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课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6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课件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 输。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考向二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4.(2014· 北京高考)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
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
(3)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 分离 (× )
(4)所有小分子物质均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 )
2.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运输说法的正误
(1)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不同矿质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2013· 全国卷Ⅰ T1A)( ×) (2)植物主动运输矿质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2013· 全国卷ⅠT1C)(√ )
√) (2010· 天津卷 T4A)(
(7)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009· 宁夏卷 T3√) B)(
(8)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2009· 宁夏卷 T3D)(× )
3.连线物质运输的方式、特点和实例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必备知能] 1.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
考点一
项目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渗透系统
图解
半 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 组成 透 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 条件 膜 薄膜(如玻璃纸)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项目 组成 浓度差
渗透作用模型 半透膜两侧的溶
植物细胞渗透系统 细胞液(S1)与外界溶液(S2)之
条件
液体系(S1,S2)
间 细胞失水;可发生质壁分离 细胞吸水;可发生质壁分离
考向二 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3.(2014· 上海高考)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6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练习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6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6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第6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6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基础达标](8+1)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生质层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原生质层比细胞膜伸缩性大D.胞外物质进入原生质层不需要载体协助解析: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因此原生质层比细胞膜伸缩性更小,C错误;有些物质从胞外物质进入原生质层,属于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D 错误.答案:B2.下列哪一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与其他三种方式不同( )A.根从土壤吸收钾离子B.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C.小肠对钙的吸收D.浆细胞分泌抗体解析:根从土壤吸收钾离子是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也是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小肠对钙的吸收也是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浆细胞分泌抗体是只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胞吐。
分析可知A、B、C都是主动运输,D是胞吐,D正确.答案:D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协助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需要ATP供能B.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供能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内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降低D.胰岛素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解析: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A正确;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不消耗能量,B错误;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内流导致细胞内溶剂相对增多,渗透压降低,C正确;胰岛素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到达细胞膜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D正确。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学案必修1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考点一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任务驱动探究突破任务1 成熟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模型的比较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特别提醒有关渗透作用的两个易错点(1)水的运输特点: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都是双向进行的。
(2)渗透平衡的实质: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移动到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
任务2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1)实验结果①不同植物对______________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______________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
[拓展应用] 渗透作用原理(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科学思维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吗?科学探究如图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箭头大小代表水分子数的多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出现如图所示哪种现象?分析原因。
(2)若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哪种现象?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状况是图中哪一种?(3)若某叶肉细胞正处于图甲所示状态,一段时间内细胞体积增大,最终会不会涨破?为什么?考向分类对点落实考向一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经典高考]将人的红细胞放入 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经典高考]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的跨膜运输单元整合提升课件

题型三 借助坐标系、分析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 运输的影响
1.知识储备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有多种,最常见的有
内部因素 —— 载体的种类、数量,以及外部因素 ——
物质的浓度、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如氧气浓度、 温度等)。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载体种类、数量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此类试题常借助“柱形图”进行考查 ( 如图所示 ) 。
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如图表示在 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膜外的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
三种不同情况:
①一些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 这些物质总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其 扩散速度与物质浓度的高低成正比(如图A)。
②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是不消耗能
量,动力来自红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因此,在一
根本没有穿过细胞膜,因此不属于“跨膜运输”。
同理,胞吞也不属于“跨膜运输”。③由于mRNA 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中进入细胞质的,因此也没有 “跨膜”。
2.典例分析 【典例 1】 用带有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相 等的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 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50 mL含少量K+的溶液并 插入负电极,右室加入50 mL含大量K+的溶液并插 入正电极(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3) 核膜是双层膜,将细胞的核、质分开,由 于其上有核孔,应属于特殊的半透膜。mRNA只能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
小分子等可通过核膜。 可见,三者都能让一部分物质通过,另一部分 物质不能通过,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透过性膜、 核膜是“特殊的半透膜”。
2.典例分析
【典例 2】
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
定浓度范围内,其运输速率随浓度差的增大而增大;由 于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有“载体饱和”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随堂真题演练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

随堂真题演练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2016·高考天津卷)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解析:选B。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细胞的正常形态、质壁分离状态、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实验全过程都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需要更换目镜,这些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A项错误,B项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从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的水分子少于从细胞外扩散到细胞内的水分子,D项错误。
(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载体①将溶质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由胞外向胞内转运,故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A项正确;图中载体②将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由胞内向胞外转运,不消耗ATP,故不能判断载体②是否具有ATP酶活性,B项错误;载体①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项正确;依赖载体蛋白被动运输的速率要比自由扩散快,D项正确。
(2016·高考浙江卷)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解析:选C。
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细胞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将葡萄糖运出细胞,A错;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由于葡萄糖载体数量是一定的,所以转运速率不会随血糖浓度升高而一直增大,B错;由题可知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血糖浓度低时葡萄糖运出细胞,血糖的转运方向是由血糖浓度决定的,不是由载体决定的,C正确;胰岛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吸收、贮存和利用来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D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的功能 专题6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例课件(必

(2)主动运输原因ba..细细胞胞膜新上陈相代应谢○产34 生__的_载_○_3体5___蛋__能__白__量________的A协TP助
实例:K+、Ca2+等无机盐离子、氨基酸
等小分子物质
•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
过程:大分子或颗粒附着在细胞膜上,这部分
○36 _细__胞__膜___内陷形成小囊泡,然后小囊泡从
• (1)具有②____半_透__膜___。 • (2)膜两侧的溶液具有③___浓__度_差___。
•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 (2)条件及现象: • a.当外界溶液浓度④___小_于___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 b.当外界溶液浓度⑤___大_于___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 c.当外界溶液浓度⑥____等_于___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细胞的形态不变。
• a为O2,b为CO2,由产生场所到利用场所共跨4层膜。若线粒 体与叶绿体位于相邻细胞,CO2(或O2)的跨膜层数为6层。
• (2)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跨膜问题:
• ①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肽链后直接进入内质网中加工,不跨膜。 • ②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完成初步加工后,经“出芽”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不跨膜。 • ③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成熟蛋白也以囊泡形式分泌,并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
• (4)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
烧杯内盛 淀粉溶液
漏斗内 盛碘液
结论
变蓝
不变蓝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 粉不能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能通过半半透 膜
不变蓝
不变蓝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 透膜
• 名师提醒 • (1)溶液浓度指所有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浓度,如1 mol/L的NaCl溶液和1 mol/L的葡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课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实例精品学案

第6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实例知识网络基础梳理一、渗透现象的实验及解释1、实验装置的基本组成是:装有_________的烧杯,漏斗口密封一层玻璃纸作_________,漏斗内装上__________。
2、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液面___________。
3、解释:_______分子可以通过玻璃纸进入漏斗内。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放入高浓度的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放入清水中,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若放入生理盐水(浓度和红细胞内液体浓度相等),细胞形态保持大致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将成熟的植物在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如清水)中,细胞仍会吸水,但不会发生像动物细胞那样的现象,原因是有_________的保护,若放在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溶液中,将会发生___________现象,原因是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由_____ ______到_____________。
2、原生质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实验材料选用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将植物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在此过程中,________和_________逐渐分离,液泡逐渐________,颜色逐渐__________。
若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将会吸水,可以发现液泡、原生质层都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五、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不需要_________,也不需要消耗__________,物质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出入细胞。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件

目录
• 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比较 •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分析
01
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 念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物质跨膜运输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对内外环境中的物质进行选择、转运和交换 的过程,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谢谢观看
水分子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
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是被动运输的一种方式,以顺浓度梯度进 行运输。
胞吞胞吐方式的实例分析
大肠杆菌的入侵
当大肠杆菌侵入宿主细胞时,它会通过 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内部,利用宿主细胞 的资源进行繁殖和扩散。
VS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小泡释放 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传递神经信号。
物质跨膜运输的分类
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 ,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简单扩 散和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包括原发性主 动运输和继发性主动运输。
02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主动运输实例
钠离子主动运输
钠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差较大,细 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其运入细胞 内,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
总结词
主动运输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的正 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并消耗ATP提供 的能量。例如,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葡萄 糖,就需要消耗ATP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其运 输到细胞内。
详细描述
主动运输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物质浓度,维持细胞 内环境的稳定。例如,当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过 高时,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将多余的钾离子排 出细胞外,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 浓度溶液→高 浓度溶液 . .
2.渗透作用装置图
(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
漏斗(U型管左侧)内
溶液浓度 S1
烧杯(U型管右侧)内
S2
现象及结 论
①h>0,则S1>S2 ②h=0,则S1=S2 ③h<0,则S1<S2
(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具有浓度差: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 输入和输出 第六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 实例与方式
1.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
层。 2.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 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发生质壁分离。 3.渗透平衡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
态,两侧溶液浓度不一定相等。
(1)同种生物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具有 选择性,与其含有 离子载体蛋白的 种类和数量 有关。 (2)不同生物细胞对同种物质的吸收具 差异性。
3.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一些 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
能通过。
(2)生物膜的 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基础回扣]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 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发生该过程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全透性 细胞膜 具有选择透过性, (1)细胞的结构原生 细胞质 质层液泡膜 相当于半透膜
(5)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不同矿质离子的速率都相 × 同 ( )
(6)植物主动运输矿质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 )
(7)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 (8)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 的实验材料 )
考查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判一判]
4.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5.主动运输一般为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
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6.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 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 ATP提供动力。 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不是
选择透过性膜。
(1)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 ×) (2)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 ) (3)碘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 (4)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细胞外(√ ) (5)神经细胞内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后排出细胞(√ )
4.[连一连]
考点一
渗透系统及其应用
[关键点击]
[解惑]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①相同点:某些物质可
以通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②不同点:选择透过性膜一定
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向:物质分子从 低浓度一侧运输 到 高浓度一侧 a.细胞膜上相应的 载体蛋白的协助 (2)主动运输 原因 b.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能量(ATP) + + 2+ 实例: K 、 Na 、 Ca 、氨基酸等
大液泡 (2)条件:成熟植物细胞中央具有_____________ 。 (3)验证
[解惑]
细胞吸水过程中,水分子在细胞膜上总是双向运
动的。细胞吸水时,由外向内扩散的水分子总数多于由内向外
扩散的水分子总数。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特点
(1)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高→低)。 (2)离子和小分子:依据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进行选择 吸收。 2.水稻和番茄吸收不同离子的特点
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
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 浓度相等。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易错点2 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 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
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
1.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 透系统
图解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 的渗透系统 选择透过性膜 ——原生质 ...
条件
半透膜、浓度差 浓度差 ——细胞液与外 ....... 层 . 界溶液之间
原理 水扩散 的方向
水分子通过半透 与外 .. 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 .... 膜 的扩散作用 . 界溶液之间发生渗透作用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 过程:大分子或颗粒附着在细胞膜上,这部 分细胞 内陷形成小囊泡,然后小囊泡从细胞膜 (1)胞吞 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 进入细胞内部 实例:白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变形虫 吞食有机颗粒
过程:大分子先在细胞内 形成囊泡,囊泡移到细胞膜处, (2)胞吐 与细胞膜 融合,将大分子排出 实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解惑]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是小分子和离子
的运输方式,不包括大分子,且他们是穿膜运输。胞吞、胞吐
是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的运输方式,运输是通过膜融合实现转
移的,被运输的物质不直接穿过生物膜。
[优化落实]
考查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判一判] (1)K+通过细胞膜属于渗透作用(×)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相当于 半透膜 ( × ) (3)细胞液就是细胞内的液体(×) (4)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发 × 生质壁分离 ( )
提示
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5)动物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
(6)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 )
考查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2.[判一判]
(1)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 )
(2)水稻和番茄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 (3)无机盐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 (4)进出细胞的所有物质都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