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一轮复习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新人教选修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新人教选修4

2.评价 (1)学识渊博,把希腊哲学的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精神发展到 顶峰,总结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的最高成就,为现代许多 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对西方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其批判和发展的精神,使其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 人的成就。 (3)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到更高水 平。 (4)其基本哲学是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 (5)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其著作中时时体现出这一阶级 的思想局限性。
国 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 损益,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2)对世界 ①18世纪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成为许多国家传 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18世纪后,儒学传到西欧。欧洲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借鉴和鼓舞。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不仅研究政治,还非常 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2.评价 (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雅典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 人们的尊敬。 (2)虽然对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但其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 1.相同点 (1)时代大体相同,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流的地位。 (2)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属于当时当 地公认的优秀文化成果,大体上都是集哲学、政论、伦理、道 德于一体的著作。 (3)二者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是著名的教育家。均主张因材 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4)都影响了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
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
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
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第(1)问要注意从教育实践和教育 思想两个大的方面来回答。第(2)问要注意两则材料都用阶级分析法,只是 侧重点有所不同。第(3)问要结合前两问来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标准, 要坚持重点论、两点论的统一。 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 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

一二三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 语·为政》)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进取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二三
二、孔子的主要贡献 1.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 新与旧的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 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深度点拨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私 有土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士”阶层兴起。
问题1
问题2
问题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 2 响有哪些?
(1)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最宝贵的遗产, 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一二三
三、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它们既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的核心内容。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他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 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 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学习要点 (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 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了解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 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 先哲单元课件 (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 先哲单元课件 (共13张PPT)
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 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3分)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 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 会秩序的基础。要使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 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 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2、目的: 恢复周礼、传承文化、改善人际关系
3、主要内容:
1)礼:克己复礼 2)仁:处理人际关系。 3)德: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4)中庸:协调“礼”与“仁”关系,“和而不同”“过
犹不及”
(二)孔子与教育
1、办学形式: 私学----打破改贵族垄断 2、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 “成人” ;“君子”; 4、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5、教学内容: 六经、“政事”、治国的本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庸思想是一种 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属于 人生哲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2、《理想国》(如何构建和谐的国家?) A、观点:
①理想国家是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组成,他 们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 国家统治者: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的哲学王
B、评价: ①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 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件: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件: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教 无类” 化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推广
育 思
“成人”、 成“君子”
培养博学明礼的高素质人才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主题二 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
• 【史料探究】 • 史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 ——《论语·颜渊》
•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论语·八佾》
• 2.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可以查阅资料,举 行一个小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 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 之?
• 提示 注意运用科学史观评价孔子的影响 。
•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论到语 西方, 《_______》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 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特别提醒]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主题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
• 【史料探究】
•[误区警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 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涉 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 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 ,是研究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 1.积极意义
• (1)对中国
• 传统①政治政治上: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 国封建社会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
• 2.通过以上言行,说说你对孔子的“仁 ”“礼”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教材第22页)
• 提示 孔子认为“礼”与“仁”是密不可 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使 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这体现了人道主义 和孔子对百姓的关心与呵护。孔子的“仁”尽 管适用于所有的人,但主张“亲亲为大”,为 维护“亲者”的形象而犯法具有局限性。

高中历史人民选修4课件:专题2 东西方的先哲2

高中历史人民选修4课件:专题2 东西方的先哲2

知识点二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地位
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 办私学,创立 儒家 学派。 2.儒学主张 (1)礼,即 周礼 ,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 “ 正名 ”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 忠恕 ”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 仁 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 想社会。
3.思想 (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 汉武帝 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 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 派。
主题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探究】 史料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游说列国,受 到各国君主的一次又一次面试与接待。 思考 下列面试题目中孔子的答案及面试结果可能是什么? 为何会出现如此结果?
3.周游列国 (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 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 其言论辑录在《 论语 》一书中。
5.因病逝世 公元前 479 年,孔实现的原因 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 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图解历史] 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三 孔子的历史影响 1.教育
(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 私学,主张“有教无 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 中华民族文化的 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 (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 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 人治 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史论归纳】 1.辩证评价
(1)积极 ①“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 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②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 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有很大价值。 ③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2)消极:它的主要学说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 对人民的思想、科学的发展等,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 1.2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 1.2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人民版选修4
用。
举贤人 (3)政治上:“_______”以施行仁政,提出了理想贤人的标准是
内圣外王 “_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
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4)思想上
①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成 主导地位 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中占据_________。
问题3:如何理解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才标准? 提示:“内圣‛指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外王‛指施行仁政, 建立事功者。儒家把能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视为古 代社会理想的政治人才。
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1.思想观点 理想国 政治思想——_______。 (1)认为理想国家应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阶级的人构 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哲学家王 (2)国家的统治者应由所谓的_________来担任。 (3)理想国的实现办法首先是为统治者提供教育,直到他们掌握 哲学的知识 ___________;其次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使权力和 财产、家庭分离。
(2)“仁”的思想 爱人 ①仁首先是“_____”,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亲人),其 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这种爱是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 上的。
忠恕 ②行“_____”之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礼与仁结合:孔子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
②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问题1:孔子开创儒家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周礼被
破坏,社会动荡,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
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成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西方先哲:指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等西方国家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
东西方先哲的共同点:都探讨人类存在、真理、智慧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人类 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不同点:东方先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道德伦理;西方先哲 则更注重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强调科学和理性精神。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体系,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 思想流派,以及古希腊哲学、罗马哲学等西方思想体系。
东西方先哲的智慧:介绍东西方先哲的智慧,包括他们的思想、言论、著作等, 以及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东西方先哲的对比:对比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智慧等方面的异同点,探讨东西方 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东西方先哲的影响
对各自文化的影 响:东西方先哲 的思想和学说对 各自的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塑造了不同的文 化传统和价值观。
添加标题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贡献 不仅局限于各自的 文化领域,他们的 思想和学说也对人 类文明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添加标题
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后世的哲 学、政治、文化等 方面产生了重要影 响,成为了后世思 想的重要来源和基
础。
添加标题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 和学说对现代社会 仍然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它们所蕴 含的智慧和思想可 以为我们解决现实 问题提供有益的借
鉴和参考。
添加标题
东方先哲
孔子
简介: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教育: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政治: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臣子的忠诚

选修4第2单元东西方先哲26页PPT

选修4第2单元东西方先哲26页PPT

教育 成就
开创私学 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
后世影响(略)
12
(说明:本课内容为学生课外自主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主)
一、柏拉图的政治活动:
(柏拉图青年时代对政治极有兴趣,关注希腊城邦局势发展)
1、柏拉图所处的时代特征:(后民主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弊端日益暴露:
Platus
①伯罗奔尼撒战争战败
一、孔子的一生 (前551-前47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一生的总结。
二、开创儒家思想
——承礼启仁 1.产生背景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坏乐崩;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
6
②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 好处,“恰如其分”。
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3、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 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 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汉武帝等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
影响。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11
理想追求 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
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
孔 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部分(汉朝以后)
⑤对启蒙思想家: 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明清以后)
2020/2/18
7
古为今用
(课本P.23习题)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1、政治方面: “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2、道德规范: 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礼貌、孝敬等。
3、教育学习方针方法: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 可
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 他不爱财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就是明证
D.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 局面
【答案】C
【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 错误; 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 误2020/2;/18 D项的错误在于绝对化;所以应该选择C 项。10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ABCD四项说法都符合孔子思想特点。 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 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本题选C项。
2020/2/18
13
第三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12一轮选修四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一课: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2020/2/18
1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立志学习“礼乐”,成为儒士,一传承“礼乐”文化为 己任。 (1)“儒”的含义的变化(P.21【学思之窗】) (2)孔子的信念(P.21【资料回放】) 2、办私学。 3、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
2020/2/18
11
4、(温州十校2011届高三测试,2)近年来孔子学院已遍及五大 洲。而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 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由此看 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伏尔泰不可能了解到孔子的思想 B.从孔子学院变体汉字标识看,其主要职责是推广 汉语而非仅介绍孔子 C.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孔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 实践 D.《马可·波罗行记》在西欧开始流传前欧洲人不可能了解到孔 子的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 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 即17世纪早期,中国明朝末年,孔子学说在欧洲传播开来,A项中 伏尔泰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在18世纪中期,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 教会展开了激烈斗争,A项“伏尔泰不可能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说法 错误。BC两项符合题意,D项《马可·波罗行记》成书于13世纪, 即中国元代时期,D项说法正确。
3、(金华十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考试,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
的“礼”是指
A.周礼
B.和谐的人际关系
C.礼貌待人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答案】A
【解析】“克己复礼为仁”指儒家提倡的约束 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遵循)周礼。本题 选A项,注意容易错选为D项,孔子的思想代 表的阶级利益是奴隶主阶级。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材料否定
了孔孟思想的至上性,实质也就是主张人要有独立的
思2020/想2/18 ,不能唯圣人之言论是从。
9
2、(2010年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23) 下列是几位参观南孔家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 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1届高三测试,19)梁启超曾说, 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 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 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 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2020/2/18
8
练习巩固
1、(2011年嵊州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1)《焚 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 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 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 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 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思考:孔子的政治主张为什么不被各国诸侯采纳?
•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其主张不能满足大变革时代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强权、 扩张统一的要求。
5、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2020/2/18
2
二、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1) (2) 2、目的: 3、核心内容: (1)礼
含义:“周礼”,奴隶社会秩序 实质: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 地位:立国立身的基础 方法:“克己复礼” 评价:有利于建立有序社会;维护奴隶制等级
亚里士多德
一、成为集大成者的原因 1、出入马其顿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2、医学世家,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3、阿卡德米学园,师从柏拉图。 4、探索真知的精神:“吾爱吾师‘吾尤爱真 理”(尊师而不盲从)。 5、兴趣广泛。
2020/2/18
4
(3)中庸思想—协调“仁”和“礼”的方法 “仁”和“礼”的关系: 含义: 方法:和而不同? 影响: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
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 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利于调适、 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 冲突。
个人修养方面的中庸标准是什么? (P.22【历史纵横】)
(4)治国思想:
2020/2/18
5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开创私学: 2、教育的目标:
“成人”
“君子” (P.23【学思之窗】) 3、教育方法: 4、学习方法: 5、编纂文化典籍:
2020/2/18
6
四、孔子思想的影响(P.23)
①大思想家: ②大教育家:
③晚年整理文化典籍:
④对亚洲国家: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
秩序,具有保守性。(P.22【学思之窗】)
2020/2/18
3
(2)仁
含义:
地位:
方法:忠恕;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
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 恕。)
克己复礼为仁; 已于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表现:为政以德;孝。
意义:有助于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
会秩序;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矛 盾;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体现民 本思想。 (P.22【学思之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