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与FCS及其实现
DCS与FCS两大控制系统比较及集成

1 D S F S控 制 系统 的基 本 要点 C 、C
目前 , 在连续 型流程 工业 过程 控制 中 , 两 大 有
控制 系统 , D S和 F S 即 C C 。它们 的各 自基 本 要 点
如下 : 1 1 D S( Di r ue o t l y tm) 。 C 即 s i td C nr s tb oS e
3 8
维纶 通 讯
20 06年 1 2月
D S与 F C CS两大 控 制 系统 比较 及 集成
吴登权
( 中国石 化集 团四川 维尼 纶厂 , 重庆
[ 摘
4 15 ) 024
要] 结合川维厂情况介绍 了 D S F S两大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 , C 、C 着重 分析 了两者 的特 点及差
制 、 示 4 C m ui t n C m u r C n o, 显 C( o m n ao , o p t , ot l ci e r C T 技 术 于一身 的监 控 技术 。 R ) ( )从上到下的树状拓扑大系统 , 中通信 2 其 ( o mui tn 是关 键 C m nc i ) ao ( )PD在 中继 站 中 ( 制 站 ) 中继 站 联 接 3 I 控 , 计算机与现场仪器仪 表与控 制装置 , 实现控制运 算。
( C ) 其相互 关 系 。 F S及
目前我厂先后应用了多家的 D S控制系统 , C
如 : 、三 套 甲 醇 装 置 采 用 了 H ny e 二 oew l l的 T C 00控 制 系统 ; D 30 乙炔 、 氧 、V 、 A 装 置采 制 PA V c 用 了横 河 C 30 制系统 ; S00控 电厂 采用 了和利 时 的 MA S1控 制 系 统 ; A C 1 V E装 置 采 用 了浙 大 中控 的 Wefl c 一10控 制系统 等 。从 近几 年运 行 和 be Es 0 id 维护经 验来 看 , 各类 产 品性价 比各有 优缺 点 , 现在
dcs的实现及案例分析

一、DCS 的实现1、前言分散型控制系统(DCS)是以微处理机为基础,以危(wei)险分散控制,操作和管理集中为特性,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CRT 技术和控制技术即4C 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控制系统。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DCS 正向着多元化、网络化、开放化、集成管理方向发展,使得不同型号的DCS 可以互连,进行数据交换,并可通过以太网将DCS 系统和工厂管理网相连,实现实时数据上网,成为过程工业自动控制的主流。
2 、DCS 的结构组成DCS 主要分为三大部份:带I/O 部件的控制器、通讯网络和人机接口(HMI)。
控制器I/O 部件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连,接收现场设备送来的信号;人机接口是操作人员与DCS 相互交换信息的设备;通讯网络将控制器和人机接口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器是“心脏”;人机接口是“眼睛”;通讯网络则是“神经网络” 。
DCS 的典型结构如图一:图一DCS 的典型结构3 、DCS 的通讯网络3.1 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DCS 自20 世纪70 年代问世以来,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具体划分为:(1) 1975—1980 初创期。
此时的DCS 通讯系统只是一种初级局部网络,全系统由一个通讯指挥器指挥,对各单元的访问是轮流问询方式。
如TDC-2000 、MOD-3 等。
(2) 1980—1985 成熟期。
采用局域网络,由主从式星型网络转变成对等式的总线网络通信或者环网通信,扩大了通信范围,提高了传输速率。
如TDC-3000 、MOD-300 等。
(3) 1985—1990 扩展期。
在局域网络方面采用国际标准组织ISO 的OSI 开放系统互联的参考模型,使符合开放系统的各创造厂的产品可以互连,互通信以及进行数据交换,第三方软件以可以应用。
改变了过去DCS各厂自成系统的封闭结构,DCS 由原来的仅能应用发展到不仅能应用而且能开辟。
再说DCS和FCS区别

再说DCS和FCS区别
(1).开放性和可互操作性
开放性FCS将打破DCS大型厂家的垄断,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平等竞争的机遇。
可互操作性实现控制产品的“即插即用”功能,从而使不同厂家的工控产品可以互换和替换。
(2).分散性
彻底的分散性意味着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系统很容易进行重组和扩建,且易于维护。
(3).低成本
衡量一套控制系统的总体成本,不仅考虑其造价,而且应该考察系统安装调试尤其是运行维护整个生命周期内总投入。
相对DCS而言,FCS开放的体系结构和OEM技术将大大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且彻底分散的分布式结构将1对1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变为1对N的数字信号传输方式,节省了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大量的A/D、D/A转换装置,网络协议传输取代大量的信号线布线中的安装成本,可靠的性能降低了维护费用。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FCS的成本大大低于DCS的成本。
从维护角度看,FCS以其协议统一、互相兼容、合理可靠方便生产;从成本角度,更是FCS取代DCS的理由。
来补充:
FCS的结构比 DCS简单,FCS系统中没有了控制器,其控制功能已有现场仪表及设备来实现。
二者的传输介质差别很大,DCS每个检测点需要1根传输4-20mA标准信号的导线,而 FCS 全部检测信号的传输仅需 1根传输数字信号的双绞线
FCS系统比 DCS系统更好地体现了“信息集中,控制分散”的思想
FCS可做到系统从上到下全开放;DCS只能做到操作站以上开放,而控制层不可能开放
由于结构上的改变,FCS比DCS更节约硬件设备,仪表精度得到极大的提高,控制周期大为缩短,改善了调节性能。
DCS、FCS、PLC的区别

DCS系统采用一个统一的开发环境,工程师站(过程管理层)用于现场控制站的组态,控制算 法的开发以及流程图画面的开发。采用一个统一数据库!而PLC用于过程控制需要不同的开发 环境,首先要对PLC(相当于DCS的现场控制站层)进行逻辑开发,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然后再通 过相应的上位机软件,例如GE FANUC 的PROFICY HMI/SCADA - IFIX 或 CIMPLICITY PLANT EDITION软件,建立与PLC相对应的数据库,然后进行流程图画面的开发。 DCS开发控制算法采用仪表技术人员熟悉的风格,仪表人员很容易将P&I图转化成DCS提 供的控制算法,而PLC采用梯形图逻辑来实现过程控制,对于仪表人员来说相对困难。尤其是 复杂回路的算法,不如DCS实现起来方便。 DCS系统通常提供完整的系统给用户,包括机柜,电源,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用户只需 在现场简单的安装。而PLC则需要系统集成。 DCS实现顺序连锁功能相对于PLC来讲是弱势,且逻辑执行速度不如PLC, 也不如PLC编程 方便。 DCS的现场控制站层‘通常采用集中式控制,尽管支持远程分布式I/O, 但由于成本原 因, 很少采用。而PLC基于现场总线的远程分布式I/O更灵活易用,能有效的节省接线成本。 —— GE FANUC全球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国区总经理贲志刚
—— 贝加莱负责APROL产品应用开发的技术经理陈志平
分析DCS与PLC的区别,最关键的是两点,一是DCS是分布式 控制,拥有全局数据库;二是PLC是顺序扫描机制,DCS是以 时间为基准的控制。我们的系统符合第一点,例如一个I/O标签 的修改,在HMI也可以同步体现。 ——罗克韦尔自动化过程市场产品经理 王广野
我们下面的比较将是针对现场级DCS与FCS的比较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DCS与FCS在控制系统中比较

DCS 与FCS 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比较3殷 红(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论述DCS 与FCS 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特点,并讨论DCS 与FCS 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案,通过对其优缺点的比较,辨证地肯定FCS 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DCS;FCS;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T N91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414(2006)05-0066-02Appli ca ti on com par i n g DCS w ith FCS i n con trol syste mYin Hong(L 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 anzhou Gansu 73007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 oduces the difference in DCS and FCS,and discusses the app licati on cases of DCS and FCS in con 2tr ol syste m res pectively .V ia the analysis of their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it is p r oved that the FCS has great devel opment potential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Key wards:DCS;FCS;contr ol syste m1 DCS 和FCS 性能概述与比较集散控制系统(DCS:Total D istributed Contr ol Syste m )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次推出后,就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控制系统框架。
它的主要特征是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相结合,与模拟电动仪表比较,具有连接方便、数据存储量大等优点;与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比较,它具有操作监督方便、危险分散、功能分散等优点。
DCS,PLC以及FCS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DCS,PLC以及FCS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生产岗位培训部发电培训室李晓明王晓滨[摘要]分散控制技术(DCS),可编程控制器技术(PLC)和现场总线技术(FCS)在当今的自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这三项技术的特点,并对它们的应用及发展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 现场总线分散控制可编程控制应用发展一前言目前,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中并存着三大主流控制技术,即分散控制技术(DCS),可编程控制器技术(PLC)和现场总线技术(FCS).分散控制技术是在现代大型工业生产复杂的过程控制需求推动下,在总结和吸取常规模拟仪表控制和早期计算机控制的优点的基础上,综合现代科技成果而发展形成的.是"4C"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象显示技术)的结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是七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综合了计算机,通信及自动控制技术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而现场总线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控制技术,它是在生产现场微机化测控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系统,也既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现场总线技术顺应了"智能化,数宁化,信息化,网络化,分散化"的当今自控技术发展的主流,是当今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热点,代表了工业控制领域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二现场总线(FCS)FCS的产生现场总线技术起源于用户现场控制信息传递,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随着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沟通联络的范围不断扩大.为实施综合自动化,使模拟仪表向智能化仪表发展,工业控制分立设备向共享设备发展,计算机网络向现场级网络发展,最终用户需要一种适应工业现场环境运行,可靠性高,实时性强,造价低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控制系统,以形成工厂的底层网络,完成现场设备之间的多点数字通信,以及自动化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现场总线就是在这种实际需求的驱动下产生的.它是以自动控制,自动化仪表,计算机,通信,微电子为主的一门综合技术.现场总线把专用微处理器植入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使它们各自都具有了独立承担某些控制,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提高了信号的测量,控制,传输精度和速度.FCS的技术特点FCS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互操作性和互换性,即遵循公开统一的技术标准,用户可以把遵守相同标准的不同厂家,不向品牌,功能相同的产品集成在同一个系统内,构成FCS,并可在同功能的产品之间进行相互替换,使用户具有了自控设备选择,集成的主动权;2,现场设备具有数字通信功能,其传输抗干扰性强,测量精度高,大大提高了系统性能;3,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智能化的现场设备可以实现控制,检测,变换,诊断和运算等,可现场就地及时处理信息,减少网络上的信息传递,提高传输速度和减小控制响应时间;4,高度分散性,实现彻底的分散控制,不依赖控制室的计算机或控制仪表,而在现场完成,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可靠性;5, 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强,大部分现场总线结构是线状的,且采用两线制实现供电和通信,易解决网络供电,本安防爆等问题,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三DCS分散控制系统(一)DCS的产生70年代工业的发展使生产过程日益复杂,规模更加扩大,在生产中采用原来的集中控制系统,可靠性差,出现事故时会中断生产,为提高可靠性,满足生产过程控制要求,70年代中期分散控制系统(DCS)逐步应用到控制系统中. DCS是计算机,通信,CRT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火电厂是DCS的大用户,现在除60万千瓦机组和部分30万千瓦新建机组外,30万千瓦改造机组和30万千瓦以下的所有机组已经大量采用DCS系统.(二) DCS的技术特点系统的主要特点为:1,控制功能强.可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如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最优和非线性控制等,也可实现顺序控制.2,系统可靠性高.3,采用CRT操作站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接口.4,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积木式结构.5,系统容易开发.6,用组态软件,编程简单,操作方便7,具有良好的性价比.DCS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实现地理上和功能上相对分散的控制系统,通过数据通道把各个分散点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集中的监视和操作,它具有事故分析,性能计算,历史数据存储,分析,各种报表生成,打印等功能,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在DCS系统中,测量变送,执行器一般由模拟仪表来完成,他们与控制室的监控计算机共同构成控制系统,是模拟和数字混合系统,可实现高级复杂规律的控制.四PLC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PLC)的产生PLC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它以顺序控制为主,回路调节为辅,能完成逻辑判断,定时,计数,记忆和算术运算功能,既能进行开关量控制,又能进行模拟量控制,还具有通信功能.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PLC的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继续开发简易,价格低廉,超小型产品,另一方面转向大型,多功能,系列化,标准化,智能化产品的研制.在单台设备的自动化,多台设备自动化和整个工厂的生产过程自动化, PLC在其中充当着重要作用.PLC的技术特点PLC是一种面向工业现场的控制装置,它的特点为:1,高可靠性和抗扰能力,可适应恶劣的工业现场环境.2,I/O模块化,智能化,方便组合和扩充.3,操编程方便.4,完善的监视和诊断功能.五应用与发展(一)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控制的发展趋势当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后,人们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与外界信息沟通的范围不断扩大,这就需要把大量的现场信息送到外面,又需要远程对现场进行诊断,维护和服务,实现从现场控制到监控,管理,决策等各层次的信息交换和集成.现场总线顺应了这种要求的发展,具有系统功能扩充,结构改型方便,系统结构简洁,可靠性高,全数字化信号精度比传统的模拟信号高,高度分散控制使风险得到彻底分散,维护性好,可预防性诊断和维护,具有高度的系统集成主动权,提供更丰富的现场信息等优点.作为开放互连系统的现场总线,首先必须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但由于诸多原因,已经在不同领域形成了颇具影响的几大总线系列,多种现场总线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FCS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也有利于产品价格的降低和用户系统投资成本的减小,但是,发展共同遵从的统一的国际标准,是现场总线的发展方向,也是广大用户的要求.(二)DCS在当前情况下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虽然现场总线是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向传统DCS发出了挑战.DCS因为受计算机系统早期存在的缺陷影响,造成各开发商的产品自成一体,较难实现互换和互操作,使用户的信息集成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 DCS的控制分散也并不是彻底的分散,控制功能是通过各个集中的过程控制站如PLC来完成,许多方面的性能与FCS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是,DCS在当前情况下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由于近年来DCS技术的成熟以及广泛应用,DCS在可靠性,开放性,标准化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DCS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能够满足目前的生产控制要求,用户习惯容易接受.另外,FCS是新生事物,某些方面还不完美,如现场总线的线状结构的可靠性较低,系统组态及调整复杂,价格较贵等,将企业现有的运行良好的传统仪器仪表更新成智能仪器仪表,以及将DCS改换成FCS不是很现实的.基于上述原因, DCS现在仍是大多数用户选择的主流控制系统,FCS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也需要具有类似于DCS那样的监控管理系统,FCS的发展不是对DCS的绝对否定,既有在它们基础上对优点的继承,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变革部分,形成现场总线与DCS并存的局面.传统的DCS仍会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在工业控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DCS如果能融合FCS的优势技术,将更具生命力.(三)PLC作为面向工业现场的控制装置在FCS中,智能仪器仪表代替传统仪表,控制功能下放分散到现场,但PLC的作用并不能被取代.PLC具有直观,简单,价格低,易维护,高可靠性等特点,并且现在的PLC不再是原来只能实现开关量控制和PID调节等功能的PLC,随着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遗传算法等学科的日益成熟,PLC可以而且已经不断融合这些及其他先进的技术,控制,通信等功能不断增强,现在,模糊控制功能已植入到了PLC内,产品已经投放到了市场,控制功能更加强大.再者,在FCS中,PLC 作为FCS中的一个节点,可完成现场的一些复杂控制功能,使它不会受到FCS发展的影响而被淘汰,所以不管是在FCS中还是在DCS中, PLC还会在系统中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存在,而且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六结语现场总线代表了一种有突破意义的新的控制思想,它开辟了控制领域的一个新时代.FCS是工控领域发展的主流,DCS在很长时期内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PLC通过不断的发展,将在工控系统中继续发挥它的强大的控制功能.作为最终用户,希望的是选用顺应当前技术发展潮流,系统投入,运行成本低,可靠性高,管理维护容易,结构简单,易扩充和具有高度系统集成主动权的控制系统.参考文献:[1] 周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3月.[2] 杨昌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7月.。
DCSFCS控制系统结构框架搭建

DCSFCS控制系统结构框架搭建DCS(分散控制系统)和FCS(集中控制系统)是两种常用的控制系统结构框架,用于对复杂的工业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
DCS主要用于大型工程,如炼油厂和电厂等,而FCS适用于小型工程,如水处理厂和食品加工厂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搭建一个DCS和FCS控制系统结构框架。
DCS控制系统结构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控制器、执行机构、感知器、通信单元和人机界面。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控制器,常见的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DCS(分散控制系统)。
PLC 适用于简单的控制任务,而DCS适用于更复杂的控制任务。
控制器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执行机构来执行控制命令。
执行机构可以是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或液压执行器等,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感知器用于感知工业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如温度、压力、液位等。
感知器将感知到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以供控制器进行决策和控制。
常见的感知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感知器。
通信单元用于实现各个系统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控制命令的传输。
通信方式可以是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具体的通信协议可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常见的有Modbus、Profibus和Ethernet等。
通信单元的性能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最后,人机界面用于实现操作员和整个控制系统之间的交互。
人机界面可以是PC端的监控软件或触摸屏等,用于实时显示工业过程的状态和参数,并允许操作员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
一个直观和易用的人机界面对操作员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FCS控制系统结构框架相对简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控制器、执行机构、感知器和人机界面。
FCS通常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即所有的控制和决策都由一个中央控制器来完成。
DCS-PLC和FC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DCS,PLC和FCS技术旳发展及应用摘要:分散控制技术(DCS),可编程控制器技术(PLC)和现场总线技术(FCS)在当今旳自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旳应用,本文论述了这三项技术旳特点,并对它们旳发展状况及应用提出自己旳见解.核心词:plc;dcs;fcs;应用发展;0 前言在持续型流程生产自动控制( PA ) 或称为“工业过程控制”中有三大控制系统: PLC ( Pro2gram Logic Control) 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DCS(Distributed Contorl System) 为集散控制系统(又称发布式控制系统) ; FCS ( FieldBus Contorl Syes2tem) 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在总结和吸取常规模拟仪表控制和初期计算机控制旳长处旳基础上,综合现代科技成果而发展形成旳,是"4C"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象显示技术)旳结晶。
1PLC1.1 PLC 控制技术概论PLC 是一种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旳数字运算电子系统,它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融为一体,成为实现单机,车间,工厂自动化旳核心设备,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组合灵活,编程简朴,维修以便等长处。
随着技术旳进步,其控制功能由简朴旳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发展为复杂旳持续控制和过程控制,成为自动化领域旳三大技术支柱(PLC,机器人,CAD/CAM) 之一。
1.2 PLC旳特点PLC从老式旳继电器回路发展而来,从开关量控制到顺序控制、运送解决等,控制顺序是从下而上旳。
最初旳PLC甚至没有模拟量旳解决能力,因此,PLC从开始就强调逻辑运算能力。
PLC系统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
1.2.1 从开关量控制发展到顺序控制、运送解决,是从下而上旳。
1.2.2 持续P ID 控制等多功能( P ID 在中断站中) 。
1.2.3 可用1台PC机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
1.2.4 也可用1 台PLC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构成PLC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DCS与FCS及其实现习题与思考题1.常规仪表控制系统、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相比较有哪些缺点?2.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集散控制系统中的软件技术有哪些?5.通过上网,查询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
6.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相比较有何优势?7.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有哪些的优点?8.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目前现场总线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0.CAN总线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11.试描述基于CAN总线应用系统的前景。
解答(部分)1.常规仪表控制系统、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相比较有哪些优缺点?为了说明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其先进性,我们将对常规仪表控制系统、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及集散控制系统作一些比较。
1)常规仪表控制系统常规仪表控制系统,经历了基地式调节器、单元组合式仪表及组件组装式控制器三个发展阶段,控制功能不断完善。
目前有气动仪表、模拟仪表、数字仪表三种形式。
由于常规仪表系统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性能/价格比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好等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应用很普遍。
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仪表控制系统日益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1)在控制性能上仪表系统一般只能实现单参数的PID调节和简单的串级、前馈控制,无法实现复杂的控制形式,如自适应控制、最优化控制.或者说仪表系统只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但不是最优控制系统。
并且大多数的仪表是模拟式的,依靠模拟元件进行数值运算,控制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各个系统不便进行通信联系,难于实现分级控制系统。
2)在人机联系上,仪表系统通过安装在中央控制室仪表屏上的表盘实现人一机一过程的联系.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仪表屏越来越长,难于实现集中监视和集中操作。
3)在系统组成上,中央控制室式的结构给监视操作带来一定方便,同时也带来如下一些副作用:①系统一旦组成,要加以扩展很不方便,②改变系统的控制方案意味着重新接线,使这种改变极为困难,⑧现场和控制室的电缆加长,不但增加工程费用,延长施工周期,而且给信号带来更多的干扰,降低信号的可信性。
控制回路的加长,延长了系统的反应时间。
这些,都削弱了控制品质,④中央控制室在系统中的地位加重,增大了它发生故障时产生的危害性.2)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中,集中式控制系统是指那种将过程数据输入输出、实时数据库的管理、实时数据的处理与保存、历史数据库的管理、历史数据处理与保存、人机界面的处理、报警与日志记录、报表直至系统本身的监督管理等所有功能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中的那种系统。
集中式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清晰,集中式的数据库很容易管理,并容易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这种控制系统有如下几个特点:(1)具有比仪表系统优越的控制功能,具体表现在:①不但能实现简单的PID控制,而且能实现复杂的控制运算,如多变量解耦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②具有快速反应和高精度运算的优点,提高了控制的品质;③具有记忆、判断功能,因而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但能对过程进行连续控制,同时还能实现逻辑控制功能;④有些过程(如大纯滞后、各参数相互关联紧密的对象、被控参数需经计算才能得出的间接指标的对象),用仪表系统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结果,而计算机系统则效果比较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DDC控制,要求得到比较精确的对象模型,对于大规模工业过程这是非常困难的,加之,大规模工业过程对计算机的容量和计算速度要求也较高。
(2)具有比仪表系统更好的人机联系功能。
计算机所控制的过程信息可以在一台或多台CRT屏幕上显示出来,并可以通过控制台键盘进行操作,因而简化了操作手段。
另外,屏幕上还可以显示控制过程的模拟图。
(3)从系统的组成上看有某些弱点:①各种功能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中,使得软件系统相当庞大,各种功能要由很多实时任务去完成,而任务数量的增加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下降;②由于集中式的系统需要庞大而复杂的软件体系,使得系统的软件可靠性下降,实际运行情况表明,集中式系统在现场运行时出现的故障有70%以上是由于设计不良或存在缺陷的软件造成的,因此尽管很多集中式系统为了保证硬件可靠性而精心设计了双重冗余与备份,但仍然避免不了故障的出现;③系统的可扩性差,限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与能力,一个系统在建立时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其最终能力,如果能预见到其规模的扩充,只有预留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这将造成很大的投资-上的浪费;④集中式的系统将所有的功能、所有的处理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大大增加了计算机失效或故障对整个系统造成的危害性,所有实时信息、历史数据和处理功能集于一身,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都是全局性的。
⑤完成控制任务的计算机,在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失效将会导致整个过程瘫痪,甚至导致破坏性的事故。
因而对计算机的可靠性要求非常苛刻,实用上都用双工系统或整套仪表系统作为冗余设备,使得系统投资成倍增长,⑥由于目前的过程变送器和执行器都是模拟式的,因而采用计算机控制需要有输入、输出通道,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⑦扩展现有的系统,不但要增加过程通道,还要增加控制程序,并且修改控制方案,也要修改程序。
对于大型控制系统来说,应用程序比较复杂,修改起来比较繁难;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维护性,不如仪表系统好。
3)集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既有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算式先进、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仪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优点,其主要特点是:1)采用分级分布式控制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基本控制器,不但能代替模拟仪表完成常规的过程控制,并且能进行复杂算式运算和顺序控制。
这种基本控制器,采用固化的应用软件,在现场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减少了信息传输量,降低了对上级计算机的要求,使系统的应用程序较为简单,2)采用物理上分散的结构,实现了真正的分散控制在现场就地安装的基本控制器,不但节省了电缆,同时减少了传输线路对信号的干扰,并且缩短了控制回路,加快了反应速度。
以微型机为核心的基本控制器的可靠性,一般要比小、中型工业控制机高,并且每台基本控制器只控制少量的回路,即使发生故障,影响的面也比较小,因而从根本上改善了系统的可靠性。
3)备有计算机一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系统数据高速通道提高了现代分时通信的技术,实现了综合控制。
通过高速数据通道,能将基本控制器和其它一些接上通信接口的设备(如数据采集器、模拟调节器、逻辑控制箱等)与监控计算机联系起来,进行协调控制。
并且,利用监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完成高级控制算式的运算,以实现整体的最优化运行控制。
采用数据高速通道作为通信系统,不但大大减少了系统布线,节省工程费用,而且使系统扩展容易,便于用户分期投资、逐步扩建。
4)备有多功能CRT操作台作为集中型的人一机接口,在CRT操作台上,可以存取并能以多种画面显示全部过程变量、控制变量及其它参数,以及直接操作远程基本控制器,实现了集中监视和集中操作。
5)管理计算机通过高速数据通道,直接与过程相联结,完成生产计划、管理、决策的最优化,从而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最优化自动控制。
2.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自美国的Honeywell公司于1975年成功地推出了第一个集散控制系统--TDC2000型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以来,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集散控制系统已经走向成熟并获得广泛应用。
其发展历程也是不断地由小到大规模的过程,从最初的小规模控制系统发展到综合控制管理系统,从而使生产控制系统进入了信息管理与综合控制的时代。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具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集散控制系统发展的第一阶段(70年代中期)第一代集散控制系统大多是具有许多微处理器的分级控制系统,它主要由过程控制装置、数据采集装置、CRT操作站、监控计算机和数据高速公路五部分组成。
这个阶段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将集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分解为分散的控制系统,即以分散的过程控制装置来适应分散的过程对象,从而使危险分散;引人数据通信系统,通过数据高速公路将分散控制设备与基于CRT的操作站相连接,互相协调,一起实施实时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测,实现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虽然,这一时期的产品只是DES的雏形,但是,系统已经包括了DES的三大组成部分,即分散过程控制装置、操作管理装置和数据通信系统。
并具有了DCS的基本特点,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这一时期的代表产品有美国Honeywell公司的TDC—2000,Foxboro公司的Specmnn,Bailey公司的Network—90,Taylor公司的MOD3,日本横河公司的CENTUM,德国Siemens公司的TelepermM,英国Kent公司的P4000等。
2.集散控制系统发展的第二阶段(80年代中前期)第二代产品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高精度、高可靠性、标准化、小型化、模板模块化、单元结构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之具有更强适应性和可扩充性。
开发出的多功能过程控制器、增强型操作站、光纤通信等使得DES更趋完善。
第二代DCS产品主要由七部分组成,即局域网络(LAN)、多功能现场控制器(MC)、增强型操作站(EOS)、通用操作站(US)、主计算机(HC)、网间连接器(GW)和系统管理模块(SMM)。
其主要特点是系统的功能扩大或者增强,例如,控制算法的扩充;常规控制与逻辑控制、批量控制相结合;过程操作管理范围的扩大,功能的增添;显示屏分辨率的提高;色彩的增加;多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等。
另一个主要特点是数据通信系统的发展,从主从式的星形网络通信转变为对等式的总线网络通信或环网通信。
第二代DCS产品,由于各制造厂采用各自的网络通信系统,相互封闭,不同制造厂集散控制系统间不能互为通信,给用户使用、扩展和改造系统带来诸多不便。
这一时期的代表产品有:Honeywell公司的TDC—3000,Taylor公司的MOD300,Bailey公司的NETWORK—90,WesfingHouse公司的WDPF,ABB 公司的MASTER,横河公司的CENTUMA,B,C等。
3.集散控制系统发展的第三阶段(80年代中后期)第三代产品开发了高一层次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符合国际标准组织ISO的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局域网络。
开放系统是其主要特征,在符合开放系统的制造厂产品间可以相互连接、相互通信和进行数据交换,克服了第二代DCS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自动化孤岛;系统网络通信功能的增强,使系统向上能与MAP(ManufactureAutomationProtoc01)和Ethernet接口,或者通过网间连接器与其他网络联系,构成综合管理系统;向下支持现场总线,它使得过程控制或车间的智能变送器、执行器和本地控制器之间实现可靠的实时数据通信。
开放系统也使得第三方的应用软件能在系统中应用,增强了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