅为5.1%。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局部示意图及嘉兴气候资料图
(1)嘉兴市位于 浙江 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
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2)嘉兴成为“丝绸之府”的自然原因
中国的主要产业
4.2 《工业》
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写出图中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性质: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基地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工业布局要因地制宜,需要考虑资源、人口、市场等因素。读辽中南工业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D 1.我国淡水鱼生产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流域
下图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2.甲处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4)1.当前三次产业的划分及其影响 (4)1.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和特点 (4)1.1.1我国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 (5)1.1.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的特点 (5)1.2现行三次产业划分的影响 (6)1.2.1划分层次无法适应时代需求 (6)1.2.2划分标准不科学 (6)2. 三次产业间关系的分析和第四产业划分 (7)2.1三次产业间关系的分析 (7)2.1.1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间的关系 (7)2.1.2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关系 (8)2.2以金融业为主的第四产业的划分 (8)2.2.1划分第四产业的理论依据 (8)2.2.2第四产业的分类依据 (9)3. 第四产业的作用以及合理发展第四产业 (10)3.1第四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 (10)3.1.1第四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正向作用 (10)3.1.2第四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负向作用 (11)3.2合理发展第四产业 (12)3.2.1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12)3.2.2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4)摘要三次产业的发展是以彼此为基础的,在前一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之后,后一产业才能获得广泛而深刻的发展,而以金融业为主的诸多新兴的,以资金运作为主要业务范围的新兴产业虽然被划分为第三产业,但与其他第三产业依然有着较大的不同,鉴于其与其他第三产业内行业和第二、第一产业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将其划分为第四产业进行研究。

由于第四产业在金融危机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以及其对其他产业造成的重大影响,我们需要合理的发展第四产业,保证其对整体经济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三次产业;金融;总体经济;定位AbstractThethreeindustrialdevelopmentistoeachotherasthefoundation,afterthepreviousindus trialdevelopmenttoacertainextent,aftertheindustrytogetthedevelopmentofextensiveandpr ofound,andtothefinancialindustryasthemainemerging,withfundsasanewindustry,althoug hthemainbusinessscopeisdividedintothirdindustries,butwiththeotherthethirdindustrystill hasalargerdifference,inviewofthespecialrelationshipbetweenitandtheotherthirdindustries withintheindustryandthesecondindustryandfirstindustry,wedivideitintofourthindustrialre search.Becausethefourthindustrycannotbeignoredinthefinancialcrisisandthesignificantp osition,itsimpactonotherindustries,weneedtoensurethereasonabledevelopmentofthefourt hindustry,itspositiveimpactontheoveralleconomy.Keywords:Three industry division;financial industry;macroeconomic;orientate论第四产业的划分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前言在中国经济进行转型的大环境下,经济增速放缓,各个行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

势必会对金融行业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中国金融行业逐步迈向规范化,国际化。

金融市场的自由度不断提高。

市场风险也随之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与此同时,西方金融市场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那么,西方金融风暴的根本成因在哪?如何避免西方金融危机在中国发生?中国打破无数崩溃论,未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制胜法宝在哪?这些问题就成了中国经济学界不得不谈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出发,探讨总体经济与金融业如何平衡发展。

1.当前三次产业的划分及其影响目前,经济学界对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1935年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对产业的划分方法。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因其广泛涵盖了所有经济产业而被各国广泛运用1.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和特点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同,其具体的划分标准也有所区别,三次产业划分对经济发展和宏观统计都有重大影响。

在这里本文将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划分标准和特点进行分析。

1.1.1我国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我国对于三次产业的划分,是根据国民经济总体的现状进行制定的,但由于三次产业的基本划分依据没有大的变化。

所以,其划分方式进本不发生大的改变。

本文以2003年.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为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以201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为例:1.1.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的特点根据上面的划分依据,我们可以看到第三产业在进行划分时就是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补充而存在的,并没有明确规定其具体行业,只是笼统的称其为服务业,即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某些第三产业并不仅仅是进行服务,例如金融业的服务性质仅存在于保存资本服务,对其进行的投资活动很难界定为服务。

此外,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并没有对三次产业的定义进行描述,只是单独的对每个产业的内容进行罗列,缺乏灵活性。

1.2现行三次产业划分的影响由于我国只对第三产业进行笼统的划分,以及划分缺乏灵活性,所以导致了以下不足:1.2.1划分层次无法适应时代需求由于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是以人类生产活动的角度阶段性和层次性发展规律为基础的其中阶段性反映出产业换代,层次性则表现为产业升级,也就是说人类生产活动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产业层次也不同。

[3]现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明显不同于20世纪30,40年代,产业层次的划分理论也必须加以完善和发展。

1.2.2划分标准不科学费希尔和科林·克拉克在当时将农业和工业(即第一和第二产业)以外的产业部门,统统归集为第三产业,这种划分是基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脱农化”和“工业化”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费希尔和科林·克拉克当时都只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而将整个人类生产活动中的非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统统归集于第三产业。

将农业和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3]如今的产业发展与当时有着很大不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早以不完全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确实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并非全部。

另外,由于我国三次产业划分依据没有明确的划分依据,导致为了适应国家统计的需要,需要不断调整划分标准,造成了统计数据在时间上的断层,为日后的经济研究带来了不便,并且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2.三次产业间关系的分析和第四产业划分由于现行三次产业划分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本文将从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定义第四产业,同时作为目前金融风险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缓解问题的理论基础。

2.1三次产业间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三次产业之间最基本的是互为基础的关系,即:第一产业是第二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基础。

同时,第三产业又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产生和发展基础。

2.1.1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间的关系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作为满足人类生理活动需要的基础,是整个社会运转的基本燃料。

纵观人类历史,所有文明均是将第一发展作为开端的。

当第一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社会整体的生存需要已经满足,但更高的物质需求尚未满足的条件下,人类文明开始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逐渐产生了利用机械力代替人力的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的产生有以下条件:①农业文明发展成熟,产出在满足社会基本需要之后仍有剩余。

②加工能力低下,现有生产力无法消化所有第一产业的原始产品,有产生技术革命的需要。

③需求膨胀,以至于超过现有生产力水平,其结果就是高级消费品的产品紧俏。

当满足以上条件时第二产业将会随着技术进步出现,社会的供求也将逐渐恢复平衡。

随后,人类需求不断加深,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第一产业要在满足社会整体的基本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第二产业的原料供给需求。

而第二产业进步也将带动第一产业的产量提高。

但是,当第一产业完全以上两种需求时,第一产业将会进入稳定期。

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

同样的第二产业在发展到可以完全满足第一产业现代化生产和第三产业的需要的产品消耗和设备折旧时,也会进入一个不会出现大规模增长的稳定状态。

2.1.2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关系第三产业大多数属于服务性产业。

但是由于第三产业的某些行业古已有之。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像前两者一样有时间上的前提,第三产业中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部分可以说在人类诞生之初就已存在。

由于第三产业不直接产生产产品,所以其对整体经济基本没有直接物质上的影响,但其对整个经济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第三产业起到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物质交换的桥梁作用,保证了其正常的物质交换,而且第三产业还发挥了满足劳动者所必须的精神需要,保证生产活动能够长期正常进行的作用。

如果说第一产业是汽车的发动机,第二产业是支撑汽车并让其前进的车轮,那么,第三产业的作用就相当于传动系统,将整个经济体串联起来,使之作为一个整体运行。

2.2以金融业为主的第四产业的划分金融业银行业并非属于第三产业中商业、餐饮、娱乐业等出现早,重置成本低的“普通第三产业”。

发迹于15世纪末的晋商,到16世纪70年代进入它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