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 课程设计说明书羊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土木2001—1.2班)一.设计资料某装配式T形简支粱梁高h=1.35m,计算跨径L=21.6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拉钢筋为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梁控制截面的计算内力分别为:跨中截面:M j0。
5=2300KN·m,Q j0。
5=90KN,1/4截面:M j0。
25=1400KN·m,支点截面:M j0=0,Q j0=480KN。
二.设计要求1.正截面设计:包括截面尺寸,正截面纵向受弯钢筋的截面面积;2.斜截面设计:包括斜截面受剪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的截面面积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3.截面校核:包括正截面和斜截面尺寸校核和强度校核(正截面受弯,斜截面受剪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4.绘图:包括内力计算图,正截面钢筋配筋图和全梁的纵向钢筋配筋图(至少两张2号图)。
三.时间安排1.正截面设计: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正截面纵向受弯钢筋的截面面积。
(2天)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校核。
(1天)3.斜截面设计:确定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和箍筋的面积及间距。
(2天)4.全梁承载力校核。
(1天)5.绘图。
(2天)6.整理设计说明书(2天)土木工程系2004 年5 月26 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二)(土木2001-6.7班)一.设计资料12m预应力混凝土工字型截面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采用先张法台座生产,不考虑锚具变形损失,蒸汽养护,温差∨t=200C。
采用超张拉。
设钢筋松弛损失在放张前已完成50%,预应力钢筋采用Φs5刻痕钢丝,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 p t k,箍筋用H P B235级热轧钢筋,混凝土为C40,放张时f c u´=30N/m m2。
梁的计算跨径l0=11.65m,净跨径l n=11.35m。
均布恒载标准值g k=15K N/m,均布活载标准值q k=54K N/m,准永久值系数为0.5。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整体式单向板交梁楼盖设计计算一、课程设计目的:(略)二、课程设计题目:位于非地震区的某多层工业厂房的楼层平面如下图所示。
现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交梁楼盖。
楼盖结构布置简图基本设计资料:⒈楼面活荷载为8kN/m2。
⒉楼面面层为水磨石(底层20mm水泥砂浆,10mm面层)自重为0.65 k N /m2,梁板天花混合砂浆抹灰15mm。
⒊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f c=9.6N/mm2)梁中受力纵筋用Ⅱ级钢筋(f y=300 N/mm2),其他钢筋均用Ⅰ级钢筋(f y=210 N/mm2)。
⒋楼梯位于该层平面的外部,本设计不予考虑。
三、课程设计任务1、确定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2、分别计算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次梁的受力钢筋和箍筋及弯起钢筋(包括构造钢筋)、主梁的受力钢筋和箍筋及弯起钢筋(包括构造钢筋);3、作板的配筋平面图和断面图、次梁的配筋立面图和断面图、主梁的内力包络图和配筋立面图及断面图。
四、课程设计应上交的资料内容: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的计算书;2、作板的配筋平面图和断面图、次梁的配筋立面图和断面图、主梁的内力包络图和配筋立面图及断面图(此部分图形在2#图上作出,共两张,比例自定,严格按建筑制图标准和规范绘制);3、设计心得体会和感想;4、参考资料和文献;5、把以上资料按照从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板的设计计算、次梁的设计计算、主梁的设计计算、参考文献、板的配筋图、次梁的配筋图、主梁的配筋图,装订成册,上交指导老师。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1、安排设计任务,设计准备 0.5天2、设计计算草稿、绘图及资料整理 4天3、交指导老师审核及交设计 0.5天六、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梁、板截面尺寸由于板的计算跨度与板的厚度,次梁的截面尺寸有关,次梁的计算跨度与主梁的截面尺寸有关,故交梁楼盖的设计,应首先确定梁、板的截面尺寸。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的性质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实验,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学生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了解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3. 学生了解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并能够描述这些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混凝土配比的计算;2.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材料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学生认识到混凝土材料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 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混凝土的分类及各类混凝土的用途2. 混凝土组成材料- 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作用及选用原则-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基本原则- 简单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4. 混凝土的性质- 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指标- 混凝土性质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5.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 常见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6. 混凝土实验-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3-4周:混凝土组成材料第5-6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7-8周:混凝土的性质第9-10周:混凝土施工技术第11-12周:混凝土实验操作与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第一章: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章:混凝土组成材料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四章:混凝土的性质第五章:混凝土施工技术附录:混凝土实验操作指南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性质、配合比设计等理论知识。
混凝土课程设计说明材料

混凝土课程设计说明材料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组成、性质及应用范围;2.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分类、特点及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 帮助学生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让学生了解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计算;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测试;3. 培养学生分析混凝土工程案例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绿色混凝土的应用和推广;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应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概述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原则、方法及实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养护、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施工技术4. 混凝土试验与检测- 混凝土试件制作、力学性能测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混凝土试验与检测5. 混凝土工程案例- 分析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工程案例- 教材章节:第五章 混凝土工程案例6. 绿色混凝土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混凝土的定义、性能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 绿色混凝土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混凝土基本概念及分类第2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方法第3周: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第4周:混凝土试验与检测方法第5周: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第6周:绿色混凝土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理论、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施工技术;- 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混凝土工程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四章2. 讨论法:- 针对混凝土工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3. 案例分析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其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4. 实验法:- 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制作、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巩固理论知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研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针对混凝土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文献查阅和调研,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分享,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6. 情境教学法:- 创设实际工程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际工作中学习混凝土知识;-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7. 激励性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小结

混凝土结构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小结淮阴工学院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课程名称:混凝土设计原理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专业层次:土木工程(本科)班级:土木 1086 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 0 1 1年 1 月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二、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2)、板的配筋图(1:50)(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 、剪力V 的包络图(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三、设计资料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KN/m3, 梁底几梁用15mm. 厚石灰砂桨抹底γ=17KN/m3 3、材料选用:(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Ⅰ级。
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平面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m, 次梁的跨度为5.1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 板的跨度为2m 。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2、按高跨比条件h ≥l =50,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401111~) L =(283~425)mm ,取h =400mm 。
则b =(~) h =231218要求h ≥80mm ,取板厚h =80mm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 =((133~200)mm ,取b =200mm 。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 ==(200~300)mm ,取b =250mm 。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取1m 宽板带计算: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0.02=0.4 kN/m 80mm钢筋混凝土板0.8×25=2.0 kN/m 15mm 板底混合砂浆0.015×17=0.255 kN/m 恒载: g k =2.655 kN/m活载: q k =9×1=9 kN/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 0kN /m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类型,具有对梁、柱等构件进行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及构造处理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在设计计算、规范规定的理解、提高专业绘图能力等方面获得必要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三)教学内容1、钢筋混凝土伸臂梁,支撑在370mm厚的砖墙上,跨度L1=8m,伸臂长度L2=2m,由楼面传来的荷载标准值g k=20KN/m(未包括梁的自重),活荷载标准值q k=45KN/m。
考虑两种抗剪方式:(1)只配箍筋;(2)箍筋+弯起筋。
2、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
要求计算书内容完整,书写清晰,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最后装订成册(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封底)。
3、施工图要求:图面布局匀称、比例适当、线条流畅、整洁美观,标注及说明用仿宋体,且与计算书一致。
严格按照国家制图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CB/T 50001-2001)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绘图,采用铅笔,不得采用硫酸纸或CAD绘图。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课堂二、参考书目1.沈蒲生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3.马芹永主编,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4.程文瀼、康谷贻、颜德姮主编,混凝土结构原理(上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5.叶见曙主编,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76.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087.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说明精品文档44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2019年7月目录第1章绪论 01.1设计的目的 01.2设计概述 0第2章混凝土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02.1设计资料 02.2结构平面布置 (1)2.3板的计算 (1)2.3.1 荷载计算 (1)2.3.2 内力计算 (2)2.3.3 截面承载力计算 (3)2.4次梁的计算 (5)2.4.1 荷载 (6)2.4.2内力计算 (7)2.4.3 截面承载力计算 (7)2.5主梁计算 (10)2.5.1 荷载 (10)2.5.2内力计算 (11)2.5.3 截面承载力计算 (14)4.5.4 主梁吊筋计算 (16)第3章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设计 (17)3.1设计资料 (17)3.2踏步板(TB—1)的计算和配筋 (17)3.2.1荷载计算 (17)3.2.2内力计算 (17)3.2.3截面承载力计算 (18)3.3楼梯斜梁(TL—2)的计算和配筋 (19)3.3.1荷载计算 (19)3.3.2内力计算 (19)3.3.3承载力计算 (19)3.4平台板(TB—2)的计算和配筋 (20)3.4.1荷载计算 (20)3.4.2内力计算 (20)3.4.3承载力计算 (20)3.5平台梁(TL—3)的计算和配筋 (20)3.5.1荷载计算 (21)3.5.2内力计算 (21)3.5.3承载力计算 (21)第4章单层厂房设计 (22)4.1计算简图 (22)4.2荷载的计算 (22)4.2.1恒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屋面活荷载 (23)4.2.3.吊车荷载 (24)4.3 内力分析 (25)4.3.1剪力分配系数的计算 (25)4.3.2恒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5)4.3.3屋面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6)4.3.4吊车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6)4.3.5.吊车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7)4.3.6.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8)4.4.内力组合 (28)4.5柱截面设计 (31)4.6基础设计 (34)结论 (37)致谢 (38)第1章绪论1.1设计的目的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了解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屋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设计计算和制图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结合先行的规范解决工业与民用房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
整体式单向板力形楼盖设计
二、设计资料:
某仓库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力形楼盖,其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
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柱距为 6900×7200mm
2、楼面面层做法为:水磨石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板底及梁均用15厚mm混合砂浆粉底。
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筋除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 HRB400级外,直径小于12mm 的均用 HPB235级钢筋。
4、板伸入墙内 120mm,次梁伸入墙内 240mm,主梁伸入墙内 370mm,柱的截面尺寸为500×500mm。
三、结构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40=2400/40=60mm,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80mm,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l
所以板厚取h=80mm。
次梁截面高度满足h=575~383mm,取h=400mm,截面宽度b=200mm。
1、板的设计:取1mm板宽为设计单元。
(1)、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板自重: 1.0×0.08×25=2.5KN/m
楼面面层: 0.65KN/m
板底抹灰: 1.0×0.015×17=0.26KN/m
q k=2.91KN/m
活载标准值: 5KN/m2×1.0m=5KN/m
因为是工业建筑建筑楼面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荷载组合设计值:
g+q=1.2g k+1.3q k=1.2×2.91+1.3×5.0=9.99KN/m
g+q=1.35g k+1.3×0.7×q k=1.35×2.91+1.3×0.7×5.0=8.58KN/m
取荷载组合设计值为:9.99KN/m
(2)、计算简图
中间跨: l
0= l
n
=2.4-0.2=2.2m
边跨: l
0= l
n
+h/2=2.4-0.12-0.2/2+0.08/2=2.22m
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2.22-2.2)/2.2×100%=0.91%<10%
(3)、弯矩设计值
板的弯矩计算
(4)、配筋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h
0=h-20=70mm,b=1000mm,f
c
=14.3N/mm2,f
y
=210N/mm2,f
t
=1.43N/mm2,板厚取80mm,
ρmin=0.3%
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注:表中对于②~⑤轴间板带的中间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的内拱作用,故弯距降低20%
验算配筋率
ρ
min
bh=0.3%×1000×80=240mm2
2、次梁设计:
(1)、荷载设计值
恒载:
由板传来的恒载: 2.91×2.4=6.98KN/m
次梁自重: 25×0.2×(0.45-0.081)=1.85KN/m
梁侧抹灰; 0.015×(0.45-0.08)×2×17=0.192KN/m
g
k
=9.02KN/m
楼面活荷载: q
k
=5.0×2.4=12KN/m
荷载组合设计值:
g+q=1.2g
k +1.3q
k
=1.2×9.22+1.3×12=26.42KN/m
g+q=1.35gk+1.3×.7qk=1.35×9.02+1.3×0.7×12=23.10KN/m 取荷载组合设计值为:26.42KN/m
(2)、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
中间跨:
l
0=l
n
=6.9-0.25=6.65m
边跨:
l
0=l
n
+a/2=6.9-0.1200.25/2+0.24/2=6.78m
<1.025l
n
=1.025×(6.9-0.12-0.25/2)=6.82m 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6.78-6.65/6.65×100%=2%〈10%
(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次梁弯矩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二者中的较小值: b′
f
=l/3=6.65/3=2.22m
b′
f =b+s
n
=0.2+2.2=2.40m
故取b′
f
=2.22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类T形截面.取h
=450-35=415mm
则.b′
f h′
f
f
c
(h
-h′
f
/2)=2220×80×14.3(415-80/2)=952.38KN/M
>110.40KN/m(边跨中)
73.02KN/m(中间跨中)
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第一内支座截面按两排考虑.取
h 0=450-60=390mm中间支座按一排筋考虑取h
=450-35=415mm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ρ
min
bh=0.2%×200×450=180(不少筋)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min s
注: 1、板的配筋图绘制见施工图图1
2、次梁的配筋图绘制见施工图图2
3、材料钢筋表见施工图图3
主梁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
荷载计算
恒荷载计算值
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1.2×8.74×6.65=69.7KN
主梁自重 1.2×0.25×0.65×2.4×25=11.7KN
梁侧抹灰 1.2×0.015×(0.65-0.08)×2.4×2×17=0.84KN
合计 G=82.2KN
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l
=7.2-0.12+0.37/2=7.27m
l
=1.025×(7.2-0.12-0.3/2)+0.3/2=7.25m
取上述二者中的较小者,l
=7.25m (上式中0.37m为主梁搁置于墙上的支承长度)
在各种不同的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进行,跨中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及剪力按下式计算。
M=K
1GL
+K
2
PL
V=K
1G+K
2
P
式中的系数K可由等截面等跨连续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查表可得,具体计算结果以及最不利内力组合见表10.10、表10.11。
表10.10 主梁弯矩计算表(KN·m)
表10.11 主梁剪力计算表(KN)
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b f’=l/3=2400<b+s0,取b f’=2400,并取h0=610mm
判别T形截面类型
α1f c b f’(h0-h f’)=1.0×14.3×2400×80×(610-80/2)=1565KN·m〉M1=349KN·m 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取h0=650-80=570mm(故支座弯矩较大,考虑布置两排钢筋,并布置在次梁主筋下面)。
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10.12、表10.13。
表10.12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表10.13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鞍山科技大学
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牟常林
建专042
第2小组
组长:杜存兴
姓名:杨潇宇
学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