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届云南省部分高三1月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2018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单一国家已经难以独自面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图。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伟大创举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超越与创新。
它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帮助各参与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
各参与国是平等贡献者、受益者,甘苦与共、命运相连,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
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
云南省大理州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一无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钱”,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因为它便于保存、分割、携带,故而全世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逐渐都接受了它。
而它的信用,则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
我国北宋时,官府立即设立专门机构,发行“官交子”,流通范围扩及各地,虽然名义上仍可兑付,实际上基本不能兑付,其信用仅由官府强制保证。
南宋年间,虽然铜钱和白银同样流通,但是纸币已是主要货币。
元代在全国范围实行纸钞流通制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元宝钞”,虽然开始的时候一度可以兑换,但是很快就停止,并且进而禁止铜和金银流通。
明代发行“大明宝钞”,则从不兑现,并且禁止铜和金银的流通。
“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又一次走到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但是“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如人们闻之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破灭之间逞能。
云南省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2018年1月16日,上午8:30-一10:30,共120分钟】云南省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4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
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一—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別感兴趣。
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
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2018云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2017届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届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3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语言表达(题型注释)1、下面是关于某公司的组织框架结构图,请把这个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2、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字。
在绘画中,_____,它是指绘画时不把画面画满,_____,以求画面的空旷和辽阔,引发读者的艺术再创造。
这种“空笔”在诗词作品中,称之为诗词空白艺术。
它是以空白激思考、以停歇激想象的艺术方法,通过突然中止正在叙述的事情,突然停顿正在描写的事物,_____。
二、(题型注释)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代作家陈鲁民看到现代社会中托“抄袭”称为“致敬”, ① 有感而发:“把抄袭说成…致敬‟,可谓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 ② 抄袭多么难听,致敬何其喜庆,把抄袭说成致敬, ③ 性质和内容没任何变化, ④ 听起来就顺耳多了。
就像孔乙己把…偷书‟说成…窃书‟, ⑤ 仍然没挡得住人家打折了他的腿, ⑥ 自己脸上却还是有光彩的。
”A. AB. BC. CD.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火爆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是智力游戏,还构建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人们稍一吟咏便会激起文化共鸣。
B.春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约615万,同比增幅近7%,其中团队游客人数约37.4万,同比上涨2.5%。
C.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和信息分享新渠道,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得以发展。
2018云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7届云南省高三第一次复习统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2017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翻译的初义,原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现在也常用来指称同种文字之间的古文今译。
只是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同种文字的古文今译,主要用来克服古今异言的文字障碍,只含古今的时间因素;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
《周礼·司寇》有这么一段文字:‚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亲和之。
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
‛象胥是负责与周边蛮夷、闽貘、狄戎之类藩国交往事务的官。
他们要负责传达王所说的话使周边藩国明白,以此密切王和藩国的关系。
如果有使者来到王国,就要做好有关礼仪的协调和语言的翻译工作。
《礼记·王制》说:‚无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寄‛‚象‛‚狄鞮‛‚译‛就是周时负责翻译东南西北四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官名,也可作翻译术语使用。
四者合称的‘象寄译鞮‛也是用来指翻译的,或者称为‚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
其中,以‚象‛和‚译‛的使用面最广,为周时通称翻译意思的主要术语。
既特指对南方和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也常用来通称翻译。
和‚象胥‛一详,翻译官也有称‚译胥‛的,后未多称‚译官‛。
‚译‛原是‚易‛之音训,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秋官》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粗解也。
‛ 所以‚译‛就是指语言转挽变易的活动。
然就文献记载而言,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下》:‚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
2018云南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2018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单一国家已经难以独自面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图。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伟大创举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超越与创新。
它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帮助各参与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7-2018届1月份统一考试语文命题:玉溪一中语文备课组考试时间:9:00——11:30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在规定区域作答。
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以中华民族主体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一直起着凝聚和维系中华各民族精神生命和力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的最强大的动力。
可以说,这是我们全部特色之中最大的特色,一切优势之中最突出的优势。
怎样去观察和判断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劣?首先要懂得‚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即‚使人之为人‛的全部要素、过程和成果。
按照这个本质来理解,毎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方式和过程的凝结,是民族主体生命历史的积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这是一切民族文化的‚共色‛;而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就像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是来自语言形成的独特历史一样。
其‚特色‛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
一般说来,并非所有特色都一定是优点和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却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的文化就是我本身‛——民族与民族文化存亡与共,荣辱相依。
除非民族本身改变,或被消灭和取代了,否则这种联系是不会让位于其他文化的。
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说‚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了。
可见,文化上的所谓‚特色‛和‚优势‛,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其实却是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
所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
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
这样说是否抹煞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之分?不是的。
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讨论了很久,结论是:所谓民族文化的优劣或先进与落后之分,只应以民族主体自己的生存发展为尺度,看其是否能够为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能用一个民族的尺度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要区分文化的‚优势‛与‚强势‛两个概念:‚优势‛是指主体自身的条件,‚强势‛则指对其他主体的态度。
人类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文化‚强势‛,总是以侵犯其他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标的。
从长远看来,这种‚强势‛所代表的未必是某种先进文化的‚优质‛成份,相反倒常常是人类文化中的‚劣质‛成份。
这一点正在为今天的人类所觉悟。
总之,离开了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就不能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
主体性的立场和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都不能忽视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凝聚和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和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并能奋起振兴。
B.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凝结着这个民族自己生存发展的方式和过程,积淀着这个民族主体生命的历史。
C.民族文化既有‚共色‛,也有‚特色‛,‚共色‛表现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符号,‚特色‛则表现在每个语种的字体和发音都有自己的特征。
D.民族文化的‚特色‛来自民族主体特有的生存发展条件和具体历史过程,它代表着民族的个性,因此,它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特色就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这种特色与其民族主体的生命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占绝对优势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B.民族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可谓存亡与共,荣辱相依。
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特色。
C.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来自文化的主体性,来自文化与文化主体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虽然看上去似乎是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较显现出来的。
D.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都具有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因此,世界上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都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交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彼此都有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之处,这和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的观点并不矛盾。
B.判定民族文化的优劣,只应看其能否为民族主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而不是用一个民族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C.文化的优势和强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强势并不代表其文化优势,因为帝国主义等的文化强势总以侵犯其它民族主体的权利为目的。
D.要从文化的主体性特质和尺度的视角来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特色长短和优劣得失,看待任何文化现象时应重视主体性的立场和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
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
擒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
性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
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拜都督、新安太守,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加上仪同,拜永州刺史。
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又从宇文忻平合州。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
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拜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降之。
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晋王遣行军总管杜彦与擒合军,步骑二万,陈叔宝遣领军蔡徵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
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
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时贺若弼亦有功。
高祖下优诏于擒、弼曰:‚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乱旬日廓清,皆公之功也。
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①前古,罕闻其匹。
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
‛及至京,弼与擒争功于上前,弼曰:‚臣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
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擒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
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
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
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
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上曰:‚二将俱合.上勋。
‛于是进位上柱国。
先是,江东有谣歌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
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
‛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
忽然不见。
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
‛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
‛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
‛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有删改)注释:①逖听:犹听闻。
4.下列对于文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令与诸子游.集交往,交游B. 擒率五百人宵济.渡河C. 次.于新林驻扎D. 二将俱合.上勋一起,一并5.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B.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C.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D.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是(3分)A.韩擒出身名门,自幼性格豪爽,凭借胆识被人称道,后来深得周太祖赏识。
B.韩擒曾和高祖杨坚同朝为官,曾多次打败陈国的军队。
高祖特别赏识他,即位后对他委以重任。
C.韩擒骁勇善战,率五百轻骑渡河击陈,攻下采石,樊巡、鲁世真、田瑞等人大为惊骇,不战而降。
D.韩擒不仅功勋卓著,而且身上充满传奇色彩。
曾有一个得了重病的人突然跑到韩擒家门前,认他作阎罗王,对此韩擒表示认同,不久就病重而亡。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共为声援,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5分)(2)臣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甲辰八月辞故里张煌言①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②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③。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④!【注】①张煌言:是与郑成功齐名的南明抗清人物。
抗清兵败被俘,慷慨就义。
此诗作于被俘后。
②于氏:于谦。
③一枝:喻栖身之所。
④鸱夷:皮制口袋。
史书上说伍子胥死后,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灵异录》说子胥魂怒,驰水为钱塘江潮,‚常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
‛8、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5分)答:9、这首诗写了诗人自觉走向死亡时的哪些心态?请结合诗句作分析。
(6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
(6分)⑴杜牧在《阿房宫》中,用‚,‛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⑵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⑶陆游《游山西村》中,写景并富含哲理的名句是‚,‛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