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元仙墓志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洛阳出土北魏墓志书法概论

— —
万壑争流
洛 阳 出土 北 魏 墓 志 书法 概 论
◇ 刘连香 张会芳
北魏作为第一个人主 中原并取代汉族统治
少数 民族政 权 , 采取 全面汉化 政策 , 中包 其
( ( 六朝墓 志检要 ③, 收录 魏志3 0 其中洛 8 方, 阳出土2 7 ; 4 方 郭玉堂 ( ( 洛阳出土石刻 时地记》 ④, 记录北魏时期石N 2 3 其 中墓志2 6 ] I5 方, 4 方;
段, 因而书体风格明显体现 出前后的!
物工作队 , 西安碑林 、 开封博 物馆和 辽宁省博
物馆 , 其他如郑州、 上海、 北京等地也有少量收
藏。 总括 以上不同著录 , 计洛 阳出土魏志 总 估
数 约 四 百余方 。
古部 门发掘 , 又有部 分魏志 陆续 出土。 近半 多世 纪以来 , 对于洛 阳魏志 的著录 主要见于
求 端庄 肃 穆 , 以显示 对逝 者 的尊 重和 表现 志 的功 能 。 阳魏 志书 体 以兼 具隶楷 风 格I 洛 魏碑体为主 , 少量志 盖 为篆 书或隶书 体 , 符{ 中国传统 要求 。 有些 墓志 和 志 盖还 有 明显
格, 如 薛慧 命墓 志 , 盖 文字和 界格 均 志
太和十 九年 (9 年)“ 45 诏迁洛之 民, 葬河 死
,
不得还北 。 于是代人南迁者, 悉为河 南洛阳
。
朱亮主编 洛 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 ⑤, 共收集 魏志2 3 还有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 7 方。
’
“ 日:‘ 诏 迁洛之人, 自兹厥 后, 悉可归骸邙
,
皆不得就茔 恒代 一’ 因而在北 魏统治的 ①。
下著作 : 赵万里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②,
魏晋南北朝书法作品欣赏

上一辑返回目录下一辑
感谢光临如约书馆
佚名
唐集王羲之兴福寺半截碑
王羲之
高丽好大王碑
佚名
爨龙颜碑(二)
佚名
爨龙颜碑(一)
佚名
爨宝子碑
佚名
谢安书法作品:行书《中郎帖》
谢安
卫夫人书法作品:楷书《古名姬帖》
卫夫人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本)
王献之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王羲之
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
佚名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越州石氏本)
王羲之
王献之《东山松帖》
王献之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王献之
王献之《鸭头丸帖》
王献之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二)
王羲之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一)
王羲之
王羲之孔侍中帖
王羲之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
王羲之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
王羲之
陆机《平复帖》
陆机
北魏·张玄墓志
佚名
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故宫博物院藏本)
王羲之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美国安思远藏本)
王羲之
王羲之《游目帖》(蜀都帖)
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
王羲之
王羲之行书: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丧乱帖
王羲之
王羲之草书:初月帖|行穰帖|长风帖|远宦帖
王羲之
皇象章草《急就章》(二)
皇象
皇象章草《急就章》(一)
皇象
魏碑第一:张猛龙碑(下)
佚名
魏碑第一:张猛龙碑(上)
魏晋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并译文

魏晋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并译文《元君墓志铭》北魏《元倪墓志》,全称《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
北魏正光四年(523)二月刻。
楷书。
19行,行22字。
纵74厘米,横73.5厘米。
民国初年在河南洛阳姚凹村出土,曾归常熟曾炳章、昊兴蒋榖孙、番禺陈渔春。
一九六O年从陈氏处访得此石,现藏上海博物馆。
河南洛阳为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后的都城。
北魏皇族原姓拓跋,孝文帝为了推行汉化,改拓跋为元姓。
洛阳城北邙山一带为元氏祖坟,陆续出土了大量墓志铭,统称元氏墓志。
《元倪墓志》是元氏墓志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元倪为魏太祖道武皇帝玄孙,墓志的书写者应是当时高手,书法熟练,墨色丰腴饱满,因受南朝书法影响,渗入圆笔和行书笔法,点画流动,书风趋于秀逸潇洒,圆润典雅,为北魏墓志中的佳品。
此志刻工亦甚精,能将原书笔意较细致地传达出来。
此志日本曾有影印本,如今印本国内已经很少见到。
铭文: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君讳倪,字世弼,司州河南郡洛阳县都乡照明里人。
太祖道武皇帝之玄孙,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大宗正卿领司宗卫将军定州刺史南平王之叔子。
年廿九拜员外散骑侍郎。
太和廿一年二月寝疾卒于洛阳照明里宅。
蒙赠宁远将军敦煌镇将。
春秋卅四。
以今正光四年岁次癸卯二月戊午朔廿七日甲申迁葬于景陵东山之阳。
乃作铭曰:国灵钟美,开英帝族,载挺伊人,温其如玉。
皇室千里,清高出俗,匪直才孤,亦唯俊独。
爰始入仕,民誉斯盛,逶蛇自公,退食从政。
大道是遵,行非由径,德音式昭,明心克镜。
一世百龄,登之者罕,命有随遭,寿亦修短。
岁路未央,遐年讵满,之子离灾,生涂中断。
贵贱同尽,熟异王孙,埋灵灭识,委魄荒原。
人乡稍远,鬼穸长昏,镌声金石,用慰沉魂。
高祖道武皇帝。
曾祖广平王。
祖使持节都督凉州及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南平王,谥曰康王。
祖亲南安姚氏,万年县君伯之次。
父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大宗正卿领司宗卫将军定州刺史南平王,谥曰安王。
母太原王氏,谥曰恭妃。
北魏?《元寿安墓志》

北魏《元寿安墓志》【原文】公諱壽安,字脩義,河南洛陽人也。
景穆皇帝之孫,使持節侍中征西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儀同三司涼州鎮都大將汝陰靈王之第五子。
赤文綠錯之權輿,壽丘華渚之閥閱,豈生」商之可侔,何作周之云比。
固巳鏤諸金板玉牒,於茲可得而略焉。
公含川嶽之秀氣,表珪璋」而挺出,岐嶷異於在褓,風飆茂於就傅。
孝以事親,因心自遠,友于兄弟,不肅而成。
弱而好學,」師佚功倍,雅善斯文,率由綺發。
自是藉甚之聲,遐邇屬望;瑚璉之器,朝野歸心。
年十七,以宗」室起家,除散騎侍郎,在通直。
優游文房,卓然無輩。
俄轉揚州任城王開府司馬,還為司空府」長史,入補散騎常侍,出行相州事,仍除持節督齊州諸軍事左將軍齊州刺史,復授使持節」都督秦州諸軍事右將軍秦州刺史。
東齊侈繆之風,西秦亂心之俗,公化等不言,政若戶到,」有同一變,無敢三欺。
以奏課第一,就加平西將軍,徵為太常卿。
禮云樂云,於是乎緝。
遷安南」將軍都官尚書,又授殿中尚書,加撫軍將軍。
龍作納言,其任無爽。
遷鎮東將軍吏部尚書,轉」衛大將軍,加散騎常侍,尚書如故。
既任當流品,手持衡石,德輶必舉,功細罔遺,涇渭殊流,蘭」艾自別,小大咸得其宜,親疏莫失其所。
既而隴右虔劉,阻兵稱亂。
以公愛結民心,威足龕歊,」改授使持節開府假驃騎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行秦州事,本官如故。
為西道行臺。
即除使」特節散騎常侍都督雍州諸軍事衛大將軍開府雍州刺史。
亂離之後,饑饉荐臻,外連寇讎,」內苞奸宄,圖城謀叛者,十室九焉。
公自己被人,推誠感物,設奇應變,化若有神。
是使剽群惡」子,無所施其狡算;巨猾大盜,相率投其誠款。
俾六輔匪戎,三秦載底,公實有力焉。
復以本官」加開府儀同三司秦州都督兼尚書左僕射西道行臺行秦州事。
公內定不戰之謀,外有必」勝之策,陳師鞠旅,指辰殲蕩。
軍次汧城,彌留寢疾,薨於軍所。
于時大小撫膺,如失慈父,雖鄭」女捐珠於子產,荊人罷市於鉅平,無以過也。
五月十一日薨還京師。
二宮軫悼於上,百辟」奔走於下。
有詔追贈使持節侍中司空公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領冀州刺史,謚曰」□公,禮也。
三方元魏宗室墓志透露的历史真相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行国体制研究”(编号14D031);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北魏宗室阶层士族化进程研究”(编号2012Q Y046);吉林大学“985工程”建设基金项目资助俗谚有云: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洛阳城北邙山(今属河南孟津县)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宦理想的灵魂安息地。
唐人白居易有诗:“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
”足见北邙在传统文化中已是生命归宿的代名词。
北魏洛阳时代,即公元494年至534年间,皇族贵胄集中埋葬于此,数量众多的墓志铭便成为了解那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元魏宗室墓志的著录和研究发端甚早,相关成果不胜枚举,罗振玉《魏书宗室传注》和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乃杰出的代表。
笔者在梳理相关资料时,意外发现献文皇子广陵王元羽、北海王元详和彭城王元勰墓志的行文、篇幅及风格高度相似,这种现象的发生决非偶然,背后必定潜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故排比三方墓志,联系正史记载,以具体的问题意识为导向,是破解这个悬疑的关键。
为研究和阅读便利,现将三方墓志罗列如下:侍中司徒公广陵王墓铭志。
使持节侍中司徒公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广陵惠王元羽,河南人,皇帝之第四叔父也。
景明二年岁在辛巳,春秋卅二,五月十八日薨于第。
以其年七月廿九日迁窆于长陵之东岗。
龙游清汉,凤起丹岭,分华紫萼,底流天景。
当春竞彩,陵秋擢颖,辍衮东岳,扬铉司鼎。
接海恩深,寰嵩爱———————————————,下至太师。
十七除官。
永平元年岁在戊子,春秋卅六,九月十九日己亥薨。
追赠使持节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司徒公,谥曰武宣王。
其年十一月六日窆于长陵北山。
其辞曰:承乾体极,胄皇绪圣,睿明夙跻,含仁履敬。
德冠宗英,器高时令,铉教孔修,端风丕映。
流恩冀北,申威南郢,遵彼止逊,挹此崇盛。
华衮素心,蠲烦息竞,志栖事外,颐道养性。
寿乖与善,福舛必庆,隆勋短世,远情促命。
(北魏)魏碑《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诲墓志》,此志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刻。1920年河南洛阳出土。曾归武进陶 兰泉,鄞县马叔平。书法精美厚实。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诲墓志》
北魏《元晖墓志》

北魏《元晖墓志》【魏故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文宪元公墓志铭】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
昭成皇帝之六世孙。
琁源杳蔼,宝系蝉联。
厥初迈生于商,本支茂于绵瓞。
固已蔚燿丹青,播流竹素,于兹可得而略也。
暨于丞相以至德居宗,道勋光被。
征西清猷继业,克构堂基。
父冀州刺史河间简公。
风飙峻整,无殒世载,所谓弈叶重光,盛德必祀者也。
公体玄元之秀气,禀黄中以为质,淳粹资于降神,英明发自天纵。
寓量渊富,万顷未足擅奇;机鉴骏爽,千里将何云匹。
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
幼涉经史,长爱儒术,该镜博览,而无所成名。
太和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
世宗践阼,频迁散骑中书郎给事黄门侍郎加辅国将军河南尹。
绸缪帷幄,缱绻二宫,深诚远略,雅见知爱。
竭心以奉上,开衿以待物,劬劳夙夜,知无不为。
由是万机巨细,咸相委杖,军国谋猷,靡不必综。
俄转侍中领右卫将军。
执兹喉键,总彼禁戌,文武兼姿,具瞻惟允。
乃转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
铨衡攸序,管库必升,朝之得才,于斯为盛。
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冀瀛二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冀州刺史。
班条敷化,万里归风,明目搴帷,百城震肃。
至于圣主统历,文母临朝,复以会府务殷,元恺任棘。
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常侍悉如故。
俄转侍中卫大将军尚书左仆射。
频居执法,屡处朝端,密勿礼闱,留联台阁。
尽亮采之能,穷燮谐之美,咏流金石,功布鼎锺。
虽复伯豪在汉,远有惭德;巨源居晋,将何足比。
方当陟彼台铉,永隆宸栋,福善无征,榱崩奄及。
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九月庚午遘疾薨于位。
天子震悼,群辟痛心,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侍中如故。
考德累行,謚曰文宪公。
粤三年三月甲申迁葬于洛阳西四十里长陵西北一十里西乡瀍源里瀍涧之滨。
山谷有移,缣竹易朽,敬刊玄石,式铭幽阜。
其词曰:在天成象,丽地作镇,岳实佐唐,元亦辅舜。
昂昂公侯,白天挺俊,澄澜万顷,抽峰千刃。
萧耸瑰姿,雍容雅韵,履道克终,践言必信。
北魏《元思墓志》

北魏《元思墓志》【铭文】王讳思,字永全,河南洛阳人也。
恭宗景穆皇帝之孙,侍中征北大将军乐陵王之(嗣)子。
王志业冲远,徽章素著。
德侔区宙,功辉四表。
历奉三皇,礼握早隆。
神机徙御,授后遗之寄,风教旧乡,振光于云代。
自抚燕地,愚凶革化。
移牧魏壤,番丑改识。
自东自西,无不开咏。
方澄政三才,总调九列,昊天不吊,云光夙没。
忽以正始三年岁次丙戍五月乙丑朔六日庚午,遇疹。
十二日丙子,春秋卌,薨于正寝,岁次丁亥三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窆于瀍涧之滨,山陵东埠。
国丧朝彦,家绝刚轨。
天子加悼,乃赠镇北大将军。
遂刊石追兰,表」彰幽美。
其辞曰:巍巍皇胄,日月齐命,玉干天枢,形伟金映。
庙」算幽通,閟简神性,德充四海,弱冠从政。
昂昂朝首,三帝炳盛,含章内秀,独绝水镜。
美不可誉,善不可名,何忽茂年,倏焉坠晖。
掩光寒暑,闭目背时,痛实国庭,九戚同悲。
魏碑《元思墓志》,1951年入藏吉林省博物馆。
志方形,青灰石质,志石完整。
志高59. 4、宽61. 5厘米。
失盖。
正书,18行,行17字。
字径2. 5厘米,共283字。
行间有细线界格,格为3.2厘米见方。
刊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无撰书者姓名。
其志文及书法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元思墓志的书法,属魏碑体。
书法凝重端丽,是北魏时期墓志中最好的一方。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是各种书体交相发展的时期,隶书继续走汉末程式化的末路,楷书逐渐发展成熟。
《宣和书谱》载:“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
”元思墓志的书法即为正书。
正书亦风格多样,有朴拙尚存隶意的,有奇肆险峻的,也有舒畅流丽开隋唐楷法先河的,此当属舒畅流丽一种。
康有为《广艺舟双揖》载:“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冈山尖山铁山摩崖。
龙门为方笔之极轨,云峰为圆笔之极轨,二种争盟,可谓极盛。
四山摩崖,通隶楷,备方圆,高浑简穆,为壁案之极轨也。
”观此碑之书法,大体系属方笔,偶亦间出圆笔,但较少。
风格在张猛龙碑与刁遵墓志之间,骨气峻整,筋力丰足,笔势豪放,锋颖秀拔,结构精整雅逸,势贯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